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丽
目的:探讨人脑视觉系统微血管密度增龄变化与视觉发育的关系及其规律.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对7例新生儿和婴幼儿脑视觉系统微血管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微血管密度在不同年龄、不同区域均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的微血管密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不同区域内微血管密度大小的排序新生儿组和婴儿组为LGN>17区>18区>19区>SC>Pul>39区>;幼儿组为LGN>17区>18区>19区>39区>SC>Pul.随年龄增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层次及形态也发生变化,层次由新生儿的3层发展为婴幼儿的4层,形态由简而繁,越来越复杂.结论:人脑视觉系统微血管密度的增龄变化与视觉发育存在着相关性和同步性,同样遵循由尾至头的发育规律.
作者:吕华;郭旭方;赵全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实验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理论的深入、扩展和补充.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
作者:牛香兰;李凯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由于陈列标本不同于教学实验标本,学员实习观察一次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几次实习后标本就可能废弃.陈列标本需要长期展示.
作者:徐桂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护理应用解剖学是基础通向临床的桥梁课程.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它更注重于实际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技能,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赵莉;王小标;单增强;王春;陈昌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舌快反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类型及与突触后膜-树突的关系,为神经生理学研究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细胞内注射,电镜连续切片技术.结果:猫舌快反应传入纤维投射到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以单纯型为主.与单纯型终扣形成突触的树突较大.与中间型终扣形成突触的树突较小.结论:各种突触类型形成的复杂联系,可能是不同感觉信息传递的形态学基础.
作者:周丽丽;吕来清;潘三强;宿宝贵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世纪90年代以前,水转运机制一直认为是简单扩散.但水能迅速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层,似用简单扩散机制所不能解释,因此提出细胞膜上存在着对水专一的水通道蛋白的假说.
作者:李燕华;孙善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IL-1β对谷氨酸钠(GluNa)致痫大鼠海马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5的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把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GluNa组、IL-1β+GluNa组、人重组IL-1受体拮抗剂(rhIL-1ra)+IL-1β+GluNa组及D-AP-5(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IL-1β+GluNa,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并结合图像分析进行研究.结果:GluNa注射后的大鼠均出现严重癫痫发作.mGluR5表达在生理盐水组大鼠海马中丰富,GluNa致痫组则明显下调,IL-1β+GluNa组比GluNa组明显下调,rhIL-1ra+IL-1β+GluNa组和D-AP-5+IL-1β+GluNa组比IL-1β+GluNa组明显增加.同时观察到3个组的mGluR5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膜上.结论:mGluR5在癫痫发作后表达下降可能在癫痫诱导过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与IL-1β受体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作者:王良;董大翠;蔡秋云;朱长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防止断层固定标本在防腐液中浸泡时间较长后,出现实质器官内和空腔器官管壁塌陷;以及初学者不能辩认器官内诸管结构的名称,我们采用分色铸型技术对断面标本进行处理.
作者:易传安;张建波;胡祥上;余中华;曹述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动脉吻合术后弹性纤维的构筑及弹性蛋白原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光镜、扫描电镜及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大鼠股动脉吻合术后3 d、7 d、14 d、21 d、30 d和90 d弹性纤维的构筑及弹性蛋白原mRNA表达.结果:吻合术后3d即有弹性蛋白原mRNA的表达,3~7 d达到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术后14 d吻合口区弹性纤维含量逐渐增多,术后30 d增高明显,同时弹性纤维的形态结构趋于正常.结论:动脉吻合术后弹性纤维的重构分为:静止期、增生期、重建期.弹性蛋白原mRNA表达与弹性纤维的增生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步.吻合后弹性纤维的重建修复为一种新生内膜型模式.
作者:余汇洋;邱全光;郭光金;张天飞;左艳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穴位区的血管分布特点.方法:用成人前臂骨间膜乳胶或墨汁动脉灌注的标本,观测心包经沿线2~9寸定标点处的动脉分布.结果:分布于心包经沿线2、3、4、5寸处动脉的出现率均大于56.3%.结论:心包经沿线定标点处骨间膜的动脉呈节段性分布.
作者:丛兴忠;陈尔瑜;党瑞山;邹开军;汪爱国;丁光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采用NaOH消蚀脱细胞制备异体骨基质(BMM),观察其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及自体红骨髓(ARM)联合移植的成骨效果,为该材料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6%NaOH消蚀兔皮质骨.将支架、rhBMP2及ARM组合分组,移植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定期 X线、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检测,观察成骨效果.结果:(1)支架几乎未见细胞成分,骨基质-胶原纤维及骨盐结构无改变,无明显排异反应.(2)BMM/rhBMP2/ARM共同移植,修复效果优于其它组,应用ARM组有早期修复现象.结论:采用NaOH消蚀法制作的骨基质支架,可用于骨组织工程;ARM促进早期成骨,与rhBMP2联合应用,可有效修复骨缺损.
作者:陈铎;王学礼;祝佩琴;张煜;郭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菘蓝叶氯仿提取物对环磷酰胺(CP)引起的胚胎发育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胚胎致畸试验,观察了受孕母鼠的体重变化,活胎率,死胎率,吸收胎率,以及胎鼠的身长、尾长、体重等指标.并用骨骼染色法观察胎鼠有无骨骼畸形.结果:菘蓝叶氯仿提取物本身对胚胎发育无毒性,而对CP引起的胚胎发育障碍有一定的保护性抑制作用.CP+菘蓝叶提取物100 mg*kg-1*w-1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可显著增加胎鼠的活胎率(增加59.60%)、降低吸收胎率(降低86.91%)、及胎鼠畸形率的发生,也可明显增加胎鼠的身长、尾长和体重等指标.结论:中药菘蓝具有保护小鼠胚胎发育的作用.
作者:王莉;买尔江;邢绥光;安长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 材料和方法选用经防腐固定和乳胶灌注后的成人尸体,平下颌下缘截取头颅材料.剃去头发,由两侧外耳道连线冠状锯开,去掉枕部,由两侧眶外侧缘向后至冠状切面中点旁开1 cm处连线(同侧连线),锯掉眶外侧壁,暴露眶内结构,清除眶腔内的脂肪,贴眼球外侧壁剪断外直肌,向后翻并固定,充分暴露眶内血管和神经,尤其是睫状神经节.
作者:吴国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以当归、川芎、红花、人参为主要成份的CO2超临界萃取液对低切应力条件下培养的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萃取液改善血管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印迹免疫检测,研究该萃取液对低切应力环境下体外培养的牛血管内皮细胞eNOS表达的影响.结果:低切应力水平下,内皮细胞eNOS表达降低,给予0.5%萃取液1 ml(以萃取原液为100%),eNOS的表达明显增加,并接近在高切应力水平下内皮细胞eNOS的正常表达水平.结论:当归、川芎、红花、人参萃取液可上调低切应力环境下内皮细胞eNOS的表达.
作者:张旭静;王素春;范柳;黄久仪;王桂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计算机三维重建和显示技术在阐明生物体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形态学、比较解剖学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1].
作者:陈菁;楚燕飞;朱刚;李兵仓;赵辉;陈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myosin ATPase)定位于骨骼肌,ATP酶染色是鉴别肌纤维类型及分布的理想的应酶,对神经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萎缩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高美钦;晋雯;张文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神经元作为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在体外难以存活和生长, 因此在体外培养时,需在容器表面包被一层类似细胞外基质的生长底物.
作者:宋学琴;吴淑玉;王丽琴;王晓绢;李春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培补肝肾方药对帕金森模型小鼠黑质内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此方药预防帕金森病的机制.方法:成年C57-BL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各组小鼠黑质内Bax 和Bcl-2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Bax和Bcl-2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黑质致密部,其中Bax和Bcl-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在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均较少且组间无显著差异;MPTP造模后,Bax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随时间明显递增,Bcl-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亦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结论:培补肝肾方药可能通过抑制黑质神经元内Bax基因表达的途径抑制黑质神经元的凋亡,从而对帕金森病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刘承伟;李辉;吴乐;陈建宗;李云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人肺癌组织中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的表达和细胞调亡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MMPs、TIMPs在肺癌标本中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法(ISH)测TIMP1mRNA、用TUNEL法测细胞凋亡.结果:MMP2与MT1-MMP表达十分相近;TIMP1-2在Ⅲ、Ⅳ期肿瘤中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肿瘤;NSCLC术后存活4年以下者其MMP1、MT1-MMP、MMP2蛋白强阳性表达率和显著高于4年以上存活者细胞凋亡指数.结论:MMP1-2、TIMP1-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期相关,MMP2与MT1-MMP的表达密切相关且与病人预后有相关性,TIMP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与病人预后有相关性.
作者:张连国;马云;梁跃飞;张庆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鸡胚发育过程中端脑神经细胞凋亡的时空分布.方法:采用硫堇染色、TUNEL法染色观察凋亡神经细胞的分布.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鸡胚第5 d、第6 d时可见少量凋亡细胞,随着鸡胚的发育,凋亡细胞渐渐增多.鸡胚第7 d时,凋亡细胞数达到高峰,随后数量渐渐减少.鸡胚第12 d时,几乎不见凋亡细胞.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嘴段背侧和两侧脑室之间的组织等部位.透射电镜观察到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鸡胚神经系统发育中选择性发生神经元凋亡,凋亡细胞的分布呈现一定的时空规律.
作者:朱从丽;戴冀斌;徐吟亚;周永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