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琳琳;高潮;史学功;王邦宁
盐酸伊托必利是一种新型的胃肠促动力药物,为观察其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观察盐酸伊托必利与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R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欣;王晓辉;朱文娅;闫志辉;杨晓斌;李辉;付山峰;刘超群;浦江;崔立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超声微探头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检查操作,具有较高的超声频率,对微小病变显示更加清晰的特点,尤其适合食管黏膜下隆起型病变的诊断[1],我们在普通内镜时发现的68例食管黏膜下隆起型病变进行微探头超声检查与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亮;于永礼;魏新亮;刘晨弟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作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不仅是骨代谢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血管调节因子,目前研究发现OPG是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及心血管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OPG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作者:王竞;荣玉栋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患者,男,52岁,因双下肢水肿1周于2012年3月29日收入我院感染科.1周前出现双下肢踝部水肿,为凹陷性,水肿逐渐加重,蔓延至膝关节以上,无头面部水肿,无心悸气促,无咳嗽咯血,无头晕头痛,无腹胀腹痛等不适.既往史:1993年诊断为抑郁症,一直口服药物治疗,现口服卡马西平,舒必利治疗;患者两周前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为34.36 mmol/L,诊断为糖尿病,给予胰岛素/低精蛋白胰岛素(甘舒霖)30R(早14 U晚10 U皮下注射)及格列美脲(优格列)口服,后未监测血糖,症状稍好转.
作者:罗国雄;童馨;徐立;徐秋仙;张振刚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变应性疾病(又称过敏性疾病)包括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等,大多为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高发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变应性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的疾病.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1-4],儿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已达到了9.8%[5],哮喘发病率为2.1%[6].国内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过敏性疾病多因吸入性变应原引起,如尘螨、植物花粉、动物毛屑、真菌等[7].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断需要结合患者过敏性症状、病史、体征以及与症状相一致的变应原(又称过敏原)诊断试验结果[3].
作者:宾博平;陈贤丽;王伟玲;方燕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 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由Willmot和Robertson于1920年首先描述,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故又称肝窦阻塞综合征( 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HVOD为少见病,临床报道不多,但发病呈增高趋势,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常易漏诊或误诊,导致治疗延误,确诊需依赖肝脏穿刺病理检查.
作者:李玥;方海明;章礼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患者,男,74岁,主因周身疼痛10天,于2010年9月17日入院.右上臂首发,逐渐累及四肢,举臂、蹲起困难,伴发热,体温高38.8℃,院外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9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0/60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水肿(++),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四肢末端皮温低.双上肢肌力Ⅳ,双下肢肌力Ⅲ.
作者:史玉泉;龚宝琪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营养不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210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营养学评估,采用膳食分析,测定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MAMC)等人体测量学指标和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血肌酐、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对可能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83.8%(176/210),其中重度营养不良占26.7%(56/210).所有患者普遍存在着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普遍低.蛋白质摄入量平均仅为(0.76±0.32)g·kg-1·d-1,热量摄入量平均仅为(94.39±32.13)kJ·kg-1·d-1.农村合作医疗患者营养状况较城镇职工医保患者更差,且营养素摄入量更少,蛋白质摄入量为(0.79±0.08)g·kg-1·d-1 vs (0.89±0.09)g·kg 1·d-1;热量摄入量(91.55±15.65)kJ·kg-1·d-1vs (101.46±13.89)kJ·kg-1·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状况发生率高主要与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量不足、经济文化落后等因素有关.结论 在承德地区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重视MHD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加强营养支持与管理,充分透析以及社会支持是改善营养不良的主要措施.
作者:董巧荣;段一娜;翟秀芬;李明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段老年人不同程度缺血性脑白质疏松(LA)的患病率,及其与同型半胱氨酸(Hcy)间的相关性,分析LA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老年(>60岁)LA患者161例,按年龄分组,61~70岁组,>70~80岁组,>80岁组,测定每组患者Hcy水平;依据患者LA评分,分为轻、中、重度,比较不同年龄组间LA患病率,损害程度及其与Hcy水平间的关系,并对老年LA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LA患病率61~70岁组78.6%(33/42),中重度比率28.6%(12/42),>70~80岁组LA患病率89.5%(51/57),中重度比率61.4%(35/57),>80岁组的LA患病率96.8%(60/62),中重度比率82.3%(51/62),>70~80岁组及>80岁组老年患者,LA患病率的比例及损害程度显著高于61~70岁组(P<0.05);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患者血浆Hcy水平增高,61~70岁组Hcy(17.896±7.026)μmol/L,>70~80岁组Hcy (21.723±7.897)μmol/L,>80岁组Hcy(25.548±8.896)μ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高Hcy血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相关.结论 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脑白质疏松损害加重,血浆Hcy水平升高,年龄、高血压和血浆Hcy水平升高是老年缺血性LA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赵克;曲颖;贾平;李晶;王立姝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胰岛素诱导的心肌细胞3 H-D-葡萄糖掺入率以及脂联素、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胰岛素组、螺内酯10-7 mmol/L组,螺内酯10-6 mmol/L组,螺内酯10-5mmol/L组,干预24小时.检测3 H-D-葡萄糖掺入率以及心肌细胞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变化.结果 螺内酯10-7 mmol/L、10-6 mmol/L、10-5mmol/L组心肌细胞与胰岛素组比较,其3 H-D-葡萄糖掺入率增加(12.35±1.12)nmol·mg-1·h-1、(13.07±0.62)nmol·mg-1·h-1、(13.87±0.13)nmol·mg-1·h-1 vs (10.61±1.14)nmol·mg-1·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联素mRNA和蛋白表达量亦增加0.76±0.08、0.95±0.14、1.28±0.21 vs0.35±0.04,0.14±0.03、0.16±0.03、0.18±0.02 vs 0.22±0.08(P均<0.01);TNFαmRNA表达量下降,0.29±0.03、0.28±0.01、0.18±0.03 vs0.3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螺内酯10-6、10-5组心肌细胞与胰岛素组比较,IL-6 mRNA表达量下降(0.24±0.02)、(0.20±0.04)vs (0.27±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拮抗醛固酮受体可明显逆转胰岛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脂联素的表达下降,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王梅;李拥军;张辉;刘素云;杨蓉;刘金明;苗成龙;王亚玲;金鑫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硫丹为有机氯类杀虫剂,具有高毒性,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引起全身各器官功能障碍,尤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常见,重者可昏迷、持续抽搐、严重脑水肿而死亡.急性硫丹中毒较少报道,现将1例重度中毒成功救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雷;王荣英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探索在西北地区胃癌高发区,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2、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受体、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胰岛素以及酪氨酸羟化酶5个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与胃癌的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在武威肿瘤医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154例和健康对照者166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 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C/C和C/T基因型频率胃癌患者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其OR值分别为3.025(95%CI=1.438~6.362,P<0.01)和1.964(95%CI=1.218~3.167,P<0.01).贲门癌和胃窦(或)胃角癌患者中,危险指数更高,分别为(C/C:OR=19.760,95%CI=4.830~80.860;C/T:OR=7.618,95%CI=2.164~26.830).但是对于其他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不论是在整个胃癌患者或者是不同发病部位的胃癌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c/c和C/T基因型频率与中国西北地区胃癌的易感性有关,特别是与贲门癌和胃窦或胃角癌,而其他4个位于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2、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受体、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胰岛素的多态性位点与胃癌的发生无显著的关系.
作者:卢林芝;吴骅;李培强;魏丽;谢小冬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患者,男,68岁,进行性吞咽困难4个月,上腹胀满2个月,于2012年3月11日来我院就诊.4个月前,患者进食固体食物后,偶有发噎感,且逐渐加重,2个月前出现进食后腹胀,无呕血、黑便史.其家族成员无癌症史.查体:一般情况可,无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一).电子胃镜示:距门齿28~35 cm食管左前壁见2.5 cm×1.5 cm纵型溃疡型肿物,边缘不光滑,质地脆,触之易出血.
作者:班海玲;袁双珍;董梁;尹平;李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学龄期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因,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是以支气管肺炎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较为罕见,容易误诊.我科2009~2012年收治以肺炎为首发症状的川崎病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颖;袁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临床有许多高血压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且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心功能不全,同时研究发现,心功能不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比例达37%,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否成为高血压患者心功能恶化的原因之一,这是研究的关键问题.我们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多导联睡眠诊断仪(PSG)、动态血压监测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内在的发生机制,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凌敏;张军营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患者,男,68岁,主因食欲减退半年腹胀1个月,确诊胃腺癌肝转移10天于2009年7月1日9:00第1次入保定市第三医院.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脑梗死病史7年,前间壁心肌梗死支架术后4年,2型糖尿病5年.于2008年底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6 kg,未予重视,至2009年6月初出现腹胀,烧心反酸,乏力,腹部CT示:肝脏弥漫占位病变(大8 cm×5 cm),考虑转移瘤可能.行胃镜示:贲门胃底见一巨大溃疡,累及小弯前后壁,考虑胃底贲门癌进展期.病理示:胃底贲门中低分化腺癌.
作者:贾琳;刘巍;王玉栋;洪丹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排在肿瘤病死率的首位.这些肺癌患者中,有8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多数NSCLC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中晚期NSCLC患者多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据生物靶标选择优势人群,应用合理化疗方案进行个体化治疗是当今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吉西他滨(GEM)耐药与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表达相关[1-4].本研究通过检测60例Ⅲb和Ⅳ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RRM1的表达,比较GEM+顺铂(GP)及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对RRM1阳性表达患者的有效率及总生存时间,旨在探讨RRM1表达与GP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
作者:董英辉;张献波;乞国艳;栗进喜;胡跃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心房颤动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多种致死和致残的并发症,其发病与年龄关系密切.Framingham心脏中心研究证实,年龄每增长10岁,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增加1倍.65岁以上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较之65岁以下患者高15%[1-2].当今世界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心房颤动的患者在迅速增多,人们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也日益关注.近年来,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新兴技术——导管消融术发展迅速,现已被看作为成熟的治疗手段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晰晰;曹雪滨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常规剂量他汀治疗对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行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共293例,根据术前服用他汀与否分为他汀治疗组和非他汀治疗组.于PCI术后20~24小时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水平,作为评估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指标,并观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本均衡.他汀治疗组与非他汀治疗组患者PCI术后cTnI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22.0%(37/168)与15.2%(19/125),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cTnI升高3倍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3.6%(6/168)与4.8%(6/12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MYO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0.6%(1/168)与2.4%(3/125),两组患者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例患者植入支架数是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唯一的独立预测因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紧急血运重建等事件发生.结论 择期PCI前常规剂量他汀治疗并不足以降低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发生率.需要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李汭傧;崔炜;刘凡;谢瑞芹;谷国强;杨晓红;鲁静朝;郑红梅;张冀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 建立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核苷酸切除修复互补基因1(ERCC1 mRNA)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并探讨该基因表达水平与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符合入选条件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化疗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其外周血标本进行ERCC1 mRNA相对定量分析.患者分别接受4~6个周期的含铂类第三代方案的化疗(具体方案为吉西他滨+顺铂或多西他赛+顺铂),并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对患者化疗的有效率(response rate,RR)进行评估,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结果 60例患者外周血均检测到ERCC1mRNA的表达.化疗总有效率(PR/PR+SD+PD)30.0%(18/60),总疾病控制率(PR+SD/PR+SD+PD)86.7%(52/60).有效(PR)患者的ERCC1mRNA表达水平(中位值=1.790)与无效(SD+PD)患者的ERCC1 mRNA表达水平(中位值=2.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6,P<0.05).疗效为PR,SD,PD患者的ERCC1 mRNA表达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中位值分别为1.790,2.883,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319,P<0.05).ERCC1 mRNA表达水平低于中位值患者(“低”表达)的有效率(53.3%)与高于中位值患者(“高”表达)的有效率(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ECOG PS评分、临床分期、组织细胞病理学分型等因素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①外周血细胞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铂类化疗敏感性具有显著负相关.②所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能成功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ERCC1 mRNA表达水平,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应用于临床检测工作,指导临床化疗.
作者:张蕾;刘素勤;王全懂;周涛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