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自凝牙托材料在肢体管道铸型中的应用

李长征;石瑾;易剑;刘畅;李民;易传安

关键词:改良自凝牙托材料, 肢体血管, 管道铸型, 大管道, 尚未见报道, 溶剂挥发, 主动脉, 支气管, 小管道, 腔静脉, 门静脉, 肝静脉, 成型法, 灌注, 补注
摘要:自凝牙托材料以往主要用于灌注粗大管道,如:主动脉、腔静脉、门静脉、肝静脉、支气管及溶剂挥发成型法后期的大管道补注,用于较小管道的铸型特别是肢体血管的铸型尚未见报道.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球后注射术应用解剖学标本制作法

    经皮球后注射术是将麻醉剂和某些药物注射于眼球后方睫状神经节附近锥内的一种常见的眼科诊疗技术.为了更好地满足护理应用解剖学、麻醉应用解剖学的教学需要,我们制作了经皮球后注射术应用解剖学教学标本.

    作者:王小标;邵正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肌肉组织乙酰胆碱酯酶的变化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在不同时间点受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外周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制备特异识别神经系统AChE的单克隆抗体,以该抗体作为一抗,酶标羊抗鼠IgG作为二抗建立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坐骨神经神经损伤后0.5 h、3 h、12 h组,坐骨神经断点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组织AChE的含量变化.结果:坐骨神经损伤0.5 h后,断点处肌肉组织中AChE含量高,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胫神经、腓总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中AChE含量0.5 h时低,3 h高,12 h时降低.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断点处及其远端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中AChE的变化呈时间依赖性,但变化不一.

    作者:刘希伟;胡涛;王海燕;傅风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蜂胶霜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蜂胶霜阻止日本血吸虫尾蚴侵入皮肤的效果.方法:在小鼠裸腹上涂不同浓渡的蜂胶霜,在泥水中模拟下水作业8 h以上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35 d后剖杀,用灌注法加撕碎法查找虫体,计算防护率.结果:5%的蜂胶霜防护率在93.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蜂胶霜是一种可以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中草药.

    作者:黄秀琴;李坪;马丽梅;杜娟;毛一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兔急性胰腺炎并发十二指肠粘膜损伤与一氧化氮合酶改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十二指肠粘膜损伤与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改变的关系.方法:用胰管结扎及加压注射法建立大白兔急性胰腺炎模型,采用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与比较两组动物胰腺及十二指肠组中NOS的变化.结果:经Winslow法测定血清淀粉酶分析及组织学检查,急性胰腺炎模型建立;经NADPH-d染色表明:实验组NOS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一氧化氮(nitric cxide,NO)在急性胰腺炎并发十二指肠粘膜损伤的病变过程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

    作者:陈河;田菊霞;赵文华;亢晓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脊髓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的来源

    目的:研究脊髓内去甲肾上腺素(NA)能纤维的来源.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应用神经递质NA特异性的标志酶--多巴胺β羟化酶(DBH)抗体注入其脊髓单侧,分别于注射后1 h~7天灌注大鼠,取出脊髓和脑组织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ADBH注入脊髓后48 h内依次在腰、胸、颈髓同侧观察到大量DBH阳性纤维,对侧仅少量阳性纤维出现:注射后3~4天,双侧上橄榄核、LC、SC、KF核、臂旁核中出现大量阳性神经元,在延髓内仅见大量阳性纤维,未观察到阳性神经元胞体出现;注射后7天,上述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纤维消失.结论:脊髓内的NA能纤维及终末几乎全部来源于脑桥NA能细胞群.

    作者:贺桂琼;孙善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鼠心脏一氧化氮合酶神经纤维的分布

    目的:探讨小鼠心脏一氧化氮合酶aninic oxide synthse神经元结构和神经纤维分布.方法:NADPH-d组织化学技术.结果:小鼠心脏神经元主要分为NOS强阳性、中度和弱阳性反应细胞;心脏各部均接受NOS神经支配,其神经纤维多与肌纤维长轴平行走向.心房丰富,房室结次之,左、右心室少.心房及房室结的NOS阳性纤维呈串珠状膨大,心室的常为丝状,膨体极少.结论:小鼠心脏NOS神经元包括强阳性、中度和弱阳性反应细胞,NOS阳性纤维在心脏各部的分布和形态均有差异,NO可能作为神经递质和/或神经调节剂在心血流和冲动传导等的神经凋控中起作用.

    作者:徐振平;郭志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生长抑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a2+及其膜通道的调控研究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SOM)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膜上Ca2+通道及胞浆内游离Ca2+浓度([Ca2+]i)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术(CLSM)和膜片钳单通道记录技术对体培养HUVEC胞浆内[Ca2+]i、膜上Ca2+通道开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SOM促使HUVEC胞浆内[Ca2+]i明显升高.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出现1~2 min的潜伏期后也开放但其开放概率明显降低.结论:SOM对HUVEC胞浆内[Ca2+]i的调节可能首先通过细胞内储存的Ca2+释放及稍后的细胞膜上Ca2+通道开放,从而达到其调节效应.

    作者:姚忠祥;蔡文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颞浅动脉额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目的:为带蒂颞浅动脉额支皮瓣转移修复眼部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头面部乳胶灌注的标本进行解剖,并对颞浅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进行观测.结果:颞浅动脉起自颈外动脉,穿腮腺实质上行,在颧弓上方分为额、顶两终末支.额支又于外眦上方分为额顶支和额眶支.额支、额顶支、额眶支血管外径均在1mm左右,可游离血管长度符合要求.结论:以颞浅动脉额支为蒂的皮瓣可用来转位修复眶周软组织缺损.

    作者:丛兴忠;汪爱国;邹开军;汪涌;郑风光;叶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药物流产后子宫刮出物中hPL、PSβ1G及血管的相关抗原初探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持续出血时子宫刮出物中胎盘催乳素(hPL)、胎盘特异性糖蛋白(PSβ1G)、胎盘碱性磷酸酶(PALP)和因子Ⅷ相关抗原的分布.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药物流产排出组织(正常组:10例)和流产后持续出血而刮宫的刮出组织(出血组:20例)进行了研究.结果:(1)组织病理学:出血组中,刮出物包括子宫内膜、残留蜕膜、残留绒毛和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子宫内膜的腺体和基质发育不同步,有大量白细胞浸润.(2)免疫细胞化学:1)hPL和PSβ1G:正常组中,大部分蜕膜细胞为阴性,其中可见少量阳性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绒毛的滋养层呈阳性.出血组中,子宫内膜和残留蜕膜也为阴性,某些蜕膜中弥散着大量阳性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残留绒毛的滋养层为弱阳性.2)PALP和因子Ⅷ相关抗原显示血管功能:两组中,蜕膜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体上皮细胞都呈阳性;绒毛的滋养层细胞也呈阳性.结论:出血组的残留蜕膜中血液供应较好,绒毛外滋养层细胞所分泌hPL和PSβ1G能营养蜕膜,这些因素会导致蜕膜残留;而蜕膜残留、子宫内膜不同步发育和白细胞浸润终导致药物流产后出血.

    作者:梁元晶;诸定寿;路欣;许睛;房敬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鼠胚胎与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α5的表达

    目的:观察整合素α5在小鼠早期胚胎和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分布状况,探讨整合素在胚胎着床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对发育不同时期的小鼠胚卵和妊娠2 d~6 d、8 d、13 d以及非妊娠期的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α5的表达分布进行形态学观察与半定量分析.结果:整合素α5的阳性反应物质在小鼠早期胚卵胞浆内;非妊娠期子宫内膜和妊娠期的脱膜上皮与基质细胞内均有整合素α5表达,植入前表达相对较弱,植入后随妊娠的进展逐渐增强.结论:提示整合素α5在小鼠胚卵着床中起重要作用:推测它不参与胚卵对母体子宫内膜的识别和粘附,而是参与了粘附后的侵入及胚胎发育过程.

    作者:李英;陈军;吕丹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指骨的X线测量及其性别判别关系

    目的:对指骨各指节的长度及宽度进行X线测量,为法医学及人类学提供判别率较高的性别判别式.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汉族大学生186人(男90人,女96人),进行双手后前位X线拍片,分别测量各掌骨长与中点宽,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指骨左右示指近节宽、中指近节宽及环指近节宽侧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女性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除小指近节指骨宽外,性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应用Fisher法提出8个性别逐步判别式,判别率在86.0%~91.9%之间.结论:以上判别式对法医学及人类学的性别鉴定简单实用,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作者:张庆;刘丰春;丁士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左骼窝内盲肠、阑尾一例

    作者在教学中观察一例位于左髂窝内的盲肠、阑尾.报道如下,成年男尸,打开腹膜腔,见盲肠位于左骼窝内,长7.0cm,直径7.9cm,为腹膜内位.

    作者:胡小令;万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海南省解剖学会第三屈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海南省解剖学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成年大鼠雪旺细胞增殖和纯化研究

    目的:探索成年大鼠雪旺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纯化方法.方法:取成年大鼠背根神经节采用植块法培养,坐骨神经采用酶消化法分散培养.各分三组,第一组为阿糖胞苷处理组;第二组为免疫溶解处理后加垂体浸出液组;第三组为对照组.以活细胞计数和S-100标记相结合判断雪旺细胞增殖和纯化程度.结果:采用植块培养法至第2周末,雪旺细胞纯度在第一、二和三组分别为90%、97%和50%.分散培养至第18天,雪旺细胞纯度第一组94%,第二组大于97%,第三组80%.细胞数量第一组增加1.4倍,第二组增加5.1倍,第三组增加2.4倍.结论:采用免疫溶解处理后加垂体浸出液方法培养成年大鼠来源的雪旺细胞,可得到数量多纯度高的雪旺细胞.

    作者:冯广友;沈馨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江豚味蕾的分布及超微结构

    目的:了解江豚味觉器官味蕾在口腔中的分布方式和味蕾的超微结构.方法:用石蜡切片观察江豚味蕾的分布,用透射电镜观察味蕾的超微结构.结果:江豚味蕾仅分布于舌小窝侧壁上皮层及舌小窝内疣状突起上皮层中;江豚味蕾主要包括明细胞和暗细胞,味孔表面由暗细胞细胞体的上行突起构成,明细胞细胞体上行突起不到达味孔表面.结论:脊椎动物味蕾在体内外的分布特点与动物的分类地位相关,而脊椎动物舌表面的形态学特点与动物的栖息环境相关.

    作者:潘鸿春;吴孝兵;周开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新疆锡伯族舌运动类型的研究

    目的:对锡伯族舌运动类型进行研究,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调查前先向被调查者演示各种舌运动类型,并嘱其练习然后进行调查.结果:得出了舌运动的类型的统计结果:卷舌与非卷舌、翻舌与非卷舌群体中其他舌运动类型的出现率.结论:新疆锡伯族卷舌与非卷舌基因与翻、叠、尖三种舌运动类型基因间分别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翻舌基因分别与叠、尖舌基因间均不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作者:崔静;杜守洪;陈健刚;徐笑;王水泉;杜晶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神经元对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

    目的:凋亡调控基因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神经元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昆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7 min后不同再灌时间组(24 h组、48 h组、72 h组、7 d组、14 d组)海马CA1区神经元Bax、Bcl-2和Caspase-3的活性形式CM1的免疫反应活性.结果:Bax和CM1阳性神经元数在48 h组多,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72 h组明显下降,14 d组完全消失;而Bcl-2阳性神经元数在48 h组增多(与24 h组相比,P<0.01),72 h组下降,7 d组再次上升(与72 h组相比,P<0.01),14 d组多(与48 h组相比,P<0 01).在24 h、48 h、72 h、7 d组,Bax阳性神经元多于Bcl-2阳性神经元(P<0.05),14 d组则相反.结论:Bax和Caspase-3在脑缺血再灌早期表达增强,然后下降以至消失,Bcl-2于再灌后期表达增强.Bax表达上调可能与Caspase-3激活相关.

    作者:金道忠;刘正清;马志健;蔡维君;张志君;文晓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成年猕猴背根神经节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目的:观察正常成年猕猴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方法: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并用体视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猕猴颈、胸、腰各段背根神经节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相似,数量较多,阳性神经元的大小不等,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着色较深,胞核位于细胞中央,不着色,细胞被神经纤维束分隔成群.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以中型神经元为主,其次为小型神经元,其胞浆呈强阳性染色,细胞直径<50 μm,大型神经元较少.颈、胸、腰各段背根神经节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密度以及阳性细胞与总细胞数的比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猕猴背根神经节nNOS主要表达在中、小型神经元,提示NO可能主要参与痛觉等浅感觉的传导和调制.

    作者:沈伟哉;崔凤金;郭国庆;邢旭光;余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丙二醛、ET-1、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丙二醛、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方法:雄性新西兰家兔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分别于实验的第4、8、12周末,采集兔耳中央动脉空腹血,测定血清中丙二醛含量;同时随机处死每组兔各5~8只,取主动脉弓段及胸段,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及定量观察病变进展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ET-1、VEGF的表达特征.结果:(1)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斑块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大.(2)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且随时间延长动脉粥样硬化组丙二醛水平逐渐上升.(3)斑块内ET-1、VEGF阳性表达的程度及范围逐渐增加.结论: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e,LPO)、ET-1、VEGF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持续发挥一定作用,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建芝;常青;唐海兰;黄华梅;任彩霞;李自成;关洁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无盐酸Weigert弹性纤维染色技术探讨

    在皮肤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经常应用Weigert间苯二酚-碱性品红染色对弹性纤维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本文对无盐酸Weigert弹性纤维染色进行了探讨,并与有盐酸Weigert弹性纤维染色进行比较,以期为弹性纤维的研究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可行的方法.

    作者:刘同慎;李冰;徐文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