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安;张建波;胡祥上;余中华;曹述铁
目的:研究人肺癌组织中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的表达和细胞调亡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MMPs、TIMPs在肺癌标本中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法(ISH)测TIMP1mRNA、用TUNEL法测细胞凋亡.结果:MMP2与MT1-MMP表达十分相近;TIMP1-2在Ⅲ、Ⅳ期肿瘤中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肿瘤;NSCLC术后存活4年以下者其MMP1、MT1-MMP、MMP2蛋白强阳性表达率和显著高于4年以上存活者细胞凋亡指数.结论:MMP1-2、TIMP1-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期相关,MMP2与MT1-MMP的表达密切相关且与病人预后有相关性,TIMP3的表达和细胞凋亡与病人预后有相关性.
作者:张连国;马云;梁跃飞;张庆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为探讨癫痫发作敏感性的形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海人酸(KA)或戊四氮(PTZ)诱导大鼠短暂癫痫发作后,用高尔基染色法对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树突形态改变进行观察,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癫痫大鼠齿状回颗粒细胞树突的树突总长度、树突棘密度、树突分支点数和树突野大伸展距离等均出现改变;除KA模型外,在PTZ模型中也得到了同样的证实.结论:一次癫痫发作后7 d时,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1)出现了明显增生改变,这可能是癫痫发作敏感性的原因之一;(2)出现的树突增生可能是各类癫痫模型的普遍性的变化.
作者:张辉;宫瑾;隋鸿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由于陈列标本不同于教学实验标本,学员实习观察一次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几次实习后标本就可能废弃.陈列标本需要长期展示.
作者:徐桂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护理应用解剖学是基础通向临床的桥梁课程.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它更注重于实际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技能,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赵莉;王小标;单增强;王春;陈昌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53、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乳腺癌表达的病理意义及相互间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1例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和18例复治乳腺癌中GST-π、p53蛋白表达.结果:(1)p53、GST-π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是否化疗复治无明显相关.(2)p53与组织学分级有关.(3)p53与GST-π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GST-π与p53在乳腺癌的表达密切相关,GST-π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病.
作者:吕正梅;贾雪梅;贾友苏;吴强;王惠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世纪90年代以前,水转运机制一直认为是简单扩散.但水能迅速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层,似用简单扩散机制所不能解释,因此提出细胞膜上存在着对水专一的水通道蛋白的假说.
作者:李燕华;孙善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 材料和方法选用经防腐固定和乳胶灌注后的成人尸体,平下颌下缘截取头颅材料.剃去头发,由两侧外耳道连线冠状锯开,去掉枕部,由两侧眶外侧缘向后至冠状切面中点旁开1 cm处连线(同侧连线),锯掉眶外侧壁,暴露眶内结构,清除眶腔内的脂肪,贴眼球外侧壁剪断外直肌,向后翻并固定,充分暴露眶内血管和神经,尤其是睫状神经节.
作者:吴国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汉族青少年的体型发育状况.方法: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了芜湖市区7~20岁汉族青少年的体型.结果:男性体型变化较大,12岁以前以偏内胚型的中胚型为主;13~16岁均衡的外胚型增多;17~20岁三胚中间型和偏内胚型的中胚型增多.女性体型变化较小,主要由三胚中间型和偏内胚型的中胚型向偏中胚型的内胚型过度.经检验,8岁以后男女性的平均体型具有明显差异.和国内外资料相比较,表明在不同民族、种族的体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结论:Heath-Carter体型是反映体格特征的有效综合参数,对深入进行体质人类学研究有重要意义.青春期是形成健壮体型的关键时期.
作者:花兆合;李玲;刘再群;方大伟;朱钦;张胜;林朋;狄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和组织中.DC前体来源于骨髓CD34+细胞,随血液循环分布到抗原可能入侵的部位.
作者:张新华;钟翠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24~27 w人胎儿和新生儿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RG)内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D28K (CB) 样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和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24~27 w人胎儿和新生儿进行观察.结果:(1)CB样阳性产物的表达在胎儿DRG和脊髓灰质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内可观察到.在脊髓各段有不同分布;(2)新生儿脊髓和DRG内CB样阳性胞体的数量、大小及染色强度均有所增加,但在空间分布上无大的变化.结论:人胎儿的脊髓和DRG在发育的24~27 w至出生时,CB样阳性神经元的表达在定位分布上无差异,但随年龄增长,CB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大小和染色强度均有所增加.
作者:熊抗辉;林爱华;李金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PowerPoint使用方便,制作容易,且能随心所欲地修改、补充内容.适合课堂授课.笔者课堂讲授主要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主要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林卡莉;李启华;陈同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不同段脐带静脉的几何形态和显微结构成分的比较,为脐带静脉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然分娩正常胎儿脐带静脉20例,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用HE法、Weigert法、苯胺蓝法及桔黄G法分别染组织结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脐带静脉的几何形态及显微结构成分的含量.结果:从近段到远段,脐带静脉中膜厚度及外径值逐渐减小.胶原纤维的相对含量近段比远段少,由近段到远段C/E值逐渐增大.结论:脐带静脉可作为小口径动脉移植的替代材料.但移植时,应注意选择不同段脐带静脉,使之与宿主血管匹配.
作者:李文春;张红梅;孙万群;黄铁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鸡胚发育过程中端脑神经细胞凋亡的时空分布.方法:采用硫堇染色、TUNEL法染色观察凋亡神经细胞的分布.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鸡胚第5 d、第6 d时可见少量凋亡细胞,随着鸡胚的发育,凋亡细胞渐渐增多.鸡胚第7 d时,凋亡细胞数达到高峰,随后数量渐渐减少.鸡胚第12 d时,几乎不见凋亡细胞.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嘴段背侧和两侧脑室之间的组织等部位.透射电镜观察到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鸡胚神经系统发育中选择性发生神经元凋亡,凋亡细胞的分布呈现一定的时空规律.
作者:朱从丽;戴冀斌;徐吟亚;周永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培补肝肾方药对帕金森模型小鼠黑质内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此方药预防帕金森病的机制.方法:成年C57-BL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各组小鼠黑质内Bax 和Bcl-2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Bax和Bcl-2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黑质致密部,其中Bax和Bcl-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在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均较少且组间无显著差异;MPTP造模后,Bax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随时间明显递增,Bcl-2阳性神经元的数量亦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结论:培补肝肾方药可能通过抑制黑质神经元内Bax基因表达的途径抑制黑质神经元的凋亡,从而对帕金森病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刘承伟;李辉;吴乐;陈建宗;李云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豚鼠窦房结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常规石蜡切片,HE、Masson和Van Gieson染色,光镜观察和测量豚鼠窦房结的组织结构;HPIAS-1000图像分析仪定量测量结细胞;电镜观察窦房结的亚微结构.结果:豚鼠窦房结位于右心耳和上腔静脉根部交界处的静脉外侧壁内,呈蹄铁样,分为头、干两部分.大小约为:0.18 mm×0.32 mm×3.63 mm.主要由P和T细胞构成.P细胞横径约为7.73 μm,面积为234.21 μm2,T细胞横径约为13.15 μm,面积约为490.35 μm3.窦房结动脉大多位于结的边缘,结内胶原纤维丰富.结论:豚鼠窦房结有明显的物种差异,但细胞成分与其它动物相似.
作者:郭志坤;王庆志;文小军;蔡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药露蜂房(Nidus Vespae,NV)醇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3H-TdR掺入、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等方法.结果:不同浓度NV醇提取物对K562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27%~56%).NV醇提取物组K562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其Bcl-2蛋白表达显著减弱、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强.结论:中药NV醇提取物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Bcl-2、Bax的表达,从而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作者:芦志红;张圣明;李香群;刘加强;苗乃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实验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理论的深入、扩展和补充.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
作者:牛香兰;李凯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神经营养因子-3(NT-3)对脊髓半横断后背根神经节c-Jun表达的影响,探索NT-3促进脊髓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NT-3注射组,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背根神经节c-Jun的表达,并计数细胞核完整的神经元数目.结果:脊髓损伤后,背根神经节的细胞内c-Jun的表达上调;NT-3注射组脊髓损伤侧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c-Jun表达明显上调,背根神经节内细胞核呈完整状态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结论:(1)c-Jun在轴突损伤后表达上调.(2)NT-3对轴突损伤后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3)NT-3可能通过使c-Jun表达上调而发挥其促神经再生作用.
作者:高秀来;郝彦利;刘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脑视觉系统微血管密度增龄变化与视觉发育的关系及其规律.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对7例新生儿和婴幼儿脑视觉系统微血管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微血管密度在不同年龄、不同区域均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的微血管密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不同区域内微血管密度大小的排序新生儿组和婴儿组为LGN>17区>18区>19区>SC>Pul>39区>;幼儿组为LGN>17区>18区>19区>39区>SC>Pul.随年龄增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层次及形态也发生变化,层次由新生儿的3层发展为婴幼儿的4层,形态由简而繁,越来越复杂.结论:人脑视觉系统微血管密度的增龄变化与视觉发育存在着相关性和同步性,同样遵循由尾至头的发育规律.
作者:吕华;郭旭方;赵全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防止断层固定标本在防腐液中浸泡时间较长后,出现实质器官内和空腔器官管壁塌陷;以及初学者不能辩认器官内诸管结构的名称,我们采用分色铸型技术对断面标本进行处理.
作者:易传安;张建波;胡祥上;余中华;曹述铁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