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循环动力学模型与颅内压研究

姚伟

关键词:脑循环, 动力学模型, 颅内压监测, 脑血管疾病, 异常升高, 危及生命, 脑疝, 颅脑外伤, 颅内肿瘤, 临床调查, 建立模型, 脑组织, 预防, 颅骨, 检测, 方法
摘要:临床调查发现许多脑血管疾病以及颅脑外伤和颅内肿瘤都可能导致颅内压异常升高,进而产生脑疝危及生命.颅内压的监测是预防脑疝发生有效的手段.但由于脑组织被坚硬的颅骨包围,目前临床上颅内压的检测均是有创穿颅的,使颅内压监测受到极大限制.这就使我们考虑能否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来研究.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高血压诱发血管重建的数值研究

    研究表明,高血压将导致动脉管壁几何尺寸、力学特性以及生理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这是血管为适应力学环境改变(血压升高)而发生的重建(remodeling).研究高血压血管重建不仅有助于了解生命材料特有的对力学环境的自适应特性,而且对高血压病理研究和有效防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有关高血压血管重建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徐刚;覃开蓉;柳兆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锁式肌腱缝合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本实验通过比较Strickland、augmented Becker、Savage和Tang法四种锁式缝合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期指导临床肌腱修复.方法将40根新鲜成年猪后蹄屈肌腱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Strickland、augmented Becker、Savage及Tang法进行修复.用材料力学测定仪测定2mm间隙形成负荷、大负荷、弹性模量及断裂功耗.同时记录中心缝合的操作时间.

    作者:王斌;汤锦波;陈峰;谢仁国;于晓巍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髌股关节软骨固-液二相性特性的生物力学研究

    髌股关节软骨为覆盖在髌股关节表面的一层光亮结缔组织,是一种由固相和液相组成的二相性材料.髌股关节软骨疾病是骨科和运动创伤中的常见病,异常机械应力是造成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直接原因.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机械应力作用下髌股关节软骨内的应力及变形进行了数值计算及实验分析.但是,在前述的数值计算中,为简化计算,一般将关节软骨作为线弹性固体处理.

    作者:吴建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成人创伤性桡骨头脱位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成人创伤性桡骨头脱位的损伤机理.方法对13具成人上肢标本进行了桡骨头脱位的动态模拟冲击试验和扭转试验.观察桡骨头脱位的发生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结果冲击试验(7具)显示:在轻度屈肘、前臂旋前位,摆锤冲击腕掌尺侧部位,可导致挠骨头前半脱位;当前臂轻度旋前或中立位时,则发生桡骨头后外侧半脱位或后半脱位.

    作者:沈铁城;苏虹;徐晓峰;孙保苍;胡白香;周志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大鼠腹主动脉结构重建

    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分别诱导SD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建立伴有(SHRDM)和不伴有(SDDM)高血压的糖尿病动物模型,以SHR大鼠为高血压对照,SD大鼠为正常的对照组,每组再分为1、4、8、16、24周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5只动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各组动物的腹主动脉中膜显微结构成分进行研究.

    作者:张传森;陈尔瑜;姜宗来;徐瑞生;刘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定常流场内皮细胞表面应力分布的数值分析

    在研究EC本构关系和EC的被动变形的过程中,EC的理论与计算模型已提出了许多.然而,这些模型大多都是针对微吸管测试技术环境提出的.关于流体环境中EC模型的建立,仍然是一个很沉寂的领域,以往大多的研究集中于流场环境对EC结构与形态的影响,至于EC本身在流场中的受力研究,还鲜有报导.在流体环境中,EC的连接组成了流场的壁面边界,EC与EC以及EC与流体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提出适合流体环境的EC模型,对揭示流体环境下EC的结构变化以及力学环境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所引起的血管致病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廖东华;曾衍钧;李珏;匡震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交变应力对植物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作用的研究

    交变应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使得植株生长茂盛,根系发达.本研究采用圆二色光谱(C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等生物物理技术研究了交变应力对植物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进而揭示交变应力对植株生长影响的机理.

    作者:席葆树;蔡国友;沈子威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28例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动力学的动态观察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食管缺乏蠕动和吞咽时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不良为特征.我们对确诊的贲门失弛缓症28例(男17例,女11例),率先在国内开展肉毒杆菌毒素(BT)局部注射法治疗,在治疗前后,按症状记分法分为轻、中、重度.按定浓度定量定时法作吞钡检查.并进行食管测压,在每次测压中对LES进行动态观察,以探讨其动力学的特征及评估疗效.结果如下:

    作者:朱梁;张忠兵;姜宗来;沈建伟;施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骨折内固定与应力遮挡效应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很多,其中良好的局部力学环境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对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时,除应尽可能减少接骨板对骨折局部血供的损害以外,还应保证骨折段稳定的同时,使骨折端承受一定的应力刺激,以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戴尅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颅底缺损重建膜膨出挠度分析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神经影象学和麻醉技术的发展,过去被视为禁区的颅底肿瘤现在可以手术了,但摘除肿瘤后将造成骨板破损和硬脑膜破裂.如何重建颅底成为颅底外科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移植骨在颅底难以成活,自体、异体筋膜和人工膜成为常用的重建材料.

    作者:罗俊;丁祖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成纤维细胞在PHB可降解材料上的粘附与生长研究

    聚羟基丁酸酯(PHB)多孔材料可作为组织工程用的支架,然而细胞在此材料表面不易粘附生长,这与粘附蛋白在聚合物材料表面的吸附有关.基于材料表面的粘附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组织发育密切相关,粘附强度可影响工程组织的终结构与功能,本文通过对PHB材料进行多聚赖氨酸衣被,有效地实现了在PHB可降解支架上种植细胞来构建工程组织.

    作者:胡江;李涛;陈娟;陶祖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膜中白细胞的分型特征

    作者:李大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血液微循环灌流状态的在体实验研究

    血液是具有微观结构的生命流体,血液中有形成份--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其生命周期内,流经微血管时,发生碰撞, 聚集,分离,旋转,变形等流变性征为突出,同时由于微血管(微流场)具有舒张与收缩运动,血细胞与微流场相互作用,并形成动态耦合关系.因此体内血液微循环血流呈现出脉动性.不稳定性和随机性, 微血管中血流的复杂多变状态是血液对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基础.

    作者:李贵山;任倩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受阻塞下呼吸道重开的生物流体力学研究

    呼吸道阻塞在健康者及肺疾病患者中时有发生.如果呼吸道阻塞时间过长,无法重开,将会造成局部气体交换不足,严重时会造成窒息,有一定危险性.受阻塞下呼吸道重开机理十分复杂,其中重要因素是生物力学.本研究从实验和理论分析两个方面讨论了这个问题.

    作者:许世雄;Y.T.Chew;H.T.Low;计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不同材料修复根管口喇叭形残根的实验研究

    牙齿由于未及时治疗而不断损伤,牙本质破坏以及某些医源性原因造成了牙体的缺损而成为残冠、残根.有的缺损累及根管口近龈端,使根管口的牙本质很薄,形成喇叭形,而其根尖部有足够的牙本质支持,牙周情况也较好.用传统桩核修复此类残根,常由于剪力集中在颈部和根尖,使得根管口薄壁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临床上因修复成功率较低,只能将牙根拔除.

    作者:顾冬云;焦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生物医用高聚物聚天冬酰胺的性能及降解机理

    作者:汤谷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三维非定常水的跨血管壁流动与大分子的跨血管壁传质

    本文对水的跨血管壁流动与大分子的跨血管壁对流-扩散传质提出一个统一的三维非定常模型,研究了内皮细胞在转换过程中形成漏的缝隙后的大分子跨壁传质、其浓度随时间的增长、内皮细胞截面形状对浓度分布的影响及生理参数对浓度分布的影响.

    作者:黄浩;温功碧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弹簧圈填塞比例对于脑动脉瘤内流场的影响

    脑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与健康的疾病.近年来新发展的介入疗法,把微弹簧圈通过插入人体动脉的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再用通电使弹簧圈解脱,留在瘤内,诱发血栓形成,使瘤闭塞.介入疗法使得一些原来难以治疗的脑动脉瘤得到有效的治疗,大大减小了病人的痛苦、危险和致死、致残率.

    作者:山慧贤;严宗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研究与模型临床应用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传统的诊断方法还无法用无创伤性仪器在体直接检测诸如血管弹性、血液运动阻力等脑血管动力学特性.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正是直接反映脑血管功能的定量指标.检测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无论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脑血管疾病治疗措施疗效的客观评价,还是对于脑循环的生理、病理学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丁光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应用MRI对心脏进行平面有限元应变解析

    近年来随着医疗检测影像技术的发展,MRI技术不断改进,特别是SPAMM磁化空间调制法的出现,在收缩末期对心脏壁进行格子状的磁标记,使得磁标记格子点在整个心动周期随心脏壁同步运动,以显示心肌内部成分和收缩期室壁运动情况,从而对标记的物质粒子的移动进行追踪,使得心脏壁的变形、应变的计测、解析成为可能,为定量、客观地评价心功能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作者:王春耀;田中英一;関岡清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

医用生物力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