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兴忠;汪爱国;邹开军;汪涌;郑风光;叶勇
自凝牙托材料以往主要用于灌注粗大管道,如:主动脉、腔静脉、门静脉、肝静脉、支气管及溶剂挥发成型法后期的大管道补注,用于较小管道的铸型特别是肢体血管的铸型尚未见报道.
作者:李长征;石瑾;易剑;刘畅;李民;易传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从股骨组织结构的年龄变化推断年龄.方法:在23例5岁至86岁股骨中段磨片测量骨单位数(X1),非哈弗氏管数(X2)及外环板平均厚度(X3),并作回归分析.结果:求得三元及二元回归方程:Y=4.9591 X10.1485X2-0.1482X3-0.5835;Y=7.7193 X2-0.1524 X3-0.6389.结论:在5至50岁的标本验算二元回归方程,100%的估计年龄与真实年龄的误差在±5之内.这个结果优于三元回归方程的结果.此计算方法比朱芳武用四个一元回归方程综合推算年龄的方法更为快捷简便.
作者:刘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隔海马通路损伤后大鼠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用4月龄雌性SD大鼠36只,其中18只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切断隔海马通路纤维.术后分为正常组、正常用药组、隔海马通路损伤对照组和用药组(各9只大鼠);用药组手术后当天用药(苯甲酸雌二醇肌注,0.2 mg/(kg@d)连续10 d,然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能力.结果:定位航行实验取各组后5个潜伏期作统计学处理,正常组:15.3±6.1 sec;正常用药组:10.5±4.3sec;损伤对照组:41.1±16.6 sec;损伤用药组:98.3±19.5 sec,各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隔海马通路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雌激素治疗不能提高隔海马通路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相反,对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正常大鼠加用雌激素对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杰;侯春莲;刘进师;黄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突触密度是大脑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参数,传统的方法借助电子显微镜通过测量突触末端的小平面来评价突触密度,其优点是能够直观得观测到突触,但是这种技术不仅费时,需要特殊的组织处理和设备,而且易受人工现象的干扰.
作者:张文彩;高培福;窦寰宇;王尊哲;吴红娟;张圣明;冯蕾;杜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脊髓内去甲肾上腺素(NA)能纤维的来源.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应用神经递质NA特异性的标志酶--多巴胺β羟化酶(DBH)抗体注入其脊髓单侧,分别于注射后1 h~7天灌注大鼠,取出脊髓和脑组织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DBH注入脊髓后48 h内依次在腰、胸、颈髓同侧观察到大量DBH阳性纤维,对侧仅少量阳性纤维出现:注射后3~4天,双侧上橄榄核、LC、SC、KF核、臂旁核中出现大量阳性神经元,在延髓内仅见大量阳性纤维,未观察到阳性神经元胞体出现;注射后7天,上述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纤维消失.结论:脊髓内的NA能纤维及终末几乎全部来源于脑桥NA能细胞群.
作者:贺桂琼;孙善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学习记忆活动是否可以引起大鼠海马结构发生突触可塑变化.方法:电子显微镜下对模型大鼠和对照大鼠的海马结构内突触复合体的形态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1)模型大鼠海马CA3区多形层内多为神经纤维,其中无髓纤维占多数,有髓纤维很少.在无髓纤维间见到形状不规则的轴突终末与周围的树突和树突棘分别形成轴-树突触和轴棘突触,后者多见.突触前膨大内充满圆形清亮、无核心的突触小泡和线粒体.突触后成分多为树突棘并在多处与突触前膜形成活性区,树突棘内见到棘器.(2)对照大鼠海马CA3区多形层内含有大量无髓纤维并见到较少的轴-树突触.该突触形状规则且活性带面积较小,突触后成分多为一个,突触小泡清亮、圆形无核心,偶见线粒体.(3)经Timm染色的两组大鼠海马CA3区多形层的超微结构特点是银颗粒仅沉积在苔藓纤维的髓鞘内和苔藓纤维的大终扣内,线粒体、树突干和树突棘内均无银颗粒.结论:正常生理活动和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均可引致大鼠海马CA3区多形层突触可塑性变化,但两者在形态上有所不同.
作者:宿宝贵;许鹿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指骨各指节的长度及宽度进行X线测量,为法医学及人类学提供判别率较高的性别判别式.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汉族大学生186人(男90人,女96人),进行双手后前位X线拍片,分别测量各掌骨长与中点宽,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指骨左右示指近节宽、中指近节宽及环指近节宽侧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女性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除小指近节指骨宽外,性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应用Fisher法提出8个性别逐步判别式,判别率在86.0%~91.9%之间.结论:以上判别式对法医学及人类学的性别鉴定简单实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作者:张庆;刘丰春;丁士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十二指肠粘膜损伤与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改变的关系.方法:用胰管结扎及加压注射法建立大白兔急性胰腺炎模型,采用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与比较两组动物胰腺及十二指肠组中NOS的变化.结果:经Winslow法测定血清淀粉酶分析及组织学检查,急性胰腺炎模型建立;经NADPH-d染色表明:实验组NOS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一氧化氮(nitric cxide,NO)在急性胰腺炎并发十二指肠粘膜损伤的病变过程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
作者:陈河;田菊霞;赵文华;亢晓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蜂胶霜阻止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的效果.方法:在小鼠裸腹上涂不同浓渡的蜂胶霜,在泥水中模拟下水作业8 h以上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5 d后剖杀,用灌注法加撕碎法查找虫体,计算防护率.结果:5%的蜂胶霜防护率在93.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蜂胶霜是一种可以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中草药.
作者:黄秀琴;李坪;马丽梅;杜娟;毛一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鼠心脏一氧化氮合酶aninic oxide synthse神经元结构和神经纤维分布.方法:NADPH-d组织化学技术.结果:小鼠心脏神经元主要分为NOS强阳性、中度和弱阳性反应细胞;心脏各部均接受NOS神经支配,其神经纤维多与肌纤维长轴平行走向.心房丰富,房室结次之,左、右心室少.心房及房室结的NOS阳性纤维呈串珠状膨大,心室的常为丝状,膨体极少.结论:小鼠心脏NOS神经元包括强阳性、中度和弱阳性反应细胞,NOS阳性纤维在心脏各部的分布和形态均有差异,NO可能作为神经递质和/或神经调节剂在心血流和冲动传导等的神经凋控中起作用.
作者:徐振平;郭志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材料和方法1.1 标本制作随机采用34例(男16例,女18例)经防腐固定之成人头颅标本,标出冠状线(经左、右外耳门)、正中矢状线和眦耳线后,-30℃低温冰冻一周.
作者:钱学华;周庭永;韩景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成年大鼠雪旺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纯化方法.方法:取成年大鼠背根神经节采用植块法培养,坐骨神经采用酶消化法分散培养.各分三组,第一组为阿糖胞苷处理组;第二组为免疫溶解处理后加垂体浸出液组;第三组为对照组.以活细胞计数和S-100标记相结合判断雪旺细胞增殖和纯化程度.结果:采用植块培养法至第2周末,雪旺细胞纯度在第一、二和三组分别为90%、97%和50%.分散培养至第18天,雪旺细胞纯度第一组94%,第二组大于97%,第三组80%.细胞数量第一组增加1.4倍,第二组增加5.1倍,第三组增加2.4倍.结论:采用免疫溶解处理后加垂体浸出液方法培养成年大鼠来源的雪旺细胞,可得到数量多纯度高的雪旺细胞.
作者:冯广友;沈馨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SOM)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膜上Ca2+通道及胞浆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术(CLSM)和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技术对体培养HUVEC胞浆内[Ca2+]i、膜上Ca2+通道开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SOM促使HUVEC胞浆内[Ca2+]i明显升高.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出现1~2 min的潜伏期后也开放但其开放概率明显降低.结论:SOM对HUVEC胞浆内[Ca2+]i的调节可能首先通过细胞内储存的Ca2+释放及稍后的细胞膜上Ca2+通道开放,从而达到其调节效应.
作者:姚忠祥;蔡文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正常成年猕猴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方法: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并用体视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猕猴颈、胸、腰各段背根神经节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相似,数量较多,阳性神经元的大小不等,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着色较深,胞核位于细胞中央,不着色,细胞被神经纤维束分隔成群.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以中型神经元为主,其次为小型神经元,其胞浆呈强阳性染色,细胞直径<50 μm,大型神经元较少.颈、胸、腰各段背根神经节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密度以及阳性细胞与总细胞数的比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猕猴背根神经节nNOS主要表达在中、小型神经元,提示NO可能主要参与痛觉等浅感觉的传导和调制.
作者:沈伟哉;崔凤金;郭国庆;邢旭光;余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NHL恶性程度、免疫学类型、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I(Bio-UEA-I)免疫组化ABC法对102例NHL的MVD进行原位观察和数量分析;结果:MVD随NHL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高度恶性组和中度恶性组MVD显著高于低度恶性组MVD;T细胞性NHL中的MVD显著高于B细胞性NHL的MVD;短生存期组的MVD显著高于长生存期组的MVD;结论:NHL中的MVD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免疫学类型及预后估计的有意义的指标,在临床病理中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黄爱民;翁景萱;高凌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海南省解剖学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研究生后不同阶段大鼠卵巢卵泡的生长发育与卵泡凋亡的关系、凋亡过程及规律,探索性激素血液浓度变化与卵泡凋亡的内在联系.方法: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检测法,对生后20-140天不同阶段大鼠卵巢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卵泡凋亡进行了光镜观察,同时对生后各阶段鼠血液孕激素(progesterone P、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黄体生成素(1uteinizing hormone LH)、雌二醇(estradiol E2)浓度进行放免检测.结果:生后20天鼠卵泡即可见到凋亡发生,卵泡凋亡始于卵母细胞,继则是与其相邻的卵泡细胞,卵泡细胞的凋亡从内向外依次发生.卵泡的凋亡数目随着卵巢的生长发育而逐渐增多,生后40天可见到黄体细胞凋亡发生,至50-60天可见到卵泡膜内膜细胞凋亡及白体形成,出生80天后卵巢发育已完全成熟,此时卵泡的凋亡数也达到了高峰;放免结果经方差分析显示孕激素P>0.05,差异显著,推测其浓度变化与卵泡凋亡有内在联系.
作者:张际绯;殷平;刘瑞丰;金秀东;张书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在不同时间点受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外周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制备特异识别神经系统AChE的单克隆抗体,以该抗体作为一抗,酶标羊抗鼠IgG作为二抗建立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坐骨神经神经损伤后0.5 h、3 h、12 h组,坐骨神经断点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组织AChE的含量变化.结果:坐骨神经损伤0.5 h后,断点处肌肉组织中AChE含量高,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胫神经、腓总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中AChE含量0.5 h时低,3 h高,12 h时降低.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断点处及其远端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中AChE的变化呈时间依赖性,但变化不一.
作者:刘希伟;胡涛;王海燕;傅风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组织学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是研究生教学的基础课程,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我们从转变教学观念、拓宽教学内容及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加强实践环节、强化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管英俊;张圣明;岳炳德;吕娥;李如江;张艳龄;李锋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江豚味觉器官味蕾在口腔中的分布方式和味蕾的超微结构.方法:用石蜡切片观察江豚味蕾的分布,用透射电镜观察味蕾的超微结构.结果:江豚味蕾仅分布于舌小窝侧壁上皮层及舌小窝内疣状突起上皮层中;江豚味蕾主要包括明细胞和暗细胞,味孔表面由暗细胞细胞体的上行突起构成,明细胞细胞体上行突起不到达味孔表面.结论:脊椎动物味蕾在体内外的分布特点与动物的分类地位相关,而脊椎动物舌表面的形态学特点与动物的栖息环境相关.
作者:潘鸿春;吴孝兵;周开亚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