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患者缺铁性贫血425例病因分析

蒋晶晶;陈侃侃

关键词:贫血, 缺铁性, 危险因素, 诊断, 鉴别
摘要: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是贫血中常见的类型.IDA既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亦可作为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出现,或称继发性IDA.临床上诊治并不困难,但临床多满足贫血症状的改善,而对祛除病因和持续正规治疗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不仅可导致贫血症状复发,还会引起原发病误诊.原发病误诊以消化道肿瘤为主.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即使在目前诊断手段较为丰富的情况下,IDA患者病因不明的情况仍然较为常见,现对本院收治的IDA住院4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IDA的诱发因素,以期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所帮助.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心房颤动药物抗凝治疗的新进展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年龄<60岁的患者中,房颤的发生率为0.4%~1%.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加,在年龄>80岁的患者中发生率可达到10%以上.据统计,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率是非房颤人群的5倍.因此,积极的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及降低卒中发生率)是房颤的重要治疗目标之一[1].

    作者:王立立;陈淑霞;韩玉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CA199检测的临床意义

    癌抗原125 (cancer antigen 125,CA125)是一种糖链抗原,为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糖蛋白CA199(carrbohydrate antigen 199)是1979年Koprouski等从人结肠癌细胞株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糖蛋白[1],目前在临床上作为胰腺、胆道癌的肿瘤标志[2].近年来有研究表明CA125及CA199在肝硬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现总结我院11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及CA199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齐晓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膀胱癌1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报道较多,但临床上合并实体肿瘤的文献较少,现我院收治的再障合并膀胱癌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3岁,2011年4月初出现周身乏力,伴有头晕,周身散在出血点,无尿血、便血,于2011年4月27日入我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周身散在细小出血点,心肺叩听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查血常规:白细胞4.2×109/L,中性粒细胞0.47,血红蛋白77 g/L,血小板8×109/L,尿常规正常;血生化正常;骨髓中CD34+细胞测定0.21%;骨髓象:骨髓增生低下,粒系以成熟阶段增生为主,红系增生明显减低,晚幼红细胞可见核碎裂,巨核细胞生成障碍,血小板散在可见;骨髓活检示骨髓增生低下,骨小梁间充满脂肪细胞与扩张的血窦,在间质中有少量粒、红系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全片未见巨核细胞,骨内膜细胞缺乏.

    作者:杜欣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脓毒症患者早期血磷水平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血磷在体内参与骨骼构成、细胞结构、能量代谢及信号传导等基本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生理的作用.脓毒症患者早期常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合并各种类型的电解质紊乱,而临床上一般对血钾、钠等电解质比较重视,对血磷水平相对忽视.多项研究表明[1-3],脓毒症患者常伴有低磷血症,严重的低磷血症可加重病情,影响患者预后.为此,我们对入住我院急诊内科的脓毒症患者早期血磷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血磷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联系,报告如下.

    作者:王琴;奚耀;钱义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维生素B1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的统计表明,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3.66亿人.糖尿病血管病变严重影响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没有找到主要的糖尿病并发症遗传易感因素,研究者因而转向探寻可能导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其他代谢和营养因素,其中维生素B1在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备受关注.我们就维生素B1和糖尿病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佳宁;刘思颖;姜福丽;周伟彧;孙晓慧;闫爽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伴发葡萄膜炎疗效比较

    随着病程进展,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下降,此时口服降血糖药物难以很好地控制高血糖,必须给予胰岛素治疗.诺和灵30R是一种预混中性悬液单组分人胰岛素,目前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伴发葡萄膜炎的患者,但因常规人胰岛素起效缓慢,难以满足控制餐后血糖的需要.诺和锐30起效快,能更好地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1].本研究旨在比较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的疗效与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熊渤辉;赵桂霞;吕承晓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抗抑郁焦虑药在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A、B、C3组,A组给予聚乙二醇4000联合小剂量帕罗西汀,B组单用聚乙二醇4000,C组给予小剂量帕罗西丁.治疗1个月后对所有患者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临床症状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1个月后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100%高于B、C组86.7%、80.0%,且A组平均症状评分(2.49±1.62)分显著低于B、C组(5.48±2.52)分、(5.61±2.46)分(P<0.05).各组间患者SAS、SDS评分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 SDS=0.679、0.841、0.878,r SAS=0.749、0.851、0.818,均P<0.05).结论 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焦虑自评量表结果与临床症状评分存在密切相关性,抗抑郁药物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闫志辉;崔立红;王晓辉;李超;贺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常见的肝病之一,随着药物种类不断增多及临床广泛使用,其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我们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32例,并与同期应用甘草酸二胺治疗的30例进行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62例,诊断符合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1997)[1].所有病例检测甲、乙、丙、戊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有明确的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史,剔除合并酒精性肝炎及其他肝病史、胆道疾病如急性胰腺炎或全身性细菌感染等、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未得到控制的患者.

    作者:陈咏萍;姜锡平;常庆华;陶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肝干细胞的来源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器官移植或细胞组织的移植能够使得严重受损的机体组织器官得以修复并恢复其正常功能,是一种具有根治性的治疗方法.目前肝移植仍然被公认为是晚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肝移植存在着手术创伤大,术后感染,供体不足,术后严重的排斥反应,医疗费用高昂等诸多问题.因此,研究者的目光开始转向造血干细胞(hepatic stem cell,HSC),关于HSC的来源、分离和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报道较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金雨;寸向农;杨开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研究纤维支气管镜(fiberobronchoscopy,FB)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给予44例肺癌患者(A组)、42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B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同时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患者痰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s 21-1,CYFRA21 1)进行检测.结果 A组患者的CEA、CA125、CYFRA21-1的阳性率分别为45.4%、45.4%、54.5%;B组分别为11.9%、14.3%、16.7%,A组患者的各项痰液TM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且CYFRA21-1的阳性诊断率高于CEA、CA125.44例A组患者FB确诊25例,敏感度为56.8%,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77.9%.FB联合TM检查的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87.3%,准确率为91.2%,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方式(P<0.05).结论 FB联合TM检查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明确,能够有效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作者:钟燕;刘大鹰;陈锦平;李乃庆;周锦钢;陈亦平;谭宏春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手法按摩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生存指南(K/DOQI)指出,动静脉内瘘在初次血液透析患者中应达到60%以上,实际上在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透析中心,80%~90%的血液透析患者首选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1],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是由于患者自身的血管条件、反复穿刺、不当压迫、高凝状态、低血压等原因会造成内瘘血流量不足,甚至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阻塞.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以往多采取再次内瘘成形手术,疗效明确但是创伤大;近年采取介入治疗如经皮导管溶栓术、带气囊导管取栓术、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等,创伤小见效快,但操作复杂、费用昂贵.既往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屡有报道,但出血等不良反应多[2].我院近年来用手法按摩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尿激酶用量小,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少.我们回顾了相关临床资料,以探讨该方法的尿激酶用量、内瘘再通率、继发性栓塞等并发症及短期血栓复发情况.

    作者:邱宏;贾苗;谢玉贤;邱樱洁;王海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肝脏胰岛素抵抗关系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逐渐被认识的慢性肝脏疾病,包括从单纯的肝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致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细胞癌[1-2].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的各个组分密切相伴[3].胰岛素抵抗具有器官特异性,肝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能客观反映肝脏胰岛素抵抗程度,本研究利用肝脏HOMA-IR,研究NAFLD人群与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相关性.

    作者:刘国萍;吴文君;项洁;程海燕;卜瑞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石家庄市不同职业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老年人的常见健康问题,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程度是用来评估全身动脉硬化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是颈动脉斑块的早期病变表现.在对颈动脉斑块的研究报道中,以老年人或某种疾病与颈动脉斑块关系的报道比较多,无临床表现人群的颈动脉斑块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报道比较少,我们分析了石家庄市40岁以上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及分布特征,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明;杭景仙;李岩;高丽;高爱玲;郝志华;马杰;段晓瑾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表将符合入组要求的慢性肾衰竭10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在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磷低盐饮食,应用控制血压、血糖,纠正贫血与调整钙磷代谢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结肠透析联合中药高位灌肠同时口服尿毒清颗粒5 g/次,4次/d,治疗20天;对照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口服尿毒清颗粒5/次,4次/d.观察时间为20天;两组观察期间均停用炭吸附类药物,观察其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其中显效27例(50.0%),有效23例(42.6%),无效4例(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3%,其中显效17例(32.7%),有效18例(34.6%),无效17例(3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结肠透析联合中药高位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尿毒清颗粒,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陈凯;刘科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住院患者缺铁性贫血425例病因分析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是贫血中常见的类型.IDA既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亦可作为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出现,或称继发性IDA.临床上诊治并不困难,但临床多满足贫血症状的改善,而对祛除病因和持续正规治疗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不仅可导致贫血症状复发,还会引起原发病误诊.原发病误诊以消化道肿瘤为主.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即使在目前诊断手段较为丰富的情况下,IDA患者病因不明的情况仍然较为常见,现对本院收治的IDA住院4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IDA的诱发因素,以期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所帮助.

    作者:蒋晶晶;陈侃侃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不洁饮食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5例分析

    目的 分析因不洁饮食引起的爆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5例,提高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 对15例爆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在同一时间食用含有淋巴腺组织的不洁猪肉,陆续出现以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便培养没有检测出病原菌及寄生虫.白细胞计数(10.4~56.8)×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为0.165~0.682,绝对值(0.6~20.6)×109/L;骨髓检查8例,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占0.232~0.565,以成熟细胞为主;骨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正常核型;FIP1 L1-PDGFRA融合基因阴性.1例轻症患者经对症治疗临床症状缓解,14例中至重症患者均给予激素为主的治疗法方案好转,但其中3例患者治疗2月后自行停药导致复发,再次给予激素为主的治疗有效.结论 对因不洁饮食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应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便与原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鉴别,重症者需要采取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应充分,疗程应足够长.

    作者:翟文静;赵明峰;肖霞;韩明哲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氧合导向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佳呼气末正压选择与大肺静态顺应性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氧合导向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佳呼气末正压(PEEP)选择与大肺静态顺应性(Cst)的相关性.方法 14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充分肺复张后,采用佳氧合法指导患者PEEP选择,每日进行1次,共3天,观察患者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肺气体交换指标的变化.结果 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计算出的Cst低于大C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对比:(30.14±3.70) ml/cmH2O vs (33.57±4.43) ml/cmH2O(P<0.05);第2天对比:(32.93±5.05) ml/cmH2O vs (37.71±6.13) ml/cmH2O(P<0.05);第3天对比:(34.50±4.55) ml/cmH2O vs(39.07±6.44) ml/cmH2O(P<0.05).大Cst对应的PEEP低于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对比:(11.71±2.33)cmH2O vs( 14.85±2.45) cmH2O(均P<0.01);第2天对比:(11.57±3.06) cmH2O vs( 14.14±2.88) cmH2O(P<0.05);第3天对比:(10.86±2.45) cmH2O vs (13.29±2.43) cmH2O(P<0.05).结论 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未使Cst大化,可能与造成部分肺泡过度膨胀有关,虽然能明显改善氧合,但也可能加重局部肺损伤.

    作者:韩玉;代庆春;沈洪丽;苗晓云;回志;张晓卫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组织多普勒径向应变率的理解误区及其局限性

    目的 明确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的径向应变率(SR)与心肌速度梯度(MVG)的异同,分析左心室径向SR在临床应用的局限.方法 检索有关SR及MVG的资料.获取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及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左心室短轴前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径向SR曲线.比较两组左心室后壁收缩期(SRs)及舒张早期(Sre)峰值径向SR的差异.分别采用应变长度(SL)为12 mm及8 mm,测量正常组左心室后壁SRs及Sre峰值径向SR.结果 正常组左心室后壁的径向SR曲线比较规律,而前室间隔的径向SR曲线比较杂乱.正常组左心室后壁Sre明显大于SRs(5.21±0.94) 1/s vs (2.08±0.31) 1/s(P<0.05).高血压组左心室后壁径向SRs及Sre均低于正常组(1.13±0.29)1/s vs (2.08±0.31) 1/s、(2.45±0.52)1/svs (5.21±0.94) 1/s(P<0.05).正常组SL=12 mm时的SRs略大于SL=8 mm时的测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0.27)1/s vs (2.08±0.31)1/s(P>0.05);而SL=12mm的Sre明显大于SL=8 mm时的测值(4.29±0.70) 1/s vs(5.21±0.94) 1/s(P<0.05).结论 组织多普勒径向SR并不完全等同于MVG,在评价左心室短轴局部心功能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张筠;蔡惠红;里子彧;于馨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53岁,于2010年12月17日因乏力、纳差、消瘦3个月余而就诊.入院前3个月开始出现乏力、消瘦,体质量下降约8 kg,伴有纳差、畏寒、嗜睡、性功能下降,偶有恶心、呕吐住院.既往体健,有高血压病史,口服氨氯地平5 nmg/d治疗,发病以来未服用药物,监测血压正常.体格检查: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身高170 cm,体质量64 kg,体质量指数22.1,意识清楚,精神可,体型偏瘦,发育良好,步入病房,无明显脱水貌,颜面无水肿.无皮肤色素沉着,阴毛、腋毛稀疏.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5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王艳;张真稳;朱妍;佘敦敏;陈晖;冯尚勇;孙晓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66岁,体质量70 kg,2012年8月11日早晨因发热、咳嗽在我院门诊部就诊.既往无其他疾病史,无过敏史.查体:体温38℃,血压114/76 mmHg(1 mmHg=0.133kPa),心率75次/min,胸部X光片检查两侧胸廓对称,纵隔、气管居中.两肺门正常,右下肺见片状高密度影.心影正常,两侧膈肌光整,肋膈角锐利,提示右下肺感染.诊断为肺炎,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拜复乐,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BXFRR62)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400 mg,连用3天,无其他合并用药.患者携拜复乐到我院急诊中心输液,静脉滴注第1天的药量,滴速调得很慢.在输液后40分钟,此时已用了1/4的药量,患者主诉恶心,心脏不舒服,大汗、面色苍白,话没说完头一偏呈一过性无意识昏厥,轻拍无意识,几秒后醒过来,测血压76/34 mmHg,心率132次/min,立即停用拜复乐,平躺,行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快速静脉滴注,10分钟后复测血压106/66 mmHg,心率76次/min,面色,嘴唇恢复血色,流汗变少.经会诊系拜复乐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作者:吴丹娜;张菊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