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脉弓分支变异一例

洪虹;潘开超;刘志坚;唐洗敏

关键词:主动脉弓, 右颈总动脉, 甲状软骨上, 气管, 动脉管径, 前方, 外动脉, 胸部, 外径, 头颈, 食管, 局部, 解剖, 标本, 变异
摘要:头颈、胸部局部标本1件,在解剖时发现主动脉弓分支变异,发出5个分支.(1)右颈总动脉:起于主动脉弓凸侧、从气管左前方斜向右上,穿气管前方再上行于气管、食管右外侧,至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外动脉.动脉管外径起端为11 mm,走行至甲状软骨下方时动脉管径为9 mm.(2)左颈总动脉:在右颈总动脉左侧2 mm处起于主动脉弓,行程正常.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B104CM对早期培养时大鼠O2A祖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

    目的:研究B104CM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促迁移作用.方法:取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原代混合培养少突胶质前体细胞,B104神经胶质瘤细胞株条件培养液增殖并纯化,琼脂糖滴迁移实验观察B104CM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B104CM实验组可以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迁出,迁移速度有时段上的差别.结论:B104CM对体外培养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有增殖作用的同时,还可促进其迁移.

    作者:付元山;汪洋;刘才栋;沈馨亚;王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猫小脑皮质结构的年龄相关性变化

    目的:对青年和老年猫小脑皮质结构的年龄性变化进行比较.方法:动用Nissl染色显示小脑皮质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阳性(GFAP-IR)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丝蛋白免疫阳性(NF-IR)结构.显微镜下观察测量小脑皮质厚度和细胞密度.结果:与青年猫比较,老年猫小脑皮质总厚度及分子层厚度显著下降,颗粒层厚度明显增加,各层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颗粒层中GFAP-IR细胞密度显著增加,阳性反应增强;老年猫蒲肯野细胞(PC)NF免疫阳性树突分支明显减少.结论:衰老过程中小脑皮质神经元丢失和PC中NF阳性树突减少,可能会导致老年小脑皮质接受和整合信息的功能降低,而星形胶质细胞活动增强对皮质神经元可能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长征;孙庆艳;罗勋;朱再满;梅斌;华田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认知心理学与组织学教学过程的设计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即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而获得能力.当新接触的信息或概念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前概念对立或者矛盾的时候,是实现新的概念代替原有概念的佳契机.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不能长期容忍认知心理的不平衡,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冲突的功能.一旦引发这种认知冲突,就会引起学生认知心理学的不平衡,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1].根据认知学的这个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将组织学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以肌组织这一章节为例).

    作者:施明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先天性脐膨出合并右足6趾畸形一例

    孕母22岁,孕1产1,剖腹生下一女性畸胎.患儿出生十几分钟后死亡.胎龄11个月,身高35 cm,体重2000克.检查见头围30 cm,胸围21 cm.脐位正常,脐带扁圆状,长约5 cm.脐带左侧有一纵向裂口,长约7 cm,上始自劍突下2.5 cm,下至耻骨联合上3 cm.

    作者:况花荣;刘四君;林卡莉;钟瑞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大鼠心脏缺血对间隙连接蛋白Cx43分布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心脏缺血区心肌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的分布特征.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心肌缺血区、边缘带及非缺血区Cx43的分布.结果: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Cx43表达明显紊乱.缺血中心区心肌细胞端-端相接处的Cx43严重消失,重接排列到细胞侧-侧相接处.边缘区Cx43阳性颗粒开始从细胞端-端处向四周扩散,非缺血区Cx43的表达与正常心肌相同.结论:急性短时间心肌缺血时Cx43已开始大量扩散和重新分布,可能是导致心功能异常的结构基础.

    作者:徐振平;王华;郭志坤;张金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血管铸型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脑血管铸型标本的制作,大多是从颈总动脉插管,颈内、颈外动脉一起灌注.由于颈内动脉主要分布于颅、脑内,有颅骨的保护,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差,可承受的压力较小.所以在灌注达到一定的压力时,颈内动脉容易被胀破,无法观察清楚脑血管的基本结构.为此,我们对脑血管进行单独插管灌注,并获得了成功.制作的脑动脉血管铸型标本显示清楚,结构比较清晰,分布界线很清楚.这种脑血管铸型标本,对于脑血管临床的诊断和脑外科手术具有较大参考意义(图1,2).具体操作如下.

    作者:吴坤成;李泽宇;刘畅;张文辉;洪辉文;王兴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两种不同生长速度肉鸡前背阔肌肌纤维数的生后发育变化

    在人类,经过锻炼或超负荷,可显著增加骨骼肌的体积,研究表明这种肌肉肥大完全是由于肌纤维体积的增加所致,而没有肌纤维数量的增加[1].然而在禽类,增加肌肉的负荷导致的肌肥大既有肌纤维体积的增加也有数量的增加[2,3],并且观察到有小型肌纤维的形成.经过长期选育培养,人们已培育出了许多适于不同饲养目标的家禽品种,部分品种在生长速度上相差很大,为了探讨骨骼肌生长发育的机理,本研究选择不同生长速度的鸡,观察前背阔肌肌纤维数量在发育中的动态变化,为揭示家禽肌肉生长发育的机理提供资料.

    作者:刘为民;计慧琴;曾文苑;王政富;陈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对血小板洐生生长因子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的抑制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血小板洐生生长因子(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的抑制调节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NIH3T3细胞增殖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在10-10~10-8 mol/L浓度范围内,AcSDKP对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在10-9 mol/L浓度时其抑制作用佳.PDGF对NIH3T3细胞PCNA的表达具有增强作用,而AcSDKP对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PCNA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AcSDKP对PDGF介导的NIH3T3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杨方;赵丹;马文东;罗玲;户万秘;王丽萍;朱曦玲;孙树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生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培养

    体外培养少突胶质细胞已证明其细胞学特征与在体的发育相近[1~3],而且改变了以前对少突胶质细胞突起较少的错误认识.少突胶质细胞的形态、功能、发育以及与神经元的相互联系逐渐被神经科学工作者所重视,而其前体细胞的增殖和纯化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连续发育过程报道也较少.本室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进行改良,然后对少突胶质细胞系部分发育阶段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以期为深入了解少突胶质细胞系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探索发育神经生物学的规律提供帮助.

    作者:付元山;汪洋;刘才栋;沈馨亚;王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穹窿下器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杂色曲霉素(ST)对小鼠穹隆下器(SFO)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单次ST(3000 μg/kg)灌胃,分别于灌胃后1、2、4、8、16 h处死动物,用扫描电镜观察SFO室管膜的结构变化.结果:ST灌胃后1 h部分SFO室管膜表面微绒毛结构消失、细胞破损,ST灌胃后2 h室管膜出现凹凸不平、损伤加重,ST灌胃后8 h室管膜凹凸不平和破损为明显,ST灌胃后16 h逐渐恢复.结论:提示ST对小鼠SFO室管膜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作者:郝庆卯;张祥宏;邢凌霄;王俊灵;严霞;马常升;王丽;刘贵生;王凤荣;杨天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PAS染色技术的改进

    糖类的组织化学长期以来主要靠PAS技术且沿用至今.临床上常用于诊断细胞中糖元的丢失,黏液变性,霉菌,肿瘤等多种疾病.作为PAS染色的主要染液Schiff氏液的配制是该染色成功的关键.传统的Schiff氏液的配制[1,2],使用异性重亚硫酸钠等.通常一次性大量配制备用,时间存放稍久,效果便不甚满意.笔者在多年工作中,摸索了一种配制Schiff氏液的方法,配制只需2 h,放置于4℃冰箱中3~5年可反复使用,染色效果优良,现将该法介绍如下.

    作者:钟妮娜;耿毅;彭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脊神经后根根丝间的交通吻合及其意义

    关于脊神经后根根丝交通的情况,早在1957年Pallie就作过详细的研究.1964年Pallie又进一步阐明了脊神经后根根丝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临床上后根切除术中的意义.国内报道了脊神经后根根丝交通吻合(联系)形状和手术中发现脊神经后根根丝间存有吻合,但都限于一个局部[1~4],尚未见从整体进行观察和统计的文献.为此,本文就脊神经后根根丝间的交通吻合形态学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统计,旨在提供较完整的脊神经后根根丝交通吻合的资料,探讨其临床意义,并为临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作者:邓树权;毕秀梅;代加平;刘忠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碘化钾对大鼠子代脑发育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碘化钾对仔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的影响.方法:断乳后1个月大鼠饮用不同浓度的碘水,饲养3个月后雌雄合笼,取第2代60日龄仔鼠,测量血清甲状腺激素值,以NSE为观察指标,采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标本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仔鼠大脑的发育情况.结果:各碘过量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呈下降趋势,100 HI组呈明显甲低状态;海马CA3区NSE阳性细胞的NA、VV和灰度值随碘过量的严重程度而呈下降趋势,在100 HI组呈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鼠对碘摄入量的增高有较强的耐受性,在100 HI组可以观察到以NSE表达降低为主要特点的脑发育障碍,其发病机理可能与碘过量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有关.

    作者:王俊艳;刘金宝;刘皓;陈祖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贫铀污染对大鼠皮层及海马结构生长抑素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目的:探讨贫铀污染对大鼠皮层及海马结构S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贫铀颗粒气管灌注大鼠3个月后,观察大鼠皮层及海马结构各区SS阳性神经元形态和数目的变化情况.结果:DU 1 mg组、DU 3 mg组和DU 5 mg组大鼠皮层SS阳性神经元染色较浅,阳性神经元数目与NS组比较均明显减少.海马结构各区DU 3 mg组和DU 5 mg组SS阳性神经元染色较浅,阳性神经元数目与NS组比较也明显减少.结论:贫铀污染能引起大鼠皮层和海马结构SS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并可能通过此途径引起脑功能障碍.

    作者:张珩;李积胜;王华仁;陈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库普弗细胞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影响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其形成过程可简单归纳为[1]:致肝病因子损伤肝细胞→库普弗细胞(KC)激活→分泌多种细胞因子(CK)→星状细胞(HSC)激活、增殖、转化为肌样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并沉积→肝纤维化形成.

    作者:贾文婷;郭顺根;赵海军;庞弈晖;戚红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异位胰腺组织的临床解剖与病理学

    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亦称迷走胰腺,是1727年Schultz首次报道,1859年Klob病理证实[1],在临床上较少见,症状不典型或缺如,缺乏特异性,常易发生误诊;本文就对我院于1991年8月~2003年6月收治的10例和市医院曾收治的3例胃异位胰腺的临床解剖、病理学特征总结描述如下.

    作者:施勇;卢淑娇;孙洪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可致脑组织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limbs ischemia-reperfusion,LIR)对脑组织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LIR模型,采用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细胞色素C(cytoC)、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LIR后,脑组织海马区、中脑红核区神经元细胞受损,脑组织出现水肿裂隙,cyto C、Caspase-3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明显上调,24 h达高峰,与细胞凋亡数量的增加相一致,Bcl-2表达与再灌时程呈负相关.结论:LIR后可导致脑组织损伤,并出现细胞凋亡,其发生机制与Caspase-3、cyto C、Bcl-2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有关.

    作者:周洪霞;张宇新;张连元;张子明;张作风;董淑云;魏子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岛状瓣一期全耳廓再造的应用解剖

    目的:深入探讨头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的组织学结构和血管构筑特点,为全耳廓再造中SMAS岛状瓣的设计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新鲜和固定头部标本进行了显微外科解剖以及组织切片观察,并完成手术模拟.结果:头部SMAS可划分为5个区域;各分区均由一组以上的轴型血管营养,每组轴型血管可跨越不同区域并相互吻合,维持各区间血供相互连续;颞区和额眶区SMAS为菲薄均匀,血运丰富.依据各区SMAS轴型血管的走行特点,设计出三种不同的SMAS岛状瓣模拟一期全耳廓再造.结论:头部SMAS具有多个独立连续的血供系统,可设计多种SMAS岛状瓣;以颞浅血管顶支或额支为蒂的颞区SMAS岛状瓣是一期全耳廓再造的首选方案.

    作者:匡建国;楚建军;唐胜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线粒体在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的特征

    目的:观察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猪的脊髓前角匀浆免疫Lewis大鼠,通过透射电镜对Lewis大鼠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突起进行观察.结果:Lewis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丢失,残存的神经元内可见大量异常的线粒体及神经丝的异常聚集、Golgi器及内质网扩张,基质水合过度或基质脱水,核及核仁相对正常.结论:免疫介导的神经元变性过程中,线粒体可能是抗体攻击的目标,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继发神经元变性死亡.

    作者:刘亚玲;郭艳苏;许蕾;吴书玉;吴东霞;李春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慢性脑缺血大鼠大脑皮质中的神经生长因子表达

    目的:研究慢性脑缺血时大鼠大脑皮质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变化,探讨缺血性脑损伤及修复机制.方法:永久性结扎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取慢性脑缺血30、120 d组.行为学测试,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计数大鼠大脑皮质中的NGF阳性神经元数及测量平均灰度值.结果:大鼠慢性脑缺血时,大脑皮质中NGF的表达,第120 d比第30 d及对照组显著增强,而30 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伴有学习和记忆力下降.结论:慢性脑缺血时,NGF在大脑皮质中的表达将随时间逐渐增强,对坏死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作者:巴迎春;王廷华;潘兴华;李明;王金德;李朗;温淑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