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惠玉;齐会卿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多种因素的诱发下,慢性乙型肝炎可发展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其特征是以弥漫性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威胁患者生命.拉米夫定是一种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核苷类似物,能够抑制逆转录酶,阻止DNA链的延伸,从而明显抑制HBV复制,使HBV载量减少,因此能阻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恶化,并减少其病死率.本研究对6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分析,现将结果报告下.
作者:米立军;郭鸿;金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常规入径是经皮穿刺股动脉,传统的人工压迫止血方法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适,而且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工作量[1].股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出现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办法,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适合使用压迫止血器,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从而探讨压迫止血器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刘军翔;宋冬林;刘新林;姜铁民;李玉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是临床普遍采用的常规治疗方法.为了观察长期治疗效果,提高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达到逐步减小nCPAP治疗压力、甚至达到一定时期停用机械通气的目的 ,我们对2003年1月起接受nCPAP治疗的46例OSAHS患者进行了随访复查和降压调节试验,部分患者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房丽;荣绍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始动因素,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是2 型糖尿病的决定性因素[1].二者在2 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2 型糖尿病患者进入肾衰竭期后,其胰岛素用量较前明显减少,甚至有些患者可以停用胰岛素仍保持血糖平稳达标.由此提示:随着肾病进展,2 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如何变化值得深入研究.为此我们调查了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胰岛功能的特点,以期明确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在糖尿病肾病糖代谢中的作用.
作者:陈睿;陈莉明;常宝成;单春艳;于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e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乳腺癌扩增1(amplified in breast cancer 1,AIBl)基因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快速尿素酶法和改良吉姆萨(Giemsa)染色法检测Hp,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中AIB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组、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率分别为73.3%、71.4%和43.3%,AIB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75±0.24、1.92±0.26和1.10±0.19.胃癌组及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率及AIB1mRNA的表达水平都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或<0.01).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及胃癌组Hp阳性AIBl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P<0.01).结论 Hp感染可能与胃黏膜组织中AIBlmRNA的过表达有关,可能是其新的致癌机制之一.
作者:刘桂方;张志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在脓毒症,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过程中,活化的血管内凝血被普遍认为是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决定因素[1].尽管在严重感染患者,明显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仅有30%~50% ,在全身感染患者,激活的凝血连锁反应是一个早期的和普遍存在的反应[2].因此,抗凝治疗期望能降低脓毒症患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研究以持续小剂量未分馏肝素静脉注射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建如;韩旭东;张素燕;黄晓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肾活检历来被认为是肾脏疾病必要的确诊手段.临床上应用的超声引导肾活检方法常采用穿刺探头和附加刺架.我院采用B型超声探头两点定位,应用活检枪对145例肾脏患者进行肾活检,其效果与穿刺探头或穿刺架引导下的肾活检定位的效果相近.主要优点为超声导向灵活,针对显示清晰,简化了探头的消毒环节,提高了穿刺的灵活性和成功率.现将临床实践体会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王德安;李继光;王继云;路雪娇;杜雪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乳糜性腹水临床少见,主要症状为腹胀,特征是腹水呈乳糜样.病因复杂,有时诊断甚为困难.近10余年的国内文献大多为短篇或个案报道.笔者复习国内文献104篇,对247例乳糜腹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乳糜腹水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王秀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由此所致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糖尿病足的传统治疗主要是内科的药物治疗和外科的血流重建,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外科血流重建应当是首先考虑的方法,但由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多缺乏远端动脉流出道,故无法接受动脉搭桥或血管介入,而自体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局部血管再生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 ,近年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岳琳;王富军;刘书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和颅内血肿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IL-4、IL-6与脑出血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检测8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和颅内血肿液中IL-4、IL-6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静脉血清和颅内血肿液中IL-4、IL-6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4(63.6±23.7)ng/L、(60.9±23.4)ng/L VS(17.9±7.1)ng/L(P12~24 h,>24~72 h,>3~7 d)静脉血清IL-4、IL-6含量比较,>24~72小时含量高,此后呈下降趋势.结论 IL-4、IL-6参与了脑出血急性期的炎症反应,是脑出血后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张彤;TAI Li-wen;台立稳;赵桂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DN一旦进入到临床肾病阶段,将出现不可逆的高血压、大量蛋白尿及进行性的肾衰竭;而早期DN如果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以延缓其发展甚至逆转病程.除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外,降低血液黏稠度对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和延缓肾衰竭也有重要意义.我们对本院住院治疗及门诊治疗的6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别采用口服胰激肽原酶及卡托普利治疗,观察两种药物对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
作者:杨杰;赵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人民在经受了突袭而来的南方冰灾、汶川大地震等巨大自然灾害考验的同时,成功举办了奥运会、残奥会,并在载人航天科技领域又进行了一次新的腾飞,获得举世瞩目的 伟大成就.与此同时,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神经科学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经过共同努力,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研究和探索,在临床研究和科学实验等方面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我们将部分神经科领域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分别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作者:张祥建;董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女,52岁,因发热,憋闷伴呼吸困难、咳嗽1周,加重3天于2008年9月20日入院.查体:患者精神差,面色紫红,呼吸困难,肺部听诊有湿I罗音,体温39.6℃.入院胸部X线检查示左侧膈肌下移,胸腔大量积液.于是做胸腔穿刺引流,取引流液送检,同时取痰液送检.引流后,胸部CT检查示左侧肺门部占位性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后因全身进行性衰竭,医治无效,于2周后死亡.由于患者病情危急,发展快,未行病理方面的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5×109/L,中性粒细胞0.38,淋巴细胞0.47,单核细胞0.10;血小板85×109/L.血液临床化学检查:丙氨酸转氨酶37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162 U/L,总胆红素106.5 Fmol/L,乳酸脱氢酶986U/L,尿素氮26.2 mmol/L,肌酐176.0 pmol/L,血糖正常.
作者:甄平;姚新洁;李庆禄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腹膜透析(PD)患者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一肽(AGEs-P)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流动注射分析法(FIA)测定25例稳定的非糖尿病PD患者血清AGEs-P水平,同时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生化、透析充分性等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AGEs-P与相关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的关系.结果 PD患者血清AGEs-P与PD时间、透析葡萄糖剂量、血清hsCRP及血清MDA呈显著正相关(r=0.883、0.901、0.715、0.828,均P<0.01),与残余肾功能、血清GSH、T-SOD呈显著负相关(r=-0.785、-0.817、-0.826,均P<0.01);透析葡萄糖剂量、残余肾功能是影响血清AGEs-P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非糖尿病PD患者血清AGEs-P水平与PD时间、透析葡萄糖剂量、残余肾功能、慢性炎症状态及氧化应激状态有关,其中透析葡萄糖剂量、残余肾功能是影响血清AGEs-P水平的关键因素.
作者:孙琤;张苗;蒋春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男,7.5岁,因吃不洁净水果而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无腹泻、腹疼、发热、头疼等,亦无其他症状,家人为其服用自备的甲氧氯普胺1片(10 mg).2小时后患者出现情绪紧张,表情恐怖,谵语.就诊时查体除感腹部不适外无任何阳性体征.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检查合作;有幻视,如看到墙上有发黄的东西,看到墙上有卡通人及电视上放过的妖怪画面等;有感知综合障碍,感到房子倾斜,本来住在6层楼却说住在1层;无幻听;思维联想可,表达清楚,说有人要打自己,但说不清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打.患者表情紧张、恐惧,伴有躲藏行为,抓住家长的手,无自知力,记忆、智能正常.门诊给予输液排泄及小剂量利堵酮(0.5 mg,每天2次)治疗,次日症状完全消失,未再服药.此后1年来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作者:刘朝军;田素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近年来消化病学研究领域可谓空前活跃,与成绩斐然的2007年相比[1],2008年依旧热闹非凡,数十场国内外大型消化病学术会议相继召开,全球消化病学者济济一堂、广泛交流,消化疾病各研究领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众多研究不断充实进来,同时诊断和治疗理念也得到不断更新.Barrett食管、消化性溃疡、胃癌、结直肠癌、慢性乙型肝炎等的诊疗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数部消化系疾病诊疗指南的相继出台和更新则成为本年度的一大亮点.现就2008年度消化系疾病各研究领域的相关进展进行简单回顾.
作者:张晓岚;安君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清胆碱酯酶是一类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脑、肝、血及胆碱能神经末梢的突触间隙中,是目前协助诊断有机磷中毒和评估肝实质细胞损害的重要手段.而美国学者Knaus等[1]发明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对入院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病死率的判断具有很高的实际操作意义.通过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变化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以探讨胆碱酯酶水平对判断重症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惠玉;齐会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涵盖了非酒精性肝脏脂肪性改变,病理上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3种类型.近些年来NAFLD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NAFLD与营养过剩(体力活动减少及不适当的饮食)、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T2DM)以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趋势相平行,目前肥胖和糖尿病的广泛流行提示NAFLD的发生率在不久的将来会进一步升高.医学界对NAFLD进行了较多研究,但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
作者:董闪闪;张力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香菇多糖(LNT)注射液联合长春瑞滨+奥沙利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8例经临床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P方案)和观察组(LNT联合NP方案).对照组应用长春瑞滨25~30 mg/m2第1、8天,奥沙利铂130 mg/m2总量均分后于第1~3天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香菇多糖注射剂1 mg,每周2次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完成2~4周期后进行疗效测评.结果 对照组:部分缓解(PR)46.2%(12/26),稳定(SD)30.8%(8/26),进展(PD)23.1%(6/26),总有效率为46.1%;观察组:PR 50.0%(26/52),SD 42.3%(22/52),PD 7.7%(4/52),总有效率为50.O%,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受益反应: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增加>20分者占76.9%;体质量增加者>7%,占57.6%,止痛药用量减少50%者,占42.3%,而对照组则分别为38.4%、30.7%和38.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微的血液学毒性.结论 香菇多糖注射剂联合NP方案化疗具有改善生活质量和明显协同、增效、减毒作用,不良反应作用轻微,可以作为化疗的重要辅助用药.
作者:商素亮;黄建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正常糖耐量者、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钳夹试验中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15例正常糖耐量者和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以钳夹稳态期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Rd)来判定周围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MCP-1水平,并测定其他临床指标,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糖耐量者相比,2型糖尿痛患者外周血MCP-1水平明显升高(P<0.01),Rd值明显降低(P<0.01),其中MCP-1(65.64±17.67)ng/L VS(144.39±61.63)ng/L,Rd(10.05±2.24)mg·kg-1·min-1 VS(6.33±2.41)mg·kg-1·min-1,两者呈负相关(P<001).Rd值、MCP-1均与体质量指数、腰围呈中度相关.偏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CP-1是胰岛素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外周血MCP-1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既独立于体质量、腰围、血脂等因素影响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又与之紧密相关,促进胰岛素抵抗的进展.
作者:李佳;姜鲜;陈秋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