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库普弗细胞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影响

贾文婷;郭顺根;赵海军;庞弈晖;戚红丹

关键词:库普弗细胞, 肝星状细胞活化, 增殖, 肝纤维化, 多种细胞因子, 细胞外基质, 损伤肝细胞, 成纤维细胞, 形成过程, 慢性肝病, 必经阶段, 肝硬化, 转化, 降解, 合成, 分泌
摘要: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其形成过程可简单归纳为[1]:致肝病因子损伤肝细胞→库普弗细胞(KC)激活→分泌多种细胞因子(CK)→星状细胞(HSC)激活、增殖、转化为肌样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并沉积→肝纤维化形成.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对血小板洐生生长因子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的抑制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血小板洐生生长因子(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的抑制调节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NIH3T3细胞增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在10-10~10-8 mol/L浓度范围内,AcSDKP对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在10-9 mol/L浓度时其抑制作用佳.PDGF对NIH3T3细胞PCNA的表达具有增强作用,而AcSDKP对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PCNA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AcSDKP对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杨方;赵丹;马文东;罗玲;户万秘;王丽萍;朱曦玲;孙树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P2Y及P2Y1嘌呤受体研究进展

    1嘌呤受体的分类1929年Drury和Szent-Gyorgyi首次证明了腺核苷酸和腺苷具有生物学效应:如静脉注入腺苷后可引起豚鼠心动过缓、尿分泌抑制和血管舒张等现象.1953年Holton发现刺激神经时其感觉末稍可释放ATP.此后,对于腺核苷酸和腺苷药理学和组织反应方面的报道逐渐增多.

    作者:谢辉;胡勇;李之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对人胚胎生殖细胞生长的作用

    目的:研究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对人胚胎生殖细胞(EG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体外培养法体外培养人EG细胞,不添加任何细胞因子,利用源于胚胎组织自身的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收集培养3 d和9 d的上清液,用抗体夹心ABC-ELISA法定量检测其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培养的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SSEA-3、OCT-4的检测.结果:培养9 d的上清液中3种因子均含量为LIF 55.25 pg/ml、SCF 90.39 pg/ml、bFGF 26.06 pg/ml,均高于培养3 d相应的平均含量.培养的细胞SSEA-3、CCT-4呈强阳性表达.结论:上清液中LIF、SCF和bF-GF的含量与胚胎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呈正比,胚胎成纤维细胞能分泌这些细胞因子,以维持EG细胞体外增殖并抑制其分化.

    作者:陈永珍;李芳;陈谦;余水长;朱旻;张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左胸廓内动脉合并左肺分叶变异一例

    女尸1具,40岁左右,身高约155 cm,发育欠佳,死因不明.解剖过程中发现:左胸廓内动脉起源于左侧腋动脉,从距左腋动脉根部约6.3 cm处发出,穿行于尺神经与正中神经之间抵达腋窝底,在窝底内穿出腋筛筋膜迂曲向前上行至腋前襞,横行向胸内侧走行于左乳房上缘的浅筋膜内(双侧乳房发育不良),抵至胸骨角第2肋间隙处进入胸腔,在胸腔内行于胸骨左缘1.1 cm处.此动脉从起始处至入胸腔处全长34.4 cm,管径约0.45 cm,迂曲呈正弦波形态,其中从起始处至左腋前襞约10.6 cm,腋前襞至入胸腔处13.8 cm.

    作者:王孟林;马莉;刘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B104CM对早期培养时大鼠O2A祖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

    目的:研究B104CM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促迁移作用.方法:取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原代混合培养少突胶质前体细胞,B104神经胶质瘤细胞株条件培养液增殖并纯化,琼脂糖滴迁移实验观察B104CM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B104CM实验组可以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迁出,迁移速度有时段上的差别.结论:B104CM对体外培养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有增殖作用的同时,还可促进其迁移.

    作者:付元山;汪洋;刘才栋;沈馨亚;王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二甲基亚砜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伴随凋亡发生

    目的:标准化二甲基亚砜(DMSO)诱导胚胎干细胞(ESC)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方法,及DMSO是否同时诱导细胞凋亡.方法:MTT法确定DMSO的应用剂量,不同条件培养基对ESC进行诱导分化,并在形态学、蛋白质及基因水平鉴定ESC源心肌细胞.利用形态学、流式细胞仪等对细胞凋亡进行观测.结果:DMSO的佳应用浓度为1%,拟胚体经诱导后跳动率为96.7%.该心肌细胞表达多种心肌蛋白,且肌小节结构发育成熟.DMSO的促分化效应可能与心肌转录因子GATA-4的表达有关,1%DMSO可诱导ESC部分产生凋亡,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1%DMSO不但能够高效诱导ES-D3分化为心肌细胞,且以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ES-D3细胞部分凋亡.

    作者:王秀丽;王常勇;虞星炬;郭希民;段翠密;赵云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一例

    头颈、胸部局部标本1件,在解剖时发现主动脉弓分支变异,发出5个分支.(1)右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凸侧、从气管左前方斜向右上,穿气管前方再上行于气管、食管右外侧,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外动脉.动脉管外径起端为11 mm,走行至甲状软骨下方时动脉管径为9 mm.(2)左颈总动脉:在右颈总动脉左侧2 mm处起于主动脉弓,行程正常.

    作者:洪虹;潘开超;刘志坚;唐洗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线粒体在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的特征

    目的:观察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猪的脊髓前角匀浆免疫Lewis大鼠,通过透射电镜对Lewis大鼠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突起进行观察.结果:Lewis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丢失,残存的神经元内可见大量异常的线粒体及神经丝的异常聚集、Golgi器及内质网扩张,基质水合过度或基质脱水,核及核仁相对正常.结论:免疫介导的神经元变性过程中,线粒体可能是抗体攻击的目标,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继发神经元变性死亡.

    作者:刘亚玲;郭艳苏;许蕾;吴书玉;吴东霞;李春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原位分子杂交中脱片问题浅析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当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是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化学结合的成果,能准确定位组织细胞内的特定基因表达.但分子杂交实验操作步骤繁琐,实验周期长,条件要求高,涉及实验试剂多,常常因为很小的因素而导致实验失败.原位分子杂交实验中,所有的操作均是针对载玻片上的目的组织进行的,因此,实验中的脱片就是常常困扰实验者的一个问题[1~3].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和资料研究,对脱片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以求对实验有所帮助.

    作者:李冰;刘同慎;朱玉红;吕增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太行山猕猴掌(跖)面花纹强度的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太行山猕猴掌面和跖面的花纹强度(PI)在两性之间和左右两侧之间的差异性.方法: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53只猕猴(♂:20,♀:33)的掌面和跖面7个主要花纹区,即近端小鱼际(HP)、远端小鱼际(HD)、大鱼际(TH)及指间4区(Ⅰ-Ⅳ)的花纹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掌面和跖面所有研究变量没有一项达显著性差异水平.结论:掌面和跖面的花纹强度在两性之间和左右两侧之间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胡春红;赵晓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制作分离颅骨标本的新方法

    颅骨是解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其大多数骨块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相连,为仔细观察颅骨各骨块的形态结构,将颅骨完整分离,则显得十分重要.过去多采用干豆膨胀法、冲击扳开法及温水浸泡法[1],这三种方法各有一定的不足.近来,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颅骨分离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具体如下:

    作者:岳学强;马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穹窿下器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杂色曲霉素(ST)对小鼠穹隆下器(SFO)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单次ST(3000 μg/kg)灌胃,分别于灌胃后1、2、4、8、16 h处死动物,用扫描电镜观察SFO室管膜的结构变化.结果:ST灌胃后1 h部分SFO室管膜表面微绒毛结构消失、细胞破损,ST灌胃后2 h室管膜出现凹凸不平、损伤加重,ST灌胃后8 h室管膜凹凸不平和破损为明显,ST灌胃后16 h逐渐恢复.结论:提示ST对小鼠SFO室管膜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作者:郝庆卯;张祥宏;邢凌霄;王俊灵;严霞;马常升;王丽;刘贵生;王凤荣;杨天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贫铀污染对大鼠皮层及海马结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探讨贫铀污染对大鼠皮层及海马结构S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贫铀颗粒气管灌注大鼠3个月后,观察大鼠皮层及海马结构各区SS阳性神经元形态和数目的变化情况.结果:DU 1 mg组、DU 3 mg组和DU 5 mg组大鼠皮层SS阳性神经元染色较浅,阳性神经元数目与NS组比较均明显减少.海马结构各区DU 3 mg组和DU 5 mg组SS阳性神经元染色较浅,阳性神经元数目与NS组比较也明显减少.结论:贫铀污染能引起大鼠皮层和海马结构SS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并可能通过此途径引起脑功能障碍.

    作者:张珩;李积胜;王华仁;陈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岛状瓣一期全耳廓再造的应用解剖

    目的:深入探讨头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的组织学结构和血管构筑特点,为全耳廓再造中SMAS岛状瓣的设计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新鲜和固定头部标本进行了显微外科解剖以及组织切片观察,并完成手术模拟.结果:头部SMAS可划分为5个区域;各分区均由一组以上的轴型血管营养,每组轴型血管可跨越不同区域并相互吻合,维持各区间血供相互连续;颞区和额眶区SMAS为菲薄均匀,血运丰富.依据各区SMAS轴型血管的走行特点,设计出三种不同的SMAS岛状瓣模拟一期全耳廓再造.结论:头部SMAS具有多个独立连续的血供系统,可设计多种SMAS岛状瓣;以颞浅血管顶支或额支为蒂的颞区SMAS岛状瓣是一期全耳廓再造的首选方案.

    作者:匡建国;楚建军;唐胜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可致脑组织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limbs ischemia-reperfusion,LIR)对脑组织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LIR模型,采用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细胞色素C(cytoC)、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LIR后,脑组织海马区、中脑红核区神经元细胞受损,脑组织出现水肿裂隙,cyto C、Caspase-3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明显上调,24 h达高峰,与细胞凋亡数量的增加相一致,Bcl-2表达与再灌时程呈负相关.结论:LIR后可导致脑组织损伤,并出现细胞凋亡,其发生机制与Caspase-3、cyto C、Bcl-2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有关.

    作者:周洪霞;张宇新;张连元;张子明;张作风;董淑云;魏子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血管铸型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脑血管铸型标本的制作,大多是从颈总动脉插管,颈内、颈外动脉一起灌注.由于颈内动脉主要分布于颅、脑内,有颅骨的保护,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差,可承受的压力较小.所以在灌注达到一定的压力时,颈内动脉容易被胀破,无法观察清楚脑血管的基本结构.为此,我们对脑血管进行单独插管灌注,并获得了成功.制作的脑动脉血管铸型标本显示清楚,结构比较清晰,分布界线很清楚.这种脑血管铸型标本,对于脑血管临床的诊断和脑外科手术具有较大参考意义(图1,2).具体操作如下.

    作者:吴坤成;李泽宇;刘畅;张文辉;洪辉文;王兴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脊神经后根根丝间的交通吻合及其意义

    关于脊神经后根根丝交通的情况,早在1957年Pallie就作过详细的研究.1964年Pallie又进一步阐明了脊神经后根根丝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临床上后根切除术中的意义.国内报道了脊神经后根根丝交通吻合(联系)形状和手术中发现脊神经后根根丝间存有吻合,但都限于一个局部[1~4],尚未见从整体进行观察和统计的文献.为此,本文就脊神经后根根丝间的交通吻合形态学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统计,旨在提供较完整的脊神经后根根丝交通吻合的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并为临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作者:邓树权;毕秀梅;代加平;刘忠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

    局部解剖学(以下简称局解)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课,对临床的应用,尤其是对各科手术具有实用意义.但现行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与临床实际应用尚有较大差距,尸体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在对局部解剖学教学进行初步改革探讨的基础上[1],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讨新世纪优秀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刘培党;李涛;朱建宝;曾水林;晋光荣;王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生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培养

    体外培养少突胶质细胞已证明其细胞学特征与在体的发育相近[1~3],而且改变了以前对少突胶质细胞突起较少的错误认识.少突胶质细胞的形态、功能、发育以及与神经元的相互联系逐渐被神经科学工作者所重视,而其前体细胞的增殖和纯化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连续发育过程报道也较少.本室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进行改良,然后对少突胶质细胞系部分发育阶段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以期为深入了解少突胶质细胞系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探索发育神经生物学的规律提供帮助.

    作者:付元山;汪洋;刘才栋;沈馨亚;王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猪肺动脉干的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特性

    目的:探讨猪肺动脉干几何形态、显微结构成分与力学特性在增龄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猪→人异种心脏移植吻合血管提供必要的资料.方法:应用组织学、计算机图像分析法以及生物软组织力学试验机,对猪肺动脉干进行计量形态学和力学试验.结果:猪肺动脉干的平均管径、壁厚、管腔面积、管壁面积与月龄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分别以1.08 mm/月、0.09 mm/月、14.4 mm2/月和7.31 mm2/月的速率增加.管壁中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平滑肌的含量在增龄过程中未见明显变化.猪肺动脉干一维载荷下的材料常数和弹性模量随增龄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1~7月龄肺动脉干几何形态与月龄密切相关;显微结构成分含量和力学特性随月龄的变化不大.

    作者:黄铁柱;余明华;张一飞;李文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