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昏迷为首发表现的低血糖症16例临床分析

张春玲;赵瑞花;李晓军

关键词:低血糖症, 昏迷
摘要:低血糖是临床常见病,急性低血糖常先表现为心悸、出汗等交感神经症状,但临床上经常遇到以昏迷为首发表现的低血糖症.现将我院2003年9月-2005年12月诊治的低血糖昏迷患者资料分析如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试验剂量局麻药改善剖宫产牵拉反应的效果比较

    硬膜外阻滞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可控性好、对呼吸循环影响和缓、不影响宫缩的特点,已成为公认的剖宫产首选麻醉方法.但剖宫产过程中的牵拉反应往往给产妇带来严重生理和心理后果,如何减轻或消除牵拉反应,国内已有不少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探索一种既方便安全又效果确切的改善剖宫产牵拉反应的方法,笔者应用比较不同试验剂量局麻药硬膜外给药,观察其改善剖宫产牵拉反应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丽娜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糖尿病合并下肢坏死性筋膜炎72例的护理

    糖尿病合并下肢坏死性筋膜炎是糖尿病引发的微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感染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少见的急性坏死性软组织感染.本病病变主要累及筋膜、肌腱.发病急,变化快,侵袭性强,很快累及整个足部,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护理,后可引发截肢.我科2001年2月-2004年10月收住此类患者72例,经治疗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清秀;郑玉珍;郑光儒;祝英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吸气肺功能及口腔阻断压的变化

    目的 经吸气肺功能判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推测吸气肌群功能状态,进而探讨OSAS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对51例门诊可疑的OSAS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及睡前和醒后的肺功能监测,观察15例鼾症和36例OSAS患者的大吸气压(MIP)、大呼气压(MEP)、用力吸气1 s率(FIV1/VC%)、用力呼气1 s率(FEV1/FVC%)及口腔阻断压(P0.1)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①鼾症组醒后MIP和P0.1有增高趋势,MEP、FIV1/VC%和FEV1/FVC%均有所降低;②OSAS组醒后数值变化趋势与鼾症组相同,但MIP、FIV1/VC%和FEV1/FVC%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③OSAS组和鼾症组相比,睡前及醒后除FEV1/FVC%变化不明显外,MIP、MEP和P0.1均有增高趋势,FIV1/VC%有所降低,但2组间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OSAS组和鼾症组醒后吸气肺功能下降,而且OSAS组醒后较睡前明显下降,提示OSAS患者可能存在吸气肌疲劳.在除外慢性心脑肺疾病情况下,上气道扩张肌功能状态在吸气肺功能改变中起主要作用.所以通过监测MIP和FIV1/VC%可以判断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初步推测上气道扩张肌功能下降可能与OSAS发生有关.

    作者:田艳松;曹洁;朱宝玉;郑立文;王娟;张静;马辉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胶体次枸橼酸铋、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体会

    目的 观察铋剂、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对46例确诊活动性慢性胃炎伴有H.pylori阳性的患者,进行铋剂、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结果 H.pylori根除38例,根除率为83%.个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恶心、纳差、腹胀、头昏,但均可耐受,未影响治疗.结论 铋剂、阿莫西林、痢特灵联合治疗H.pylori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确切,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苏江;吴鑫洪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

    近几年以来笔者采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龄小28岁,大65岁,平均41.5岁;病程0.5~3a.相应椎旁均有压痛、叩击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均阳性;趾背伸肌力下降 64例;膝反射减弱20例;跟腱反射减弱18例.治疗前均做腰椎正侧位片及CT平扫,L3-4椎间盘突出12例,L4-5椎间盘突出47例,L5-S1椎间盘突出40例.其中L4-5与L5-S1同时突出15例.症状单侧61例,双侧19例.

    作者:张毅明;韩华钦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D4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至今绝大多数医院进展期胃癌仍占95%左右.1995年JRSGC胃癌规范将淋巴结14(A),15,16,19,20组列入更远一站的淋巴结(N4).鉴于上部癌N4(+)达9.9%,主张超扩大根治术(D4)可提高生存率10%.1996年6月-2000年6月笔者对28例进展期胃癌行D4手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善村;盛利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的产时护理

    分娩疼痛是产科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围生医学的不断发展,减轻或解除疼痛已成为国内外产科工作者热切关注的问题.我院近年来采用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产时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温曲英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综合康复治疗和护理

    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发生率为0.4%~1.3%[1].2002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康复中心门诊共治疗婴幼儿肌性斜颈29例,采用按摩牵拉、运动疗法,配合控制头部姿势、心理疏导等治疗和护理方法,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文略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婴幼儿腹泻所致红臀的护理体会

    婴幼儿腹泻是秋冬季节的多发病,大便次数频,病程长,婴幼儿皮肤细嫩,频繁腹泻后如不及时更换尿布,加之护理方法不当,容易出现外阴和肛周皮肤鲜红色斑,重者出现肛周皮肤红肿、糜烂、渗液.我院2005年1月-2005年6月应用湿润烧伤膏(EMBO)治疗婴幼儿腹泻108例,合并红臀84例,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燕芝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中医药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及手术装置的不断改善,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为主体的PCI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即刻成功率已高达95%以上.然而,25%~50%的再狭窄(restenosis,RS)率已成为PTCA术后存在的主要问题,西医至今尚无彻底的解决方法.因此,中医药防治PTCA术后RS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

    作者:王春林;祝光礼;彭哲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42例胃癌术后残胃功能排空障碍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86-2005年我院收治的42例胃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手术后5~12d.42例病例中,5例术后30d后恢复胃动力,8例20~30d恢复胃动力,其余20d内恢复胃动力.结论 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钱晶;蒋春雷;钱友庆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麻醉科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管理体会

    麻醉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科室之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高低与院内交叉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高度重视医院内感染管理工作.为了使患者得到更安全的诊疗和护理,近2a来,我院对麻醉科所用的各种洗涤、消毒、灭菌工作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使麻醉科的设备,包括喉镜、面罩、麻醉机及附件的洗涤、消毒、灭菌、监测工作形成制度化,初步达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现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传光;吴兴娇;胡兆春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可乐定对稳定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全麻苏醒期常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颅内压升高等心脑血管反应,对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等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围拔管期危险性更甚,而老年患者围拔管期又因易致苏醒延迟、呼吸抑制、血压波动而不宜通过加深麻醉的方法来减轻应激反应.有研究证明可乐定能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并有麻醉性镇痛作用[1],从而能抑制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多普勒技术来研究麻醉前预服可乐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作者:张英;王希;陈涌鸣;陈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乳腺癌微小转移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妇女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恶性肿瘤之首,约占其中的31%,病死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2位[1].而几乎所有的死亡原因都是远处转移.尽管95%的乳腺癌患者在就诊时,体检、影像学检查等并未发现有远处转移[2],然而,如果只按照目前对乳腺癌的认识如肿瘤的分级、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雌激素受体检查结果等指标来安排治疗方案,仍有30%的患者在术5a内出现复发和转移[3].这些现象说明,仅依靠常规的检查方法并不能精确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已有文献报道,乳腺癌患者的微转移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4].

    作者:孙蓉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鼻出血的血管栓塞治疗

    鼻出血是鼻腔鼻窦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也是某些全身性疾病或鼻腔鼻窦邻近结构病变的症状之一.鼻出血的治疗包括传统的局部压迫、血管收缩剂、镇静剂、黏膜烧灼、前后鼻孔堵塞和输血等方法,一般都能控制出血[1].然而有些严重出血,应用上述方法有时效果不佳,这时就必须采用其他治疗方法.我科自2004年开始用血管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16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濮礼春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来氟米特联合补气活血药物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紫癜性肾炎患者47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冲击剂量的来氟米特口服12周,部分同时使用黄芪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以及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冲击剂量的环磷酰胺为对照,监测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及血肌酐,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3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以及治疗过程中感染和肝脏损害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短期应用来氟米特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环磷酰胺,联合黄芪、刺五加及三七总皂苷可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何建英;高妍婷;任晓慧;闫晓辉;舒宝君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丹参酮ⅡA的药理研究进展

    丹参是常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肝炎及肝硬化等疾病.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n)是丹参脂溶性主要成分之一,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白血病等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随着人类对相关疾病病理机制的不断了解,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

    作者:李瑞环;王玲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加味百合地黄汤对Lewis肺癌小鼠抗肿瘤转移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加味百合地黄汤对肺癌转移小鼠肿瘤转移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复制移植性小鼠Lewis肺癌转移模型,用药后观察肺组织显微镜下转移灶数目、抑瘤率、抗转移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P53、PCNA、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 加味百合地黄汤对Lewis肺癌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PCNA蛋白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论 加味百合地黄汤有较好的抗肿瘤转移作用.

    作者:黄建波;郑小伟;包素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福辛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福辛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98例高血压患者,停约5个半衰期,应用福辛普利疗程6个月,观测血压,通过计算左心室质量,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E、A峰值流速,观察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 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指标A/E比值下降.结论 福辛普利在降压疗效方面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显著地改善了左心室舒张功能,逆转了左心室肥厚.

    作者:高金鸾;郭乐凌;修明文;王德安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1998年4月-2004年12月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手术的经验.结果 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3%),吻合口狭窄1例(3%),切口感染2例(6%).结论 双吻合器技术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明显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率.

    作者:肖仲贤;于杰;李留峥;李爱萍;左峻林;程若川;王宏武;李志庭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