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优模式在内分泌科组织管理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陈秀嫦;吴桂燕

关键词:创优模式,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创优模式在内分泌科组织管理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创优模式对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进行改善,观察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2011年度患者满意度及服务态度、专业水平、履行职责、制度实施、优质服务评分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创优模式下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引入科室,可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护理形象,是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上升的有效路径.
齐鲁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对7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本组干预前后生理健康(PCS)、心理健康(M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心理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晓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护士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病毒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护士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epB)情况,为提高护理人员乙型病毒肝炎(HBV)感染认知度、加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统一检测当地基层医院869名护士空腹血清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标志物,调查本组护士接种HepB、感染情况及不同年龄组护士接种HepB阳性率、自然感染抗体阳性率和感染率.结果:本组护士接种HepB 352名,接种率为40.5%;感染率为8.5%;不同年龄组护士接种HepB阳性率、自然感染抗体阳性率和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护士应及早、规范地接种HepB,以提高HBV感染认知度、降低HBV感染率和发病率.

    作者:孙琴;王宜德;马红艳;季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痛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评估观察组对冠心病的认知情况、评估情况并比较两组发生心绞痛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发生心绞痛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渴望得到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防止冠心病复发,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王继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背逆行静脉穿刺在老年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背逆行静脉穿刺在老年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门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背顺行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手背逆行穿刺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滴速、液体渗漏率、手部活动情况、疼痛率及舒适度.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渗漏率、手部活动情况、疼痛率及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输液患者采用手背逆行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液体渗漏,减轻疼痛,患者感觉较为舒适.

    作者:谢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患者通气时间,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顺芳;许少玲;邹春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低年资护士护理论文发表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护理论文发表状况.方法:对502名低年资护士的护理论文发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作者次序的护士护理论文发表情况.结果:不同文化程度护士护理论文发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作者次序护士核心期刊发表及护理教育、健康教育、专科护理、综述、论著等论文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护理论文发表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应加强培训和有效的激励管理.

    作者:陈实娥;贺喜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30例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30例冠心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0例(66.67%),分别为低血压9例(30.00%)、出血和皮下血肿5例(16.67%)、尿潴留3例(10.00%)、心包填塞2例(6.67%)及冠状动脉急性闭塞1例(3.33%).结论:冠心痛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并发症原因复杂,且发生率较高,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且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许凤莲;黄海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社区糖尿病66例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调查6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心理压力大、日间活动量小、夜间低血糖等.本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心理压力大、日间活动量小等是社区糖尿病睡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原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柳美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在脑卒中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在脑卒中失禁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脑卒中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晨晚间护理时用温开水进行会阴部冲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擦洗,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泌尿系统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脑卒中失禁患者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液擦洗会阴部护理效果良好,可减轻临床症状,减少泌尿系统感染.

    作者:王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46例青光眼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及眼压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眼压控制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琴;吕婵;廖美英;黄明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面瘫60例针对性护理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针对性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急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牵正合剂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加强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医疗费用及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贾庭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301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315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发生切口感染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感染与相关因素及手术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感染与手术环境、切口部位、住院天数、手术时间、使用抗生素与激素、切口长度、探视人员等有关;两组手术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科手术患者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手术切口感染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深圳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深圳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问卷方式面对面调查2 279例登记在册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中药物治疗依从性差1 094例(48.00%);经分析,依从性的好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病程长短、是否独居及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总体状况不佳,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给予针对性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以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改善预后.

    作者:邹红;万小红;郭艳芳;刘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加压止血带使用时间、舒适度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帮助围术期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促进康复.

    作者:孔玲;王承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九孔棉加红花垫圈在ICU患者压疮防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九孔棉加红花垫圈在ICU患者压疮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A组64例和B组62例,A组于骨隆突处应用九孔棉加红花垫圈防治压疮,B组应用气垫床,比较两组受压部位皮肤状况.将46例ICU压疮患者随机分为C组24例和D组22例,C组于骨隆突处和已发生压疮部位应用九孔棉加红花垫圈,D组骨隆突处着力于气垫床、压疮部位垫普通软枕,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A组受压部位皮肤状况优于B组(P<0.01);C组ICU平均监护日明显少于D组(P<0.01),压疮痊愈率高于D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组(P<0.01).结论:九孔棉加红花垫圈防治压疮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续兰;李志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3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用留置针输注药物,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输注药物,给予精心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置管费用、疼痛程度、满意度评分和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1、2个月置管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满意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可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丽芹;黄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2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高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12例高热伴SFTS患者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心理、高热、饮食、管道、血管等方面的护理.结果: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严密的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龙璇;张华英;周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应对方式临床研究及应用现状

    应对方式是个体在面对应激情境时,为缓解心理压力、免受应激伤害,做出认知或行为的努力[1].疾病的发生属于负性事件,常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压力,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治疗和康复的效果.医护人员在努力减少疾病对患者折磨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应对能力,以便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2].本文对应对方式临床研究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陈曦;毕越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青少年近视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青少年近视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47名近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75名、观察组A 80名、观察组B 92名三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组A给予雾视法干预,观察组B给予雾视法联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三组有效率.结果:青少年近视相关因素包括学习压力、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每天看电视时间、每天睡眠时间、营养均衡状况.观察组B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及观察组A(P <0.05),观察组A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科医护人员及家长应重视青少年眼保健工作,强化健康教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控制视力异常的发生.

    作者:徐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 ~12月收治的70例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将2011年1~6月收治的76例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观察两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C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正确选择皮肤消毒剂、合理更换敷料等措施,增加医护人员的宣教力度、加强医护人员培训考核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减少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CRI的发生.

    作者:杜海燕;周桂梅;史广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