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巢蛋白、干细胞因子(SCF)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基因的表达.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注2h~14d组和假手术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巢蛋白SCF和NCAM mRNA 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巢蛋白mRNA 表达在大部分时相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SCF mRNA的表达除早期时相点外,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NCAM mRNA于再灌注2h后开始表达,12h~1d 达高峰,7d后逐渐减少,14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SCF mRNA表达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NCAM表达可能参与了损伤后脑组织的修复过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大鼠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与腰骶段脊髓和阴茎神经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元或神经纤维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4周和12周后注射阿扑吗啡(APO)进行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实验,取大鼠阴茎和腰骶段脊髓,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组织化学法分别显示n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或神经纤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4周时,大鼠阴茎勃起次数无显著性差异;12周时显著性减少;糖尿病4周时,脊髓和阴茎n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或神经纤维均无显著变化,而12周时均显著减少.结论:糖尿病性ED的出现伴随脊髓和阴茎内NO和乙酰胆碱的减少.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 )的体外培养是研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型术后再狭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性起始步骤[1],此法有助于揭示各种心肺疾患的病理机制及药物作用机理.用培养的VSMC进行研究已成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研究手段.目前国内外常用的VSMC培养方法为酶消化法和贴块法,而我们发现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现做如下讨论.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制剂补阳还五汤的抗氧化机制. 方法:用水煎醇沉法制备补阳还五汤提取液,从新生鼠坐骨神经分离纯化雪旺细胞,建立过氧化氢(H2O2)损伤模型.将培养细胞分为补阳还五汤处理组、氧化损伤组及正常组和空白对照组,培养12 h时,检测丙二醛(MDA)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用RT-PCR技术检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 结果:与氧化损伤组相比,补阳还五汤处理组的MDA含量明显减弱,Caspase-3呈弱阳性表达, GDNF mRNA的表达量减少不明显.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良好的抗过氧化损伤效果, 对H2O2引起雪旺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反应停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游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淋巴管内皮细胞取自猪的胸导管.采用划线法和MTT法观察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反应停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游走的影响.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划线法和MTT法均显示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反应停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游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证实,经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反应停处理后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核周围有凋亡小体.结论: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反应停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游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反应停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胶质细胞.成熟的M黮ler细胞发出很多分支包围、分隔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1].研究表明M黮ler细胞在外伤或光损伤后可表达多种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除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外[2],对细胞外环境也具有调控作用[3].因此, M黮ler细胞在视网膜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M黮ler细胞的培养方法主要有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和酶解法.本实验应用酶解法成功分离了大鼠视网膜的M黮ler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免疫组化鉴定,为进一步研究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蝶窦毗邻复杂且多为重要结构,故蝶窦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蝶窦的气化程度对如视神经管影响较大,在内窥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作为内侧壁的蝶窦中隔常偏向一侧,故两侧蝶窦常不对称.为此,对蝶窦气化类型及中隔位置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临床腮腺切除手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用家兔,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模拟人腮腺切除手术.实验侧于手术显微镜下,游离面神经并破坏其外血管系,切除腮腺.对照侧不破坏外血管系.术后2、3、4周分别取面神经核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实验侧术后3周,面神经核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而对照侧未见明显特异性变化.结论:游离面神经破坏其外血管系切除腮腺,可导致面神经核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这可能是腮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面瘫的另一诱因.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在局部解剖学实习操作中,发现一成年男尸左侧斜方肌缺如.尸解前该男尸背部皮肤完整,未见手术疤痕.尸解过程,切开皮肤、浅筋膜,剥开背部深筋膜,未见左侧斜方肌.发现其左侧菱形肌较右侧的发达,几乎成方形,长13.8cm,上部宽8.1cm,中部宽8.4cm,下部宽7.8cm,厚0.7cm;右侧菱形肌长9.5cm,宽6.6cm,厚0.4cm.背部左侧除斜方肌缺如,菱形肌增大外,其他肌大小、起止均正常;右侧肌肉未发现变异.本例变异中,左侧菱形肌较大,对于左侧斜方肌缺如有一定的代偿作用.查阅国内文献资料,对斜方肌部分缺如有报道,但完全缺如未见报道,故本文所描述的发现属国内罕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大鼠脑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神经生长因子TrkA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将HIBD大鼠分为干预(H1)组和非干预(H0)组,用跳台试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用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rkA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H0组错误反应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而H1组的学习记忆能力则明显提高.同时,H1组额皮质和海马CA3区TrkA受体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H0组.结论: 早期干预方法可提高HIB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促进脑功能修复的机制与提高脑神经细胞TrkA受体表达有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现[1].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合理利用资源,可增强感性认识,促进<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巨大差异的教学方式,经过起步发展已初具规模,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连接更是拓宽了它的应用范围[2].然而如何对多媒体教学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设置哪些评价指标,如何正确分析收集的信息,对今后工作有哪些启示,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高血糖全脑缺血模型,用HE和TUNEL染色,对比检测脑细胞损伤和凋亡.结果:高血糖组在缺血再灌注后与血糖正常组相比,纹状皮质脑水肿和神经元变性、死亡明显加重;海马CA1区损伤神经元计数无显著性差异;海马CA3区损伤神经细胞数明显多于血糖正常组.TUNEL染色可见,在纹状皮质、海马CA1区和CA3区高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在缺血或再灌注后,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糖可加重缺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不同的缺血时间段大鼠海马神经元受损的形态学变化,以期为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的18月龄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HE染色、尼氏染色、TUNEL染色和电镜观察等方法对脑缺血15、30、60、90d组海马神经元形态及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和结论:大鼠脑缺血时间与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肠系膜由中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和两面被覆的间皮构成,既可以观察疏松结缔组织成分,又可以观察上皮组织.因此,肠系膜铺片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天幕区手术入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数据和资料.方法:将成人尸头开颅去脑,分别测量天幕裂孔区相关的颅神经及血管等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天幕窦通常引流入直窦、窦汇、横窦和岩上窦;动眼神经在前床突的后方(7±4)mm;滑车神经进入小脑幕距小脑幕游离缘为(1.6±0.6)mm;三叉神经感觉根在颅后窝开口的前缘距后床突(15.92±0.62)mm;Labbe静脉从离开颞叶到进入横窦的距离:左侧(2.8±1.3)cm,右侧为(2.4±1.2)cm.结论:在天幕内侧区和中间区的前方很少有静脉窦的存在,此区可以作为天幕切开的部位.天幕区手术时宜注意保护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感觉根和Labbe静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对脑出血大鼠前脑兴奋性氨基酸受体AMPA受体亚基GluR2表达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胶原酶诱导的脑出血大鼠前脑内GluR2在给药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变化.结果:脑出血后大鼠前脑病灶内部GluR2表达呈阴性,海马很少表达,但病灶周围和同侧皮质神经元的表达增强.给药组在皮层、病灶周围阳性细胞增多,反应强度增强.结论:三七总皂甙对GluR2阳性表达有增强作用,从而发挥对受损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小鼠卵丘细胞外基质透明质酸结合蛋白(HABPs)的分布,探讨HABPs对小鼠卵丘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HABPs在野生型和bikunin基因敲除小鼠卵丘细胞外基质中的表达.结果:HABPs在两型小鼠卵丘细胞外基质呈阳性表达,HABPs的缺失损害小鼠卵丘细胞外基质完整.结论:HABPs对卵丘细胞外基质的完整是必需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鼠肝癌细胞H22在肿瘤淋巴道转移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将小鼠肝癌细胞株H22分别接种于Km小鼠左腹股沟部(A组)和左后肢爪垫皮下(B组),于接种后分批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A组移植瘤及B组腘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透射电镜下观察A组移植瘤内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结果:A组小鼠移植瘤周边区可见毛细淋巴管,其内皮细胞亚细胞结构发生改变.B组淋巴结发生癌转移的概率和程度与接种细胞数相关.结论:小鼠肝癌(H22)模型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移植性模型而在肿瘤的淋巴道转移研究中发挥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4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二者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9个肝癌和37个癌旁组织组织芯片中GATA4和AFP 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GATA4和AFP 的阳性率分别为96.5%和82.7%,GATA4主要在核表达,胞质也有表达;癌旁组织中GATA4和AFP 的阳性率为分别为94.5%和78.3%,GATA4主要在胞质表达,胞核也有表达.而癌和癌旁组织中AFP均在胞质表达.癌和癌旁组织中GATA4和AFP表达既有相关性又有统计学差异.GATA4的表达,癌组织较癌旁组织高,低分化癌较高分化癌高.结论:GATA4和AFP均在肝癌和癌旁组织表达,二者相关性较好,但GATA4比较敏感.GATA4的转录活性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胎儿下颌下腺内瘦素和瘦素受体的表达、分布及发育规律.方法: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胎儿下颌下腺内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瘦素及瘦素受体免疫阳性反应,免疫反应产物分布于导管上皮细胞胞质内,细胞核呈阴性反应.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免疫反应强度亦不等.结论: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于胎儿下颌下腺内,可能参与调节胎儿下颌下腺和胃肠的发育及功能活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