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实验性大鼠隐睾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手术建立大鼠单侧隐睾模型,术后分别注射L-NAME及生理盐水,7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大鼠隐睾生精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隐睾内Bcl-2和Bax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隐睾重量较对侧正常睾丸重量减轻的程度低于对照组,生精细胞凋亡百分比及Bax表达较对照组低,而Bcl-2表达较对照组高.结论:L-NAME可通过调控Bcl-2和Bax的表达抑制隐睾导致的生精细胞凋亡.
作者:谢远杰;贺丽萍;李美香;龙治峰;刘月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与外侧孔之间室管膜游离面扫描电镜特征.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灌注法,制作小鼠VD模型;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VD模型组小鼠病变较轻的部位纤毛和微绒毛明显减少,纤毛扭曲僵折、排列紊乱、倒伏在室管膜细胞表面;重者纤毛枯缩、粘连成团,微绒毛消失.室管膜细胞分泌颗粒明显增多,成堆分布.室管膜上神经元样细胞数目减少,胞体扁平、皱缩不饱满,树突减少.巨噬细胞样细胞胞体变小,表面突起减少.结论:VD小鼠上述区域室管膜细胞和室管膜上结构存在着超微结构的损伤,提示以上形态学的改变是VD发生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之一.
作者:吕佩源;尹昱;王丽;马常升;梁翠萍;王伟斌;李文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为临床应用自体脾组织植入术提供实验研究资料.方法: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切取1/2脾脏去包膜后切成1 mm×1 mm×1mm大小均匀组织块,植入大网膜囊袋内.饲养6个月后取2组脾组织制片,光镜和电镜定性观察组织结构变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比较血管、红髓、白髓及胶原纤维的面密度;免疫组化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神经肽(NPY)阳性神经纤维密度.结果:神经和边缘窦内皮细胞结构恢复较好,血管,白髓的面密度值较对照组减少,红髓与对照组相当,胶原纤维面密度增加.结论:大网膜内植入的自体脾组织通过再生能恢复脾脏的主要组织结构,但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作者:蒋登金;郭光金;张坤;王林;张天飞;左艳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赤链蛇达氏腺内分泌细胞类型、分布特点.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果:发现赤链蛇达氏腺内有8种物质均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别为5-羟色胺、生长抑素、P物质、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上皮膜抗原及睾酮,以5-HT数量多,GAS细胞少,各细胞分布部位也有所不同.结论:赤链蛇达氏腺的各种内分泌细胞功能与蛇类取食习惯及其他蛇类特有生理活动相适应.
作者:蔡亚非;刘兆斌;张利军;韩兆玉;郝家胜;聂刘旺;王根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传统的显示弹性纤维的Gomori醛复红染色法(简称醛复红法)步骤简单、结果稳定,故使用较为广泛.弹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特异性强,但需要昂贵的抗体,且操作过程耗时长.我们发现,这两种方法的染色结果具有相同性,又具有一定的差异,特作此比较.
作者:余灵祥;邹仲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来,种植体支持的单冠修复,越来越受到单个牙缺失患者的青睐[1,2],下颌管上缘至不同牙槽嵴顶间距的观察和测量,对种植义齿修复与口腔正畸联合治疗具有明显的应有价值.目前有关数据报道较少,为此,作者对下颌管上缘至有关牙槽嵴顶的距离及邻近结构进行形态学方面的观察和测量,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更为临床口腔科种植义齿修复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胡圣望;胡勇;杨子琴;吴银州;范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扬子鳄大脑皮层的后期胚胎发育,为比较胚胎学提供资料.方法:电镜观察.结果:大脑皮层可分为梨状皮质、新皮质、海马皮质3部分.孵化40 d,梨状皮质和新皮质均处于较幼稚状态,海马皮质发育稍好.孵化50 d,梨状皮质变化不大;新皮质中幼稚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海马皮质得到进一步发育.孵出期,梨状皮质中仍见不到较成熟的神经细胞,新皮质和海马已基本成熟,但新皮质中仍有不少不成熟的神经细胞.结论:扬子鳄大脑皮层各部分的胚胎发育具不同步性.验证了爬行类动物的起源是多样化的.
作者:杨传秀;杨超;陈壁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为解释围绝经期的精神、神经症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去卵巢雌性大鼠下丘脑视前内侧区(MPA)和视前外侧区(LPA)内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学改变以及突触素表达.结果:(1)去卵巢组和对照组大鼠的视前内、外区内可见大量NOS阳性神经元;(2)去卵巢动物的下丘脑内NOS阳性神经元突起长度比对照组的明显变短,分支明显变少;(3)去卵巢组动物下丘脑内突触素表达比对照组的明显减少.结论:大鼠去卵巢后,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了NOS阳性神经元的突起减少和突触减少,结果NO介导的神经元信号传导失常,这些变化可能是引发围绝经期的精神、神经症状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岫峰;陈娟;潘三强;韩辉;吕来清;宿宝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揭示向伏隔核壳部(nucleus accumbens shell,AcbSh)投射的下边缘皮质(infralimbic cortex,IL)神经元胞体上的突触体系,增加该神经通路中的突触学资料.方法:注射HRP到大鼠的AcbSh;以TMB法显示IL中被HRP逆行标记的神经元;光镜及电镜观察IL中标记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及胞体部的突触结构.结果:含有HRP/TMB反应产物的神经元散在分布于IL中.神经元胞体呈三角形或圆锥体形锥体细胞的基本特征,直径约为15μm×25μm.电镜可见神经元胞体仅接收3~5个对称性突触.结论:向AcbSh投射的IL神经元通过对称性突触接受抑制性神经信息支配,提示在整个摄食行为神经通路中,IL支配AcbSh,而自身又受抑制性控制.
作者:李瑞锡;彭裕文;崛悦郎;大谷修;西条寿夫;王劼;丁忠良;高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骨盆动脉侧枝吻合特点,探讨骨盆骨折损伤血管的动脉栓塞的方法.方法:20具新鲜成人骨盆,采用前后双侧入路解剖,观察髂内外血管的走行特点、各动脉间的侧枝吻合情况.结果:骨盆动脉起点口径小于3mm的血管有闭孔动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骨盆动脉起点口径3~5 mm的血管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骨盆动脉起点口径大于5 mm的血管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距骨壁距离大于10 mm的血管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距骨壁距离小于10mm的血管有闭孔动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骨盆动脉分支间有广泛的吻合支.结论:骨盆骨折动脉损伤应栓塞损伤的动脉及其主要的侧枝循环.
作者:张奉琪;潘进社;张英泽;彭阿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人胚胎小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组织分布.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人胚胎小肠DC的出现时间、分布部位、形态以及数量等进行研究.结果:(1)人胚胎小肠各段S-100+DC于第9~11w相继出现,主要分布于粘膜固有层,外形不规则,第24 w以后,其突起相连逐渐在固有层形成网状结构.(2)回肠集合淋巴小结S-100+DC以滤泡间区数量多,其外形相对规则.结论:人胚胎小肠S-100+DC主要分布于固有层,其数量随胎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回肠集合淋巴小结S-100+DC呈区域性分布,它们与固有层S-100+DC在形状、大小和数量上有所不同.
作者:孔令平;朱清仙;曾慧红;钟纯;邹江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山羊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查阅10年文献报道,未见有羊心冠状动脉、壁冠状动脉的描述和相应心肌桥出现率记载.由于动物间冠状动脉具有差异,制备动物模型时,有必要对冠状动脉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本文通过对96例山羊心脏剥制,记录壁冠状动脉长度及出现率.为心脏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提供形态学资料.
作者:马建军;马建平;申彪;岳学强;陈志国;杨建华;陈现杰;魏金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 材料准备经过甲醛固定好的完整的尸体或局解过的大体标本上截取的胃,膀胱,食管.所取胃和膀胱等器官宜固定于收缩期,壁越厚越好,不宜用过度扩张的材料.新或旧的橡胶手套,市售圆形和异形气球,细线绳,橡胶皮筋.
作者:郭连军;田秀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培养方法,并检测其细胞周期及端粒酶活性.方法:无菌抽取恒河猴胫骨骨髓,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骨髓MSCs;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培养的骨髓MSCs呈梭形,平行排列或成集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呈阳性反应;细胞周期中G1、S、G2期的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89.5%、7.8%、7.7%.结论:培养的骨髓间MSCs处于未分化阶段,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作者:王启伟;王万山;路艳蒙;朴英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云豹味觉器官味蕾在口腔中的分布和结构.方法:用光镜观察云豹舌的形态结构和味蕾的分布,并用透射电镜观察味蕾的结构.结果:云豹味蕾分布于舌尖及轮廓乳突的上皮层中,主要由明细胞和暗细胞组成.结论:云豹味蕾的分布及舌的形态学特点与它的捕食和吞咽习性相适应.
作者:潘鸿春;吴孝兵;施葵初;顾长明;刘嵩;吴月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 快速包埋组织块组织块浸蜡后,用电烙铁熔化事先准备好的硬蜡块中央,用加热的镊子从蜡杯中取出已浸蜡的组织块,迅速埋入,待表面初凝后,用玻璃或平滑物轻压片刻,使组织平整,放冰水中使其硬化,凝固后立即切片.
作者:杜辉;王树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人参总皂甙(TSPG)对骨髓巨噬细胞(BMMp)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其与造血调控关系.方法:采用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造血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核酸探针原位杂交等技术.结果:经TSPG诱导制备的BMMψ的培养上清可提高髓系造血祖细胞的集落产率;经TSPG诱导后,BMMqo表达EPO,IL-3,IL-6,GM-CSF的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EPO mRNA,GM-CSF mRNA的表达水平和强度明显提高.结论:TSPG可以刺激造血诱导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2级层次上促进造血调控因子的合成和分泌,进而促进CFU-Mix,CFU-E,CFU-GM的增殖分化.
作者:李静;王亚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刘跃光;杨大平;赵玲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