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301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315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发生切口感染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感染与相关因素及手术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感染与手术环境、切口部位、住院天数、手术时间、使用抗生素与激素、切口长度、探视人员等有关;两组手术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手术患者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手术切口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冠心痛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49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熙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指标合格率、再住院率.结果: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指标合格、再住院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改善糖尿病并发冠心痛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芝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46例青光眼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眼压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眼压控制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琴;吕婵;廖美英;黄明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泡浴联合腹部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泡浴联合腹部抚触.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大便转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第3、4、5、6天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泡浴联合腹部抚触可明显减少新生儿黄疸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洁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穴位按压配合深呼吸训练对减轻胃镜受检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胃镜普通检查方法,即术前给予普通胃镜术护理常规、宣教、咽喉局部浸润麻醉约5 ~ 10 min、采取左侧斜卧位,双腿屈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进镜前约1 min给予按压合谷、内关穴,镜体通过食管后转按压内关、足三里两穴,配合深呼吸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检查患者术中不适感和不良反应、镜检时间、患者问卷中满意度及再次接次接受检查的信心.结果:实验组不适感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实验组检查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按压配合深呼吸可减轻胃镜受检者的不适感及不良反应、缩短镜检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婷珊;梁焕娇;司徒丽萍;杜洁玲;黄颖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筛查时间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8名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6名和对照组52名,对照组采取在新生儿睡眠时进行听力筛查,实验组采取在新生儿清醒配合母乳喂养时进行听力筛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双耳筛查通过时间、筛查通过率及配合度.结果:两组新生儿配合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时,于新生儿清醒时配合母乳喂养可增加筛查配合度,为实际工作创造便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叶青;宋春娥;王宗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有效提高患儿生命质量和抢救成功率.方法:对40例行机械通气患儿采取有效的机械通气护理和撤机后护理.结果:本组40例患儿因家属放弃治疗3例,肺出血死亡1例,频繁发生呼吸暂停及屏气再次行机械通气1例,呼吸性相关性肺炎(VAP)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1例,其他均顺利脱机并治愈出院.结论:通过不断优化及加强患儿机械通气护理和撤机后护理,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天数,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淑柳;黄丽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睡眠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存在睡眠障碍,其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疾病、环境、心理等;两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睡眠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赖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调查6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心理压力大、日间活动量小、夜间低血糖等.本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心理压力大、日间活动量小等是社区糖尿病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原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柳美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用留置针输注药物,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输注药物,给予精心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置管费用、疼痛程度、满意度评分和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2个月置管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满意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可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丽芹;黄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GDM患者按入院顺序进行排列,分为单号和双号,其中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入院时观察记录所有孕妇的血糖水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均进行护理干预4周,再次对两组GDM的血糖值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GDM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碧云;胡春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4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拟行131I-MIBG治疗患者进行入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本组隔离治疗5~7d,均顺利完成治疗,好转出院,临床有效率为100%.随访观察1个月,患者均疼痛缓解,血压控制理想.结论: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贺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70例PSD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均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其中42例抑郁症状基本消失,20例症状明显减轻,8例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莉元;孙金平;张雪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输液室的环境和护理质量的好坏是一个医院实力的一个体现,直接关系到患者乃至社会各界对医院的褒贬评价[1].因此,能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门诊输液室好坏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2011年7月~ 2012年7月,我院对1 800例门诊输液室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上升.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苏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12例高热伴SFTS患者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心理、高热、饮食、管道、血管等方面的护理.结果: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严密的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龙璇;张华英;周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痛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估观察组对冠心病的认知情况、评估情况并比较两组发生心绞痛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发生心绞痛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渴望得到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防止冠心病复发,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王继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饮食调护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饮食调护,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自理、肌力恢复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运动疗法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饮食调护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兰洁;廖光荣;方向红;杨玉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18 ~24个月龄加强接种第四针百白破疫苗小儿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99例18 ~ 24个月龄加强接种第四针百白破疫苗小儿随机分成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9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第四针接种操作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小儿哭闹评分、不良反应及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哭闹评分、不良反应及家长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少18 ~24个月龄加强接种第四针百白破疫苗小儿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陈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梅肯鲍姆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为单纯的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梅肯鲍姆认知行为干预.采用住院患者评定量表(NOSIE)评价临床疗效,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价康复疗效.结果:两组NOSIE、IPR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梅肯鲍姆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提高生活应对技巧.
作者:吴素梅;张雪艳;王东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是治疗急性白血病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反应等手术并发症,部分植活患者常因术后并发症及感染而导致失败.因此,对术后病情稳定的出院患者,护理人员做好出院护理至关重要.近来,我们对11例all0-PBSCT患者进行出院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患者通气时间,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顺芳;许少玲;邹春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加压止血带使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帮助围术期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促进康复.
作者:孔玲;王承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玻璃体切割术(简称玻切术)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 260例玻切术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1%,余者行二期手术,均达到一期手术效果,无一例护理并发症.随访1个月,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率>50%,视力好转率>95%,患者满意率>98%.结论:在玻切术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融洽护患关系,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玉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30例冠心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0例(66.67%),分别为低血压9例(30.00%)、出血和皮下血肿5例(16.67%)、尿潴留3例(10.00%)、心包填塞2例(6.67%)及冠状动脉急性闭塞1例(3.33%).结论:冠心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并发症原因复杂,且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且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许凤莲;黄海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Orem自护模式支持教育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Orem自护模式支持教育.护理干预3个月后采用幸福量表(GWB)及自尊量表(SES)评价患者幸福及自尊改善情况,采用住院精神分裂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价患者康复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IPROS、GWB及SE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IPROS、GWB及S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护模式支持教育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幸福感和低自尊情况,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房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呼吸系统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6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呼吸系统重症患者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妙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全程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感染、血流不畅、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凤菊;韩萍;闵庆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50例,两组早产儿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常规组在不能经口喂养期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实验组给予疼痛干预、音乐疗法等发展性照顾.比较两组早产儿血液中胃泌素(GAS)水平、体重增长速度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出生后5d、10 d GAS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早于常规组(P<0.05),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可促进早产儿GAS释放,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及体重增长,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作者:陈伟红;刘永琴;徐芬;焦小英;杨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对7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本组干预前后生理健康(PCS)、心理健康(M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心理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晓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九孔棉加红花垫圈在ICU患者压疮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A组64例和B组62例,A组于骨隆突处应用九孔棉加红花垫圈防治压疮,B组应用气垫床,比较两组受压部位皮肤状况.将46例ICU压疮患者随机分为C组24例和D组22例,C组于骨隆突处和已发生压疮部位应用九孔棉加红花垫圈,D组骨隆突处着力于气垫床、压疮部位垫普通软枕,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A组受压部位皮肤状况优于B组(P<0.01);C组ICU平均监护日明显少于D组(P<0.01),压疮痊愈率高于D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组(P<0.01).结论:九孔棉加红花垫圈防治压疮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续兰;李志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长期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护理模式可预防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缓解其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李莉;李玫;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96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干预组干预后肺功能、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卢秀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护理后每搏心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IVEF)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卉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健康指导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体检发现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给予持续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指导效果.结果:两组指导前后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l),两组指导后BMI、TG、HbAlc、ALT、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健康指导可提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治疗效果,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玉梅;张拥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RRTI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0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儿童血清铁、血红蛋白、IgG、IgA、IgM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铁、IgG、IgA、IgM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RTI患儿存在微量元素铁缺乏,而血红蛋白变化滞后,可能与免疫功能的损害有关,有效护理可改善患儿体质、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
作者:孙静;刘茜;周红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标准化教学模式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5月实习的145名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实习的159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标准化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及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及对带教老师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护生临床带教中应用PDCA循环标准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完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带教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道儒;赵俊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针对性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急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牵正合剂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加强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医疗费用及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贾庭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情景模拟教学在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二年制护理专升本科一年级学生18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护生人际沟通课程教学中分别采用临床情景模拟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教学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人际沟通课程中实施临床情景模拟教学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沟通能力,重视全程设计和组织管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作者:于泽秋;郝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运动训练及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孟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安全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及意外跌倒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外跌倒因素中,互相戏耍打架致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可避免跌倒事件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蔡秀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痰菌转阴率、胸部病灶好转率、治愈率及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提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筱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47名近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75名、观察组A 80名、观察组B 92名三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组A给予雾视法干预,观察组B给予雾视法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三组有效率.结果:青少年近视相关因素包括学习压力、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每天看电视时间、每天睡眠时间、营养均衡状况.观察组B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及观察组A(P <0.05),观察组A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科医护人员及家长应重视青少年眼保健工作,强化健康教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作者:徐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并发症的急救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治疗成功,以室性心律失常和迷走反射并发症为主;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应密切观察病情,采取综合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应对术中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预后,使其尽早康复.
作者:唐应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晚期紧细胞癌患者不良反应预防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将40例晚期肾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2周开始进行舒尼替尼靶向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治疗前1周给予护理干预,其余措施同对照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第2、3周期的Ⅲ度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肾细胞癌应用舒尼替尼治疗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帮助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王佳;李清;邓燕青;耿紫娴;王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幸福感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医学院校12个专业的800名在校本科生,采用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幸福感调查分析.结果:本组本科生幸福感得分为(3.75±0.57)分,感觉幸福、比较幸福者分别占16.21%、47.00%;不同性另j本科生幸福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本科生在专业满意度、人生目标、恋爱观、学习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本科生在人生目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幸福感影响因素中,人际交往得分高,人生价值得分低.结论:不同年级、专业的本科生幸福感存在较大差异,医学院校应制定系统化、个性化教育方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幸福感水平.
作者:刘希杰;朱晓旭;陈健;郝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医学理论的发展,感染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受到医学领域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预防医院感染已经被认为是提高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一环[1].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业务能力的高低、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施与可能取得的效果[2].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创优模式在内分泌科组织管理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创优模式对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进行改善,观察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2011年度患者满意度及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履行职责、制度实施、优质服务评分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创优模式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引入科室,可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护理形象,是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上升的有效路径.
作者:陈秀嫦;吴桂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化疗输液是肿瘤科患者治疗常用、直接的治疗方法.外周输注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一些不良事件也是临床护理工作者每天面对的问题.住院患儿在接受输液治疗时,输液风险客观存在,部分因管理不当导致的静脉炎、药物外渗等,不但给患儿增加不必要的痛苦,还会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患儿生命[1].如何安全的进行化疗输液,保障患者安全,成为化疗科的管理重点.尤其是儿童自身的行为、心理特性,使得化疗输液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更科学、更严格的管理方法.自2008年以来,我们对肿瘤科患儿化疗输液进行安全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吕明;石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 ~12月收治的70例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将2011年1~6月收治的76例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观察两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C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正确选择皮肤消毒剂、合理更换敷料等措施,增加医护人员的宣教力度、加强医护人员培训考核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减少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CRI的发生.
作者:杜海燕;周桂梅;史广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在脑卒中失禁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脑卒中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晨晚间护理时用温开水进行会阴部冲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擦洗,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泌尿系统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脑卒中失禁患者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擦洗会阴部护理效果良好,可减轻临床症状,减少泌尿系统感染.
作者:王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背逆行静脉穿刺在老年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门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背顺行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手背逆行穿刺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滴速、液体渗漏率、手部活动情况、疼痛率及舒适度.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渗漏率、手部活动情况、疼痛率及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输液患者采用手背逆行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液体渗漏,减轻疼痛,患者感觉较为舒适.
作者:谢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不同肠道清洁方法在炫速双源CT仿真结肠内窥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1例行炫速双源CT仿真结肠内窥镜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17例,A组给予肥皂水灌肠法,B组口服33%硫酸镁200 ml,C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均采用低张充气法肠道充盈后进行扫描.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结果: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肠道清洁方法的肠道清洁效果与成像图像质量均良好,患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不良反应小,是患者行炫速双源CT仿真结肠内窥镜的首选方式.
作者:苏茜;尚炳英;赵彦铭;王山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横纹肌溶解症(RM)是因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导致肾损害的一种疾病,俗称肌肉溶解,多因剧烈运动、低钾性麻痹、吸毒及饮酒过量等原因所致,而异烟胼中毒并发RM在临床上极少见.2011年5月,我们收治1例异烟肼中毒并发RM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晶;徐国英;李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长期留置导尿管可并发尿道糜烂、尿道炎、睾丸附睾炎、尿道瘘管或狭窄、尿结石、膀胱癌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1].在临床工作中,留置尿管并发睾丸附睾炎较少见,未见相关报道.2012年1月,笔者在上级医院康复科进修期间,收治1例脑外伤后因留置导尿管并发的睾丸附睾炎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睾丸附睾炎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钟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路径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76例脑梗死溶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实行医护合作健康教育路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满意度及脑梗死再发率.结果:实验组掌握脑梗死相关知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梗死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合作健康教育路径可帮助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其满意度,降低脑梗死再发率.
作者:孙玉娥;迟玉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化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健康教育能减少PICC置管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帮助患者了解健康知识,提高其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志芳;曾丽吟;白俊志;黄凡枚;林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延续健康教育对药物洗脱支架术(DES)出院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置入DE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出院时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延续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教育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少于对照组(P<0.01,P<0.05),造影复查率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行为,提高遵医行为,降低MACE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覃淑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唇裂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 2009年12月收治的13例唇裂患儿及家属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6例唇裂患儿及家属设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唇裂知识测试问卷得分、满意度、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唇裂知识测试问卷得分、满意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唇裂患儿及家属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麦新华;黄淑馨;刘群;张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图文式健康教育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按病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图文式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知信行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知信行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叭).结论: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应用图文式健康教育,可提高其肿瘤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减少放疗不良反应,促进护患和谐.
作者:鲍利红;彭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学基础》项目课程模式的开发与实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4个教学班241名护生,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21名和对照组12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项目课程模式教学;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以及实习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价.结果: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理论和技能成绩、实习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的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学基础》项目课程模式可提升护生职业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和满足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同时转变老师观念和改进教学环境,更好地推动项目化课程的实施.
作者:房兆;孙慧;张乃正;马晓飞;邵红英;韩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提倡人文关怀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对医学提出的要求,可以预防或减少由人口结构、社会环境、生活行为和情感心理等因素导致的心身疾病.遗憾的是,在具备了先进的医学技术同时,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出现了只见疾病不见人、重技术而忽视人文关怀的倾向.作为护理学院,怎样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护理学生,为社会输送有技术、有情、有心的护理人才,这将是我们教学研究中的主要部分.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ICU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方法及效果.方法:结合268名实习护生具体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实施临床带教.结果:本组大专护生综合素质平均得分98.6分,理论成绩93.5分,操作成绩95.1分;本组中专护生综合素质平均得分97.4分,理论成绩91.2分,操作成绩94.6分.结论: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习护生具体情况,实施临床带教,可提高临床带教效果.
作者:王凤霞;韩静;穆松惠;王秀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应对方式是个体在面对应激情境时,为缓解心理压力、免受应激伤害,做出认知或行为的努力[1].疾病的发生属于负性事件,常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压力,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治疗和康复的效果.医护人员在努力减少疾病对患者折磨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应对能力,以便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2].本文对应对方式临床研究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陈曦;毕越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ICU常收治各种危重患者,由于患者病情重,各种侵入性置管多,昏迷患者居多且无家属陪护,患者经常出现谵妄、烦躁、不配合治疗,甚至自伤行为,身体约束常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保护患者的解决方法.但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身体约束不规范,缺乏完善的约束护理流程.实际上成人患者身体约束是涉及生理、心理、法律、伦理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复杂课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使用身体约束的指针、效果及给患者带来的利弊后果.本文旨在对ICU成人患者使用身体约束现象进行回顾,总结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约束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意外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现综述如下.
作者:芮祖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调查消化内科新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估表调查消化内科300例新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本组患者营养风险(NRS)发生率为39.3%,营养不足发生率为20.6%,其中肝脏疾病患者NRS发生率高为53.8%,肿瘤患者营养不足发生率高为25.0%;本组患者营养支持率为48.0%,其中NRS≥3分患者营养支持率为56.8%,NRS<3分患者营养支持率为42.3%.结论:消化内科新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比例较高,营养干预存在不合理性,应采用基于循证医学的肠外及肠内营养指南和应用规范加以改善.
作者:杨永红;谭荣韶;宋慧东;舒建昌;萧翠萍;胡北枝;冯素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调查394名护生专业基础课学习现状和学习效果,为护理教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394名护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现状进行调查,以影响护生学习效果的因素为自变量,以专业基础课学习效果等级为因变量,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本组护生学习现状影响因素:查阅课外专业资料、上课出勤率、上课认真听讲时间、做课堂笔记等;护生学习效果与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以及对本专业学习满意度等呈显著性相关(P<0.01,P<0.05).结论:高等护理教育应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和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提高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护生学习能力.
作者:翟忠美;张金沙;田维珍;韩昌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北京房山区某镇两癌筛查结果分析与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对4 346例宫颈癌筛查妇女及3 078例乳腺癌筛查妇女进行筛查结果分析,了解本镇妇女的保健意识及健康状况,为制定今后的妇女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结果:本次筛查中本地区妇科良性疾病患病率为48.79%,宫颈细胞学检查检出率为4.39%,乳腺增生患病率为68.06%.结论:两癌筛查对保护妇女健康有重要意义,强有力的护理管理对筛查工作顺利进行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刘英月;闫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弱视患儿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进行视力普查筛查同时接受弱视治疗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分析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弱视患儿治疗遵医行为评分为6~12(9.12±2.76)分;遵医行为好173例(88%),遵医行为差27例(12%);患儿遵医行为差的影响因素有患儿家属缺乏弱视治疗知识、治疗时间长、学校未参与管理、家庭经济收入低、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结论:应加强家属实施弱视治疗知识的健康教育宣教,特别是外来务工父母,并根据家庭及经济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弱视患儿的遵医行为.
作者:苏炳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护理论文发表状况.方法:对502名低年资护士的护理论文发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作者次序的护士护理论文发表情况.结果:不同文化程度护士护理论文发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作者次序护士核心期刊发表及护理教育、健康教育、专科护理、综述、论著等论文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护理论文发表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应加强培训和有效的激励管理.
作者:陈实娥;贺喜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深圳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问卷方式面对面调查2 279例登记在册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中药物治疗依从性差1 094例(48.00%);经分析,依从性的好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病程长短、是否独居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总体状况不佳,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给予针对性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以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改善预后.
作者:邹红;万小红;郭艳芳;刘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65例深圳市社区老年人(≥60岁)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本组老年人饮食清淡158例(95.8%),不吸烟、不饮酒150例(90.9%),早睡、早起157例(95.3%),睡眠质量好88例(53.3%),经常锻炼90例(54.5%),生活很满意49例(29.7%),看电视104例(63.0%).不同年龄老年人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措施可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其健康状况.
作者:何惠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变应性鼻炎(AR)患者应对方式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对120例AR患者进行调查,分析AR患者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情况以及本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多元回归.结果:AR患者的回避与屈服应对方式得分均高于常模(P<0.01);本组患者治疗依从差,其中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治疗依从性与年龄、文化程度、用药时间、面对、回避与屈服应对方式有关(R2=0.327,F=5.714,P=0.017).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AR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治疗依从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
作者:徐伟莲;郭翠兰;黄西萍;王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护士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epB)情况,为提高护理人员乙型病毒肝炎(HBV)感染认知度、加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统一检测当地基层医院869名护士空腹血清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标志物,调查本组护士接种HepB、感染情况及不同年龄组护士接种HepB阳性率、自然感染抗体阳性率和感染率.结果:本组护士接种HepB 352名,接种率为40.5%;感染率为8.5%;不同年龄组护士接种HepB阳性率、自然感染抗体阳性率和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护士应及早、规范地接种HepB,以提高HBV感染认知度、降低HBV感染率和发病率.
作者:孙琴;王宜德;马红艳;季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调查1型糖尿病患儿生活质量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67例1型糖尿病患儿采用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7例1型糖尿病患儿总体生活质量得分为(79.03±13.77)分;HbA1c、心理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调查1型糖尿病患儿生活质量及相关性因素,指导糖尿病教育者、教师与家属应共同改善患儿的社会心理功能状况,从而帮助其改善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蔡娅;彭鑫;李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江海街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对316例江海街社区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ADL量表评分为(14.82±4.20)分.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评分高为社会功能(96.87±16.29)分,低为躯体疼痛(31.60±9.91)分.结论:需健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和社会支持,以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
作者:龚晓;黄卡;陈继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妊娠中期妇女蛋白质、铁、锌等营养素的摄入及缺铁性贫血情况.方法:以血红蛋白(Hb) <11 g/L作为诊断贫血标准,选取符合贫血及非贫血的初孕妇各50名,采用连续3d、24h膳食回顾法比较两组孕妇膳食中蛋白质、铁、锌的营养素水平差异,并比较两组血清铁、锌指标差异.结果: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在豆类及豆制品、畜禽肉类、蛋类及其制品、奶类、水果类以及蔬菜类的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血液指标检测结果与非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应加强营养指标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待改善后再妊娠,从孕初进行必要地营养干预,妊娠3个月开始补充铁剂及以饮料或强化食品形式,进行预防性补充铁、锌等,对缺乏明显者给予尽早治疗.
作者:陈启梅;何劲松;刘晓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