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庆卯;张祥宏;邢凌霄;王俊灵;严霞;马常升;王丽;刘贵生;王凤荣;杨天祝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血小板洐生生长因子(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的抑制调节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NIH3T3细胞增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在10-10~10-8 mol/L浓度范围内,AcSDKP对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在10-9 mol/L浓度时其抑制作用佳.PDGF对NIH3T3细胞PCNA的表达具有增强作用,而AcSDKP对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PCNA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AcSDKP对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杨方;赵丹;马文东;罗玲;户万秘;王丽萍;朱曦玲;孙树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猪肺动脉干几何形态、显微结构成分与力学特性在增龄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猪→人异种心脏移植吻合血管提供必要的资料.方法:应用组织学、计算机图像分析法以及生物软组织力学试验机,对猪肺动脉干进行计量形态学和力学试验.结果:猪肺动脉干的平均管径、壁厚、管腔面积、管壁面积与月龄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分别以1.08 mm/月、0.09 mm/月、14.4 mm2/月和7.31 mm2/月的速率增加.管壁中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平滑肌的含量在增龄过程中未见明显变化.猪肺动脉干一维载荷下的材料常数和弹性模量随增龄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1~7月龄肺动脉干几何形态与月龄密切相关;显微结构成分含量和力学特性随月龄的变化不大.
作者:黄铁柱;余明华;张一飞;李文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翼腭窝C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4层MSCT机对5个成人头颅标本进行螺旋扫描,由工作站(SGI O2),进行容积显示及多平面重建(MPR).MPR图像上测量的数值与头颅标本解剖测量的数值进行配对检验.结果:翼腭窝各部分结构均能在不同三维重建图像中直观、清楚地显示.配对t检验得出MPR图像上测量值与头颅标本解剖所得的测量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CT能立体而直观地显示翼腭窝及其毗邻骨性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而客观的依据.
作者:邓彬华;彭玉成;范静平;孙爱华;刘环海;李惠民;党瑞山;张传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时大鼠大脑皮质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变化,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及修复机制.方法:永久性结扎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取慢性脑缺血30、120 d组.行为学测试,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计数大鼠大脑皮质中的NGF阳性神经元数及测量平均灰度值.结果:大鼠慢性脑缺血时,大脑皮质中NGF的表达,第120 d比第30 d及对照组显著增强,而30 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伴有学习和记忆力下降.结论:慢性脑缺血时,NGF在大脑皮质中的表达将随时间逐渐增强,对坏死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作者:巴迎春;王廷华;潘兴华;李明;王金德;李朗;温淑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猪的脊髓前角匀浆免疫Lewis大鼠,通过透射电镜对Lewis大鼠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突起进行观察.结果:Lewis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丢失,残存的神经元内可见大量异常的线粒体及神经丝的异常聚集、Golgi器及内质网扩张,基质水合过度或基质脱水,核及核仁相对正常.结论:免疫介导的神经元变性过程中,线粒体可能是抗体攻击的目标,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继发神经元变性死亡.
作者:刘亚玲;郭艳苏;许蕾;吴书玉;吴东霞;李春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成人阴茎包皮与包皮系带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正常成人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内均有密集的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存在,这些神经末梢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呈树枝状或念珠状分布,大多成束走行.阴茎系带处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密度明显大于阴茎包皮处.结论:一氧化氮(NO)参与了阴茎包皮及包皮系带感觉信息的传递.
作者:吴仲敏;凌树才;姜华东;朱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嘌呤受体的分类1929年Drury和Szent-Gyorgyi首次证明了腺核苷酸和腺苷具有生物学效应:如静脉注入腺苷后可引起豚鼠心动过缓、尿分泌抑制和血管舒张等现象.1953年Holton发现刺激神经时其感觉末稍可释放ATP.此后,对于腺核苷酸和腺苷药理学和组织反应方面的报道逐渐增多.
作者:谢辉;胡勇;李之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及其对小鼠胚泡着床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IL-8在妊娠1~6 d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进行定位和测定;子宫角注入IL-8抗体,探讨IL-8对胚泡着床的影响.结果:在子宫内膜腔上皮,IL-8主要定位于细胞的游离面,妊娠1 d阳性反应弱,4 d表达强,5 d有所下降,6 d又开始增强;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妊娠4 d表达弱,5 d和6 d强;在子宫内膜的基质细胞,随妊娠天数增加,IL-8的表达逐渐增强.IL-8Ab明显抑制小鼠胚泡着床.结论:IL-8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持续表达,并参与胚泡的着床调控过程.
作者:姜雯;宋芳;岳淑芬;郝奋;王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局部解剖学(以下简称局解)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课,对临床的应用,尤其是对各科手术具有实用意义.但现行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与临床实际应用尚有较大差距,尸体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在对局部解剖学教学进行初步改革探讨的基础上[1],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讨新世纪优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刘培党;李涛;朱建宝;曾水林;晋光荣;王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女尸1具,40岁左右,身高约155 cm,发育欠佳,死因不明.解剖过程中发现:左胸廓内动脉起源于左侧腋动脉,从距左腋动脉根部约6.3 cm处发出,穿行于尺神经与正中神经之间抵达腋窝底,在窝底内穿出腋筛筋膜迂曲向前上行至腋前襞,横行向胸内侧走行于左乳房上缘的浅筋膜内(双侧乳房发育不良),抵至胸骨角第2肋间隙处进入胸腔,在胸腔内行于胸骨左缘1.1 cm处.此动脉从起始处至入胸腔处全长34.4 cm,管径约0.45 cm,迂曲呈正弦波形态,其中从起始处至左腋前襞约10.6 cm,腋前襞至入胸腔处13.8 cm.
作者:王孟林;马莉;刘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脑血管铸型标本的制作,大多是从颈总动脉插管,颈内、颈外动脉一起灌注.由于颈内动脉主要分布于颅、脑内,有颅骨的保护,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差,可承受的压力较小.所以在灌注达到一定的压力时,颈内动脉容易被胀破,无法观察清楚脑血管的基本结构.为此,我们对脑血管进行单独插管灌注,并获得了成功.制作的脑动脉血管铸型标本显示清楚,结构比较清晰,分布界线很清楚.这种脑血管铸型标本,对于脑血管临床的诊断和脑外科手术具有较大参考意义(图1,2).具体操作如下.
作者:吴坤成;李泽宇;刘畅;张文辉;洪辉文;王兴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孕母22岁,孕1产1,剖腹生下一女性畸胎.患儿出生十几分钟后死亡.胎龄11个月,身高35 cm,体重2000克.检查见头围30 cm,胸围21 cm.脐位正常,脐带扁圆状,长约5 cm.脐带左侧有一纵向裂口,长约7 cm,上始自劍突下2.5 cm,下至耻骨联合上3 cm.
作者:况花荣;刘四君;林卡莉;钟瑞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人类,经过锻炼或超负荷,可显著增加骨骼肌的体积,研究表明这种肌肉肥大完全是由于肌纤维体积的增加所致,而没有肌纤维数量的增加[1].然而在禽类,增加肌肉的负荷导致的肌肥大既有肌纤维体积的增加也有数量的增加[2,3],并且观察到有小型肌纤维的形成.经过长期选育培养,人们已培育出了许多适于不同饲养目标的家禽品种,部分品种在生长速度上相差很大,为了探讨骨骼肌生长发育的机理,本研究选择不同生长速度的鸡,观察前背阔肌肌纤维数量在发育中的动态变化,为揭示家禽肌肉生长发育的机理提供资料.
作者:刘为民;计慧琴;曾文苑;王政富;陈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标准化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胚胎干细胞(ESC)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方法,及DMSO是否同时诱导细胞凋亡.方法:MTT法确定DMSO的应用剂量,不同条件培养基对ESC进行诱导分化,并在形态学、蛋白质及基因水平鉴定ESC源心肌细胞.利用形态学、流式细胞仪等对细胞凋亡进行观测.结果:DMSO的佳应用浓度为1%,拟胚体经诱导后跳动率为96.7%.该心肌细胞表达多种心肌蛋白,且肌小节结构发育成熟.DMSO的促分化效应可能与心肌转录因子GATA-4的表达有关,1%DMSO可诱导ESC部分产生凋亡,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1%DMSO不但能够高效诱导ES-D3分化为心肌细胞,且以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ES-D3细胞部分凋亡.
作者:王秀丽;王常勇;虞星炬;郭希民;段翠密;赵云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龟龄集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丝蛋白的影响,探索龟龄集的抗衰老功效.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喂药鼠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内神经丝蛋白标记的胞体和纤维均明显多于对照鼠.结论:神经丝蛋白并非存在于所有的神经细胞内.龟龄集具有延缓神经元衰老,维持神经元神经丝蛋白的合成功能,借以增强动物肢体的活动性及其灵活性.
作者:任占川;陈一勇;郭连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家兔主要淋巴器官肥大细胞(MC)的分布特征与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将家兔脾脏及圆小囊用Carnoy液和(或)4%中性甲醛溶液(NBF)固定,进行常规甲苯胺蓝染色或长时间甲苯胺蓝染色(LTB),光镜观察.结果:家兔的圆小囊MC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或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脾脏MC则主要分布于红髓淋巴细胞间,两者非胸腺依赖区的淋巴滤泡中均无MC,Carnoy液固定的家兔组织染色效果更佳,采用LTB染色可不同程度的增加MC的着染性.结论:MC都具有胸腺依赖性或T细胞依赖性,淋巴器官MC与T淋巴细胞位置关系密切.不同固定液和不同时间染色方法所获得的MC数量不同.
作者:呼格吉乐图;佘锐萍;阿拉坦其其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其形成过程可简单归纳为[1]:致肝病因子损伤肝细胞→库普弗细胞(KC)激活→分泌多种细胞因子(CK)→星状细胞(HSC)激活、增殖、转化为肌样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并沉积→肝纤维化形成.
作者:贾文婷;郭顺根;赵海军;庞弈晖;戚红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深入探讨头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的组织学结构和血管构筑特点,为全耳廓再造中SMAS岛状瓣的设计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新鲜和固定头部标本进行了显微外科解剖以及组织切片观察,并完成手术模拟.结果:头部SMAS可划分为5个区域;各分区均由一组以上的轴型血管营养,每组轴型血管可跨越不同区域并相互吻合,维持各区间血供相互连续;颞区和额眶区SMAS为菲薄均匀,血运丰富.依据各区SMAS轴型血管的走行特点,设计出三种不同的SMAS岛状瓣模拟一期全耳廓再造.结论:头部SMAS具有多个独立连续的血供系统,可设计多种SMAS岛状瓣;以颞浅血管顶支或额支为蒂的颞区SMAS岛状瓣是一期全耳廓再造的首选方案.
作者:匡建国;楚建军;唐胜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脑研究是二十一世纪的科学研究热点,世界各国的多个实验室针对脑损伤、脑保护和脑开发进行多层次、多手段研究,并已取得日新月异的进展[1,2].我系为适应脑研究飞速发展的要求,在2004级医学博士研究生中开设<脑的高级解剖学>选修课程,主要体会如下.
作者:熊鲲;李芳;王慧;黄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糖类的组织化学长期以来主要靠PAS技术且沿用至今.临床上常用于诊断细胞中糖元的丢失,黏液变性,霉菌,肿瘤等多种疾病.作为PAS染色的主要染液Schiff氏液的配制是该染色成功的关键.传统的Schiff氏液的配制[1,2],使用异性重亚硫酸钠等.通常一次性大量配制备用,时间存放稍久,效果便不甚满意.笔者在多年工作中,摸索了一种配制Schiff氏液的方法,配制只需2 h,放置于4℃冰箱中3~5年可反复使用,染色效果优良,现将该法介绍如下.
作者:钟妮娜;耿毅;彭西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