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文佳
目的:探讨前房维持器下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8例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主动配合,及时供应手术所需物品,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眼压和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结论:前房维持器下复合小梁切除术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地滤过手术;而护理配合是影响手术进程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尹育芳;马晓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外来务工人员单侧手外伤截肢术后心理应激变化及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2例外来务工人员外伤单侧手外伤截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分三期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支持和康复指导,2周内比较两组患者情绪反应、幻肢痛、切口疼痛、切口感染、残肢功能康复情况及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情绪反应、幻肢痛、切口疼痛、残肢功能康复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来务工人员单侧手外伤截肢术后分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及早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心理生理康复.
作者:李丹凤;王应琼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术前观察组抑郁、躯体化、焦虑、精神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满足手术室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郑晓蓝;徐碧文;唐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团队制管理在护理部查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护理部按规定的查房时间、内容及管理要求进行团队制护理查房,并比较团队制护理查房前后护士急救物品准备到位时间、吸氧成绩、吸痰成绩、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结果:实施团队制查房后护士急救物品准备时间减少,吸痰、吸氧、理论及考核成绩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团队制护理查房集合护理团队资源,人人参与管理,充分展示自我及科室,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促进了护士急救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丁永艳;付沫;陈红宇;陈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及产妇分娩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3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及产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情况、泌乳初始时间及产妇产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同时能有效促进产妇分娩后恢复.
作者:苏丽萍;杨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社会支持护理同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关系,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45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量、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将相互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社会支持同患者的生活质量成正相关(P<0.05).结论:卵巢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时应该为卵巢癌症患者提供有效、全面、优质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善姬;罗少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脊髓损伤(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使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工作能力、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1].美国目前有25万多SCI患者,每年新增10 000~12 000人,53%的患者四肢瘫痪、46%的患者截瘫[2].调查显示,天津市2007年外伤性脊髓损伤发病率约为17.9/1 000 000人,北京市2005年脊髓损伤发病率约为60.2/1 000 000人,2008年汶川地震致脊髓损伤的患者约2 280人[3].现将康复期SCI患者社区护理研究现状报告如下.
作者:张敏;王芳;张蝶;唐婵;赵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包皮环切器行包皮环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18例门诊包皮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心理、行为、疼痛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疼痛、恐惧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一次性包皮环切器环切包皮的手术中,能够有效缓解术中患者恐惧与疼痛程度,提高治疗效果,融洽护患间关系,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陆奔;尹彩红;李柳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清石术(PCNL)围术期护理及效果.方法:对47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行PCNL,完善术前、术后护理,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4例患者有结石残余,其中2例进行了二次手术,2例进行体外超声碎石;1例患者术后反复出血,行肾动脉分支栓塞术,效果可,其余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均顺利出院.结论:做好围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促进术后康复,并提高满意率.
作者:曹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扁桃体摘除术患儿的舒适护理方法.方法:将2011年3 ~10月在我科行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54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将2010年7月~2011年2月行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4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优质护理基础上分别于围术期采取舒适护理,对照组进行术前宣教和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对护理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在咽部疼痛、恶心、失眠等不适反应方面轻于对照组(P<0.01),患儿对护理依从性和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减少患儿术后不适,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陈立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32例在我院行开胸术后置胸腔引流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王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16例不稳定型寰椎骨折患者进行经C1、2后路钉板+横连杆系统内固定治疗,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切口一期愈合.随访18~36个月,均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情况,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9例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均不同程度恢复.结论:经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寰椎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稳妥、出血量少,积极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方菊飞;余宁先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上睑下垂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7例(70眼)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在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均矫正满意,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睑裂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规范上睑下垂患者围术期护理,可预防暴露性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易丽芳;刘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ICU护理风险事件因素与相应管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ICU发生的73例护理缺陷情况,找出ICU常见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与高危环节,于2009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缺陷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预防风险的能力,规范护理行为,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进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30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在围术期护理过程中实施舒适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未出现相关护理并发症,患者满意率达100%.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家梅;沈丽;施凤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视锐5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PICC置管时导针器分离的佳时机.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视锐5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即穿刺针尖进入血管,血从穿刺针尾部溢出时停止进针,探头和导针器即与穿刺针分离,左手放好探头后接替右手扶住穿刺针,右手将导丝沿着穿刺针送入;实验组采用延迟导针器分离的方法,即针尖进入血管见回血从穿刺针尾部溢出,此时停止进针,将导丝送入穿刺针内,随即将超声探头、导针器与穿刺针一起降低角度,继续推送导丝.结果:两组血管直径<5 mm的病例中一次性导丝送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直径>5 mm的病例中一次性导丝送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性导管置入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导针器分离可提高直径<5 mm血管导丝送入成功率,减少出血量.
作者:常英红;孙运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在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临床操作及理论学习时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3月在我院外科实习的120名女护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的临床操作情况,并从学生、带教老师、患者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实习护生在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的临床操作时57%表示比较紧张,在调查实习生中仅有8%的愿意主动进行涉及男性患者隐私部位的临床操作.结论:实习前加强对护生的专科理论教育及伦理教育,可以有效地减轻护生对涉及隐私部位操作的害羞心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作者:张娈晖;杨荆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61例留置尿管住院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研究其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大,留置尿管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尿路感染与膀胱冲洗液的类型相关,加强尿道口护理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结论:严格把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保证尿液引流通畅,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可以大限度地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友芳;张亚萍;张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产妇泌乳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入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母乳喂养满足新生儿比例、母乳喂养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产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更能全面、有针对性地满足产妇围生期知识需求,促进产后泌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荣雪萍;刘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高龄患者围术期的常见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法:对我院2011年1~10月收治的153例高龄患者围术期常见健康危险因素运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根据已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由于充分评估了患者的健康问题,并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充分评估高龄患者的围术期的健康危险因素,并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防范术后风险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吕仲英;孙小桂;周桂琴;马源蔚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