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华;罗尔敏;包红;肖伟忠;林春颖;储新娟;陈阳;潘丹红;陈晓彬;沈燕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以每年7.5%的比率增长,是目前发病率增长快的肿瘤之一.对于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目前常规采用以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 联合化疗方案为主的一线治疗[1].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经一线治疗后无效或缓解后复发,目前上述患者的治疗仍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对此,寻找更有效的解救治疗方案就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我们应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的侵袭性NHL,取得较好的临床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萌;刘贤明;李兰芳;范倩;刘鹏飞;解晓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类型,是指局灶性脑、脊髓或视网膜缺血所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小于1小时,但无急性脑梗死[1].根据研究TIA后90天内脑卒中的发生率达10.5%~14.6%,其中一半发生在24小时内[2].因此早期对TIA患者进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ABCD2评分对TIA后1周内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郗红艳;王红梅;朱建国;曹端华;闫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急性哮喘是儿童急诊入院常见的危重症,如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后果.根据英国胸科协会推荐的治疗指南[1],对患儿首先采用吸入性的β2拮抗剂(沙丁胺醇)、M受体阻滞剂(丙托溴铵)进行治疗,必要时联合使用全身皮质固醇激素,但我们在临床抢救过程中发现这种治疗方式并不能缓解所有患儿的症状,有20%~30%的患儿对上述的的常规药物反应欠佳.国外也有相关报道指出很多患儿的哮喘持续状态对重复或连续使用短效受体激动剂无效[2],对激素治疗反应延迟,因此探索一种新治疗方法对重症儿童哮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对成人急性严重哮喘患者的治疗中,静脉注射硫酸镁(MgSO4)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能明显改善哮喘严重恶化患者的肺功能,做为常规β受体激动剂和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一种治疗上的补充[3],可有效减少患者插管率,减少临床症状,是一种有前途的药物.我们对常规药物吸入治疗无效的急性哮喘儿童中使用MgSO4喷雾,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控制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思路,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善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微小RNA-126(mir-126)对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新生的调节能力,探索促进EPCs新生血管的新方法.方法 实验分为3组,每组20只大鼠:mir-126高表达组,无效序列转染组,无转染对照组.提取大鼠骨髓中单个核细胞(MNCs),经体外诱导培养得到EPCs,使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对细胞标记抗原及转染成功率进行鉴定.通过研究EPCs在基质胶中形成的管腔样结构的长度,以及离体环境下的迁移能力,判定各组内皮祖细胞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 转染mir-126组的内皮祖细胞较无效序列转染组和无转染对照组血管形成长度更长,分别为(1.52±0.16) mm、(1.19±0.14) mm vs (1.16±0.11) mm(P<0.01),迁移细胞数量更多,(121.83±11.86)个/视野、(91.33±6.25)个/视野 vs (95.33±9.56)个/视野(均P<0.01).结论 mir-126可以增加内皮祖细胞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
作者:沈永斌;李伟东;姜维良;孙占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头颅局部亚低温对颅内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40例颅内感染患者,其中病毒性脑炎12例,结核性脑膜炎16例,化脓性脑膜炎12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常温治疗组为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分别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ABC-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进行脑脊液的常规和生化检测.结果 亚低温治疗7天后,亚低温治疗组脑脊液中白细胞、蛋白、颅内压明显较常温组下降,糖升高(P<0.01);亚低温治疗组的NSE、MMP-9较常温组明显下降(P<0.01);各观察组MMP-9和NS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颅内感染过程中存在着血脑屏障受损和神经元损伤,亚低温可以同时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及改善血脑屏障,从而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梁成;晏红;施鑫鹤;李建雄;金晶;刘伟;阎湘;石正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2010中国十大城市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城市居民临床甲亢患病率为1.1%.甲亢常见的病因是Graves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患者血清中存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作用于甲状腺滤泡细胞,刺激细胞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甲亢[1].患者以高代谢症候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低为特征.大量研究已证实甲状腺激素在骨发育过程中有重要影响,也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重要病因之一[2].随着骨代谢诊断技术和TSH测定技术的发展,甲状腺疾病所致骨质疏松症日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本研究对30例甲亢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进行了检查,旨在探讨甲状腺激素与骨代谢指标相互间的关系,以期为早期防治甲亢所致的代谢性骨病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亮;刘安宁;王亚兰;张高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新型抗癫痫药自1993年问世以来,目前包括拉莫三嗪、托吡酯、加巴喷丁、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非氨酯、氨己烯酸、噻加宾、唑尼沙胺和普瑞巴林等.现在通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并在我国注册应用的新型抗癫痫药物主要有:托吡酯、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和加巴喷丁.近年来,关于这几种新型抗癫痫药物的研究较多,下面主要就其临床应用方面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皓;辛世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支气管结核(bronchial tuberculosis,BTB)又称支气管内膜结核,是肺结核中的常见类型,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软骨和纤维组织)的结核病[1].由于病变部位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而病情迁延发展,会导致组织增生,瘢痕挛缩,支气管狭窄或阻塞,产生肺不张,毁损肺等严重后果[2].BTB使支气管壁正常结构破坏,单纯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药物不易渗入病灶,不但治疗时间长,且治疗效果差[3].应用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新技术,目前已成了局部治疗BTB的主要手段[4],本研究以此方法治疗42例BTB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碧翠;余新华;覃仕鹤;李明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水平、血清N末端B型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 收集166例心内科门诊患者,根据冠状动脉64排CT的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42例、双支血管病变组43例、三支血管病变组41例、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40例,分析血清ApoB、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ApoB均低于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9±0.21) g/L、(2.00±0.08) g/L、(2.22±1.14) g/L vs (0.75±0.17) g/L(P<0.01);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和三支血管病变组NT-proBNP均高于冠状动脉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8.70±38.07) ng/L、(233.69±78.53) ng/L、(305.04±131.65) ng/L vs (23.00±8.54) ng/L(P<0.01)、双支血管病变组和三支血管病变组又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血管病变组又高于双支血管病变组(P<0.01),ApoB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s=0.130,P<0.05),NT-proBN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s=0.118,P<0.05).结论 随着血清ApoB和NT-proBNP升高,冠状动脉病变越来越严重.
作者:王娜;刘华玲;李萍;张燕;赵洛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原因是由于血管病变导致脑部组织出现短暂性功能障碍.TIA属于一过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可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不会对患者体征及神经系统造成损伤[1].但近年相关研究认为[2],TIA后患者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导致患者认知能力及记忆能力下降.尼莫地平属于钙离子抑制剂,具有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增加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痉挛的作用[3].目前已有尼莫地平治疗TIA的报道,但关于尼莫地平治疗TIA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报道则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尼莫地平对TIA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为同类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胜武;张阿宁;吴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细胞发生、发展与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24例正常食管黏膜、9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I3K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PI3K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1.3%(67/94) vs 4.2%(1/24)、61.7%(58/94) vs 0(均P<0.01);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两者的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分别为92.0%(46/50) vs 47.7%(21/44)、76.0%(38/50) vs 45.4%(20/44)(均P<0.01).VEGF的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浸润深度等因素有关(P<0.01);PI3K与VEGF表达有关联性(C=0.311,P<0.05).结论 PI3K、VEGF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价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李世勇;张建英;贾金明;崔刚;王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例1,男,45岁,主因咳嗽、咳痰15天来院,门诊查胸片示右肺上叶巨大肿块,考虑肺癌,2011年6月2日收入我科.入院后查CT示:右肺上叶可见一肿块约10 cm×8 cm,边缘不规则,质地不均匀,可见细毛刺.考虑肺癌.于2011年6月11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物位于右肺上叶,大小10 cm×8 cm×8 cm.行右肺上叶切除术并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示证实为肺母细胞瘤.术后辅助化疗,随访1年2个月患者死亡.
作者:贾金明;张峰亮;李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法定计量单位,指国家以立法形式规定的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门曾经联合发文要求出版物在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书写规则时都应符合新标准的规定.新标准推行的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但在实际使用中常出现一些问题,现将医学论文中常见的法定计量单位及使用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作者:杜媛鲲;王秋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且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AMI溶栓患者48例,以门诊体检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测定溶栓前、溶栓后48小时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 ①AMI组溶栓前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1.01±0.35)nmol/L vs (1.71±0.37)nmol/L;②溶栓后48小时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溶栓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1.01±0.35)nmol/L vs (1.72±0.43)nmol/L.结论 AMI早期即出现低甲状腺激素水平,溶栓治疗后随着血管再通、各种有效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因此,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以作为AMI患者心肌功能恢复临床评估指标.
作者:王刚;贾旭鹏;叶明;杨喜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是一种广泛累及脑和脊髓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本病常发生于病毒、细菌等感染或疫苗接种后,亦称为感染后脑脊髓炎或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1],以前者多见.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多为单相性病程,临床症状多样化.本病尚缺乏特异的诊断方法,容易误诊,延误治疗,应及早诊断和治疗,否则预后差,病残率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对我院5年来诊治的12例ADE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作者:史永惠;田锋;杨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初诊患者的特征.方法 对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初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婚姻、就诊目的 、所患疾病及就诊方式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9 551例患者纳入分析,男女比例1∶1.2;年龄3~93岁,19~40岁患者比例达到61.1%;学历主要分布在高中(29.4%)和大学(48.0%);已婚患者占大多数(58.5%);健康心理咨询占18.6%,精神障碍患者占81.4%,以神经症(40.1%)、心境障碍(34.5%)和精神分裂症(8.5%)为主;78.2%的患者主动就诊,被动就诊人数占3.5%,临床科室转诊18.3%,转诊科室以内科为主,主要来源于神经内科(18.1%)、心血管内科(17.6%)和消化内科(14.0%).结论 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初诊患者分布广泛,要加强普及精神疾病知识以及非精神专科临床医师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作者:赵鹏;杨海龙;沈迪文;张宇哲;曹秋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内皮素1(ET-1)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连续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79例,依据脑卒中后6个月的认知评定结果分为血管性痴呆(VD)组75例,血管性非痴呆认知障碍(VCIND)组123例和认知正常组(对照组)81例.观察各组血清sCD40L,ET-1、Hcy水平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的变化,及其与VCI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VD组和VCIND组的MMSE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sCD40L,ET-1和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MMSE评分(19.58±2.67)分、(25.94±1.68) 分 vs (28.46±1.56)分,sCD40L(7.45±2.24) μg/L、(5.98±1.94) μg/L vs (3.46±0.76) μg/L,ET-1(88.35±3.64) ng/L、(81.65±4.35) ng/L vs (65.24±5.64) ng/L,Hcy(25.67±4.25) mmol/L、(18.54±3.24) mmol/L vs (10.25±2.68) mmol/L;而VD组的增高水平较VCIND组更为明显(P<0.01).MMSE评分、sCD40L、ET-1和Hcy水平随着VCI严重程度的增高而增高(P<0.05或<0.01).结论 sCD40L,ET-1和Hcy参与了VCI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浆sCD40L、ET-1和Hcy水平与VCI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VCI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清华;罗尔敏;包红;肖伟忠;林春颖;储新娟;陈阳;潘丹红;陈晓彬;沈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微出血(CMBs)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SWI序列检测出CMBs的30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MRI、T2*WI及SWI多序列对比研究,比较分析CMBs 在各序列中的影像学表现、分布及检出敏感度.结果 SWI序列发现全部30例67个病灶,敏感度为100%.在SWI序列上表现为2.2~5.3 mm大小不等的边界清晰、锐利的信号缺失灶.T2*WI序列共检出病灶18例51个,表现为信号缺失影,检出病灶的敏感度为76.1%.常规MRI的T1WI序列和T2WI序列共检出4例10个病灶(14.9%).SWI 序列与T2*WI序列、常规MRI序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序列对CMBs的检出敏感度高于常规序列及T2*WI序列,CMBs病灶的检出可以反映脑内微血管病变程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壮;田云霞;王秀忠;郭剑虹;李石玲;张伟;赵建;张旭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道气流受限和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的一组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其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2].临床工作中常常发现COPD患者伴有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功能下降,从而引发患者的肺部感染而加重病情,甚至导致呼吸衰竭,形成恶性循环[3-4].为了减少COPD患者的感染和呼吸衰竭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COPD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收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新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在世界范围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临床医生面临严峻挑战.2008年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治疗国际指南[1]指出,脓毒性休克患者可应用激素治疗,推荐氢化可的松用量<300 mg/d.但更具体的剂量应用范围存在争议.老年人是脓毒症的高发人群,氢化可的松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尚属未知.本研究欲探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对住院病死率的影响.
作者:张朝香;田璠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