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爱群;徐胜荣
茵栀黄注射液主要由茵陈、栀子、黄芩等药物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等作用.茵陈苦辛凉,有除脾胃肝胆湿热而退黄疸之效;黄芩苦寒,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栀子苦寒,常用于热证、心烦、郁闷.三者联用加强了清热、利湿、退黄、护肝利胆的作用.近年来茵栀黄注射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现将其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何解生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红花是菊科草本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是活血化瘀的传统中药之一.现代药物研究表明,其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有红花黄色素、红花甙、红花醌甙及新红花甙等,具有很多药理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综述如下.
作者:时明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中脏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N)功能在临床诊断上的结合点.方法用中脏腑实验性诊断参考指标与中脏腑主要证候量值(风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脏腑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免疫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5项指标测定值均显著高于中经络和对照组.结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测定可作为中脏腑微观辨证或临床实验性诊断参考指标.
作者:梁耀基;谌剑飞 刊期: 2004年第15期
重症肺心病由于感染等因素使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呼吸衰竭明显,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病死率高.1999年9月以来,笔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及硫酸镁对34例重症肺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新华;耿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近年来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并且不断出现新型ACEI药物,不仅因为ACEI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同时还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延缓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肾损害的进展,保护改善肾功能,改善糖代谢,逆转左室肥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由于它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服用方便,因而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未达到应有的范围,尚具有很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李香华;刘晓霞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除肺脏外的多脏器损害情况.方法对50例SARS患者与40例普通肺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照检验.结果 SARS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LD同工酶(LD-1)早期均出现升高,极期升高更明显,与普通肺炎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极期与早期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除肺明显损害外还有心、肝损害.
作者:温焕连;区映研;梁增伟;曾文铤;朱科伦;马佩球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总结对112例腹部闭合伤患者诊治的经验,以提高基层医院外科诊治水平.方法对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闭合性腹部外伤 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单一脏器损伤36例,多脏器或合并其他重要系统损伤76例,非手术治疗7例,手术治疗105例.结果治愈106例,死亡6例.结论腹腔穿刺、CT检查诊断腹部闭合伤的准确率高.
作者:陈孝实;杨则安 刊期: 2004年第15期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应用的各种化疗药物大多对血管壁及软组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和损伤.在输液过程中,如何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炎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非常重要,我科自1999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癌症患者136例,采用联合化疗方案,进行400多个周期的化疗,其中1例出现化疗药物渗漏,1例沿静脉走向处发红、发热、肿胀、疼痛,由于发现早、处理及时,均未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申英平;申英华;张文英 刊期: 2004年第15期
妊娠期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孕妇体内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造成了妊娠期妇女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变化.
作者:邱亚芬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笔者通过对30例药物流产患者施以规范护理及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对药物流产的紧张恐惧心理,除3例不全流产外,其余27例均完全流产,提示药物流产中规范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报道如下.
作者:吴小琼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降脂颗粒对大鼠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标准SD大鼠给予高脂饲料、乙醇灌胃、CCl4菜籽油溶液注射,联合建立复合脂肪肝动物模型[1].随机分为10组,A1,A2为空白对照组,B1,B2为模型对照组,C,D为降脂颗粒大、小剂量预防组,E为东宝肝泰预防组,F、G为降脂颗粒大、小剂量治疗组,H为东宝肝泰治疗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处理,A1,B1,C,D,E组于实验第16天,A2,B2,F,G,H组于实验第46天处死动物,取血及肝组织做肝功能、血脂、肝脏内脂质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①C,D组与B1组比较,F,G组与B2组比较,各项肝功、血脂指标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有改善(P均<0.01).②C,D组与E组比较,F,G组与H组比较,各项肝功、血脂指标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降脂颗粒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尤以高剂量预防及治疗组作用显著.
作者:夏国栋;谢朝良;杨华秀;孙同郊 刊期: 2004年第15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临床较为常见,但症状多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易漏诊或误诊误治,增加病情的危险性.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慢性肺心病患者143例,其中并发低钠血症3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冯国栋;薛翔;闫卫彬 刊期: 2004年第15期
骨牵引术是骨科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能对抗患部肌肉的牵引力,达到复位、防止再移位的目的,但是在临床治疗中,由于骨牵引疗程较长,加上患者突遭骨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易出现一系列身心问题,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制定系统的护理对策,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丽;庞玉兰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血糖水平与临床分度的关系,探讨对窒息儿进行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0例窒息儿与5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并进行动态对比观察.结果窒息新生儿血糖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以重度窒息组更明显.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可出现糖代谢紊乱,对窒息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是常规判断其病程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林春繁 刊期: 2004年第15期
我科近3年发生2例食管癌术后因便秘致心肌梗死猝死,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男,7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入院,经相关检查诊为中段食管癌,术前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常规准备后行开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弓上吻合术,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可,7d拔出胃肠减压进食.第10天于床边大便时,便秘,用力时突然心前区剧痛、休克,心电图证实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丁晓明;刘迅 刊期: 2004年第15期
我院1996年10月-2002年6月收治3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患者,具体治疗经过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6例均符合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1980年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的标准),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63~79岁,平均71岁.入院时均有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发绀,尿量<1000mL/24h,心率106~145次/min,律齐,双肺闻少量至中等量干湿音,12例有轻度双下肢水肿,血气分析符合Ⅱ型呼衰,血清钠均<130mmol/L,其中16例血清钠<120mmol/L.
作者:倪爱群;徐胜荣 刊期: 2004年第15期
胸腔积液为一常见病症,以往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但其准确性及指导穿刺不如B超准确,超声检查对肋膈角处的少量积液及胸腔内的大量积液都可准确迅速做出判断,而X线仅见肋膈角变钝模糊及一侧胸腔的大片状密度增高,尤其是少量积液X线难以区分是胸膜粘连、肥厚还是积液,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检出胸腔积液患者36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扈长旭;关中礼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开窗自体髂骨植骨有限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22例(30足)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本组22例(30足)随访8~22个月,优良率93%.结论开窗植骨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不失为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有效减少跟骨骨折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赵嘉懿;王路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御脂冲剂对高血脂症(HLP)患者气滞血瘀、痰浊内阻证的疗效和对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8例HL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御脂冲剂,对照组给予地奥脂必妥片,疗程均为2周.2组分别于疗前、疗中、疗后测症状积分、血脂,sICAM-1和sVCAM-1设正常组对照,于用药前后检测.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症状积分较疗前显著降低,有强于对照组趋势;治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降低了26.40%,19.73%,33.7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了16.47%,且起效快于对照组;原发性HLP患者sICAM-1及sVCAM-1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显著降低sICAM-1,sVCAM-1含量,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御脂冲剂治疗HLP安全有效,除调血脂外,还有血管保护和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
作者:孙加源;肖林之;郑德俊 刊期: 2004年第15期
端粒酶于1985年由Greider等从四模虫的细胞提取物中首次发现,1989年Morin等又在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中发现,自1994年Kim首创高度敏感特异的PCR-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以来,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端粒酶对肿瘤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笔者就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消化系肿瘤的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赵现波;张支明;赵春元 刊期: 200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