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利华;田剑光
肾囊肿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随着介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被广泛应用,常见的硬化剂是无水乙醇.本研究对常用的两种硬化治疗方法进行了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芳;周宏伟;童宗武;李江玲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我国北方健康成人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值,以及不同性别随着年龄增长GFR值的变化,方法通过询问病史,测量血压,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尿常规、尿蛋白4项、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沉渣镜检,肾脏超声及肾穿刺病理结果,严格制定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并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测定GFR.结果 我国北方健康成人的平均GFR值为(87.68±16.74)ml·min-1.(1.73 m2)-1,相同年龄组中不同性别 G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各年龄组间G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在>50岁GFR值较≤50岁各年龄组明显下降,(83.36±10.15) ml·min-1.(1.73 m2)-1 VS (95.32±13.91) ml·min-1.(1.73 m2)-1,(91.24±16.46)ml·min-1.(1.73 m2)-1,(98.92±11.35)ml·min-1.(1.73 m2)-1.结论 我国北方健康成人GFR值可能低于西方人群,女性GFR在>50岁表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作者:尹道馨;张东亮;张启东;张磊;杨吉刚;田野;张春林;刘文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近年来,脑电生物反馈广泛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成为非药物干预的主要方法.脑电生物反馈可以有效改善ADHD儿童的注意缺陷、多动和冲动等核心症状以及认知功能,而且不良反应小、疗效持久[1].但我们认为,并非所有ADHD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有些共患病影响脑电生物反馈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娜;刘丽君;刘智慧;刘延芹;荆彦芬;崔海静;王欣;李杏色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早期预防和诊治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6年由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1859例肺癌中23例肺癌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3例中腺癌20例.肺癌单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1例(47.8%),并发肺栓塞12例(52.2%),其中6例同时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组3例(13.0%)血栓栓塞发生在肺癌确诊之前,20例(87.0%)发生在肺癌确诊之后,其中17例(73.9%)肺癌确诊分布于栓塞前后150天内.23例中有20例血D-二聚体超过500μg/L,9例栓塞发生在化疗后.仅有1例心电图有明显SⅠQⅢTⅢ者表现.结论 血栓栓塞性疾病常并发于肺癌,且以腺癌多见,如不明原因在既往健康者中发生,应警惕有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可能.肺癌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血液高凝状态,而化疗可成为促发因素.
作者:王立红;高俊珍;付秀华;张卿;李国华;顾岩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因严重的心肌缺血坏死常会出现强烈的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失眠等情绪反应,被认为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密切相关[1],控制AMI患者不良情绪反应极其重要.本研究对AMI 42例患者在常规AMI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氟西汀、艾司唑仑治疗,以了解其对AMl患者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加林;曹勇;罗正义;范存忠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高原性心脏病是指正常人从低海拔地区移居高原后或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由于机体慢性低压性缺氧,使肺血管收缩,管壁肌层增厚,肺循环阻力增加,并产生肺动脉高压以及心肌缺氧,终导致右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的一种心脏病.
作者:李玉芳;才旺久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居高不下,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丹参酮Ⅱ A磺酸钠是丹参的提取物,已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观察AMI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豆利华;田剑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长期以来,Child-Pugh分级是临床上判断肝病病情常用的方法,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 stage liver dis-ease,MELD)是近年来新创立的判断中晚期肝病病情的方法,目前MELD评测系统在国内应用尚不广泛,本研究参考国内外资料应用MELD评分并与Child-Pugh分级对比回顾性分析了10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状况,旨在了解其与肝硬化患者近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博;杨宪武;党惠娇;吴国斌;刘春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沙门菌是人畜共患病原菌,极易污染各类食品,尤其是肉类、水产品、蛋品等动物产品,是引起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1].
作者:王丽;胡蓉;毛碧容;陈竹;朱帆;陈仕晓;辛隽;曾义岚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帕金森病足一种与年龄有关的脑神经变性性疾病,目前,临床七多采用左旋多巴(L-DOPA)及其复方制剂、抗胆碱药,丘脑毁损等方法治疗.笔者从2009年6月起,在临床上依据针刀医学原理为指导,以针刀为器具,在颈背部为治疗点,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肖德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前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近年的研究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炎症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现将AS中炎症反应的始发因素、二者的关系及相关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张宁;尹美娜;李聪;尹美华;李尚;李丽萍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据统计DN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病率在20%~40%,目前在很多国家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DN又称为肾小球硬化症,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壁增厚,血管间质基底膜样物质沉积,终出现肾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尿蛋白是DN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本研究采用小剂螺内酯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N患者,以观察其在防治早期DN的作用.
作者:钟成福;刘旭阳;周雪;张志华;刘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液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了解抗CCP抗体在RA关节液中的阳性率及对RA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43例RA患者关节液抗CCP抗体和对照组21例患者的关节液抗CCP抗体,并测定RA患者的一些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43例RA患者中,关节液抗CCP抗体阳性的32例,阴性的11例.对照组2l例患者,其中4例UA关节液抗CCP抗体阳性,其余均呈阴性.RA组关节液抗CCP抗体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74.4%VS 19.0%(χ2=17.578,P<0.01).RA关节液抗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较,在年龄,病程和晨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关节液抗CCP抗体阳性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DAS 28评分均比阴性组高,ESR(80.43±20.18)mm/1 h VS(41.22±9.56)mm/1 h、CRP(39.88±10.30)mg/L VS(19.29±2.97)mg/L、DAS 28(5.70±0.51)分vs(4.90±0.70)分(均P<0.05),抗CCP抗体与ESR和CRP之间呈正相关(r=0.250,P<0.05,r=0.450,P<0.01).结论 RA关节液抗CCP抗体对RA的早期诊断及对疾病活动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玉祥;邵福灵;彭晨星;马丽艳;刘晓雷;靳洪涛;郭惠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社会职业功能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学研究由来已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李露露;张兰;殷宏;罗建勋;柳文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发现是近年来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进展,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7)/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制订了新的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把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列为特殊类型糖尿病,属于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糖尿病.
作者:杜云峰;沈默宇;成金罗;叶新华;高剑波;张允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临床较为常见,但以青紫为主要表现者临床少见报道,易误诊、漏诊,为增强鉴别诊断意识,降低误诊率,现将我院2002~2008年收治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以青紫为主要表现者16例报道如下.
作者:娄丽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的病死率高达50%~90%[1],及早防治可降低MOF的发生率.在MOF发病早期,体液内出现了大量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病理性产物,这些产物参与介导了MOF的发病过程.
作者:齐万争;史中立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脑卒中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约8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偏瘫.许多患者存在下肢功能障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参与能力,增加其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是康复训练的主要目标之一.本研究应用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89例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东哲;范金涛;张颖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患者,男,52岁,主因意识不清伴呕吐2小时,于2010年1月5日入院.患者发病前夜独自住在单位(室内采用小锅炉燃煤取暖),如常进食(未饮酒)后入睡,第2天11时,同事喊其吃午饭时发现患者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伴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非咖啡色,无大小便失禁,无肢体抽搐,有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四肢末梢冰凉,120送到医院救治.
作者:黄洪兵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部分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不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而导致骨骼破坏的病因又很多,因此发现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生对这些患者的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张学美;赵川;李丽银;赵亮;王婷;李惠民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