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英;周小红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M-CSF、ox-LDL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试验组血清M-CSF、ox-LDL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前M-CSF与ox-LDL成正相关(r=0.49,P<0.05),治疗后M-CSF下降幅度与ox-LDL下降幅度亦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M-CSF、ox-LDL水平,抑制了炎症过程,稳定了斑块.
作者:王荣凯;赵志红 刊期: 2007年第35期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与感染、遗传和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下肢大关节,严重者脊柱弯曲变形,甚至强直僵硬.该病多见于男性青少年,起病隐匿,病程长,缠绵难愈,为临床上难治性疾病.西医主要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等治疗,但有一部分患者仍控制不佳且需要终身服药.
作者:刘婷婷;冯修高 刊期: 2007年第35期
急性心包填塞是一种来势凶险、病情危重的急诊疾病,若不及时抢救,将因心脏收缩舒张严重受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导致休克甚至死亡.2005年6月-2006年10月我科共收治了7例急性心包填塞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和护理,急性心包填塞症状缓解,康复或好转出院.现将抢救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仙芳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评价伊曲康唑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5-2006年杭州市中医院干部内科使用伊曲康唑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病例46例,其中确诊6例,疑似36例,可能感染4例.按伊曲康唑指导用法用药.结果 46例患者共检出真菌74株,其中白色念珠菌占26%,其他占74%,确诊及疑似42例患者中痊愈20例、显效15例,进步6例,可能感染4例其中痊愈3例.本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其中胃肠道反应1例,头痛1例,1例出现肝功能改变,停药后好转.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有效,安全性较高.
作者:徐精彩;毕丽珠 刊期: 2007年第35期
明矾猪胆汁溶液治疗耳耵聍栓塞是传统验方,自2003年1月起,笔者应用明矾猪胆汁溶液加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耳耵聍栓塞68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张令宇 刊期: 2007年第35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下肢多发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70%,不仅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而且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对此,笔者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中实施预防先于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金丽萍;王卫珍;王丹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评价通络止痛软膏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试验,考察通络止痛软膏的抗炎作用;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考察通络止痛软膏的镇痛作用.结果 通络止痛软膏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提高小鼠热痛阈值.结论 通络止痛软膏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黄山;郭立玮;卞慧敏;姜淼;陆凯磊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减轻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时的痛苦,提高取器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米非司酮50mg 9:00、25 mg 21:00 口服,连续2 d,第3天口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后1 h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取器.结果 70例均安全取出.结论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异丙酚联用于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取器成功率.
作者:戴军 刊期: 2007年第35期
巨细胞病毒肝炎简称CMV肝炎,由巨细胞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脏疾病,婴儿中常见的肝脏疾病.临床表现为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则引起全身播散性的CMV感染,有致残和死亡的危险,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思想负担.我科对巨细胞病毒性肝炎采用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伟;蒋晓燕;吴小君 刊期: 2007年第35期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以局限于结肠的缓慢性黏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亦可遍及整个结肠.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血,发病可缓可急,可轻可重,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慢性病程.笔者2002年以来诊治近百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辨病辨证有机统一,根据病变不同时期,采用西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为主治疗,获得较好效果,现就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付清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产生毒素而出现局部和全身肌肉强直痉挛和抽搐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破伤风虽然是一种可以预防的外科感染,但仍然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偏僻山区和农村,而且一旦发生,其病情均较危重,治疗并非简单,患者均有生命危险,有一定的病死率.笔者自1997年以来收治破伤风16例,除一般的外科治疗以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予辨证施治,取得明显效果,其方法如下.
作者:黄月明;宋祖坛 刊期: 2007年第35期
依据WHO标准,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龄老人(nonagenarian),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高龄老人逐年增多.老年人呼吸道屏障功能削弱,呼吸道抵抗力降低,且容易误吸使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患病率升高[1].报道老年人肺炎的病死率是年轻人3~5倍[2],研究表明:高龄老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具有病情凶险、基础疾病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等特点,重视综合治疗是高龄老人CAP患者治疗的关键[3].为了总结经验,提高高龄老人CAP的治疗水平,现将2+a来收治的55例高龄老人肺炎的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赵霞;王耀勇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36例以Seldinger技术完成单侧股动脉插管介入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肌瘤处血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有3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29例出现发热,22例感觉下肢酸胀不适,9例出现不规则的阴道出血,3例血尿、血便,2例心律失常,2例尿潴留,3例穿刺处出血,持续1~4周,经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 子宫肌瘤栓塞术后虽有一定的并发症,但安全有效.
作者:楼望丹 刊期: 2007年第35期
残胃是公认的胃癌癌前状态,近年来颇受关注,残胃癌严格是指胃或十二指肠疾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10 a以上发生的胃癌,多数认为胃良性疾病术后5 a、恶性疾病术后10 a于残胃发生的癌肿称为残胃癌.残胃癌的发生与首次手术胃大部切除重建术式密切相关,Billro-Ⅱ式的发病率是Billro-Ⅰ式的2~3倍.笔者收集崔宏等[1]、陈志新等[2]、秦亚东等[3]报道资料结合本院病例进行综合分析探讨.
作者:吴德清 刊期: 2007年第35期
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一种常见病,以往常用的传统治疗方法高位结扎、分段抽剥和分段结扎存在着创伤过大、痛苦多而影响美观、恢复时间较长和并发深静脉血栓等弊病.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腔内激光结合高位结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6例(251条患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充分展现了微创治疗技术的优势,而且该方法较静脉腔内激光术更具优点,术后护理易掌握.现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金伟飞;钟淑萍;胡寒平 刊期: 2007年第35期
在不孕的诸多原因中,输卵管堵塞及粘连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本院应用输卵管通液术配合直肠灌肠、理疗等治疗输卵管堵塞2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对象为本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经行输卵管碘油造影术,诊断为输卵管炎症堵塞或通而不畅的240例共472条输卵管(其中8条为异位妊娠一侧输卵管切除),年龄23~43岁.原发不孕84例,继发不孕156例.
作者:崔秀霞;卢秀霞 刊期: 2007年第35期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10%,病死率高达57.1%[1].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降低病死率是护理工作特别重视的问题.2000年3月-2006年10月本院对92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发生吻合口瘘3例;经早期严密观察、及时发现综合处理,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徐佳 刊期: 2007年第35期
固定性内斜视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依发病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1],后天性固定性斜视目前病因不明,患者多伴高度近视,外直肌菲薄、张力低,内直肌纤维化.传统的斜视矫正方法效果较差,我院1999年6月-2004年2月采用内直肌离断+眶缘骨膜瓣固定术治疗固定性斜视患者4例(8眼),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永唯;寿武林 刊期: 2007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2002年3月-2005年3月58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结果 58例患者中,除发生严重并发症的9例因脑疝等原因死亡或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较顺利地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并能维持机体的营养需要.结论 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完全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而且能增加免疫,减少感染.绝大多数气管切开患者能较顺利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维持机体的营养需要.
作者:羊香芬;李嫦珍 刊期: 2007年第35期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股骨头置换术已成为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
作者:张冬梅 刊期: 200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