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李清;邓燕青;耿紫娴;王晓峰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晚期紧细胞癌患者不良反应预防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将40例晚期肾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2周开始进行舒尼替尼靶向治疗及常规护理;研究组治疗前1周给予护理干预,其余措施同对照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第2、3周期的Ⅲ度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肾细胞癌应用舒尼替尼治疗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帮助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王佳;李清;邓燕青;耿紫娴;王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 ~12月收治的70例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将2011年1~6月收治的76例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观察两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C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正确选择皮肤消毒剂、合理更换敷料等措施,增加医护人员的宣教力度、加强医护人员培训考核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减少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CRI的发生.
作者:杜海燕;周桂梅;史广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不同肠道清洁方法在炫速双源CT仿真结肠内窥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1例行炫速双源CT仿真结肠内窥镜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17例,A组给予肥皂水灌肠法,B组口服33%硫酸镁200 ml,C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均采用低张充气法肠道充盈后进行扫描.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结果: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肠道清洁方法的肠道清洁效果与成像图像质量均良好,患者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不良反应小,是患者行炫速双源CT仿真结肠内窥镜的首选方式.
作者:苏茜;尚炳英;赵彦铭;王山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提倡人文关怀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对医学提出的要求,可以预防或减少由人口结构、社会环境、生活行为和情感心理等因素导致的心身疾病.遗憾的是,在具备了先进的医学技术同时,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出现了只见疾病不见人、重技术而忽视人文关怀的倾向.作为护理学院,怎样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护理学生,为社会输送有技术、有情、有心的护理人才,这将是我们教学研究中的主要部分.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Orem自护模式支持教育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Orem自护模式支持教育.护理干预3个月后采用幸福量表(GWB)及自尊量表(SES)评价患者幸福及自尊改善情况,采用住院精神分裂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价患者康复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后IPROS、GWB及SES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IPROS、GWB及SE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Orem自护模式支持教育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幸福感和低自尊情况,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作者:房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唇裂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 2009年12月收治的13例唇裂患儿及家属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6例唇裂患儿及家属设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唇裂知识测试问卷得分、满意度、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唇裂知识测试问卷得分、满意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唇裂患儿及家属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麦新华;黄淑馨;刘群;张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饮食调护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饮食调护,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自理、肌力恢复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运动疗法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饮食调护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兰洁;廖光荣;方向红;杨玉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有效提高患儿生命质量和抢救成功率.方法:对40例行机械通气患儿采取有效的机械通气护理和撤机后护理.结果:本组40例患儿因家属放弃治疗3例,肺出血死亡1例,频繁发生呼吸暂停及屏气再次行机械通气1例,呼吸性相关性肺炎(VAP)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1例,其他均顺利脱机并治愈出院.结论:通过不断优化及加强患儿机械通气护理和撤机后护理,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天数,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淑柳;黄丽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长期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护理模式可预防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缓解其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李莉;李玫;李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运动训练及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孟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妊娠中期妇女蛋白质、铁、锌等营养素的摄入及缺铁性贫血情况.方法:以血红蛋白(Hb) <11 g/L作为诊断贫血标准,选取符合贫血及非贫血的初孕妇各50名,采用连续3d、24h膳食回顾法比较两组孕妇膳食中蛋白质、铁、锌的营养素水平差异,并比较两组血清铁、锌指标差异.结果:贫血组与非贫血组在豆类及豆制品、畜禽肉类、蛋类及其制品、奶类、水果类以及蔬菜类的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血液指标检测结果与非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应加强营养指标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待改善后再妊娠,从孕初进行必要地营养干预,妊娠3个月开始补充铁剂及以饮料或强化食品形式,进行预防性补充铁、锌等,对缺乏明显者给予尽早治疗.
作者:陈启梅;何劲松;刘晓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调查消化内科新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估表调查消化内科300例新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本组患者营养风险(NRS)发生率为39.3%,营养不足发生率为20.6%,其中肝脏疾病患者NRS发生率高为53.8%,肿瘤患者营养不足发生率高为25.0%;本组患者营养支持率为48.0%,其中NRS≥3分患者营养支持率为56.8%,NRS<3分患者营养支持率为42.3%.结论:消化内科新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比例较高,营养干预存在不合理性,应采用基于循证医学的肠外及肠内营养指南和应用规范加以改善.
作者:杨永红;谭荣韶;宋慧东;舒建昌;萧翠萍;胡北枝;冯素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痛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估观察组对冠心病的认知情况、评估情况并比较两组发生心绞痛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发生心绞痛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渴望得到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防止冠心病复发,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王继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70例PSD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均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其中42例抑郁症状基本消失,20例症状明显减轻,8例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莉元;孙金平;张雪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江海街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明健康调查问卷对316例江海街社区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ADL量表评分为(14.82±4.20)分.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评分高为社会功能(96.87±16.29)分,低为躯体疼痛(31.60±9.91)分.结论:需健全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和社会支持,以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
作者:龚晓;黄卡;陈继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健康教育路径在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76例脑梗死溶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实行医护合作健康教育路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满意度及脑梗死再发率.结果:实验组掌握脑梗死相关知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梗死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合作健康教育路径可帮助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更好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其满意度,降低脑梗死再发率.
作者:孙玉娥;迟玉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RRTI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0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儿童血清铁、血红蛋白、IgG、IgA、IgM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铁、IgG、IgA、IgM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RTI患儿存在微量元素铁缺乏,而血红蛋白变化滞后,可能与免疫功能的损害有关,有效护理可改善患儿体质、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
作者:孙静;刘茜;周红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创优模式在内分泌科组织管理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创优模式对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进行改善,观察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2011年度患者满意度及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履行职责、制度实施、优质服务评分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创优模式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引入科室,可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护理形象,是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上升的有效路径.
作者:陈秀嫦;吴桂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47名近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75名、观察组A 80名、观察组B 92名三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组A给予雾视法干预,观察组B给予雾视法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三组有效率.结果:青少年近视相关因素包括学习压力、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每天看电视时间、每天睡眠时间、营养均衡状况.观察组B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及观察组A(P <0.05),观察组A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科医护人员及家长应重视青少年眼保健工作,强化健康教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作者:徐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用留置针输注药物,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输注药物,给予精心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置管费用、疼痛程度、满意度评分和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2个月置管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满意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可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丽芹;黄茜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