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素梅;张雪艳;王东明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痛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估观察组对冠心病的认知情况、评估情况并比较两组发生心绞痛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发生心绞痛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渴望得到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防止冠心病复发,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王继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长期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护理模式可预防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缓解其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李莉;李玫;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对7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本组干预前后生理健康(PCS)、心理健康(M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心理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晓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全程护理干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长期留置双腔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感染、血流不畅、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凤菊;韩萍;闵庆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泡浴联合腹部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泡浴联合腹部抚触.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首次排便时间、大便转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第3、4、5、6天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泡浴联合腹部抚触可明显减少新生儿黄疸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洁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晚期紧细胞癌患者不良反应预防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将40例晚期肾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2周开始进行舒尼替尼靶向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治疗前1周给予护理干预,其余措施同对照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第2、3周期的Ⅲ度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肾细胞癌应用舒尼替尼治疗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帮助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王佳;李清;邓燕青;耿紫娴;王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弱视患儿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进行视力普查筛查同时接受弱视治疗的2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分析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弱视患儿治疗遵医行为评分为6~12(9.12±2.76)分;遵医行为好173例(88%),遵医行为差27例(12%);患儿遵医行为差的影响因素有患儿家属缺乏弱视治疗知识、治疗时间长、学校未参与管理、家庭经济收入低、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结论:应加强家属实施弱视治疗知识的健康教育宣教,特别是外来务工父母,并根据家庭及经济状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弱视患儿的遵医行为.
作者:苏炳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饮食调护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饮食调护,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自理、肌力恢复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运动疗法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饮食调护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兰洁;廖光荣;方向红;杨玉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护士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epB)情况,为提高护理人员乙型病毒肝炎(HBV)感染认知度、加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统一检测当地基层医院869名护士空腹血清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标志物,调查本组护士接种HepB、感染情况及不同年龄组护士接种HepB阳性率、自然感染抗体阳性率和感染率.结果:本组护士接种HepB 352名,接种率为40.5%;感染率为8.5%;不同年龄组护士接种HepB阳性率、自然感染抗体阳性率和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护士应及早、规范地接种HepB,以提高HBV感染认知度、降低HBV感染率和发病率.
作者:孙琴;王宜德;马红艳;季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在脑卒中失禁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脑卒中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晨晚间护理时用温开水进行会阴部冲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擦洗,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泌尿系统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脑卒中失禁患者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擦洗会阴部护理效果良好,可减轻临床症状,减少泌尿系统感染.
作者:王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横纹肌溶解症(RM)是因肌细胞产生毒性物质而导致肾损害的一种疾病,俗称肌肉溶解,多因剧烈运动、低钾性麻痹、吸毒及饮酒过量等原因所致,而异烟胼中毒并发RM在临床上极少见.2011年5月,我们收治1例异烟肼中毒并发RM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晶;徐国英;李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妊娠中期妇女蛋白质、铁、锌等营养素的摄入及缺铁性贫血情况.方法:以血红蛋白(Hb) <11 g/L作为诊断贫血标准,选取符合贫血及非贫血的初孕妇各50名,采用连续3d、24h膳食回顾法比较两组孕妇膳食中蛋白质、铁、锌的营养素水平差异,并比较两组血清铁、锌指标差异.结果: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在豆类及豆制品、畜禽肉类、蛋类及其制品、奶类、水果类以及蔬菜类的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血液指标检测结果与非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应加强营养指标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待改善后再妊娠,从孕初进行必要地营养干预,妊娠3个月开始补充铁剂及以饮料或强化食品形式,进行预防性补充铁、锌等,对缺乏明显者给予尽早治疗.
作者:陈启梅;何劲松;刘晓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有效提高患儿生命质量和抢救成功率.方法:对40例行机械通气患儿采取有效的机械通气护理和撤机后护理.结果:本组40例患儿因家属放弃治疗3例,肺出血死亡1例,频繁发生呼吸暂停及屏气再次行机械通气1例,呼吸性相关性肺炎(VAP)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1例,其他均顺利脱机并治愈出院.结论:通过不断优化及加强患儿机械通气护理和撤机后护理,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天数,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淑柳;黄丽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延续健康教育对药物洗脱支架术(DES)出院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置入DE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出院时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延续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教育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少于对照组(P<0.01,P<0.05),造影复查率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行为,提高遵医行为,降低MACE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覃淑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 ~12月收治的70例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将2011年1~6月收治的76例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观察两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C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正确选择皮肤消毒剂、合理更换敷料等措施,增加医护人员的宣教力度、加强医护人员培训考核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减少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CRI的发生.
作者:杜海燕;周桂梅;史广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医学理论的发展,感染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受到医学领域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预防医院感染已经被认为是提高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一环[1].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业务能力的高低、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施与可能取得的效果[2].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65例深圳市社区老年人(≥60岁)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本组老年人饮食清淡158例(95.8%),不吸烟、不饮酒150例(90.9%),早睡、早起157例(95.3%),睡眠质量好88例(53.3%),经常锻炼90例(54.5%),生活很满意49例(29.7%),看电视104例(63.0%).不同年龄老年人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措施可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其健康状况.
作者:何惠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提倡人文关怀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对医学提出的要求,可以预防或减少由人口结构、社会环境、生活行为和情感心理等因素导致的心身疾病.遗憾的是,在具备了先进的医学技术同时,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出现了只见疾病不见人、重技术而忽视人文关怀的倾向.作为护理学院,怎样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护理学生,为社会输送有技术、有情、有心的护理人才,这将是我们教学研究中的主要部分.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睡眠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存在睡眠障碍,其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疾病、环境、心理等;两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睡眠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赖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患者通气时间,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顺芳;许少玲;邹春招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