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车桑子中新的次生代谢产物

赵园园(译);郗砚彬(校)

关键词:车桑子, 新化合物, 利什曼, 活性, 乙醇提取物, 显示, 化学测定, 地上部分, 隐球菌, 行分离, 抗真菌, 评价, 抗疟, 抗菌
摘要:作者对车桑子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及化学测定,得到3个新化合物,以及9个已知化合物,并评价了其抗菌、抗真菌、抗疟及抗利什曼虫活性。化合物5显示出良好的抗新型隐球菌活性,IC50为6.11μg/ml。化合物10和12显示中等的抗杜氏利什曼虫活性,IC50分别为16.6和19.06μg/ml。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相关文献
  • 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万方科技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 图书馆关于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创建至2014年10月),对纳入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201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95﹪ CI)为5.80(3.94,8.52)];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好转时间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95%CI)分别为-1.29(-1.45,-1.13)、-1.88(-2.44,-1.33)、-1.57(-2.36,-0.78)、-1.57(-2.07,-1.08)]。结论基于现有临床证据,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联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单用。但因纳入研究文献数量少,质量不齐,此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作者:史宁;郭宏举;李艳蕾;潘敏翔;白小贤;常李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从朱蕉叶中分离得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并评价其细胞毒性和抗菌活性

    作者从朱蕉叶分离鉴定出3种新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fruticoside H(1)、fruticoside I(2)和 fruticoside J(3),以及5种已知化合物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6-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芸香糖苷、芹菜素-8-C-β-D-吡喃葡糖苷和杜鹃素,并评价了其对人恶性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和抗菌活性。

    作者:李秋萍(译);郗砚彬(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软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105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软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四氯化碳复合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后8周,软肝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软肝颗粒混悬液3.6、7.2、14.4 g/(kg?d);大黄?虫丸组灌胃大黄?虫丸混悬液0.18 g/(kg?d);秋水仙碱组灌胃秋水仙碱混悬液0.108 mg/(kg?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8周后取材,采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脯氨酰羟化酶(PH)、血清总蛋白(TP)、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前胶原(PCⅢ)变化。结果 Masson三色胶原染色显示,软肝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肝脏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7.06±1.18)%]较模型组[(23.49±1.34)%],秋水仙碱组[(11.35±1.83)%],大黄?虫丸组[(15.27±1.22)%],软肝颗粒中剂量组[(14.52±1.75)%],软肝颗粒低剂量组[(16.08±1.56)%]减少(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软肝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 AST[(75.86±5.23)U/L 比(157.62±24.04)U/L]、ALT[(80.15±5.94)U/L比(160.58±26.47) U/L]、PH[(52.58±4.98)μg/L比(98.66±6.75)μg/L]降低,TP[(74.19±3.56)g/L比(51.73±5.92)g/L]升高(P<0.01)。软肝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A[(277.22±106.34)ng/ml比(553.19±172.38)ng/ml]、LN[(89.82±5.68)ng/ml 比(134.25±10.64)ng/ml]、C-Ⅳ[(47.94±8.65)ng/ml 比(84.18±13.83)ng/ml]、PCⅢ[(16.53±4.88)ng/ml比(31.57±5.35)ng/ml]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软肝颗粒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那坤;武亮;李滢;郑莹;谢晶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孔吸附树脂对金银花多糖脱色工艺研究

    目的:观察大孔吸附树脂分离金银花多糖时的脱色作用。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以脱色率和多糖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比较HPD-400A、AB-8、HPD-750、HPD-100、D3520、D301T、S8等7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在温度、多糖浓度、pH值、吸附流速、洗脱剂5个方面对金银花多糖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 S8大孔吸附树脂对金银花多糖的脱色率和保留率高。佳工艺为40℃,多糖浓度为5 mg/ml, pH值为6,流速为1 ml/min,洗脱剂为pH6的蒸馏水。在该条件下脱色率为83.2%,多糖含量为72.1%。结论 S8大孔树脂纯化金银花多糖可获得较高的脱色率和多糖含量。

    作者:李志浩;陈银华;李鹏;郑芳;朱军;黄麟杰;李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从合欢属 boromoensis 中分离得到三萜皂苷

    作者从合欢属boromoensis根中分离鉴定出4种齐墩果烷型皂苷,命名为boromoenosides A-D(1~4),同时测定所分离出皂苷的抗U-87 MG人类成胶质细胞瘤细胞系和TG1人类成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细胞毒性,均未检测出阳性活性。

    作者:高越(译);郗砚彬(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田建东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经验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1],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病之一。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患儿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腹泻病程超过2周则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颇为棘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田建东主任医师从医近30年,擅长治疗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小儿咳嗽、厌食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从田老师临诊,观察其治疗小儿慢性腹泻也有较好疗效,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孟佳;张小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治疗荨麻疹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各医家治疗荨麻疹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实用中医美容金方》《皮肤病名家验案精选》《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之皮肤病》中治疗荨麻疹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来的138首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218味药物的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者有20味,其中防风的使用频次高。按照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的顺序,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防风-蝉蜕”“防风-荆芥”“防风-赤芍”“荆芥-蝉蜕”,同时挖掘出30个核心药物组合和14首新处方。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开展的中药治疗荨麻疹的数据挖掘和用药规律研究,既为临床治疗荨麻疹提供了有效指导,同时也为治疗荨麻疹的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作者:杨艳平;吴嘉瑞;马惠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枸杞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7只,NAFLD模型组33只。空白组喂饲普通饲料,NAFLD模型组喂饲高脂饲料,建立NAFLD模型。造模后8周,将30只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治疗组、辛伐他汀组各10只。治疗组灌胃枸杞多糖60 mg/(kg?d),辛伐他汀组灌胃辛伐他汀溶液5 mg/(kg?d),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 d/次,连续给药8周后取材。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脂联素(ADP)、瘦素(L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谷氨酰半胱氨酸甘氨酸(GSH)、丙二醛(MDA)水平;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 TG[(0.94±0.09)mmol/L 比(1.19±0.13)mmol/L]、TC[(2.15±0.20)mmol/L 比(3.52±0.29)mmol/L]、ALT[(41.75±4.14)U/L 比(55.34±5.38)U/L]、AST[(129.61±12.07)U/L 比(164.96±15.49)U/L]、LP[(235.69±23.52) pg/ml比(284.01±29.43)pg/ml]水平降低,ADP[(35.47±3.09)μg/L比(26.31±2.58)μg/L]水平升高( P<0.05或 P<0.01);肝组织 SOD[(92.40±8.89)U/mg 比(61.60±5.89)U/mg]、GSH[(22.25±2.21)mg/g 比(15.50±1.36)mg/g]水平升高、MDA[(0.84±0.08)nmol/mg 比(1.07±0.09)nmol/mg]水平下降(P<0.05或 P<0.01);HE 染色结果显示,枸杞多糖可明显改善肝组织细胞损伤。结论枸杞多糖通过调节血脂代谢,抑制脂质过氧化,发挥肝保护作用。

    作者:赵世印;雷飞飞;谭华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车桑子中新的次生代谢产物

    作者对车桑子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及化学测定,得到3个新化合物,以及9个已知化合物,并评价了其抗菌、抗真菌、抗疟及抗利什曼虫活性。化合物5显示出良好的抗新型隐球菌活性,IC50为6.11μg/ml。化合物10和12显示中等的抗杜氏利什曼虫活性,IC50分别为16.6和19.06μg/ml。

    作者:赵园园(译);郗砚彬(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肺泰胶囊联合母牛分枝杆菌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肺泰胶囊联合母牛分枝杆菌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河北省胸科医院胸三科住院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方案(2HRZE/4HR)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肺泰胶囊和肌肉注射母牛分枝杆菌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后行痰涂片检测,外周血CD8+、CD3+、CD4+ T细胞水平检测以及CD4+/CD8+比值测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65.4±6.6)%比(58.1±6.2)%;t=5.803, P=0.000]、CD4+[(38.6±5.7)%比(26.6±4.6)%;t=11.836,P=0.000] T 细胞水平以及CD4+/CD8+比值[(1.6±0.3)比(0.9±0.2);t=14.329,P=0.000]均较治疗前升高,而CD8+ T细胞水平则低于治疗前[(25.6±4.2)%比(32.5±4.2)%;t=8.355,P=0.000];对照组CD3+[(60.7±5.4)%比(58.3±6.2)%;t=2.072, P=0.000]、CD8+[(30.2±4.2)%比(32.3±4.9)%;t=2.331,P=0.000] T细胞水平以及CD4+/CD8+比值[(1.1±0.2)比(0.9±0.2);t=4.488,P=0.00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 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20、11.966、5.573、10.700,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80.0%(40/50),对照组为56.0%(2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1,P=0.018)。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氮阴转率(72.0%比50.0%;χ2=5.086,P=0.024)和空洞愈合率(36.0%比16.0%;χ2=5.198,P=0.02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肺泰胶囊联合母牛分枝杆菌可明显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魏兰;李玉琢;秦学博;段小亮;彭海军;冯军鹏;李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

    慢性腰肌劳损为多发病、常见病,是慢性腰背痛主要致病因素之一[1]。腰肌劳损属“下腰痛”范畴,下腰痛发病人群广,我国80%的成年人有下腰痛病史[2]。国外研究表明,有1%~2%的下腰痛患者终致残[3]。临床以腰痛为主诉前来就诊的患者中,多数由慢性腰肌劳损引起。笔者采用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外军;石啸双;姜爱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4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后循环缺血患者52例,采用简单化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各2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秦胶胶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超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25/26),对照组为76.9%(20/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42)。治疗后,2组椎动脉、基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速度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治疗组t值分别为20.624、13.773、9.485,对照组分别为13.203、9.550、5.655,P均<0.01),治疗组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410、5.151、3.837,P均<0.01)。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下降25例(96.2%)、未下降1例(3.8%);对照组下降18例(69.2%)、未下降6例(23.1%),2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下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8,P=0.02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明显改善后循环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短期疗效明显。

    作者:舒龙;王燕;张兆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消肿止痛散治疗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软组织损伤主要由各种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或自身疾病等因素导致皮肤、周围神经血管、关节囊、韧带、皮下浅深筋膜等出现病理损伤[1]。临床表现为功能障碍、疼痛、肿胀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消肿止痛散治疗软组织损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晓媛;崔新艳;陈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燕京学派经验传承的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探讨燕京学派经验传承的研究现状,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源,去重复后分别从发表时间、作者、期刊来源、基金资助和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1956-2012年共发表与燕京医家相关的文献389篇。载文量居前10位的期刊占检出文献量41.90%,主要作者14人,研究热点为名医经验、临证辨治和医案研究。结论对燕京学派梳理与传承体系的归纳明显不足,一些燕京医家经验后继乏人,对燕京学派经验传承相关研究的基金项目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作者:佟琳;张华敏;张伟娜;王梓宁;吴晓锋;李鸿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姚乃礼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脂肪肝的经验

    姚乃礼教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40余载,擅长运用经方治疗肝、胆、脾、胃及内科疑难病证。笔者有幸能侍诊左右,受益良多,现将姚教授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脂肪肝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刘明坤;吕文良;张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普济宣肺消毒饮对表寒里热型急性支气管炎咳嗽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普济宣肺消毒饮对急性支气管炎的止咳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3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急诊内科门诊急性支气管炎(表寒里热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给予普济宣肺消毒饮治疗,对照组给予急支糖浆治疗,观察2组对咳嗽及咳痰、发热、头痛等症状的影响,疗程均为7 d。结果止咳方面,治疗组痊愈63.6%(28/44)、有效29.5%(13/44),总有效率93.2%(41/44);对照组痊愈34.9%(15/43)、有效53.5%(23/43),总有效率88.4%(38/4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9,P=0.001)。2组咳嗽咳痰、发热、头痛、恶风等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50.0%(22/44)、显效25.0%(11/44)、有效18.2%(8/44),总有效率为93.2%(41/44);对照组痊愈32.6%(14/43)、显效18.6(8/43)、有效27.9%(12/43),总有效率为79.1%(34/4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42,P=0.056)。结论普济宣肺消毒饮有一定止咳作用。

    作者:郭来;齐文升;杨秀捷;刘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复方土茯苓片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复方土茯苓片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复方土茯苓片,对照组口服前列欣胶囊。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 NIH-CPSI)、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症状积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效率分别为89.3%(25/28)和64.3%(18/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P=0.027)。治疗后,治疗组NIH-CPSI总分[(6.00±2.36)分比(13.61±2.91)分;t=10.748,P=0.000]、疼痛或不适[(2.54±1.14)分比(4.82±1.47)分;t=6.486,P=0.000]、排尿情况[(1.61±1.45)分比(4.79±2.75)分;t=5.413,P=0.000]、生活质量[(1.86±1.38)分比(7.00±1.36)分;t=14.038,P=0.000]、中医症状评分[(8.36±3.03)分比(15.32±2.74)分;t=9.015,P=0.000]评分下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土茯苓片可显著降低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NIH-CPSI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沈建武;李奇;邵魁卿;吕双喜;高瞻;李丁;曾凡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从胡椒属植物diospyrifolium中分离得到1种新的苯甲酸衍生物及其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检测

    作者采用超临界流体法(SFE-CO2)和色谱法,从胡椒属植物 diospyrifolium 叶中分离鉴定出1种新的苯甲酸衍生物4-甲氧基-3-[(E)-3-甲基-1,3-丁二烯-1-yl]-5-(3-甲基-2-丁烯-1-yl)-苯甲酸(1)。在巨噬细胞J774G8中,对SFE-CO2提取物和化合物1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和细胞毒性进行了检测。化合物1和SFE-CO2提取物显示了中度抗结核分枝杆菌 H37Rv 的活性,其小抑菌浓度(MIC)值为125μg/ml。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MIC值范围125~250μg/ml。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的选择性指数范围为0.6~1.0。对此化合物应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以及与抗结核药物的协同作用,以便更好的评估此化合物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

    作者:高越(译);郗砚彬(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医心理学诊法之望诊

    通过查阅文献和对临床经验及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病历的总结,归纳中医心理学望诊的内容。望诊是中医心理学具有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中医心理学望诊主要包括面部望诊(望神、望目、望表情和望色)和姿势形态的望诊,是疾病诊断过程中必用的方法,可把握患者真实的精神心理状态。

    作者:李桂侠;王亚娜;刘学;汪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独特疗效。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缺陷,针刺通过改善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缺陷,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针刺可抑制胰岛细胞凋亡,改善β细胞功能障碍并保护其形态。本文综述了针刺对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机体能量代谢及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文献,为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使之得到更好的推广。

    作者:赵沁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主管:国外医学参考资料(中医中药分册);国外医学(中医中药研究分册);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