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业生;贾利红;马红霞;赵晓武
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多数伴有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功能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不仅导致患者的血栓或出血症状,而且还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现就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和纤溶状况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魏晓萍;惠起源;陈雅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严重程度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本院呼吸科和心内科住院的OSAHS患者120例,并按OSAHS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分别测定3组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一氧化氮(NO)的水平,并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主要指标(肱动脉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口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峰值流速变化率).结果 重度OSAHs组的vWF、CRP、IL-6水平分别为(356.3±59.7)%、(35.5±15.2)mg/L、(41.2±8.5)ng/L明显高于中度的(248.7±51.3)%、(26.2±12.3)mg/L、(34.7±7.6)ng/L和轻度组的(135.8±48.6)%、(15.3±8.9)mg/L、(25.9±6.8)ng/L,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而重度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峰值流速变化率、NO平均水平分别(7.19±2.08)%、(46.86±9.98)%、(7.8±5.6)umol/L明显低于中度组的(13.45±3.01)%、(54.26±10.05)%、(10.6±6.1)umol/L和轻度组的(21.10±2.25)%、(67.215±11.86)%、(15.6±7.3)/umol/L,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结论 OSAHS严重程度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程度及其炎症因子密切相关.
作者:陆卫红;王如兴;羊镇宇;崔小川;曹云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患者,男,58岁,主因明显乏力、嗜睡2天,于2008年4月2日入住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既往糖尿病病史9年,应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尚可,无腰痛、骨痛、腹胀、胸闷等明显不适.入院后查体:精神差,消瘦,轻度烦躁,舌体干燥,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律齐,腹软,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各椎体无压痛及叩击痛;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孟真;罗建民;王修乾;王东梅;李英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高血压是引起心脏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常见疾病之一,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出现要早于收缩功能异常[1],因此干预左心室舒张功能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观察了国产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早期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进炬;嵇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白细胞淤滞症是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emia,HLAL)的危重表现,以往常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数量来作为危险分层的指标,但临床常可见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不相一致的情况.为探讨甲襞微循环检测对HLAL病情变化的监测价值,我们用甲襞微循环检测仪对HLAL患者出现白细胞淤滞症前后进行自身对照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童金生;李伟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对在我院首次行肺功能检测的COPD患者肺功能进行分析.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曾诊断为COPD,首次进行肺功能检测的门诊和住院患者185例,其中门诊患者35例,住院患者150例,分析其肺功能.结果 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185例患者中75例符合COPD,且均处于中、重度或极重度,无1例轻度患者,门诊患者重度和极重度者占61.5%(8/13),住院患者重度和极重度者占79.0%(49/62).其余临床已诊断COPD的患者部分肺功能正常或呈混合性通气障碍.另有部分患者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结论 肺功能检测在COPD的诊断应用不足,易导致误诊和漏诊.大力推广肺功能检测,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作者:李晓峰;张锋英;杭晶卿 刊期: 2009年第05期
KL-6(Krebs Von den Lungen-6)是日本人Kohno等[1]于1985年发现并命名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糖蛋白,类属于黏液素黏蛋白(MUC1)家族,主要表达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在正常肺组织和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只有极少量表达.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此项指标较健康人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显示出有意义的升高,作为问质性肺疾病的血清学指标显示出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庞红梅;崔刘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早在1982年Moorhead等[1]巳明确提出脂质肾毒性(1ipid nephrotoxicity)的概念.近20年临床资料表明慢性进行性肾损伤时常伴随脂代谢异常,后者又可促发肾损害.
作者:李英;迟雁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长期以来,脂肪组织一直被认为是仅供能量贮备的终末分化器官.但是自从1994年发现瘦素以来,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作者:贾爱华;徐静;苏鸿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上常应用化疗或大量的免疫抑制剂,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骨髓增生抑制、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及免疫功能减退,常合并严重感染.
作者:梁文同;谢旭磊;贾志强;颜晓燕;李琳;贾士强;赵彩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一般用溶栓及活血化瘀治疗,由于大多数患者入院时已错过溶栓时间窗,得不到溶栓治疗,故疗效不佳.我院应用衣达拉奉并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钠(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60例老年(≥75岁)非瓣膜病性持续性AF患者,随机分入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300 mg/d)组.观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0~2.50时华法林剂量、血栓栓塞事件与出血风险.结果 INR 1.80~2.50时华法林剂量1.43~3.57 mg/d,平均(2.373±0.304)mg/d.160例患者中,发生血栓栓塞13例(8.1%).其中华法林组2例(2.5%),阿司匹林组11例(1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华法林组7例(8.8%),阿司匹林组5例(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 严密监测INR情况下,老年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全河;杨国杰;吴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1].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萌;王瑞英;王素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叶酸、维生紊B12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妊娠妇女、婴幼儿.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也比较常见,现将我院收治的92例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以期寻找老年巨幼细胞贫血病因,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作者:薛军;张磊;胡明秋;张秀群;苏爱玲;张学忠;徐燕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后,石家庄共有1267名工人赴川援建活动板房,在援建过程中,工人患病率较高.本研究对随机抽查的250名援建工人进行患病情况的分析,以探讨援建工人在震后援建行动中疾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
作者:吴国斌;张晓博;张君;池云芳;王子金;高彩霞;孙春风;张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改变未来.这句话同样适合2008年心血管病的临床进展.回顾2008年,知识的更新、科技的进步让我们震撼,给予我们启迪.
作者:崔炜;郭艺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对36例AVM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扫描图像分别行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再现.结果 36例AVM均显示大小不等的畸形血管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共发现供血动脉59支,引流静脉53支,其中单支动脉供血15例(41.7%),多支动脉供血21例(58.3%).引流静脉汇入上、下矢状窦14例(38.9%),上矢状窦10例(27.8%),下矢状窦6例(16.6%),上矢状窦和直窦3例(8.3%),上矢状窦和横窦1例(2.8 oA),下矢状窦和横窦1例(2.8%),下矢状窦和岩上窦1例(2.8%).11例合并脑出血(30.6%),5例(13.9%)有出血后脑软化,3例(8.3%)合并供血动脉瘤或血管巢内血管瘤样扩张.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无创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巢和引流静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作者:陈光祥;王茂华;唐光才;漆军;黄新文;高礼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在全球迅速蔓延,随着AIDS患者人数的增多,各种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马尔尼菲青霉菌(PM)由于气候的原因好发于我国南部的广东、广西及云贵地区.目前,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也是我院AIDS患者的特征性感染之一.该病发病急,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现回顾性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的6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勇;李勇;卢瑞朝;蒙志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和氯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脂联素的影响,探讨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γ)部分激动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在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9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与氯沙坦组.替米沙坦组给予口服替米沙坦80 mg/d;氯沙坦组给予口服氯沙坦50 mg/d,药物治疗12周.观察给药前和治疗2周、4周后脂联素水平;并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脑卒中、心因性死亡等.结果 替米沙坦组和氯沙坦组患者服药前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4±1.41)mg/L vs(2.85±1.36)mg/L(P>0.05);服药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服药前比较均升高,替米沙坦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氯沙坦组明显增高,(10.92±2.08)mg/L vs(7.85±1.51)mg/L(P<0.01).随访过程中,氯沙坦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替米沙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脂联素水平明显优于氯沙坦,并有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趋势.
作者:姜红岩;杨蓉;李拥军;李瑞杰;李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头孢曲松、避孕药等在胆汁中药物浓度高,形成沉淀引起假性结石,我院近年来在应用某些药物治疗过程中,曾发现这些患者合并胆囊泥沙样结石,导致腹痛、呕吐等胆道症状持续存在甚至加剧,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和注意.为进一步了解某些药物治疗后导致假性胆囊结石的发病情况,现将3例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叶平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