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华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至今绝大多数医院进展期胃癌仍占95%左右.1995年JRSGC胃癌规范将淋巴结14(A),15,16,19,20组列入更远一站的淋巴结(N4).鉴于上部癌N4(+)达9.9%,主张超扩大根治术(D4)可提高生存率10%.1996年6月-2000年6月笔者对28例进展期胃癌行D4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善村;盛利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2次/d与1次/d采用穴位按摩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感音神经性聋学生50例(100耳),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2次/d与1次/d按摩耳周穴位,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均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对比疗效.结果 2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2次/d按摩耳周穴位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疗效显著.
作者:衣瑞菊;高永亮 刊期: 2006年第23期
2001年12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骶管封闭加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8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年龄21~62岁,病程0.5~10a,其中15例合并轻度椎管狭窄.本组排除马尾综合征、峡部裂、极外侧椎间盘突出、多个平面的椎间盘突出或复发突出患者,并不包括妊娠、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血液病、椎管内肿瘤、脊柱结核及穿刺部位有感染或皮肤病而禁止骶封治疗之病例.
作者:黄成国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 经吸气肺功能判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推测吸气肌群功能状态,进而探讨OSAS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对51例门诊可疑的OSAS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及睡前和醒后的肺功能监测,观察15例鼾症和36例OSAS患者的大吸气压(MIP)、大呼气压(MEP)、用力吸气1 s率(FIV1/VC%)、用力呼气1 s率(FEV1/FVC%)及口腔阻断压(P0.1)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①鼾症组醒后MIP和P0.1有增高趋势,MEP、FIV1/VC%和FEV1/FVC%均有所降低;②OSAS组醒后数值变化趋势与鼾症组相同,但MIP、FIV1/VC%和FEV1/FVC%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③OSAS组和鼾症组相比,睡前及醒后除FEV1/FVC%变化不明显外,MIP、MEP和P0.1均有增高趋势,FIV1/VC%有所降低,但2组间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OSAS组和鼾症组醒后吸气肺功能下降,而且OSAS组醒后较睡前明显下降,提示OSAS患者可能存在吸气肌疲劳.在除外慢性心脑肺疾病情况下,上气道扩张肌功能状态在吸气肺功能改变中起主要作用.所以通过监测MIP和FIV1/VC%可以判断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初步推测上气道扩张肌功能下降可能与OSAS发生有关.
作者:田艳松;曹洁;朱宝玉;郑立文;王娟;张静;马辉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加味百合地黄汤对肺癌转移小鼠肿瘤转移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复制移植性小鼠Lewis肺癌转移模型,用药后观察肺组织显微镜下转移灶数目、抑瘤率、抗转移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P53、PCNA、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 加味百合地黄汤对Lewis肺癌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PCNA蛋白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论 加味百合地黄汤有较好的抗肿瘤转移作用.
作者:黄建波;郑小伟;包素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颅内的CT影像学特点及各型关系.方法 搜集新生儿颅内出血35例,进行影像学整理和临床总结分析.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占84%,依次为脑内出血、脑室出血和硬膜下出血.新生儿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脑缺氧,并与产伤有一定关系.结论 CT是检查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一种确实有效的无创诊断,对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许晓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低血糖是临床常见病,急性低血糖常先表现为心悸、出汗等交感神经症状,但临床上经常遇到以昏迷为首发表现的低血糖症.现将我院2003年9月-2005年12月诊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张春玲;赵瑞花;李晓军 刊期: 2006年第23期
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门脉高压征象等.近几年来,由于影像学的迅速发展,导管技术和导引穿刺技术的进步,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E)已开辟了治疗肝癌的一条新途径.然而TAE后常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发热、腹痛,甚至发生出血、血栓形成的一系列并发症.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反应率,术中良好的护理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张秀桢;陈艳清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观察静脉和口服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均为新近房颤发作在48h之内患者42例,随机分为静脉组(22例)和口服组(20例)2组.静脉组采用70~140mg缓慢静脉注射,口服组顿服负荷量普罗帕酮300~450mg.所有患者在心电监护下观察心电、血压及症状变化,记录从服药到转复为窦律的时间.比较2组4h和12h转复率和转复时间.结果 静脉和口服普罗帕酮2h、4h后房颤转复率分别为64%和73%及25%和55%,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静脉和口服普罗帕酮8h、12h后房颤转复率分别为72%和77%及75%和80%,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和口服普罗帕酮是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有效和安全的方法.静脉给药比口服给药起效快,但口服给药方法简便,费用低廉.
作者:何胜虎;陈述;张薏;赵福全;徐遐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是治疗较困难,应用常规治疗手段(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一般不可治愈.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近年来紫杉醇与吡柔比星联合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提高了治疗效果.我院于2002年2月-2005年4月应用紫杉醇联合吡柔比星治疗乳腺癌22例,并予精心护理,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蕾;郑春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通常昏迷时间长,病情迁延,较易并发呼吸功能障碍,须较长时间应用人工气道,我院从2001年起开展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与同期行气管切开患者相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严肖锋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婴幼儿腹泻是秋冬季节的多发病,大便次数频,病程长,婴幼儿皮肤细嫩,频繁腹泻后如不及时更换尿布,加之护理方法不当,容易出现外阴和肛周皮肤鲜红色斑,重者出现肛周皮肤红肿、糜烂、渗液.我院2005年1月-2005年6月应用湿润烧伤膏(EMBO)治疗婴幼儿腹泻108例,合并红臀84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燕芝 刊期: 2006年第23期
鼻出血是鼻腔鼻窦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也是某些全身性疾病或鼻腔鼻窦邻近结构病变的症状之一.鼻出血的治疗包括传统的局部压迫、血管收缩剂、镇静剂、黏膜烧灼、前后鼻孔堵塞和输血等方法,一般都能控制出血[1].然而有些严重出血,应用上述方法有时效果不佳,这时就必须采用其他治疗方法.我科自2004年开始用血管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16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濮礼春 刊期: 2006年第23期
近几年以来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龄小28岁,大65岁,平均41.5岁;病程0.5~3a.相应椎旁均有压痛、叩击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均阳性;趾背伸肌力下降 64例;膝反射减弱20例;跟腱反射减弱18例.治疗前均做腰椎正侧位片及CT平扫,L3-4椎间盘突出12例,L4-5椎间盘突出47例,L5-S1椎间盘突出40例.其中L4-5与L5-S1同时突出15例.症状单侧61例,双侧19例.
作者:张毅明;韩华钦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在临床中很常见,有切口红肿、积液、感染甚至裂开等,后期可导致切口疝.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及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为广大医护人员所关注.我院自从应用光子治疗仪照射手术切口辅助治疗以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慧琳;郎云琴;应莲琴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笔者2000年1月-2005年8月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0例,其中采用骶管冲击治疗者304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04例中,男142例,女162例;年龄20~64岁;病程短1g,长4a.临床症状: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者190例,下肢麻木伴肌无力者114例,感觉及温觉下降者154例.全部病例均行CT或MRI证实确诊,其中L4-5突出者116例,L5-S1突出者114例,L4-5、L5-S1双节段突出者58例,L3-4、L4-5双节段突出者16例,硬膜囊受压迫,伴椎管狭窄者61例.
作者:卢有志;李巨民 刊期: 2006年第23期
高血压在我国老年疾病中居首位,老年高血压目前系指60岁以上老人所患的高血压病,其诊断标准与普通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相同,即血压>21.3/12.7 kPa为老年高血压,血压在18.7~21.3/12.0~12.7 kPa为老年临界性高血压.因高血压易并发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肾衰和周围血管疾病,所以也是老年人病残和病故的重要原因.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的寿命,正确识别与处理老年高血压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多燕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发生率为0.4%~1.3%[1].2002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康复中心门诊共治疗婴幼儿肌性斜颈29例,采用按摩牵拉、运动疗法,配合控制头部姿势、心理疏导等治疗和护理方法,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文略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分娩疼痛是产科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围生医学的不断发展,减轻或解除疼痛已成为国内外产科工作者热切关注的问题.我院近年来采用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产时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温曲英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1998年4月-2004年12月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的经验.结果 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3%),吻合口狭窄1例(3%),切口感染2例(6%).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明显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率.
作者:肖仲贤;于杰;李留峥;李爱萍;左峻林;程若川;王宏武;李志庭 刊期: 200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