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扬州地区脂肪肝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冯尚勇;朱妍;张真稳;闫彩凤;张宁;居益君;谢修强;崔飞;车永茂

关键词:脂肪肝, 超声检查, 患病率,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扬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体检包括10 334例.通过超声检查肝、胆和肾脏,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应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BUA).结果 总人群、男性、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20.4%、26.2%、8.O%,60岁以下各年龄段脂肪肝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脂肪肝组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TC、高TG、低HDL-C、高LDL-C、高BUA、胆结石、肾结石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包括高TG、高血糖、高BUA、高血压、男性、低HDI-C、高BMI.结论 扬州地区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高TG、高血糖、高BUA、高血压、男性、低HDL-C、肥胖.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高原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高原性心脏病是指正常人从低海拔地区移居高原后或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由于机体慢性低压性缺氧,使肺血管收缩,管壁肌层增厚,肺循环阻力增加,并产生肺动脉高压以及心肌缺氧,终导致右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的一种心脏病.

    作者:李玉芳;才旺久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目前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近年的研究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炎症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现将AS中炎症反应的始发因素、二者的关系及相关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张宁;尹美娜;李聪;尹美华;李尚;李丽萍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无水乙醇保留法与冲洗法治疗肾囊肿的疗效观察

    肾囊肿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随着介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目前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被广泛应用,常见的硬化剂是无水乙醇.本研究对常用的两种硬化治疗方法进行了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芳;周宏伟;童宗武;李江玲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扬州地区脂肪肝发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扬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体检包括10 334例.通过超声检查肝、胆和肾脏,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应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BUA).结果 总人群、男性、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分别为20.4%、26.2%、8.O%,60岁以下各年龄段脂肪肝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脂肪肝组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TC、高TG、低HDL-C、高LDL-C、高BUA、胆结石、肾结石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包括高TG、高血糖、高BUA、高血压、男性、低HDI-C、高BMI.结论 扬州地区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包括高TG、高血糖、高BUA、高血压、男性、低HDL-C、肥胖.

    作者:冯尚勇;朱妍;张真稳;闫彩凤;张宁;居益君;谢修强;崔飞;车永茂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中国北方健康成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值的研究

    目的 观察我国北方健康成人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值,以及不同性别随着年龄增长GFR值的变化,方法通过询问病史,测量血压,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血肌酐、尿常规、尿蛋白4项、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沉渣镜检,肾脏超声及肾穿刺病理结果,严格制定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并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测定GFR.结果 我国北方健康成人的平均GFR值为(87.68±16.74)ml·min-1.(1.73 m2)-1,相同年龄组中不同性别 G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各年龄组间G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在>50岁GFR值较≤50岁各年龄组明显下降,(83.36±10.15) ml·min-1.(1.73 m2)-1 VS (95.32±13.91) ml·min-1.(1.73 m2)-1,(91.24±16.46)ml·min-1.(1.73 m2)-1,(98.92±11.35)ml·min-1.(1.73 m2)-1.结论 我国北方健康成人GFR值可能低于西方人群,女性GFR在>50岁表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作者:尹道馨;张东亮;张启东;张磊;杨吉刚;田野;张春林;刘文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意义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意义.方法 选取32例哮喘患者和30例健康时照者,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15例,缓解期17例,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法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结果 哮喘患者组的微核率、核芽率、染色体桥率分别为(26.34±6.79)‰、(2.99±1.66)‰、(7.68±5.26)‰;健康对照组的微核率、核芽率、染色体桥率分别为(13.16±3.81)‰、(1.72±0.64)‰,(4.59±2.22)‰;微核率、核芽率、染色体桥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微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微核率与病程有相关性(rs=0.424,P<0.05).结论 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存在DNA的损伤,可能与哮喘的气道慢性炎症及氧化应激相关.

    作者:任茜;张学良;谢婧;余勤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生物振动阈值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多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主要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以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polyneuropathy,DPN)常见.

    作者:吴光秀;黄开菊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427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探讨近年来MP感染在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流行规律.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42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鼻咽深部分泌物、肺泡灌洗液及咽拭子MP 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MP IgM.结果 42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 DNA阳性206例(48.2%),MP DNA含量5.01×102~3.66×107copies/ml.≤3岁(211例)、>3~6岁(73例)和>6岁(143例)组MP感染阳性分别为55例(26.1%)、43例(58.9%)和108例(75.5%);MP DNA阳性患儿中肺炎患儿94.2%(194/206).MP全年每月阳性率>29.2%,秋冬季感染呈现高峰(阳性率>60.0%).实时定量PCR与ELISA检测法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798.P<0.05).结论 MP是近年来住院惠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中感染率较高;随年龄增长阳性检出率逐渐上升;感染与季节密切相关.

    作者:伏瑾;袁艺;陈燕;孙春荣;崔小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壮族高血压患者瘦素与脂联素相关性的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目前中国人群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人群中至少20%的急性冠心病事件、近40%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和59%的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可归因于高血压,但对于EH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

    作者:朱尚添;吕明;黄建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荚膜组织胞浆菌性孤立性肺结节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荚膜组织胞浆菌性孤立性肺结节(HCSPN)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诊断5例及国内文献报道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SPN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18例患者中,男女之比13:5;14例为体检时意外发现;胸部CT均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下叶多于上叶(12:6)、右肺多于左肺(11:7);18例均误诊,初诊为肺癌15例、肺结核瘤3例,后均经外科手术、病理确诊;5例术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阴性;4例于术后接受了短程的抗真菌治疗;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HCSPN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多无症状;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的诊断价值不大;临床误诊率高;手术及组织病理学方法是确诊的主要手段;无需采取抗真菌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陈延斌;季成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2007~2009年成都市全球沙门菌监测计划结果分析

    沙门菌是人畜共患病原菌,极易污染各类食品,尤其是肉类、水产品、蛋品等动物产品,是引起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1].

    作者:王丽;胡蓉;毛碧容;陈竹;朱帆;陈仕晓;辛隽;曾义岚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家族性糖尿病中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突变的研究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发现是近年来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进展,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7)/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制订了新的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准,把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列为特殊类型糖尿病,属于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糖尿病.

    作者:杜云峰;沈默宇;成金罗;叶新华;高剑波;张允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与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研究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心肌梗死的方法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但在坏死心肌和存活心肌的估测上均有其局限性,而存活心肌的范围和面积的判断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房艳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第二十一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亚太心盟科学大会研究及论文征集

    由GW-ICC、APHF、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或机构联合主办的第二十一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the 21thGW-ICC)暨亚太心盟科学大会(APHF.10)、ACC论坛和ESC论坛,将于2010年10月14-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10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分析

    长期以来,Child-Pugh分级是临床上判断肝病病情常用的方法,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 stage liver dis-ease,MELD)是近年来新创立的判断中晚期肝病病情的方法,目前MELD评测系统在国内应用尚不广泛,本研究参考国内外资料应用MELD评分并与Child-Pugh分级对比回顾性分析了10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状况,旨在了解其与肝硬化患者近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博;杨宪武;党惠娇;吴国斌;刘春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帕金森病的针刀颈部治疗及病因新释(附5例典型病例报告)

    帕金森病足一种与年龄有关的脑神经变性性疾病,目前,临床七多采用左旋多巴(L-DOPA)及其复方制剂、抗胆碱药,丘脑毁损等方法治疗.笔者从2009年6月起,在临床上依据针刀医学原理为指导,以针刀为器具,在颈背部为治疗点,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肖德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以青紫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16例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临床较为常见,但以青紫为主要表现者临床少见报道,易误诊、漏诊,为增强鉴别诊断意识,降低误诊率,现将我院2002~2008年收治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以青紫为主要表现者16例报道如下.

    作者:娄丽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颅内动脉瘤形成相关因素研究现状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aemorhage,SAH)的常见原因.颅内动脉瘤的人群发病率为0.4%~6%.

    作者:赵林;秦会敏;王藏海;李林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并多发性肌炎1例

    患者,男,60岁,因阵发性中上腹疼痛伴低热3个月于2000年6月3日来我院就诊.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中上腹疼痛,疼痛向左背部放射,可在身体下蹲或前屈位时减轻,伴发热,体温高达38℃,进而出现腹胀、纳差、周身乏力,近3个月体质量减轻5 kg.

    作者:毕东敏;孙斐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SELDI-TOF-MS技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绘制一氧化碳(CO)中毒后不同恢复程度的患者血清中差异蛋白质峰的表达谱,建立一种方便临床快速、敏感、高效的预后评估新技术.方法 收集60例急性CO中毒患者的血清样本,按预后程度不同分为痊愈、植物状态和死亡3大类别,利用弱阳离子芯片CM10和SELDI-TOF-MS技术分析不同类别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峰,联合应用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峰建立分类决策树,随机选取30例样本对决策树进行盲法检验,得出决策树模型的分类准确率.结果 共获得149个有效蛋白质峰,利用m/z=5 770、m/z=5 849和m/z=7 791的3个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峰成功建立分类决策树,准确率为96.7%(48/50),敏感性为90.0%.结论 SELDI-TOF-MS技术可较快速且准确地评估急性CO中毒患者的预后,将为今后临床评估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作者:龙涛;张沛生;王啸;吴晓妹;白蓉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