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叶提取物的临床新用

谢卫红;田金满;崔晓红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 精神病, 老年性痴呆
摘要: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树的干燥叶,又称白果叶.银杏叶提取物(EGb)的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苷和银杏总内酯.其中黄酮苷包括槲皮素、山萘酚和异鼠李黄素等;总内酯包括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等[1].研究发现:EGb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LPO、提高SOD活力;能够舒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钙离子内流、抑制血小板凝聚等.EGb中的银杏内酯是迄今临床应用有价值的PAF受体拮抗剂.PAF是血小板和多种炎症组织分泌产生的一种内源性磷脂,它与许多疾病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2].EGb现有注射剂和口服剂,多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在临床应用中还发现它对其它一些疾病也有明显疗效,现综述如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讨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佳方法,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护患沟通情况及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认识、理解程度.结果通过找出影响开展健康教育的因素,提高了护理对称,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结论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必须增强护士的责任感,不断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把健康教育作为对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自觉行为.

    作者:梁琼好;叶庆云;聂柳翠;杨美琴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情志内伤与冠心病

    心理因素与冠心病(CHD)发病关系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医学界和心身医学工作者、心血管医生的普遍重视.中医学中的心身医学思想源远流长.中医理论以生命活动的整体恒动观为指导思想之一,认为心理与躯体以及人体自身与外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动态平衡协调的.形神合一,七情由五脏六腑化生,并主宰五脏六腑之功能.心理、社会的不良刺激可致情志内伤,心身失调而发病.中医学中的情志致病的思想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探讨A型行为模式、负性情绪应激与CHD发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关系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赵益业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新生儿呼吸暂停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超过20s,并伴有心率减慢(HR<100次/min)、发绀及肌张力减低,甚至血压下降,是儿科危险征象,可发生于任何胎龄的新生儿.据近几年国内报道,早产儿呼吸暂停以原发性为多见,主要是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所引起;足月新生儿若发生呼吸暂停,则多有原发病史,以继发性为主,其诱因很多[1].为了减少新生儿呼吸暂停的发病率,笔者对本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58例足月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进行回顾性诱因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笑青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脑梗死中脏腑实验性诊断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参考指标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中脏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N)功能在临床诊断上的结合点.方法用中脏腑实验性诊断参考指标与中脏腑主要证候量值(风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脏腑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免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5项指标测定值均显著高于中经络和对照组.结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测定可作为中脏腑微观辨证或临床实验性诊断参考指标.

    作者:梁耀基;谌剑飞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36例治疗体会

    我院1996年10月-2002年6月收治3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患者,具体治疗经过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均符合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1980年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标准),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63~79岁,平均71岁.入院时均有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发绀,尿量<1000mL/24h,心率106~145次/min,律齐,双肺闻少量至中等量干湿音,12例有轻度双下肢水肿,血气分析符合Ⅱ型呼衰,血清钠均<130mmol/L,其中16例血清钠<120mmol/L.

    作者:倪爱群;徐胜荣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从肺论治心系病证心得

    心系病证是指心脉痹阻不通所引起的病证,其病位在心,由气血阴阳失调、痰瘀痹阻所致,包括了祖国医学中的胸痹、真心痛、阙阴痛、心悸、怔忡等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风心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中医诊治心系病症时,根据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并非单从心脏本身着眼,认为心与其他四脏生理病理及病证密切相关,健脾、补肾、和肝、理肺均可达到治疗心脏疾病的目的,然而在临证时医者从心、肝、脾、肾论治者多见,而从肺论治心系病证较少.笔者在临床上从肺论治心系病证,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心得介绍如下.

    作者:李建红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老年脑肿瘤晚期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老年肿瘤患者由于年老、体弱、机体抵抗力下降,主要脏器应激能力较差,晚期常易发生并发症.这就要求临时护理人员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要有娴熟的护理技能,才能降低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于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共收治老年脑肿瘤患者30例,预防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作者:闫红霞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13例川崎病临床分析与治疗探讨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好发于婴幼儿.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特别容易侵犯冠状动脉,是儿童及青少年冠状动脉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川崎病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笔者对1992年4月-2002年4月我院13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洁;施光其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常用抗菌药物在妊娠妇女体内的代谢

    妊娠期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孕妇体内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造成了妊娠期妇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变化.

    作者:邱亚芬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切开洗胃的抢救配合及护理体会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如果服药量大,入院时往往很难插入胃管,此时急需切开洗胃才能彻底排毒、提高抢救成功率,笔者现将16例切开洗胃患者的护理配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李冬云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透析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透析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透析室的医护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和各种消毒剂,这些均易造成透析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对其危害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对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具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赵永秀;庄英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红花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红花是菊科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是活血化瘀的传统中药之一.现代药物研究表明,其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有红花黄色素、红花甙、红花醌甙及新红花甙等,具有很多药理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综述如下.

    作者:时明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在医院推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重大意义

    我国药师的主体在医院.自1994年推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以来,已通过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只有7.87 万人左右,且约70%分布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1].随着国家关于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出台,通过近几年的时间,医院药剂科的一部分药师已经通过了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且注册登记,具备了执业药师资格.在医院药剂科中,执业药师是药师的精英,药剂科中的技术岗位和关键岗位都必须按照执业药师暂行规定的要求配备执业药师,充分发挥执业药师在这些岗位上的作用.

    作者:徐雯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280份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记录已成为病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护理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观察记录.护理记录分为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和一般患者护理记录2种.笔者于2003年2月对我院护理记录进行抽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秀青;赵红;李秀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124例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评价

    2001-2002年笔者对124例骨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曲桂华;张清英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床旁超声在心导管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

    股动静脉穿刺插管技术日益完善,已成为心导管术的常见血管入路.但是,术后发生包括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内的外周血管并发症仍占一定比例.自2000年以来,我院经床旁超声检查并指导治疗心导管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患者15例,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伍霞芳;林仙方;彭晓慧;孙新明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腹部闭合伤112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对112例腹部闭合伤患者诊治的经验,以提高基层医院外科诊治水平.方法对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闭合性腹部外伤 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单一脏器损伤36例,多脏器或合并其他重要系统损伤76例,非手术治疗7例,手术治疗105例.结果治愈106例,死亡6例.结论腹腔穿刺、CT检查诊断腹部闭合伤的准确率高.

    作者:陈孝实;杨则安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肺积方与125I粒子植入结合治疗肺癌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肺积方与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方法.方法治疗组10例晚期肺癌患者行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植入当天起采用中药肺积方口服.每日1剂,30d为1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复查,观察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肿瘤控制情况,追踪生存期.结果治疗后比治疗前大部分(80%以上)患者 KPS评分和体质量稳定或提高;疲乏、纳差、疼痛等主要症状改善;肿瘤控制情况:CR 1例,PR 5例,SD 3例,PD 1例. (CR+PR)共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0%,稳定率为30%,进展率为10%.中位生存期11个月.1年生存率50%.结论中药肺积方与125I粒子植入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主要症状、控制肿瘤的增长、延长生存期均有较好疗效.

    作者:黄志庆;田华琴;郎江明;梁贵文;蒋开平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骨病的X线分析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由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致破骨细胞增多,使骨质吸收加速而导致骨骼改变[1].现将其X线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孟家晓 刊期: 2004年第15期

  • 开窗植骨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目的探讨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开窗自体髂骨植骨有限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22例(30足)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本组22例(30足)随访8~22个月,优良率93%.结论开窗植骨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不失为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有效减少跟骨骨折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赵嘉懿;王路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