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基础》项目课程模式开发与实践

房兆;孙慧;张乃正;马晓飞;邵红英;韩朝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 项目课程, 教学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项目课程模式的开发与实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个教学班241名护生,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21名和对照组12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项目课程模式教学;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以及实习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价.结果: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理论和技能成绩、实习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的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学基础》项目课程模式可提升护生职业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和满足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同时转变老师观念和改进教学环境,更好地推动项目化课程的实施.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弱视患儿遵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弱视患儿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进行视力普查筛查同时接受弱视治疗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分析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弱视患儿治疗遵医行为评分为6~12(9.12±2.76)分;遵医行为好173例(88%),遵医行为差27例(12%);患儿遵医行为差的影响因素有患儿家属缺乏弱视治疗知识、治疗时间长、学校未参与管理、家庭经济收入低、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结论:应加强家属实施弱视治疗知识的健康教育宣教,特别是外来务工父母,并根据家庭及经济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弱视患儿的遵医行为.

    作者:苏炳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6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干预组干预后肺功能、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卢秀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生专业基础课学习效果及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394名护生专业基础课学习现状和学习效果,为护理教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394名护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现状进行调查,以影响护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为自变量,以专业基础课学习效果等级为因变量,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本组护生学习现状影响因素:查阅课外专业资料、上课出勤率、上课认真听讲时间、做课堂笔记等;护生学习效果与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以及对本专业学习满意度等呈显著性相关(P<0.01,P<0.05).结论:高等护理教育应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和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提高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护生学习能力.

    作者:翟忠美;张金沙;田维珍;韩昌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肿瘤科患儿化疗输液安全管理及效果观察

    化疗输液是肿瘤科患者治疗常用、直接的治疗方法.外周输注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一些不良事件也是临床护理工作者每天面对的问题.住院患儿在接受输液治疗时,输液风险客观存在,部分因管理不当导致的静脉炎、药物外渗等,不但给患儿增加不必要的痛苦,还会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患儿生命[1].如何安全的进行化疗输液,保障患者安全,成为化疗科的管理重点.尤其是儿童自身的行为、心理特性,使得化疗输液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更科学、更严格的管理方法.自2008年以来,我们对肿瘤科患儿化疗输液进行安全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吕明;石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卒中后抑郁症70例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70例PSD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均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其中42例抑郁症状基本消失,20例症状明显减轻,8例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莉元;孙金平;张雪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8~24个月龄加强接种第四针百白破疫苗100例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18 ~24个月龄加强接种第四针百白破疫苗小儿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99例18 ~ 24个月龄加强接种第四针百白破疫苗小儿随机分成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9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第四针接种操作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小儿哭闹评分、不良反应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哭闹评分、不良反应及家长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18 ~24个月龄加强接种第四针百白破疫苗小儿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陈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玻璃体切割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玻璃体切割术(简称玻切术)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 260例玻切术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1%,余者行二期手术,均达到一期手术效果,无一例护理并发症.随访1个月,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率>50%,视力好转率>95%,患者满意率>98%.结论:在玻切术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融洽护患关系,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玉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外伤留置导尿管并发睾丸附睾炎1例临床护理

    长期留置导尿管可并发尿道糜烂、尿道炎、睾丸附睾炎、尿道瘘管或狭窄、尿结石、膀胱癌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1].在临床工作中,留置尿管并发睾丸附睾炎较少见,未见相关报道.2012年1月,笔者在上级医院康复科进修期间,收治1例脑外伤后因留置导尿管并发的睾丸附睾炎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睾丸附睾炎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钟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50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常规组在不能经口喂养期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实验组给予疼痛干预、音乐疗法等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早产儿血液中胃泌素(GAS)水平、体重增长速度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出生后5d、10 d GAS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早于常规组(P<0.05),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可促进早产儿GAS释放,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及体重增长,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作者:陈伟红;刘永琴;徐芬;焦小英;杨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梅肯鲍姆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梅肯鲍姆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为单纯的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梅肯鲍姆认知行为干预.采用住院患者评定量表(NOSIE)评价临床疗效,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价康复疗效.结果:两组NOSIE、IPR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梅肯鲍姆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提高生活应对技巧.

    作者:吴素梅;张雪艳;王东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临床情景模拟教学在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情景模拟教学在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二年制护理专升本科一年级学生18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护生人际沟通课程教学中分别采用临床情景模拟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人际沟通课程中实施临床情景模拟教学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沟通能力,重视全程设计和组织管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作者:于泽秋;郝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ICU成人患者身体约束问题分析及对策

    ICU常收治各种危重患者,由于患者病情重,各种侵入性置管多,昏迷患者居多且无家属陪护,患者经常出现谵妄、烦躁、不配合治疗,甚至自伤行为,身体约束常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解决方法.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身体约束不规范,缺乏完善的约束护理流程.实际上成人患者身体约束是涉及生理、心理、法律、伦理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复杂课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使用身体约束的指针、效果及给患者带来的利弊后果.本文旨在对ICU成人患者使用身体约束现象进行回顾,总结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约束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意外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现综述如下.

    作者:芮祖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整体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运动训练及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孟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延续健康教育对药物洗脱支架术出院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健康教育对药物洗脱支架术(DES)出院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置入DE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出院时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延续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教育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少于对照组(P<0.01,P<0.05),造影复查率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行为,提高遵医行为,降低MACE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覃淑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异烟肼中毒并发横纹肌溶解症1例临床护理

    横纹肌溶解症(RM)是因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导致肾损害的一种疾病,俗称肌肉溶解,多因剧烈运动、低钾性麻痹、吸毒及饮酒过量等原因所致,而异烟胼中毒并发RM在临床上极少见.2011年5月,我们收治1例异烟肼中毒并发RM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晶;徐国英;李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北京市房山区某镇两癌筛查结果分析与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北京房山区某镇两癌筛查结果分析与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对4 346例宫颈癌筛查妇女及3 078例乳腺癌筛查妇女进行筛查结果分析,了解本镇妇女的保健意识及健康状况,为制定今后的妇女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结果:本次筛查中本地区妇科良性疾病患病率为48.79%,宫颈细胞学检查检出率为4.39%,乳腺增生患病率为68.06%.结论:两癌筛查对保护妇女健康有重要意义,强有力的护理管理对筛查工作顺利进行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刘英月;闫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面瘫60例针对性护理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针对性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急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牵正合剂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加强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医疗费用及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贾庭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医学院校本科生幸福感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幸福感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医学院校12个专业的800名在校本科生,采用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幸福感调查分析.结果:本组本科生幸福感得分为(3.75±0.57)分,感觉幸福、比较幸福者分别占16.21%、47.00%;不同性另j本科生幸福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本科生在专业满意度、人生目标、恋爱观、学习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本科生在人生目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幸福感影响因素中,人际交往得分高,人生价值得分低.结论:不同年级、专业的本科生幸福感存在较大差异,医学院校应制定系统化、个性化教育方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幸福感水平.

    作者:刘希杰;朱晓旭;陈健;郝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变应性鼻炎患者应对方式与治疗依从性相关性调查

    目的:调查变应性鼻炎(AR)患者应对方式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120例AR患者进行调查,分析AR患者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情况以及本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多元回归.结果:AR患者的回避与屈服应对方式得分均高于常模(P<0.01);本组患者治疗依从差,其中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治疗依从性与年龄、文化程度、用药时间、面对、回避与屈服应对方式有关(R2=0.327,F=5.714,P=0.017).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AR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治疗依从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

    作者:徐伟莲;郭翠兰;黄西萍;王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痛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估观察组对冠心病的认知情况、评估情况并比较两组发生心绞痛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发生心绞痛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渴望得到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防止冠心病复发,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王继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