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红;杨靖华
本文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益气活血法从适应证、临床运用及遣方用药三方面进行了探析.
作者:朱学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疲劳是一个主观感觉症状,是一种倦怠、精力不够或周身疲乏的感觉.疲劳包括躯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更主要的是心理疲劳.中医文献中无相应的病名,但有相关的论述.现从中医角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探讨,以期有益于临床诊疗.
作者:闫莉莉;杨建宇;李彦知;吕海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肠吻合术后所致,主要是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性病变,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胆痹或胃脘痛范畴.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毛水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膈下逐瘀汤配合西药米雅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ndrome,IBS)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中药膈下逐瘀汤结合西药米雅的治疗方法,并设立单用米雅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每个疗程的治疗效果及总有效率.结果:对于症状缓解的情况,联合用药的效果明显比单用米雅为好.而在总有效率方面,第1疗程末与单用米雅无明显差异.但第2疗程联合用药效果则优于单用米雅.结论:表明膈下逐瘀汤结合米雅治疗IBS的疗效比单用米雅为好.
作者:邓聪;邓健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肺系病证主病脏腑相同,主症相似,而肺系病种又多由主症设立,使肺系病证辨治思路方法的研究具有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即阐述了<金匮要略>辨肺系病证的思路,认为其宗旨是以病为纲,以病御证.辨证则以辨表里寒热虚实,病变所涉之脏腑为脉络.
作者:刘群英;蒋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科近五年来采用中药消炎糊剂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炎,观察了65例患儿76颗牙,疗效满意.病程1~6个月不等.症状均有咀嚼疼,严重者出现急性根尖周脓肿.治疗上采用中药糊剂.常规开髓去除坏死的冠髓,彻底清除根管.髓腔多次封药后将糊剂注入根管内,氧化锌、磷酸锌垫底,永久充填.本病发病率高,并且根管的解剖同成人有区别,下面有恒牙胚存在.现售的根管治疗药物刺激性大,操作复杂,儿童不易配合,本中药糊剂刺激性小,操作简单,儿童易于配合接受,患者痛苦小,适合基层农村患者.
作者:杨明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指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和功能减退而引起一系列心律失常的综合征,主要特征为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而又难治性疾病.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笔者运用病窦康口服液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0例,疗效较为满意.
作者:霍根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药、西药配伍应用越来越普遍,中西药配伍禁忌尚缺乏权威资料.合成药与草药存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或提高或降低其中一种药物的疗效或毒性,本文就中西药配伍总结归纳.
作者:焦红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亚健康状态通常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诊断,却以表现出自体生活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并且显现出了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亚健康的基本特征是身体无明显疾病,但体力下降,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各种身体的不适的症状可以间断出现,也可持续存在.这些症状通常不能有现代医学做出疾病诊断,却往往困扰着人们的生活.
作者:昌炳如;于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我们于1999年4月~2003年6月应用补肾化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到如下.
作者:于水永;范广岩;马屏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医陪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产生分歧而向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提请处理所引起的纠纷.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及新闻媒介的宣传,医疗纠纷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为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护士如何做好医疗纠纷的防范及个人防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工作,几年来我院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秋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眩晕属中医内科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它是由许多疾病引起的共有症状.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诸如:内耳眩晕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肥大性颈椎骨关节炎、低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颅内血管疾病、内耳药物中毒、贫血、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白细胞减少、晕动病等均可引起眩晕.临床以温胆汤为主治疗眩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君;吕海潮;李杨;任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硬膜外阻滞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笔者近1年来采用新入路行侧隐窝注药及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患者中,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汉刚;宫美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运用健肾补脑益智散治疗智能发育不全6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建中;吕海潮;李杨;任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颇感棘手.病情发展伴中度以上的肠腺体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之癌前病变更为顽固.积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阻断其向胃癌发展的有效手段.但目前西医对本病缺乏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中医中药在治疗本病上则显示出明显优势.特别体现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变化的逆转上,近十年来广大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其中活血化瘀法占有主导地位.因此笔者通过十年的摸索和实践,总结了以补脾益胃活血化瘀法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法,自拟补脾益胃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现作一综述.
作者:陈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科自1997年以来,开展了应用中医刮痧及配合药物综合疗法,对18例患者进行刮痧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苗广宇;周立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亚健康就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各种仪器或生化检查无阳性及器质性病变,但患者又频繁出现躯体或精神上各种不适的症状.
作者:董开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痔瘘术后便秘是肛肠科常见并发症,据统计约有30%以上的老人患有便秘,痔瘘术后便秘会引起伤口继发性大出血,影响肛肠伤口的正常生长愈合,而且还容易造成其他并发症或后遗症,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从而影响手术疗效,此期间若能及时合理治疗,则能够有效预防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
作者:杜士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肝病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和肝脏肿瘤等,终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
作者:张巧红;杨靖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由于受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的脑、脊髓和(或)视神经等多处受累,常见于青壮年发病,其神经症状、体征复杂多样,以视力下降、眼球震颤、复视、构音不清、运动障碍等为主症,治疗西医常用免疫治疗(如激素、环磷酰胺、免疫球蛋白等)及对症治疗,长期大量使用,副作用明显,疗效不甚满意.郑绍周教授系我国第三批名老中医,临证40余载,在多发性硬化的诊治上观点独特、经验丰富,现将其临证诊疗多发性硬化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赵铎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