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道馨;张东亮;张启东;张磊;杨吉刚;田野;张春林;刘文虎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是引起低钠血症的常见病因,约占低钠血症的30%[1].
作者:杨琰琦;秦贵军;杜培洁;杨慧慧;董义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aemorhage,SAH)的常见原因.颅内动脉瘤的人群发病率为0.4%~6%.
作者:赵林;秦会敏;王藏海;李林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扬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体检包括10 334例.通过超声检查肝、胆和肾脏,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应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BUA).结果 总人群、男性、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20.4%、26.2%、8.O%,60岁以下各年龄段脂肪肝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脂肪肝组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TC、高TG、低HDL-C、高LDL-C、高BUA、胆结石、肾结石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包括高TG、高血糖、高BUA、高血压、男性、低HDI-C、高BMI.结论 扬州地区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高TG、高血糖、高BUA、高血压、男性、低HDL-C、肥胖.
作者:冯尚勇;朱妍;张真稳;闫彩凤;张宁;居益君;谢修强;崔飞;车永茂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社会职业功能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学研究由来已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李露露;张兰;殷宏;罗建勋;柳文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脑卒中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约8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偏瘫.许多患者存在下肢功能障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参与能力,增加其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是康复训练的主要目标之一.本研究应用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89例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东哲;范金涛;张颖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帕金森病足一种与年龄有关的脑神经变性性疾病,目前,临床七多采用左旋多巴(L-DOPA)及其复方制剂、抗胆碱药,丘脑毁损等方法治疗.笔者从2009年6月起,在临床上依据针刀医学原理为指导,以针刀为器具,在颈背部为治疗点,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肖德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目前中国人群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中至少20%的急性冠心病事件、近40%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和59%的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可归因于高血压,但对于EH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
作者:朱尚添;吕明;黄建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液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了解抗CCP抗体在RA关节液中的阳性率及对RA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43例RA患者关节液抗CCP抗体和对照组21例患者的关节液抗CCP抗体,并测定RA患者的一些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43例RA患者中,关节液抗CCP抗体阳性的32例,阴性的11例.对照组2l例患者,其中4例UA关节液抗CCP抗体阳性,其余均呈阴性.RA组关节液抗CCP抗体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74.4%VS 19.0%(χ2=17.578,P<0.01).RA关节液抗CCP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较,在年龄,病程和晨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关节液抗CCP抗体阳性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DAS 28评分均比阴性组高,ESR(80.43±20.18)mm/1 h VS(41.22±9.56)mm/1 h、CRP(39.88±10.30)mg/L VS(19.29±2.97)mg/L、DAS 28(5.70±0.51)分vs(4.90±0.70)分(均P<0.05),抗CCP抗体与ESR和CRP之间呈正相关(r=0.250,P<0.05,r=0.450,P<0.01).结论 RA关节液抗CCP抗体对RA的早期诊断及对疾病活动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玉祥;邵福灵;彭晨星;马丽艳;刘晓雷;靳洪涛;郭惠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与过去的2008年相比,2009年风湿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可谓成绩斐然,世界各国风湿病学者的交流更加频繁和深化,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诊断和治疗理念不断更新.
作者:郭惠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患者,男,52岁,主因意识不清伴呕吐2小时,于2010年1月5日入院.患者发病前夜独自住在单位(室内采用小锅炉燃煤取暖),如常进食(未饮酒)后入睡,第2天11时,同事喊其吃午饭时发现患者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伴呕吐,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非咖啡色,无大小便失禁,无肢体抽搐,有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四肢末梢冰凉,120送到医院救治.
作者:黄洪兵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患者,男,60岁,因阵发性中上腹疼痛伴低热3个月于2000年6月3日来我院就诊.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中上腹疼痛,疼痛向左背部放射,可在身体下蹲或前屈位时减轻,伴发热,体温高达38℃,进而出现腹胀、纳差、周身乏力,近3个月体质量减轻5 kg.
作者:毕东敏;孙斐 刊期: 2010年第10期
肺动脉高压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肺动脉压力高于正常值的疾病.肺动脉压力增高必然会引起右心负荷增加,肺血流量减少及右心室功能减退,进而右心衰竭死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无需对心腔的几何形态进行假设即能客观、准确的测量心脏容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1].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RT-3DE评价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作者:高静;葛丽丽;李玉宏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5年生存率在50%左右,而现有的药物治疗尚难取得满意的效果[1].
作者:罗骏;盛国太;阮冬云;张繁之;葛郁芝;王卫珍;叶雪存;吴晓枚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我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探讨近年来MP感染在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流行规律.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42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鼻咽深部分泌物、肺泡灌洗液及咽拭子MP 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MP IgM.结果 42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 DNA阳性206例(48.2%),MP DNA含量5.01×102~3.66×107copies/ml.≤3岁(211例)、>3~6岁(73例)和>6岁(143例)组MP感染阳性分别为55例(26.1%)、43例(58.9%)和108例(75.5%);MP DNA阳性患儿中肺炎患儿94.2%(194/206).MP全年每月阳性率>29.2%,秋冬季感染呈现高峰(阳性率>60.0%).实时定量PCR与ELISA检测法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798.P<0.05).结论 MP是近年来住院惠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中感染率较高;随年龄增长阳性检出率逐渐上升;感染与季节密切相关.
作者:伏瑾;袁艺;陈燕;孙春荣;崔小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部分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不分泌异常免疫球蛋白,而导致骨骼破坏的病因又很多,因此发现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生对这些患者的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张学美;赵川;李丽银;赵亮;王婷;李惠民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意义.方法 选取32例哮喘患者和30例健康时照者,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15例,缓解期17例,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法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结果 哮喘患者组的微核率、核芽率、染色体桥率分别为(26.34±6.79)‰、(2.99±1.66)‰、(7.68±5.26)‰;健康对照组的微核率、核芽率、染色体桥率分别为(13.16±3.81)‰、(1.72±0.64)‰,(4.59±2.22)‰;微核率、核芽率、染色体桥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微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微核率与病程有相关性(rs=0.424,P<0.05).结论 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存在DNA的损伤,可能与哮喘的气道慢性炎症及氧化应激相关.
作者:任茜;张学良;谢婧;余勤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心肌梗死的方法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但在坏死心肌和存活心肌的估测上均有其局限性,而存活心肌的范围和面积的判断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房艳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l(TGF-β1)水平,探讨CHB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定量与机体免疫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FQ-PCR)检测CHB患者肝组织内HBV cccDNA水平,同时检测肝组织、血清HBV DNA,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荆测定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IFN-7、IL-10、TGF-β1水平.结果 ①患者的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IL-10及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46.29±208.68)pg/L VS(762.82±78.58)pg/L,(403.71±177.48)pg/L VS(228.86±61.39)pg/L,(608.57±142.88)pg/L vs(373.86±86.18)pg/L(均P<0.05).②肝组织HBVCCCDNA定量与肝组织HBV DNA及血清中HBV DNA定量均呈正相关(r=0.856、0.602,均P<0.01),肝组织HBV DNA定量与血清中HBV DNA也呈正相关(r=0.745,P<0.01).③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和肝组织HBV DNA定量均与血清中IFN-γ呈负相关(r=-0.679、-0.523,均P<0.01),血清HBV DNA定量与IFN-γ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98,P>0.05);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肝组织HBV DNA定量及血清HBV DNA定量与IL-10呈正相关(r=0.723、0.657、0.458,均P<0.01),与TGF-β1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肝组织内HBV cccDNA、HBV DNA、血清中HBV DNA栽量与血清中IFN-γ、IL-10水平有相关性,说明病毒活跃及持续感染,除了取决于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更重要的是与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作者:杨岩;赖娅芳;盛慧萍;张小亚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由GW-ICC、APHF、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或机构联合主办的第二十一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the 21thGW-ICC)暨亚太心盟科学大会(APHF.10)、ACC论坛和ESC论坛,将于2010年10月14-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缺铁性贫血是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小儿疾病之一.既往缺铁性贫血常考虑与饮食单一有关,常规给予铁剂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随着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儿童Hp感染者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感染者,我们拟从抗Hp加铁剂治疗,对缺铁性贫血患儿检查贫血指标结果的变化,探讨抗Hp感染在治疗缺铁性贫血中的意义.
作者:李天如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