张娈晖;杨荆艳
目的:探讨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不稳定型寰椎骨折患者进行经C1、2后路钉板+横连杆系统内固定治疗,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切口一期愈合.随访18~36个月,均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情况,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9例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均不同程度恢复.结论: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寰椎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稳妥、出血量少,积极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方菊飞;余宁先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房维持器下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8例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主动配合,及时供应手术所需物品,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眼压和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结论:前房维持器下复合小梁切除术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地滤过手术;而护理配合是影响手术进程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尹育芳;马晓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机制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PG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需求,讲解与分析PGS发生原因等知识,给予松弛疗法、腹部按摩及家庭干预等心理干预措施.连续干预3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肠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机制可有效缓解PGS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刘玉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具有风险水平高、风险不确定性、风险复杂、存在于各个环节、风险后果严重的特性[1].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2].其终目的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3].目前口服药的使用在老年人中很普遍,是老年疾病治疗的常用、简单、普遍也是公认的安全系数高的治疗手段.现将高龄患者口服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莫东枝;余修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调查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儿母亲在看护患儿期间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分析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10名患儿母亲,并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通过整理、分析和提炼主题,得出因病情而后悔和自责、心理负担过重、面临多种问题等主题.结论:在积极治疗和护理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儿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患儿母亲的真实心理体验,并提供医疗、心理支持,促进患儿及家属的身心健康.
作者:贺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清石术(PCNL)围术期护理及效果.方法:对47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行PCNL,完善术前、术后护理,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4例患者有结石残余,其中2例进行了二次手术,2例进行体外超声碎石;1例患者术后反复出血,行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效果可,其余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做好围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促进术后康复,并提高满意率.
作者:曹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调查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与家庭功能的情况,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来院就诊的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采用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和家庭功能量表测量其自我效能和家庭功能,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和家庭功能得分分别为(59.75±16.61)分、(7.15±2.5)分,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4各方面均与家庭功能呈正相关(P<0.01).结论: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家庭功能,从而改善其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叶莉华;汤嘉敏;李淑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ADL和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ADL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谭爱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管理模式在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实行CNP管理模式,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下降、满意度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CNP管理模式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严惠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外来务工人员单侧手外伤截肢术后心理应激变化及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2例外来务工人员外伤单侧手外伤截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分三期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支持和康复指导,2周内比较两组患者情绪反应、幻肢痛、切口疼痛、切口感染、残肢功能康复情况及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情绪反应、幻肢痛、切口疼痛、残肢功能康复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来务工人员单侧手外伤截肢术后分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及早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心理生理康复.
作者:李丹凤;王应琼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32例在我院行开胸术后置胸腔引流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王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压力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1].职业压力源存在广泛,是主要的社会性压力源,同时是造成心理应激并进而损害个体健康的重要应激源[2].急诊科是集危重患者、病种类型多且复杂多变、患者抢救及管理任务重的科室,同时也是易发生护患纠纷、投诉、不良事件的地方,是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第一道防线.因此,急诊科护士长期处在高应激的工作环境中,这种高压状态不仅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护理质量,降低护士工作满意度,甚至产生离职意愿.压力与护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3].现就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及其应对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常佃沙;曹云芳;谭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护理绩效薪酬改革是医院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院本着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体现多劳多酬,充分挖掘每位护士的工作潜能的原则,探索出一种调整分配、按岗取酬的方法,目的是在护理队伍中引入竞争机制[1,2].我院于2008年6月在外科病房试点,2009年1月在全院14个病房实施.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天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引流管在小切口打包包扎手术治疗腋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门诊腋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小切口打包包扎手术后放置头皮针引流管,对照组只采用小切口打包包扎手术.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打包包扎微创手术治疗腋臭,术后放置头皮针引流管引流更彻底,更能促进愈合及皮瓣贴附,有效减少并发症,术后远期效果好.
作者:于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鼻中隔偏曲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3例鼻中隔偏曲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1),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优于传统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鼻中隔偏曲术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韩现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次数、减轻化疗药物或其他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刺激等优点,目前临床上已广泛推广使用[1].但临床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出血、血栓、导管感染、导管堵塞等[2].其中又以机械性静脉炎为常见,临床表现为患者置管成功后在2周内出现上臂疼痛,沿静脉出现条索状、变硬,局部红肿热痛,通常发生在置管后48~72 h,有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7.0%~32.3%[3,4].这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也是导致置管留置失败的主要原因.现将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原因及预防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孙怡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小儿颈部巨大囊状淋巴管瘤给予手术治疗,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结果:患儿接受个体化系统的围术护理,治疗过程顺利,随访1~5年,颈部包块无复发,实现根治.结论:小儿颈部巨大囊状淋巴管瘤手术治疗中,制定个体化系统的围术期护理方案,对囊状淋巴管瘤手术治疗方案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艳敏;胡光珍;王翠田;刘大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术,并实施围术期综合性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出血70~350 ml,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穿刺孔种植转移等情况.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技术难度高、操作复杂,医护人员给予患者积极围术期综合护理,有利于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吴莉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King的目标实现理论在人工流产术受术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行终止妊娠术的患者127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以King的目标实现理论为指导进行护理干预,在术前、术中、术后评估受术者的心理状态,与接受人工流产术者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相互协调、相互转变确定目标,并终实现目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状态、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0.05),术中疼痛评分、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术受术者中运用King的目标实现理论护理,利于受术者在佳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普及计划生育知识,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范静;杨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上睑下垂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7例(70眼)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在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矫正满意,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睑裂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规范上睑下垂患者围术期护理,可预防暴露性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易丽芳;刘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