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B1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李佳宁;刘思颖;姜福丽;周伟彧;孙晓慧;闫爽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 营养障碍, 维生素B缺乏
摘要: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的统计表明,全球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3.66亿人.糖尿病血管病变严重影响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近年来,由于没有找到主要的糖尿病并发症遗传易感因素,研究者因而转向探寻可能导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其他代谢和营养因素,其中维生素B1在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备受关注.我们就维生素B1和糖尿病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心房颤动药物抗凝治疗的新进展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年龄<60岁的患者中,房颤的发生率为0.4%~1%.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加,在年龄>80岁的患者中发生率可达到10%以上.据统计,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率是非房颤人群的5倍.因此,积极的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及降低卒中发生率)是房颤的重要治疗目标之一[1].

    作者:王立立;陈淑霞;韩玉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联合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是治疗Hp感染的经典治疗方案,但是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导致Hp根除率逐年降低,且长期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可引起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近年随着微生态医学的兴起,微生态制剂或益生菌的应用为防治Hp感染提供了新思路.美常安胶囊含两种益生菌,枯草杆菌及屎肠球菌,且对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多种抗生素存在耐药性,能与该类抗生素合用.我们应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奥硝唑三联疗法,并联用美常安,对照观察其对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以探讨益生菌在根除Hp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秋瓒;杨倩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DAX1基因突变所致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全1例并文献复习

    患儿,男,4岁.主因发现口唇、牙龈变黑2年2012年3月8日入院.出生情况正常,皮肤偏黑,外生殖器无畸形.无吐奶、喂养困难.走路说话与同龄儿相仿.2年前,家人发现其口唇及牙龈变黑,易疲劳.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频繁呕吐、腹痛,不能进食,不伴有发热、腹泻,于当地医院查:血电解质:钾5.1~5.91 mmol/L,钠100~109 mmol/L,氯73mmol/L,钙2.62 mmol/L,磷1.62 mmol/L.血糖3.22mmol/L.2011年1月30日8:00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315.92 pmol/L(参考范围:1.58~13.93),8:00血皮质醇(F)87.49 nmol/L(参考范围:171~536).血沉8.0mm/1 h,抗结核抗体阴性.甲状腺功能正常.有抽搐发作1次,抽搐时四肢僵直、牙关紧闭、呼之不应,持续约10分钟,当时无发热,给予水合氯醛及地西泮后缓解;给予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治疗10天,呕吐、腹痛缓解,复查血钠升至正常;后改为氢化可的松5 mg,每日两次,此后口唇、牙龈及皮肤颜色变浅.后逐渐将氢化可的松减量至7 mg/d.起病以来,患者二便正常,食欲可.

    作者:张丽华;平凡;陆召麟;卢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2型糖尿病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素分泌相关性的研究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是一种终生疾病,该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抵抗或胰岛分泌功能障碍所致,可导致不同脏器的功能障碍及衰竭,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深入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与胰岛素分泌的关系,准确评估DM患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为临床积极控制DM,减少DM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作者:王秀梅;郭翠萍;商建军;刘静云;胡宝峰;朱红爱;马青松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分析研究纤维支气管镜(fiberobronchoscopy,FB)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给予44例肺癌患者(A组)、42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B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同时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患者痰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s 21-1,CYFRA21 1)进行检测.结果 A组患者的CEA、CA125、CYFRA21-1的阳性率分别为45.4%、45.4%、54.5%;B组分别为11.9%、14.3%、16.7%,A组患者的各项痰液TM指标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且CYFRA21-1的阳性诊断率高于CEA、CA125.44例A组患者FB确诊25例,敏感度为56.8%,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77.9%.FB联合TM检查的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87.3%,准确率为91.2%,均显著高于单一检查方式(P<0.05).结论 FB联合TM检查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明确,能够有效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作者:钟燕;刘大鹰;陈锦平;李乃庆;周锦钢;陈亦平;谭宏春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甲状旁腺素关系的研究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24小时血压动态变化,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甲状旁腺素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承德市中心医院肾内科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30例.动态血压监测采用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进行检测及数据分析.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为高血压组102例,<130/80mmHg为正常血压组28例.同时检测血常规及血肌酐、尿素、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白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 正常血压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杓型血压比例[M(QR)]分别为6.8(7.3)%、7.3(7.5)%、8(28.6)%,高血压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杓型血压比例分别为4.2(9.0)%、1.7(7.1)%、25(24.5)%,两组间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和杓型血压比例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组平均舒张压≥90 mmHg的63例患者中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为5.4(10.5)%,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为(168.12±113.87) ng/L,两者呈负相关(r=-0.414,P<0.05).在正常血压组28例中,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和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均和年龄呈负相关(r =-0.690,r=-0.631,均P<0.01).在高血压组102例中,夜间舒张压下降率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呈负相关(r=-0.430,P<0.05).结论 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血压节律异常与血甲状旁腺素呈负相关;还与年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等因素有关.

    作者:陈建华;唐秀敏;焦秀华;孔红军;张丽;苑彩云;任民强;杜金龙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组织多普勒径向应变率的理解误区及其局限性

    目的 明确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的径向应变率(SR)与心肌速度梯度(MVG)的异同,分析左心室径向SR在临床应用的局限.方法 检索有关SR及MVG的资料.获取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及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左心室短轴前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径向SR曲线.比较两组左心室后壁收缩期(SRs)及舒张早期(Sre)峰值径向SR的差异.分别采用应变长度(SL)为12 mm及8 mm,测量正常组左心室后壁SRs及Sre峰值径向SR.结果 正常组左心室后壁的径向SR曲线比较规律,而前室间隔的径向SR曲线比较杂乱.正常组左心室后壁Sre明显大于SRs(5.21±0.94) 1/s vs (2.08±0.31) 1/s(P<0.05).高血压组左心室后壁径向SRs及Sre均低于正常组(1.13±0.29)1/s vs (2.08±0.31) 1/s、(2.45±0.52)1/svs (5.21±0.94) 1/s(P<0.05).正常组SL=12 mm时的SRs略大于SL=8 mm时的测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0.27)1/s vs (2.08±0.31)1/s(P>0.05);而SL=12mm的Sre明显大于SL=8 mm时的测值(4.29±0.70) 1/s vs(5.21±0.94) 1/s(P<0.05).结论 组织多普勒径向SR并不完全等同于MVG,在评价左心室短轴局部心功能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张筠;蔡惠红;里子彧;于馨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抗抑郁焦虑药在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A、B、C3组,A组给予聚乙二醇4000联合小剂量帕罗西汀,B组单用聚乙二醇4000,C组给予小剂量帕罗西丁.治疗1个月后对所有患者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临床症状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1个月后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100%高于B、C组86.7%、80.0%,且A组平均症状评分(2.49±1.62)分显著低于B、C组(5.48±2.52)分、(5.61±2.46)分(P<0.05).各组间患者SAS、SDS评分与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 SDS=0.679、0.841、0.878,r SAS=0.749、0.851、0.818,均P<0.05).结论 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焦虑自评量表结果与临床症状评分存在密切相关性,抗抑郁药物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闫志辉;崔立红;王晓辉;李超;贺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重症肌无力猝死1例

    患者,女,48岁,四肢活动不利9个月、咀嚼无力40余天于2010年10月26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患者入院前9个月劳累后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无复视、无咀嚼和吞咽困难,无面部表情异常,无呼吸困难.查肌电图重频电刺激:左侧面神经、腋神经低频刺激波幅呈递减现象,左侧尺神经低频、高频刺激未见波幅异常改变.胸腺CT(唐山市工人医院2010年9月4日):右侧纵隔软组织占位,考虑胸腺瘤.行胸腺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前纵隔)胸腺瘤(80%B2型,20% B3型),肿瘤为多结节性,瘤组织侵犯包膜,并累及周围脂肪.诊断:重症肌无力(全身型)、胸腺瘤、高血压.给予溴吡斯的明60 mg每日3次口服,患者上述症状好转后转胸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出现肌无力危象,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9天脱机,病情好转出院.40余天前患者劳累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且伴有咀嚼无力,进食时间延长,再次就诊.此次入院前患者口服泼尼松(强的松)20 mg,每日4次,溴吡斯的明60 mg,每日4次,口服.

    作者:吕燕华;吴秀玲;郭红梅;蒋立华;袁莉;尤莉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是一种由周围血管硬化所导致的动脉狭窄、闭塞所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以患肢末端发冷、麻木及间歇性跛行、静息疼痛为主要表现,严重者伴有坏死感染[1].早期干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应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西医治疗对早期下肢动脉闭塞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军;段俊红;张建强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肝脏胰岛素抵抗关系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逐渐被认识的慢性肝脏疾病,包括从单纯的肝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以致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细胞癌[1-2].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NAFLD与代谢综合征(MS)的各个组分密切相伴[3].胰岛素抵抗具有器官特异性,肝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能客观反映肝脏胰岛素抵抗程度,本研究利用肝脏HOMA-IR,研究NAFLD人群与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相关性.

    作者:刘国萍;吴文君;项洁;程海燕;卜瑞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CA199检测的临床意义

    癌抗原125 (cancer antigen 125,CA125)是一种糖链抗原,为卵巢癌的肿瘤标志物;糖蛋白CA199(carrbohydrate antigen 199)是1979年Koprouski等从人结肠癌细胞株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糖蛋白[1],目前在临床上作为胰腺、胆道癌的肿瘤标志[2].近年来有研究表明CA125及CA199在肝硬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现总结我院11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及CA199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齐晓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价值

    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亦是影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已经得到了公认[1].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Hcy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世木;钱耀先;秦苑;吴海婴;张迪;华东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53岁,于2010年12月17日因乏力、纳差、消瘦3个月余而就诊.入院前3个月开始出现乏力、消瘦,体质量下降约8 kg,伴有纳差、畏寒、嗜睡、性功能下降,偶有恶心、呕吐住院.既往体健,有高血压病史,口服氨氯地平5 nmg/d治疗,发病以来未服用药物,监测血压正常.体格检查: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身高170 cm,体质量64 kg,体质量指数22.1,意识清楚,精神可,体型偏瘦,发育良好,步入病房,无明显脱水貌,颜面无水肿.无皮肤色素沉着,阴毛、腋毛稀疏.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5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王艳;张真稳;朱妍;佘敦敏;陈晖;冯尚勇;孙晓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内科危重患者合并腹泻原因构成及预防对策

    内科危重病患者病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腹泻,加大治疗难度,影响患者康复与预后,增加病死率[1].现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引起腹泻的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在调查基础上,探讨预防对策以避免减少腹泻发生.

    作者:邹咏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意象对话疗法在肥胖儿中的应用

    近年来,儿童肥胖率日益升高,全球将近1/10的儿童超重,1/4的儿童肥胖[1].儿童肥胖带来的相应问题,如儿童的高血脂、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以及儿童性器官发育等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为家庭的严重负担[2-4].然而,对于治疗该疾病的种种方法却实施困难[5],包括家长对肥胖的认知、运动疗法执行困难、控制饮食的抵触都导致了治疗的失败[6-7].找到一种方便简单的治疗方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对肥胖儿童的治疗中发现,意象对话方法简便,家长儿童容易接纳,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颖;袁芳;要冬颖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手法按摩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肾脏病生存指南(K/DOQI)指出,动静脉内瘘在初次血液透析患者中应达到60%以上,实际上在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透析中心,80%~90%的血液透析患者首选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1],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是由于患者自身的血管条件、反复穿刺、不当压迫、高凝状态、低血压等原因会造成内瘘血流量不足,甚至血栓形成导致内瘘阻塞.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以往多采取再次内瘘成形手术,疗效明确但是创伤大;近年采取介入治疗如经皮导管溶栓术、带气囊导管取栓术、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等,创伤小见效快,但操作复杂、费用昂贵.既往大剂量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屡有报道,但出血等不良反应多[2].我院近年来用手法按摩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尿激酶用量小,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少.我们回顾了相关临床资料,以探讨该方法的尿激酶用量、内瘘再通率、继发性栓塞等并发症及短期血栓复发情况.

    作者:邱宏;贾苗;谢玉贤;邱樱洁;王海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DcR3-RNAi-SW480结肠癌稳转细胞模型的建立及方法优化

    目的 建立靶向沉默诱骗受体3(decoy rcceptor 3,DcR3)基因表达的DcR3 RNAi-SW480稳转细胞系,并对其条件及方法进行优化.方法 构建靶向沉默DcR3基因的siRNA质粒表达载体,转染SW480细胞,并以G418及流式细胞仪筛选稳转细胞.实验分为3组:DcR3-RNAi稳转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DcR3蛋白沉默情况.分别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对脂质体与质粒的比例、G418的筛选浓度、筛选的佳方式等进行优化.结果 DcR3-RNAi稳转细胞组DcR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在本实验室条件下,脂质体(μl)与DcR3-siRNA质粒(μg)佳比例为3.5∶1;G418筛选浓度为800 mg/L;G418联合流式细胞仪双筛的稳转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仅用G418单筛.结论 成功建立特异性沉默DcR3基因表达的稳转DcR3-RNAi-SW480细胞系;G418联合流式是筛选稳转细胞较高效的方法;对转染及筛选的条件及方法进行优化,可提高转染与筛选效率.

    作者:于玮;何平;陶莹;李洋;李晶;吴涛;伍冀湘;戴洁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库肯勃瘤1例超声误诊分析

    患者,女,37岁,因月经紊乱2个月余,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包块于2012年7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因预备再孕(已育一女),近2个月有服用中药促孕史.自诉腹胀、轻微腹痛.查体:子宫右侧可及10.0cm×9.0 cm×8.0cm大小包块,与子宫界限不清,活动度欠佳,无压痛,糖类抗原125 (CA125)103.5 U/ml,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正常.超声检查:左侧附件区见大小7.3 cm×4.9 cm的类似卵巢样回声,边界清晰,以实性为主,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无回声区,其中较大一个4.4 cm×3.7 cm,子宫右上方见10.3 cm×6.5 cm的实性不均质包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质,其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无回声区,其中较大一个2.3cm×2.2cm,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上述包块实性回声内可见较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峰值流速(PSV)24.0 cm/s,阻力指数(RI)0.43.

    作者:贾咏梅;赵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脓毒症患者早期血磷水平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血磷在体内参与骨骼构成、细胞结构、能量代谢及信号传导等基本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生理的作用.脓毒症患者早期常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合并各种类型的电解质紊乱,而临床上一般对血钾、钠等电解质比较重视,对血磷水平相对忽视.多项研究表明[1-3],脓毒症患者常伴有低磷血症,严重的低磷血症可加重病情,影响患者预后.为此,我们对入住我院急诊内科的脓毒症患者早期血磷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早期血磷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联系,报告如下.

    作者:王琴;奚耀;钱义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