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鲍曼不动杆菌引起颅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路伟;杨钧;付玲娣;钱涛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 颅内感染,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药物疗法
摘要: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是不动杆菌菌属中常见的一种革兰阴性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为条件致病菌,约占不动杆菌属的70%以上.该菌可以引起各种感染包括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肺炎、皮肤伤口感染,泌尿生殖感染等[1].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C反应蛋白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大肠癌,84例大肠腺瘤、36例肠镜正常者CRP和肿瘤标志物表达结果.结果 血清CRP和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在大肠癌组表达强度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和肠镜正常组(P<0.01或<0.05).大肠癌组内上述指标的表达强度为Ⅲ、Ⅳ期>Ⅰ、Ⅱ期(P<0.01或<0.05),阳性率为Ⅲ、Ⅳ期>Ⅰ、Ⅱ期(P<0.05),而Ⅲ、Ⅳ期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Ⅰ、Ⅱ期CRP阳性率高于CEA、CA12-5、CA19-9的阳性率,Ⅰ期40.0% vs 5.0%、10.0%、5.0%(P<0.05),Ⅱ期66.1% vs 27.4%、37.1%、35.5%(P<0.01),而在大肠癌Ⅲ、Ⅳ期中上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对大肠癌早期诊断具有临床价值,临床医生不应忽略CRP持续升高患者在排除其他升高原因后有潜在肿瘤的可能性,应尽早作进一步检查.

    作者:王韶华;谢永强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海拔对不同生活环境藏、汉两族血压、血糖、血尿酸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海拔时不同生活环境藏、汉族血压、血糖、血尿酸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为不同海拔地区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的预防提供研究资料.方法 275例被调查者为世居或长期生活在海拔3 500 m及2 400 m的牧区藏族、城镇藏族、城镇汉族人群,测定被调查者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血尿酸、血脂,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 500 m海拔中,城镇汉族收缩压高于城镇藏族收缩压,(121.83±18.22)mmHg vs(111.92±12.97)mmHg(P<0.05),牧区藏族血糖高于城镇藏族血糖,(6.07±2.29)mmol/L vs(4.58±1.13)mmol/L(P<0.01),城镇汉族甘油三酯(TG)高于牧区藏族TG,(1.52±0.94)mmol/L vs(1.07±0.64)mmol/L(P<0.05),牧区藏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城镇汉族LDL-C,(2.58±0.75)mmol/L vs(2.13±0.94)mmol/L(P<0.05),但牧区藏族、城镇藏族、城镇汉族之间舒张压、血尿酸、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400 m海拔中,牧区藏族舒张压高于城镇藏族舒张压,(86.14±9.84)mmHg vs(80.17±10.98)mmHg(P<0.05),城镇藏族HDL-C高于城镇汉族HDL-C,(1.73±0.45)mmol/L vs(1.49±0.27)mmol/L(P<0.05),但牧区藏族、城镇藏族、城镇汉族之间收缩压、血糖、血尿酸、TG、T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500 m海拔中牧区藏族血糖及LDL-C高于2 400 m海拔中牧区藏族血糖及LDL-C(P<0.05或<0.01),而收缩压、舒张压、TG、HDL-C却低于2 400 m海拔中牧区藏族收缩压、舒张压、TG、HDL-C(P<0.05或<0.01).3 500 m海拔中城镇藏族舒张压、TG、HDL-C低于2 400 m海拔中城镇藏族舒张压、TG、HDL-C(P<0.05或<0.01).两个海拔中城镇汉族之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拔对牧区藏族及城镇藏族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存在不同程度影响.

    作者:马平;宋克勤;王向农;来焱华;李玉琴;李宝娟;高艳辉;李进祥;王砚琴;齐社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临床危险因素的分析

    随着我国冠心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技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也随之普及和不断发展.但是再狭窄(restenosis)的发生却使PCI技术的有效性受到了明显的限制.尽管近些年来随着药物涂层支架的广泛应用,再狭窄的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但是国内外一系列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药物涂层支架仍然存在5%左右的再狭窄率[1-2],而且部分研究结果提示一些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管造影下的病变特性和支架术中的技术参数也会影响再狭窄发生.

    作者:杜纪兵;刘寅;高静;陈树涛;丛洪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进展性脑梗死148例临床分析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渐进性加重,在48小时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1].患者往往在住院期间病情加重,是一种难治的脑血管病,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进展性脑梗死有过报道,认为是多种原因所产生的多种状态的组合.我们对进展性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析,寻找其发生的早期预测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杨黎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56例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

    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衍生物,抗菌谱与林可霉素相同,抗菌活性较林可霉素强4~8倍,因其独特的抗菌活性、使用简便、无需皮试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该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所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也日渐增多,引起了临床上对克林霉素所致过敏性休克的重视.为此,笔者查阅了1999~2009年国内公开报道的56例克林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和特点,供临床参考.

    作者:曹艳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鲍曼不动杆菌引起颅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是不动杆菌菌属中常见的一种革兰阴性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为条件致病菌,约占不动杆菌属的70%以上.该菌可以引起各种感染包括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肺炎、皮肤伤口感染,泌尿生殖感染等[1].

    作者:路伟;杨钧;付玲娣;钱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膜结合CD14受体的表达与预后关系

    目的 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膜结合CD14受体(mCD14)的表达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35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按预后分为生存组(25例)和死亡组(1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mCD14表达在病后不同时间的动态改变.结果 生存组和死亡组发病后0小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分别为SOFA(18.93±9.37)分vs(20.75±8.6)分、SOFA(9.27±3.90)分vs(9.10±3.21)分(P>0.05),发病后0、12、24和48小时PBMC表面mCD14表达2.61±1.59、2.93±1.92、3.05±1.73、4.14±1.99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64±1.79(P<0.01),48和72小时逐渐升高4.14±1.99、4.51±2.08.但未达到正常对照水平(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0、12、24、48和72小时mCD14表达3.14±1.95 vs 2.66±1.50、3.11±2.03 vs 3.45±2.01、3.66±1.87 vs 2.84±1.70、5.30±1.95vs 3.51±1.55,第48~72小时生存组明显高于死亡组,组间(F=15.969,P<0.01),不同时点(F=17.347.P<0.01),组间·不同时点(F=29.138,P<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CD14表达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其改变对重症脓毒症的转归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作者:郭皓;王海燕;祁红辉;张天敏;胡振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食用火烤蝗虫中毒7例

    我院急诊科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进食蝗虫中毒患者7例,其中死亡1例.食用火烤蝗虫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肉眼血尿等中毒症状,经抗炎、抗过敏、对症治疗痊愈6例,其中1例出现休克、肾衰竭、呼吸衰竭、血小板减少等医治无效死亡.提示对蝗虫中毒患者给予抗炎、抗过敏治疗治疗同时,若出现急性肾衰竭,应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作者:爱民;金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贝尔麻痹236例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急性进展的面部表情肌麻痹为主要临床特点,一般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患者恢复差,留有后遗症,严重影响面部外观,给患者造成生理与心理的伤害.为此,我们对贝尔麻痹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罗霄鹏;曾国华;包正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1018例医院在职人员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分析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DM)、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高血压的患病率都在逐年增高,但其在医务工作者中的患病率鲜有报道.为此,我们对我院在职职工进行了血糖、血脂、尿酸及血压的普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军;苏运辉;刘文星;徐丽梅;吴一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微创式胸腔积液引流术的体会

    胸腔积液患者除病因治疗外,胸腔穿刺排液亦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之一,我院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积液持续引流[1-3]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患者1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脑出血患者血肿内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脑出血急性期血浆、血清或脑脊液中自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表明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在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1-2].临床上由于取材困难,只能通过血清、脑脊液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间接判断脑出血后中枢内炎症反应情况.而血肿内组织成分的炎性细胞因子变化是病变局部炎症反应的真实体现,测定其水平变化有助于了解中枢及病灶内炎症反应情况及其与外周炎症反应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索脑出血后炎症反应机制.为此,我们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同时,对其血肿内液及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进行了观察.

    作者:刘绪宏;张辉;黄卡亚;喻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对临床评估达干体质量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水负荷的研究

    目的 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评估正常人群和临床评估达干体质量的透析患者体内水的含量及其分布特点,并比较在两组人群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石家庄市区健康志愿者240例作为对照组(A组),男120例,年龄(43.4±10.2)岁,记为A1组,女120例,年龄(44.7±13.5)岁,记为A2组;病例组(B组)选自2008年1~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法评估均达到干体质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40例,男20例,年龄(45.6±10.8)岁,记为B1组,女20例,年龄(43.7±13.9)岁,记为B2组;所有患者均处于肾疾病的终末期,平均透析时间(20.0±7.2)个月.生物电阻抗测定并记录A组、B组透析前、B组透析后的总水含量占体质量的百分比(TBW%)、细胞外液占总水含量的百分比(ECW/TBW%)、细胞内液占总水含量的百分比(ICW/TBW%),与A组数据进行比较.同时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透析中的主诉、症状、血压、心率等.结果 B1组TBW%透析前与A1组比较(71.83±7.83)% vs(60.53±4.98)%和透析后与A1组比较(70.63±7.43)% vs(60.53±4.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W/TBW%、ICW/TBW%则与A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B2组TBW%透析前与A2组比较(71.28±10.38)% vs(59.07±6.73)%(P<0.05)和透析后与A2组比较(69.41±8.17)% vs(59.07±6.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CW/TBW%、ICW/TBW%则与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透析前患者TBW%高于正常人,增加的水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同步增加的.②透析后临床法评估达到干体质量的患者,用生物电阻抗测定TBW%仍高于正常人,说明临床评估干体质量的方法粗略,不精确.③生物电阻抗分析法通过对人体内水含量及其分布的测定,对干体质量的评估比临床法更准确.

    作者:张俊霞;徐金升;崔立文;何雷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高频电结合球囊扩张治疗支气管结核21例

    支气管结核又称支气管内膜结核(endobrochialtuberculosis,EBTB),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层及支气管软骨的结核性病变,在临床上约占肺结核患者的10%~60%[1].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是EBTB的并发症,临床以咳嗽、呼吸困难、喘鸣和阻塞气道部位的肺脏反复感染等为主要表现.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导致患者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下降.我院对EBTB 21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应用高频电与球囊扩张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素丽;李香兰;赵敏;李幸彬;刘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抵抗素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营养不良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AECOPD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者30例血清抵抗素、TNF-α水平,分析相关因素.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3.2±1.9)μg/Lvs(4.2±2.4)μg/L,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1 505±252)ng/L vs(397±6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组营养不良患者抵抗素水平低于非营养不良患者,(2.6±1.8)μg/L vs(3.5±2.1)μg/L(P<0.01).AECOPD患者抵抗素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客积(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体质量指数(BMT)及胸围、腹围呈显著正相关(r=0.356~0.493,均P<0.01),而TNF-α与FEV1、FEV1/FVC、BMI及胸围、腹围呈显著负相关(r=-0.521~-0.395,均P<0.01).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下降,合并营养不良时下降更加明显,而TNF-α水平则升高,合并营养不良时升高更加明显.

    作者:李杰;刘惟优;赖庆文;曾治平;刘建生;袁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我国科研人员找到多发性硬化病潜在药靶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肝硬化伴发结核性脑膜炎1例

    患者,男,41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史3年,因尿黄、乏力、腹胀30天,于2008年10月23日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及精神疾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6.3℃,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18次/min,心率76次/min,意识清楚,全身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掌(+),蜘蛛痣(+),心肺末见异常,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末触及,脾肋下3 cm,中等量腹水,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作者:詹东昂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258例肾上腺肿瘤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 认识肾上腺肿瘤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58例肾上腺肿瘤,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58例肾上腺肿瘤中库欣综合征79例(30.6%),嗜铬细胞瘤71例(27.5%,71/25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69例(26.7%,69/258),意外瘤62例(24.0%,62/258)(其中有功能瘤12例),肾上腺恶性肿瘤27例(12.2%,27/222).结论 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疑诊患者应行内分泌激素的测定和影像学检查.意外瘤在肾上腺肿瘤中的比例增高,临床上应予以重视,避免漏诊.

    作者:高歌;郑丽丽;杨静;李志臻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溶血磷脂酸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在AS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脂类分子[1],主要由活化的血小板和许多受炎性刺激的细胞产生[2],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影响靶细胞的功能.LPA在AS斑块中有较高的表达,可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就LPA在糖尿病血管病变方面的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张晓峰;赵占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心脏起搏与脑钠肽、肌钙蛋白Ⅰ的水平变化

    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Sudoh等[1]首先从猪腩分离出来的利钠肽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心室的压力和容量负荷过重或心室扩张是BNP释放的重要机制[2],其次BNP的分泌还受血流动力学和神经激素的共同调节.Horie等[3]报道BNP是评价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血流动力学的敏感生化指标,不同起搏方式下BNP水平不同.近又有人提出BNP可以用作起搏器植入人群中心力衰竭的一项筛选工具[4],是其心力衰竭发生的一项独立预测因子[5].人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I)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敏感和特异的指标,据报道心脏除颤起搏器(ICD)的植入可以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因子水平的增高[6],其原因可能与除颤电流及电极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有关.

    作者:段兵;崔炜;都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