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佳;张小华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各医家治疗荨麻疹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实用中医美容金方》《皮肤病名家验案精选》《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之皮肤病》中治疗荨麻疹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来的138首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218味药物的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者有20味,其中防风的使用频次高。按照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的顺序,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防风-蝉蜕”“防风-荆芥”“防风-赤芍”“荆芥-蝉蜕”,同时挖掘出30个核心药物组合和14首新处方。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开展的中药治疗荨麻疹的数据挖掘和用药规律研究,既为临床治疗荨麻疹提供了有效指导,同时也为治疗荨麻疹的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作者:杨艳平;吴嘉瑞;马惠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软组织损伤主要由各种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或自身疾病等因素导致皮肤、周围神经血管、关节囊、韧带、皮下浅深筋膜等出现病理损伤[1]。临床表现为功能障碍、疼痛、肿胀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消肿止痛散治疗软组织损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晓媛;崔新艳;陈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从樟芝中分离得到4种羊毛甾烷三萜和2种醇类化合物,并评估了6种化合物对人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性。
作者:高越(译);郗砚彬(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古代对肿瘤的认识较早。殷周时代,甲骨文上已记有“瘤”的病名。《黄帝内经》也有关于肿瘤的记述;晋代《鬼遗方》、隋代《诸病源候论》已有较丰富的肿瘤病名,唐代《千金方》已对瘤进行了初步分类。宋代关于肿瘤的记述更加丰富,认识也更为深刻,尤其对恶性肿瘤的认识超越前代,出现了恶性肿瘤专有名词“癌”。目前,关于宋代对肿瘤认识的专题研究尚不多,本文整理了宋代重要医籍中关于肿瘤的记述,希望为肿瘤学科史的研究提供资料。通过研读宋代中医典籍发现,记载肿瘤疾病的古籍数量很多,经筛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9本古籍进行分析,分别是《济生方》《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卫济宝书》《圣济总录》《苏沈良方》《疮疡经验全书》《妇人良方》《仁斋直指》《小儿卫生总微论》。
作者:张一鸣;张青;杨国旺;牛亚华;王笑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采用超临界流体法(SFE-CO2)和色谱法,从胡椒属植物 diospyrifolium 叶中分离鉴定出1种新的苯甲酸衍生物4-甲氧基-3-[(E)-3-甲基-1,3-丁二烯-1-yl]-5-(3-甲基-2-丁烯-1-yl)-苯甲酸(1)。在巨噬细胞J774G8中,对SFE-CO2提取物和化合物1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和细胞毒性进行了检测。化合物1和SFE-CO2提取物显示了中度抗结核分枝杆菌 H37Rv 的活性,其小抑菌浓度(MIC)值为125μg/ml。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MIC值范围125~250μg/ml。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的选择性指数范围为0.6~1.0。对此化合物应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以及与抗结核药物的协同作用,以便更好的评估此化合物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
作者:高越(译);郗砚彬(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通过查阅文献和对临床经验及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病历的总结,归纳中医心理学望诊的内容。望诊是中医心理学具有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中医心理学望诊主要包括面部望诊(望神、望目、望表情和望色)和姿势形态的望诊,是疾病诊断过程中必用的方法,可把握患者真实的精神心理状态。
作者:李桂侠;王亚娜;刘学;汪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燕京学派经验传承的研究现状,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源,去重复后分别从发表时间、作者、期刊来源、基金资助和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1956-2012年共发表与燕京医家相关的文献389篇。载文量居前10位的期刊占检出文献量41.90%,主要作者14人,研究热点为名医经验、临证辨治和医案研究。结论对燕京学派梳理与传承体系的归纳明显不足,一些燕京医家经验后继乏人,对燕京学派经验传承相关研究的基金项目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作者:佟琳;张华敏;张伟娜;王梓宁;吴晓锋;李鸿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慢性腰肌劳损为多发病、常见病,是慢性腰背痛主要致病因素之一[1]。腰肌劳损属“下腰痛”范畴,下腰痛发病人群广,我国80%的成年人有下腰痛病史[2]。国外研究表明,有1%~2%的下腰痛患者终致残[3]。临床以腰痛为主诉前来就诊的患者中,多数由慢性腰肌劳损引起。笔者采用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外军;石啸双;姜爱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对车桑子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及化学测定,得到3个新化合物,以及9个已知化合物,并评价了其抗菌、抗真菌、抗疟及抗利什曼虫活性。化合物5显示出良好的抗新型隐球菌活性,IC50为6.11μg/ml。化合物10和12显示中等的抗杜氏利什曼虫活性,IC50分别为16.6和19.06μg/ml。
作者:赵园园(译);郗砚彬(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益气复脉注射液与参芍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甘肃省兰州市中医骨伤医院、酒泉市人民医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参芍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及美托洛尔等治疗。分别观察2组用药前后一氧化氮(NO)、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FLa)、内皮素(ET)、一氧化氮合酶(NOS)和 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 NO、6-keto-PGFLa、NOS分别为(127.11±103.60)μmol/L、(50.03±60.87)pg/ml、(35.12±22.18)U/Ml,均较治疗前[(78.09±88.71)μmol/L、(32.04±25.82)pg/ml、(27.88±9.08)U/Ml]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95.62±6.31)μmol/L、(29.09±42.01)pg/ml、(30.11±7.51)U/Ml],与治疗前[分别为(96.98±82.45)μmol/L、(40.31±51.92)pg/ml、(28.12±5.11)U/Ml]比较,6-keto-PGFLa 升高(P<0.05)、NO、NOS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ET[(42.47±40.5)pg/ml比(58.81±33.18)pg/ml]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ET[(60.67±12.81)pg/ml比(56.81±32.76)pg/ml]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MPO、SOD、GSH分别为(17.11±3.60)mmol/L、(62.45±15.76)U/Ml、(35.98±28.19)g/L,均较治疗前(57.33±8.34)mmol/L、(48.36±17.38)U/Ml、26.68±19.93)g/L 改善;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48.62±6.31)mmol/L、(57.35±14.44)U/Ml、(28.56±24.06)g/L,治疗前分别为(56.98±8.45)mmol/L、(48.44±19.37)U/Ml、(29.44±21.66)g/L;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复脉注射液联合参芍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可靠。
作者:陶泽民;王东雁;赵桂珍;张国忠;何凤玲;陈鹏;周文江;蔡瑞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泰胶囊联合母牛分枝杆菌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河北省胸科医院胸三科住院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方案(2HRZE/4HR)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肺泰胶囊和肌肉注射母牛分枝杆菌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后行痰涂片检测,外周血CD8+、CD3+、CD4+ T细胞水平检测以及CD4+/CD8+比值测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65.4±6.6)%比(58.1±6.2)%;t=5.803, P=0.000]、CD4+[(38.6±5.7)%比(26.6±4.6)%;t=11.836,P=0.000] T 细胞水平以及CD4+/CD8+比值[(1.6±0.3)比(0.9±0.2);t=14.329,P=0.000]均较治疗前升高,而CD8+ T细胞水平则低于治疗前[(25.6±4.2)%比(32.5±4.2)%;t=8.355,P=0.000];对照组CD3+[(60.7±5.4)%比(58.3±6.2)%;t=2.072, P=0.000]、CD8+[(30.2±4.2)%比(32.3±4.9)%;t=2.331,P=0.000] T细胞水平以及CD4+/CD8+比值[(1.1±0.2)比(0.9±0.2);t=4.488,P=0.00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 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20、11.966、5.573、10.700,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80.0%(40/50),对照组为56.0%(2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1,P=0.018)。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氮阴转率(72.0%比50.0%;χ2=5.086,P=0.024)和空洞愈合率(36.0%比16.0%;χ2=5.198,P=0.0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肺泰胶囊联合母牛分枝杆菌可明显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魏兰;李玉琢;秦学博;段小亮;彭海军;冯军鹏;李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竹林寺女科”始于东晋,兴于宋代,直至清朝才有刊本传世。“竹林寺女科”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110代传人。浙江四大妇科流派,即萧山竹林寺女科、宁波宋氏女科、绍兴钱氏女科、海宁陈氏女科。其中以萧山竹林寺女科影响较为巨大。萧山竹林寺今位于我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镇惠济桥北堍。据史料记载该寺创建于南齐,开山祖悟真和尚“卓锡于兹”,寺院始称古崇寺,曾先后改名“资国看经院”“惠通院”“惠济寺”等,又因寺内紫竹成林而终得名竹林寺。至五代后晋出帝石重贵天福八年高昙禅师“得异授而兴医业”,做为竹林寺妇科创始人[1]。自此寺僧皆口耳相授,世代相传,以妇科而闻名久远。历代僧人对此秘而不宣,直至清朝书籍不慎落入民间,几经传抄、刊印,才广为流传。为纪念“竹林寺女科”,后人建亭立碑,并作诗“拯世竹林有良药,救民苦海凭医心”“十世医王名扬神州,万家弱女疴消竹林”。由此可知,“竹林寺女科”疗效之佳,影响之远。“竹林寺女科”版本较多,现有30余种刊本,名称各异,内容不尽相同,常见书名有《宁坤秘要》(又名萧山竹林寺女科)《妇科秘要》《竹林寺女科秘书》《萧山竹林寺妇科》《竹林寺女科秘传》《竹林寺女科》《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等[2]。“竹林寺女科”在衣钵相传中形成了独特的诊疗思路:倾问诊,专用药,精炮制,可谓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标新立异。
作者:张明明;王凤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特征,病情的轻重差别较大,尤其病深及肾或极度虚羸者若见此证,提示胃气将绝、元气欲脱。本例患者为脑梗死继发脑出血,并发顽固性呃逆,兼肺部感染、二便失禁。笔者运用扶正祛邪之法,用大剂量芳香药,在清热益气基础上,辅以降逆、生津、化痰、开窍,宣降同调使呃逆自止。现将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张振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目的观察小承气汤加味治疗胃瘫综合征(gastroparesis syndrome, G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行腹部术后的GS患者81例,术后均给以清淡饮食为主,适量运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于餐前15~30 min口服吗丁啉治疗,治疗组40例服用小承气汤加味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缓解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促胃动素、促胃液素浓度。于餐前和餐后进行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29/40),对照组为31.7%(13/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1,P=0.001)。2组血清促胃动素[治疗组:(532.8±16.7)ng/L比(355.2±14.3)ng/L,t=51.089,P=0.000;对照组:(505.1±21.3)ng/L比(372.9±18.4)ng/L,t=30.074,P=0.000]和促胃液素[治疗组:(69.8±15.3)ng/L比(54.3±13.8)ng/L,t=4.758,P=0.000;对照组:(62.6±14.2)ng/L比(53.4±12.3)ng/L,t=3.136,P=0.002]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情况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503、2.196,P值分别为0.000、0.031)。治疗后治疗组餐前、餐后主功率[餐前:(84.5±14.8)μV比(72.3±15.0)μV,t=3.684,P=0.000;餐后:(100.5±17.3)μV比(89.3±15.9)μV,t=5.713,P=0.000]、主频率[餐前:(4.3±0.4)cpm比(3.9±0.2)cpm,t=3.035,P=0.000;餐后:(4.7±0.5)cpm比(4.4±0.5)cpm, t=2.700,P=0.000]均高于对照组,胃动过缓百分率低于对照组(餐前:(50.6±16.6)%比(60.1±16.3)%, t=2.599,P=0.0001;餐后:(36.6±14.8)%比(57.4±15.3)%;t=6.217,P=0.000]。结论小承气汤加味可明显促进GS患者胃肠道蠕动,升高血清促胃动素及促胃液素水平。
作者:李映姗;陈翠萍;张理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105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软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后8周,软肝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软肝颗粒混悬液3.6、7.2、14.4 g/(kg?d);大黄?虫丸组灌胃大黄?虫丸混悬液0.18 g/(kg?d);秋水仙碱组灌胃秋水仙碱混悬液0.108 m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8周后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脯氨酰羟化酶(PH)、血清总蛋白(TP)、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前胶原(PCⅢ)变化。结果 Masson三色胶原染色显示,软肝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7.06±1.18)%]较模型组[(23.49±1.34)%],秋水仙碱组[(11.35±1.83)%],大黄?虫丸组[(15.27±1.22)%],软肝颗粒中剂量组[(14.52±1.75)%],软肝颗粒低剂量组[(16.08±1.56)%]减少(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软肝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 AST[(75.86±5.23)U/L 比(157.62±24.04)U/L]、ALT[(80.15±5.94)U/L比(160.58±26.47) U/L]、PH[(52.58±4.98)μg/L比(98.66±6.75)μg/L]降低,TP[(74.19±3.56)g/L比(51.73±5.92)g/L]升高(P<0.01)。软肝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A[(277.22±106.34)ng/ml比(553.19±172.38)ng/ml]、LN[(89.82±5.68)ng/ml 比(134.25±10.64)ng/ml]、C-Ⅳ[(47.94±8.65)ng/ml 比(84.18±13.83)ng/ml]、PCⅢ[(16.53±4.88)ng/ml比(31.57±5.35)ng/ml]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软肝颗粒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那坤;武亮;李滢;郑莹;谢晶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医古籍临证文献数量庞大,内容复杂,包括理、法、方、药等方面,如要获取和利用古籍中的临证知识,必须建立一套相对严谨的知识网络和语义关系网络。知识元标引是对古籍文献内容进行合理解构,揭示古籍中蕴含的知识和信息,成为发现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作者:许雯;柳长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4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后循环缺血患者52例,采用简单化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秦胶胶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25/26),对照组为76.9%(20/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42)。治疗后,2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治疗组t值分别为20.624、13.773、9.485,对照组分别为13.203、9.550、5.655,P均<0.01),治疗组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410、5.151、3.837,P均<0.01)。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下降25例(96.2%)、未下降1例(3.8%);对照组下降18例(69.2%)、未下降6例(23.1%),2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下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8,P=0.02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明显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短期疗效明显。
作者:舒龙;王燕;张兆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姚乃礼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40余载,擅长运用经方治疗肝、胆、脾、胃及内科疑难病证。笔者有幸能侍诊左右,受益良多,现将姚教授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脂肪肝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刘明坤;吕文良;张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作者从朱蕉叶分离鉴定出3种新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fruticoside H(1)、fruticoside I(2)和 fruticoside J(3),以及5种已知化合物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6-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芸香糖苷、芹菜素-8-C-β-D-吡喃葡糖苷和杜鹃素,并评价了其对人恶性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和抗菌活性。
作者:李秋萍(译);郗砚彬(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普济宣肺消毒饮对急性支气管炎的止咳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3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急诊内科门诊急性支气管炎(表寒里热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普济宣肺消毒饮治疗,对照组给予急支糖浆治疗,观察2组对咳嗽及咳痰、发热、头痛等症状的影响,疗程均为7 d。结果止咳方面,治疗组痊愈63.6%(28/44)、有效29.5%(13/44),总有效率93.2%(41/44);对照组痊愈34.9%(15/43)、有效53.5%(23/43),总有效率88.4%(38/4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9,P=0.001)。2组咳嗽咳痰、发热、头痛、恶风等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50.0%(22/44)、显效25.0%(11/44)、有效18.2%(8/44),总有效率为93.2%(41/44);对照组痊愈32.6%(14/43)、显效18.6(8/43)、有效27.9%(12/43),总有效率为79.1%(34/4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42,P=0.056)。结论普济宣肺消毒饮有一定止咳作用。
作者:郭来;齐文升;杨秀捷;刘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