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琦;廖胜辉;石仕元;费骏;魏威;汪翼凡
目的:研究乌索酸(UA)对S-180肉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小鼠S-180肉瘤模型,以灌胃方式给药.乌索酸连续灌胃治疗9d,测量体质量、瘤重、脾重;计算抑瘤率及脾指数;光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乌索酸对肉瘤鼠免疫功能、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乌索酸对S-180肉瘤小鼠抑瘤率为62.82%,脾指数较生理盐水组增加.光镜下可见大片坏死及凋亡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乌索酸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使肿瘤细胞阻滞在S期;肿瘤细胞凋亡率达到24.17%.结论:乌索酸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肿瘤细胞S期阻滞及诱导其凋亡有关.
作者:迎梅;苏秀兰;曲韵智;额尔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试卷分析包括4部分:考试成绩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试题质量分析,成绩分析,提出问题及改进意见.其中试题质量分析至关重要.我们以2004级高级护理学专业《组织学和胚胎学》期末考试试卷为例,进行试题质量分析.
作者:赵璇;王兰;郑慧媛;孟洁;石明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妊娠20~24周人胎脑室管膜下区(SVZ)神经细胞分化.方法:收集胎龄为20~24周的正常胚胎6例.快速解离SVZ并行即刻培养,4h后应用特异免疫标记识别各类型神经细胞.结果:大约50%左右SVZ细胞为神经元[MAP2+细胞为(50.9±4.6)%, β-Ⅲ-tubulin+细胞为(51.7±3.8)%],其中皮质神经元亚型calretinin+中间神经元占(3.5±0.3)%;约1/3 SVZ细胞具有星形胶质细胞特性[vimentin+细胞为(32.7±1.5)%,GFAP+细胞占(31.9±3.0)%];少突神经胶质前体细胞(PDGFRα+细胞)为(6.7±0.6)%,小胶质细胞(lectin+细胞)占(1.1±0.1)%,神经干样细胞(nestin+细胞)为(14.6±0.9)%.大约有1/10 SVZ细胞正处于细胞分裂期[BrdU+细胞占(11.0±0.02)%].结论:妊娠20~24周,人类SVZ增殖活跃,包含有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神经胶质前体细胞、多潜能干细胞在内的各种细胞亚群.
作者:陈燕惠;张燕舞;吕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太行山猕猴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南坡中条山南端,是我国黄河以北分布集中、数量多、面积大的猕猴自然分布种群.在形态、行为、遗传、食性、骨学方面均具有其特殊性[1].踝关节的距骨作为坚固的骨骼之一,在国内有关该部位的研究报道较少[2].本研究主要对太行山猕猴距骨进行测量统计分析,找出两性间差异较大的变量,建立判别函数,为太行山猕猴的基础研究和生物学研究积累资料.
作者:赵玉廷;赵晓进;赵璇;薛峰;刘延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为经桡动脉至冠状动脉插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上肢标本及50例成人心标本上观测与冠状动脉造影术有关的解剖结构.结果:桡动脉干长(210.8±23.4)mm,体表投影位于肱骨髁间连线中点远侧(22.4±2.6)mm与桡、尺骨茎突连线外侧1/4处的连线,远侧端内径为(1.9±0.5)mm.左、右冠状动脉干长分别为(9.9±3.5)mm和(5.7±3.1)mm,内径分别为(4.1±0.9)mm和(3.1±0.8)mm.冠状动脉向上方开口者与升主动脉侧壁远侧端的夹角左侧(76%)为(123.00±8.20)°,右侧(58%)为(109.30±11.10)°;向下方开口者其夹角左侧为(72.00±12.20)°,右侧为(65.00±13.50)°.结论:桡动脉穿刺针的方向应与其体表投影方向一致,导管的大小以5F为宜;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干的长度不宜过深;还应根据冠状动脉的开口方向调整导管的角度,并注意桡动脉和冠状动脉口的变异.
作者:陈玲珑;郑鸣;韩涛;吴碧莲;林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任务引领,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向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进行了挑战.(1)各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战,导致新生入学综合素质低下.(2)用人单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3)岗位需求的多元化,使学校增加了人文课和岗位需求的课程,压缩了其他课时数.解剖学在第一学期开设,课时少,内容多,实验课比例大,学习能力差给解剖学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笔者拟介绍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和大家共同深入探讨.
作者:张晓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移植卵巢组织在昆明种小鼠(KM小鼠)和重症免疫缺陷鼠(SCID鼠)体内存活、卵泡发育及内分泌功能.方法:分别将同种异体卵巢组织移植到两种去势小鼠肾被膜下,通过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观察小鼠动情周期变化;移植后1、2个月取移植物和子宫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测定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结果:两种小鼠在卵巢移植后均恢复了动情周期,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去势组.术后2个月内,SCID鼠体内移植物存活良好,可见各级卵泡和黄体,但Oct-4阳性细胞逐渐减少;KM小鼠体内移植物则渐进性炎症细胞浸润,终发生坏死或纤维化.结论:免疫排斥影响移植卵巢的卵泡发育和内分泌功能的发挥;同种异体卵巢在SCID鼠体内存活良好,具有内分泌功能、卵泡发育并可能排卵.
作者:冯定庆;凌斌;高婷;石永云;周颖;沈国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对大鼠胃窦生长抑素(SS)、白细胞介素2(IL-2)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技术.结果: 海洛因依赖组大鼠胃窦SS阳性细胞染色强度增强,细胞数量显著高于空白和盐水对照组,平均灰度值低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IL-2阳性细胞的数量及染色强度显著降低,平均灰度值升高.结论:大鼠胃窦中SS、IL-2阳性细胞通过形态数量及细胞内的SS、IL-2的含量改变参与了在海洛因依赖期间机体的调节过程.
作者:夏白娟;梁文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们采用脑底标本、颅底标本、彩色解剖图片,用细线穿连,黏贴到塑料板表面,制盒防腐,设计制作了能够同时显示脑神经连脑部位、出颅部位及纤维成分及分布概况的综合性脑神经概观标本,配合局部标本应用于教学,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制作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别永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益精养血方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制备的大鼠PD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实验(中药)组和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大鼠益精养血方灌胃,各30d.灌胃结束2周后行行为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Bcl-2、 Caspase-3的表达,免疫电镜技术观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的旋转圈数比治疗前明显减少;实验组损毁侧与健侧黑质TH阳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显著提高;实验组损毁侧黑质Caspase-3表达的D值比模型组显著降低,而Bcl-2的表达与Caspase-3相反;免疫电镜观察TH免疫反应产物表达于黑质DA能神经元高尔基复合体质膜面及胞质内,电子密度较高,在正常组中多见,实验组较少,而模型组很少见.结论:益精养血方对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吕娥;吕宁宁;付文玉;魏志新;郭淑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用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桥接缺损1个月的大鼠坐骨神经,观察神经再生以及靶肌肉神经再支配的相关情况.方法:切除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一段,造成1个月的神经缺损模型,用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进行桥接修复,3个月后进行神经及靶肌肉的观察.结果:术后3个月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组的复合肌动作电位、再生神经及腓肠肌的形态等和自体神经组接近,两组均明显优于缺损组.结论: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缺损1个月的大鼠坐骨神经.
作者:施伟;姚健;陈雪;林巍巍;焦海山;王晓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灵长类不同种属间的亲源关系.方法:运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取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由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折线图和聚类分析的聚类图可以得出,无论掌面或跖面,花纹强度在种属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结论:各种种属都具有自己特征性的肤纹,并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以此进行分类,具有一定的分类价值.
作者:雷梦云;赵晓进;魏丽莉;薛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干预后疼痛大鼠痛阈变化及背根神经节(DRGs)中交感神经芽生的改变.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加巴喷丁组,于术前及术后5d每天检测大鼠痛阈变化;术后5d取各组大鼠手术侧腰5和腰4及对侧腰5 DRG,观察DRGs中交感纤维数量及篮状结构的变化.结果:加巴喷丁可以显著抑制脊神经结扎引起的痛觉过敏;模型组(手术侧腰5及腰4)表现为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异常增生,加巴喷丁干预后,手术侧腰5和腰4 DRGs TH-IR纤维及篮状结构的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加巴喷丁能提高疼痛大鼠痛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脊髓DRG中交感神经的芽生而产生镇痛作用.
作者:毛燕飞;康志敏;许华;李杰;熊源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973年Brazeau等[1]从牛、羊下丘脑提取液中分离提纯出能抑制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释放的14肽,称为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SS为一环状14 肽,在第3位和14位半胱氨酸间形成一双硫键,还原型线状结构与环状结构具有相同的生物活性,无种属差异.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放射免疫检测技术发现SS主要分布在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其他器官也有分布.本文就其在体内的分布做一综述.
作者:王月影;杨国宇;范光丽;王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对严重的大鼠脊髓损伤蛋白多糖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脊髓横断伤模型,分为脊髓损伤组和脊髓损伤治疗组,给于治疗组硫酸软骨素酶ABC鞘内注射,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的表达,半定量RT-PCR、Western印迹法观察GAP-43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与损伤组比较,CSPGs的表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而GAP-43mRNA及蛋白表达增多.结论:硫酸软骨素酶ABC能够裂解CSPGs,改善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促进GAP-43mRNA及蛋白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和促进神经再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林扬元;谢群;陈建明;王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s)在传代培养与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过程中hes1和mash1基因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获得BM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hes1和mash1基因在传代和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过程中的动态时序表达.结果:诱导后细胞形态出现神经元样改变.hes1在第3代BMSCs诱导后(P)第1日表达下降,之后第3日表达增加.mash1在BMSCs传至第5代时高表达,随后急剧下降;P3的BMSCs诱导后表达逐日增加.结论:hes1和mash1基因在BMSCs传代与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蔚洪恩;王春芳;李鹏飞;王晓霞;李静;王晋丽;索耀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核素循经迁移是经脉线的重要经络现象之一,但人们对其迁移轨迹落实在何种组织结构上尚无定论,而且有关核素循经迁移实验技术要素,或各自为是,或混沌不清,或相互矛盾[1-3].我们已初步发现大鼠与人体相应的经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有经络作用,并显示核素循经迁移的轨迹[48],对此我们依托自身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实验条件探讨.
作者:孟凡迅;彭晓飞;王静;强福林;蔡晶;沈康;党瑞山;刘芳;陈尔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获得藏族皮纹密度的基本参数.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的基础上,拓印拉萨市6所大、中、小学藏族学生的掌指纹,观察皮纹密度,并测量身高、体质量、掌长、手长、手宽5项指标.结果:藏族青少年的皮纹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并有性别差异.结论:藏族青少年的皮纹密度在青春发育过程中变化较大,其皮纹密度大于同年龄组汉族.
作者:温有锋;席焕久;叶丽平;任甫;郑坤;袁立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的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通透性增高的保护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星型胶质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大鼠血脑屏障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川芎嗪对照组、LPS干预组和川芎嗪治疗组.采用γ计数仪检测125I-BSA通透量观察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通透性的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紧密连接蛋白(zonula occludens-1,ZO-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LPS使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对125I-BSA的通透量明显增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ZO-1蛋白表达下降,川芎嗪治疗组能明显拮抗LPS的上述作用.结论:川芎嗪对LPS诱导的体外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它能影响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有关.
作者:彭镜;尹飞;李玉飞;甘娜;张红媛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