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肝脏常规Feulgen反应佳反应条件的定量探讨

李枫;沈瑞莲

关键词:大鼠肝脏, 反应条件, 石蜡切片, 组织化学反应, 盐酸, 定量化, 材料和方法, 液固, 水解条件, 实验条件, 石蜡包埋, 临床病理, 量化测定, 冷冻切片, 科学研究, 教学工作, 反应过程, 特异性, 利用图, 分析仪
摘要:Feuglen反应是科学研究和临床病理等工作中常用的组织化学反应,对DNA的显示具有特异性,可用于核酸的定量化测定,然而目前对该反应的认识仍是比较模糊,对结果的判断多带有主观随意性,为了对Feulgen反应过程有更全面的、定量化的认识,使反应条件更加客观,结合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需要,我们利用图分析仪对这一反应的某些不同实验条件进行了初步测定,试图确定比较适用的、客观的反应条件。1 材料和方法 取正常Wistar大鼠肝脏,Camoy液固定2小时,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6 μm,另取大鼠肝脏,冷冻切片,Canoy液固定15分钟,吹干待用。盐酸水解条件分为三种情况:(1)石蜡切片1N盐酸60℃,8分钟;(2)石蜡切片5N盐酸,室温。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红核脊髓束与脊髓小脑束起始细胞突触联系的电镜研究

    采用神经元溃变和HRP神经元逆行追踪结合的方法,电镜观察红核脊髓束终末与脊髓小脑束起始细胞的突触联系。结果表明红核脊髓束溃变终末与HRP标记的脊髓小脑束起始神经元(脊髓边缘细胞和Clarke柱细胞)胞体及树突形成突触,但大部分溃变终扣则与非标记神经无构成突触,以轴-树突触居多。溃变终扣主要呈电子致密型和清亮型两种,以致密型为主,内多含圆形小泡。实验提示红核脊髓束与脊髓小脑束起始细胞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突触联系。从形态学上证实了红核脊髓束参与脊髓小脑束起始细胞向小脑输送信息的调节作用。

    作者:周炳刚;张崇智;速家震;张进路;徐群渊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浅谈解剖实验课中的素质教育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科学知识爆炸,以人的个性化发展为特色,思想意识出现多元化分成的时代。在这种时代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需要接受哪些知识?怎样使他们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在世界观上也有一定的升华,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都得到提高。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在从事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1利用解剖学知识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人体解剖学实验接触的是人体的构成和基本的医学知识。在每届学生第一次上实验课,面对标本时,为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建立起神圣的使命感,总是介绍现代解剖学奠基人安德裂·维扎里为了减少临床病人的死亡率,探索人体结构的奥秘,去盗墓,并将尸体放在自己的宿舍内,夜晚用被子挡住窗户,忍着尸体的腐臭味,在油灯下进行解剖,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在掌握真实资料料的基础上,写成了《人体的构造》。因触犯人体是上帝创造的,不可被解剖的教规被烧死的故事。

    作者:崔希云;付惠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脑缺血海马CA1区5-HT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观察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流海马CA1区5-HT的变化,探讨脑缺血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与5-HT变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沙土鼠脑缺血海马CA1区5-HT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1)脑缺血10 min时,沙土鼠海马CA1区5-HT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的平均光密度值(O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缺血30 min时,OD值则下降,4 h时下降得更多,P<0.05。(2)脑缺血10 min再灌流30 min时5-HT的OD值即降低,再灌流4 h时进一步降低,再灌流24 h时低,P<0.05,至36 h时OD值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沙土鼠海马CA1区5-HT含量在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流时均降低,提示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损伤可能与5-HT的紊乱有关。

    作者:郭泽云;吴春云;李素华;李玲;陈植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大鼠缺血再灌流后肾小管细胞凋亡与增殖的研究

    目的:研究缺血性肾小管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方法:暂时夹闭大鼠左肾动静脉45分钟制备肾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应用HE染色、TUNEL法、PCNA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肾缺血再灌流6小时至1周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缺血45分钟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流12至72小时PI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的高峰出现在缺血再灌流12小时,而PI的峰值在24小时。结论:缺血引起的细胞增殖水平下降和细胞凋亡均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丧失的原因。

    作者:项涛;江凌;李瑞祥;羊惠君;周德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横结肠系膜裂孔伴脾结肠韧带和胃结肠韧带缺如一例

    横结肠系膜裂孔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但同时伴有脾结肠韧带和胃结肠韧带缺如尚未见报道。我院近收治一患者,女,8岁,因腹胀、阵发性腹痛5天、排气排便停止两天人院。以往曾经常出现腹痛,未治自愈。体检:腹部明显膨隆,叩诊呈移动性浊音。X片示中腹部有多个气液平面,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入院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经准备后作剖腹探查。术中见横结肠系膜中部有一直径约6 cm的裂孔,大量小肠从裂孔疝入到横结肠上方,肠管高度膨胀充血,横结肠位置下移,脾结肠韧带和胃结肠韧带缺如。经行小肠减压复位、裂孔修补和结肠固定术,治愈出院。

    作者:谈定武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对大鼠淋巴管运动的影响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对大鼠肠系膜淋巴管作用。方法:股静脉注入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活体动态观察其2小时内淋巴管运动的变化;用HE染色、酶组化染色研究其组织学改变。结果:发现静注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可使淋巴管管径变细,运动频率增加,L-精氨酸可暂时逆转该变化;镜下发现淋巴管内皮细胞及管壁上神经纤维都含有一氧化氮合酶阳性反应产物,注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组小肠组织HE切片出现固有层中央乳糜管扩张。说明一氧化氮合酶在淋巴循环中可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作者:王宝恒;张立平;史桂芝;于桂英;李振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发育期大鼠实验性癫痫模型的建立

    目的:研究海人藻酸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的致痫作用及方法。方法:用海人藻酸腹腔注射致痫。结果:生后5、15、25、60天大鼠致Ⅳ级癫痫所需海人酸剂量分别为14±0.39,2.5±0.67,8.8±0.79,14±0.67 mg·kg-1,致痫潜伏期分别为49.9±8.95,60.6±11.18,65.9±10.04,97.8±13.65分钟。适当的保暖以避免癫痫发作过程体温下降,可明显降低年幼大鼠的致痫死亡率。结论:海人藻酸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均有致痫作用,是建立发育期大鼠实验性癫痫模型的理想工具药。

    作者:陈燕惠;王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大鼠肝脏常规Feulgen反应佳反应条件的定量探讨

    Feuglen反应是科学研究和临床病理等工作中常用的组织化学反应,对DNA的显示具有特异性,可用于核酸的定量化测定,然而目前对该反应的认识仍是比较模糊,对结果的判断多带有主观随意性,为了对Feulgen反应过程有更全面的、定量化的认识,使反应条件更加客观,结合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需要,我们利用图分析仪对这一反应的某些不同实验条件进行了初步测定,试图确定比较适用的、客观的反应条件。1 材料和方法 取正常Wistar大鼠肝脏,Camoy液固定2小时,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6 μm,另取大鼠肝脏,冷冻切片,Canoy液固定15分钟,吹干待用。盐酸水解条件分为三种情况:(1)石蜡切片1N盐酸60℃,8分钟;(2)石蜡切片5N盐酸,室温。

    作者:李枫;沈瑞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颞下窝及颅中窝手术入路应用解剖

    目的:为颞下窝和颅中窝入路提供相关的解剖依据。方法:测量40例颅骨,确定颧弓点至颞下窝、翼点至颅中窝内各结构的距离和夹角。结果:测出了颧弓点至颞下窝8项解剖标志、翼点至颅中窝11项解剖标志的连线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成角。结论:两种手术入路相关数据的测量,有助于设计手术入路,并可为术中准确定位有关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夏寅;王天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一种实用的采集兔脑脊液方法

    采集脑脊液进行检测分析,对探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判断预后等有重要意义。兔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兔的脑脊液含量少,椎间隙窄,经椎间隙穿刺留取脑脊液很困难,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经颅钻孔开窗置管采集脑脊液方法,我们认为这种方法采集脑脊液量大、快速省时,可反复多次采集,易于满足检验需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 成年健康家兔8只,不分雌雄,体2.3-4.0 kg,禁食6小时。1.2 实验材料 (1)动物固定架。(2)5号头皮针及10ml注射器。(3)20%乌拉坦、0.5%碘伏、75%酒精、生理盐水。(4)硅胶管:内径1.2 nrn,外径2 mm。(5)骨蜡。(6)1 mi有刻度,带盖试管。(7)自制平头骨钻:平头直径为5 mm。(8)静切包。1.3 操作顺序 (1)将手术器械置入75%酒精中浸泡30分钟。(2)用20%乌拉坦(4 ml/kg)耳缘静脉缓慢注射麻醉;然后置俯卧位固定于动物固定架上,头部对操作者。(3)剪除额顶部兔毛,用0.5%碘伏消毒局部皮肤,再沿额顶中线纵形剪开皮肤,分离并充分暴露顶骨。(4)选择双眼外眦连线与中线交汇处旁开5 mm处(或左或右侧均可)为置管位置,先用骨钻钻骨开窗,骨窗直径8~10 mm,暴露硬脑膜。

    作者:李惠勉;李建章;姚淑芬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内毒素诱发肝性脑病大鼠脑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观察内毒素诱发肝硬化大鼠发生肝性脑病时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变化。方法:用小剂量内毒素(3 mg/kgBW)一次性腹腔内注射诱发肝硬化大鼠发生肝性脑病。取部分大脑皮层组织制备超薄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肝性脑病大鼠脑微血管明显扩张,内皮皱折增多,内皮下基底膜电子密度降低,甚至局部溶解消失。微血管周围星状胶质细胞突起及皮层内胶质细胞明显肿胀,细胞器成分减少,基质解聚。结论:内毒素诱发肝性脑病时,脑超微结构确有明显变化。这些变化提示,肝性脑病发生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同时,脑胶质细胞呈现水肿。内毒素血症有可能是各种肝性脑病发生机制学说的共同基础。

    作者:李夏青;韩德五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大连汉族学生体围发育的研究

    目的:了解大连汉族学生体围及体围/身高指数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采用邵象清的人体测量方法,调查了大连市区7~17岁的1203(男594,女609)名学生的体围和体围/身高指数并研讨了其性差和地区差。结果:(1)体围和体围/身高指数总体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2)男女性胸围、小腰围、臀围、上臂围和大腿大围的平均年增长值分别为2.49和2.32、1.83和1.80、2.88和2.89、0.89和0.79、1.48和1.52 cm。(3)男女性胸围、小腰围、臀围、上臂围和大腿大围的生长发育高峰年龄分别为12.54和11.33、12.49和12.08、12.58和12.06、10.50和15.14、10.42和12.24岁。结论:体围及体围/身高指数存在性差和地区差,其生长发育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规律性。

    作者:徐飞;赵薇;马晓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华东六省一市解剖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华东六省一市解剖学会第10届学术年会于2000年8月1日~8月3日在安徽省泾县召开。出席代表104人,收到论文摘要45篇,在会上报告的有18篇。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黄瀛老教授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90%以上为中青年和学科带头人。会议除交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外,在论文交流中还就一些新学科的进展、研究方法及技术手段的更新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充分体现了年轻代表谦虚好学、积极进取的学风。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学会无论是在学术水平上还是在质量上均有明显的提高。经各省、市解剖学会负责人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华东地区解剖学会2001年第11届学术年会在江西井冈山召开。 安徽省解剖学会 2000年8月10日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胸锁乳突肌的血管构筑

    目的:为临床上应用胸锁乳突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7例成人尸体进行巨微解剖学观察与测量。结果:胸锁乳突肌主要有三段血液来源,上段为枕动,中段主要为颈外动脉的直接肌支,下段主要为甲状腺上动脉。结论:进行整形修复时,胸锁乳突肌肌瓣以用甲状腺上动脉为蒂佳,亦可作单头转移。

    作者:卢敏;高克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延边地区农村儿童少年体型发育特点

    目的:探讨我国农村儿童少年,尤其是朝鲜族儿童体型发育特点与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延边地区农村7~15岁汉族、朝鲜族儿童少年共3111人的体型发育进行了描述性比较分析。结果:汉族男孩在内因子、女孩在外因子、朝鲜族男、女孩在中因子方面各占优势;男孩大多属中、外胚层体型;两民族儿童在体型图上各有不同的分布规律。结论:汉族男孩体脂发育较好,女孩身材修长;朝鲜族儿童身材较矮但体格健壮;儿童少年的体型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随年龄增长呈多变倾向。

    作者:郝秀芳;马延详;王宏路;魏宝玉;陈英玉;李正烈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大鼠大脑内血管的氮能神经支配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内氮能神经元及血管的氮能神经支配,阐述一氧化氮在脑内血管中的作用。方法:大鼠经灌流固定后用恒冷切片机漂浮切片,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染色。结果:氮能神经元依形态分为双极和多极,见纤细的树突与血管紧密相连及串珠样血管周围神经丛。结论:大脑NADPH-d阳性神经元纤细的树突与脑内血管密切相关,提示一氧化氮在调控脑血管张力和血液循环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薛爽;陈子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硒对大鼠腺胃癌的作用及其对腺胃、胰CGRP阳性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硒在机体自然抗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MNNG(20 mgkg)灌胃诱导大鼠腺胃粘膜异倍体形成(大鼠腺胃癌模型形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硒对大鼠腺胃幽门粘膜异倍体形成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硒在大鼠腺胃粘膜异倍体形成过程中,大鼠腺胃、胰CGRP阳性细胞的变化。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1)硒能抑制MNNG所致大鼠腺胃粘膜细胞异倍体的形成。(2)在MNNG所致大鼠异倍体的形成过程中,其腺胃、胰CGRP阳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与正常组大鼠相比较均增强(P<0.05,P<0.01);而在加硒饲料组大鼠腺胃、胰中CGRP阳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与正常组大鼠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实验对照组大鼠相比较则分别减弱(P>0.05)和明显减弱(P<0.01)。结论:硒和CGRP阳性细胞可能参与了预防和抑制MNNG所致胃粘膜细胞异倍体的形成。

    作者:苏衍萍;唐军民;唐岩;朴建华;夏弈明;邓大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卵巢淋巴管的微细分布

    目的:进一步明确卵巢淋巴管的微细分布。材料和方法:成年雌性非妊娠家兔11只、大鼠11只和豚鼠10只,灌注固定后取卵巢,用半薄切片光镜观察和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的方法研究其淋巴管。结果:家兔卵巢淋巴管的检出率高,大鼠的低;但淋巴管的分布情况三种动物基本一致,即在卵巢皮质仅于成熟卵泡的卵泡膜外层和黄体内存有毛细淋巴管,而在卵巢髓质既有丰富的毛细淋巴管,又有淋巴管,在卵巢被膜未见到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结论:不同动物卵巢淋巴管检出率不同,但分布部位相同。

    作者:张雅芳;王云祥;赵玲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502胶在标本和有机玻璃缸制作中的应用

    1 制作尸体标本时,由于材料或制作技术等因素往往出现血管、神经断裂或结构移位,此时可用502胶粘接固定。此法要比线固定法容易得多,尤其是断层标本在冲洗过程中有很多结构易移位,此法固定适宜。502胶也可作为标本与标本缸之间固定的粘合剂。2 在制作有机玻璃缸时,用502胶作为粘合剂要比传统的三氯甲烷或三氯甲烷有机玻璃溶液作为粘合剂省时省力、效果也好。尤其是在制作大标本缸或大量的断层标本缸时,其优越性更加明显。方法:将需粘接的有机玻璃两面在水平面上定位对接后滴入502胶,按压数秒即可粘牢。3 注意事项(1)502胶的用量要适宜,过多时易污染标本或标本缸,且影响粘接速度。(2)需要粘接的部位要保持平滑、洁净和干燥。(3)待502胶干后,才能进行洗刷和装缸。

    作者:安月勇;韩文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肩胛舌骨肌变异一例

    在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进行尸体解剖时,发现澳大利亚籍成年男性右半侧头颈部上,右侧的肩胛舌骨肌走行变异。此肌有正常起自肩胛骨上缘和肩胛横韧带的下缘,肌纤维斜向内上方,于胸锁乳突肌的深侧,在第七颈椎水平,移行为中间腱。其上腹走行异常,先在颈内静脉的外则,肌纤维从后外下斜向前内上方,越过颈动脉鞘和舌下神经的浅面,再经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的深面,在第二颈椎的高度,经颈内动脉的前方,肌纤维编人咽中缩肌。检索未曾见到这种变异在国内外报道。舌咽神经绕过茎突咽肌的后缘,经颈内动、静脉之间,越过茎突咽肌的浅面及咽中缩肌时,支配此肌(咽中缩肌)并有肌小支下行分布在变异的肩胛舌骨肌上腹的止点处,但神经的纤维性质没有进一步研究。

    作者:吕梦翔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