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一直被视为冠心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提示,抑郁症可能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从而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和病死率.但目前抑郁症是否为心肌梗死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抑郁症可否降低心肌梗死风险尚无定论.
作者:郭艺芳;张倩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可能的机制.方法 培养人单核细胞型淋巴瘤(THP-1)细胞株,设空白对照组、AngⅡ刺激组、辛伐他汀低、中、高3个浓度组.辛伐他汀3组分别为辛伐他汀0.1、1、10 μmol/L及对照组加入Ang Ⅱ 1μmol/L后孵育24小时,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核因子кB(NF-кB)活化情况,SYBR Green Ⅰ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采用2-△△Ct相对值观察IL-6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辛伐他汀3组均能够抑制棱因子亚基p65由胞质转移至核内,辛伐他汀组均降低IL-6的表达,各组IL-6表达值为:空白组1.00±0.02,AngⅡ刺激组1.71±0.06,辛伐他汀高浓度组0.43±0.01,辛伐他汀中浓度组0.56±0.01.辛伐他汀低浓度组0.64±0.02,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辛伐他汀可减少AngⅡ引起的IL-6表达,辛伐他汀通过影响NF-кB的表达来影响IL-6的分泌,可能是辛伐他汀抗AS的机制.
作者:高文;王欢;盛富强;程龙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type Ⅰ,AIH-Ⅰ)患者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APRIL)和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BAFF)mRNA水平,研究APRIL和BAFFmRNA的表达与AIH-Ⅰ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半定量PCR法检测37例Ⅰ型AIH确诊患者(Ⅰ型AIH组)、19例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组)、15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APRIL和BAFF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洲Ⅰ型AlH患者外周血中IgG、C3、C4、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滴度(ASM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球蛋白(GLO)、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APRIL、BAFFmRNA在Ⅰ型AIH组的表达水平(0.65±0.39,0.76±0.35)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组(0.33±0.26,0.37±0.24)和正常对照组(0.30±0.25,0.23±0.20).APRIL和BAFFmRNA表达水平在Ⅰ型AIH、乙型肝炎组、正常对照组中均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r=0.418,P<0.05).APRIL、BAFFmRNA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指标(ALT、AST、GLO、IgG、CRP)、肝组织学炎症与纤维化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Ⅰ型AIH患者的APRIL、BAFF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新芳;徐芸;楚紫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血浆王换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重症老年美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患者64例,随机分组为试验组34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进行血浆王换同时口服小剂量MTX及柳氮磺胺吡啶(SSZ);对照组口服同等剂量的MTX及SSZ.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在治疗后第1、12、24周评价疗效.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20%及50%、70%改善标准(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50,70,ACR20、ACR50、ACR70)进行判断.结果 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达到ACR20分别为32.4%和6.7%(P=0.011);治疗后第12周达到ACR20分别为70.6%和43.3%(P=0.028)、达到ACR50分别为47.0%和23.3%(P=0.030)、达到ACR70分别为26.5%和6.7%(P=0.041);治疗后第24周达到ACR20分别为85.3%和60.0%(P=0.022),达到ACR50分别为58.8%和33.3%(P=0.041)、达到ACR70分别为35.3%和13.3%(P=0.043).不良反应试验组6例,对照组4例,对症治疗好转.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小剂量MTX治疗重症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小剂量MTX,且起效快、疗效较持久,安全性好.
作者:朱霞;林金盈;韦美秋;蓝梅;李学军;李永敢;黄玉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2001~2007年麻疹发病的季节性和长期趋势,为积极防治麻疹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石家庄市麻疹疫情资料,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麻疹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用相关分析法分析麻疹发病的长期趋势.结果 ①石家庄市麻疹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其季节分布特征是,麻疹全年均可发病,11月患病人数开始增多,次年4~5月达高峰,6月以后下降,8~10月发病低.②2001~2007年麻疹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42.969,P<0.01),总高峰日在4月19日,高峰期为2月13日至6月25日.③2001~2007年石家庄市麻疹发病存在明显的升高趋势(γ=0.814,P=0.026).结论 石家庄市麻疹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4~5月,高峰期集中在2月上旬到6月下旬.近几年麻疹发病呈明显升高趋势,应围绕此发病高峰期采取紧急防治措施.
作者:张世勇;高秋菊;林志芳;万丽;吴丽红;冯长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肝纤维化是以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而过量沉积为特征,其形成涉及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ECM的变化.整合素为介导细胞与ECM间黏附作用的黏附分子之一,是ECM的主要受体[1].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的是整合素α5β1、α6β1和α1β1等.
作者:耿建章;甄真;陈翠英;王素平;宁更献;沈伟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者,男,73岁,因右上腹不适1个多月,在我院行肝脏CT检查,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增强扫描可见右肝一结节样病灶于动脉期强化(图1).胆囊未见异常.甲胎蛋白453U/L,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既往10年前有丙型肝炎病史.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行肝癌介入治疗.
作者:耿志辉;刘丙木;王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高血压、糖尿病都是多基因遗传加多环境因素影响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国内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糖尿病初诊时高血压合并率达37.4%[1].
作者:李淑英;赵洪林;李岳华;冀秋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对脑外伤患者抑郁、焦虑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轻型脑外伤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总分≥20分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总分≥14分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脑外伤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文拉法辛25~50 mg,每日2次,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抗抑郁药,疗程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观察患者HAMD、HAMA以及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HAMA评分均有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更多(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AMP评分从治疗前的(25.64±5.81)分下降至(10.70±4.69)分vs(25.89±7.15)分下降至(19.51±3.95)分;HAMA评分从治疗前的(25.78±5.24)分下降至(15.12±7.56)分vs(25.15±6.54)分下降至(19.92±8.05)分;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的评分治疗后均有上升,但治疗组上升更多(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BI评分从治疗前的(44.37±7.82)分上升至(72.37±8.46)分vs(42.23±7.12)分上升至(63.82±8.67)分.治疗方式和时间的交互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文拉法辛可明显改善脑外伤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同时还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左克俭;韩国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去甲万古霉素-肝素冲洗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67例、导管79根,导管留置时间均在3天以上.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肝素盐水冲洗或封管等常规护理基础上,用8 g/L去甲万古霉素冲洗液3~5 ml,每6小时冲洗静脉导管1次,冲洗时间少5分钟;对照组采用肝素盐水冲洗或封管等常规护理.取导管血标本、导管尖端、外周血标本进行微生物的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两组67例共收集导管79根,共有20例患者的21根导管培养阳性,阳性率26.6%;共培养出21株致病菌,每1 000根导管日感染数29.治疗组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8%和36.6%(P=0.037);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组球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和21.9%(P=0.032);治疗组导管定植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2%和34.1%(P=0.029);治疗组每1 000根导管日感染教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和42(P=0.001).两组导管留置部位、胃肠外营养、导管平均留置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甲万古霉素-肝素冲洗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导致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是一种有效、方便易行的临床新技术.
作者:周庆明;杨秀芬;王春玲;赵立敏;张征;田惠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之一,是重要的肝脏疾病致病因子,HBV感染不仅可以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还与致命的爆发型肝炎、肝硬化(LC)、重型肝炎(SH)和原发性肝癌(PH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
作者:孙华宝;吕定英;曹立;庄小红;徐龙;敖琴芳;鲁纯腾;刘淑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者,女,78岁,既往右侧乳腺癌术后2年病情稳定.因精神萎靡1个月,发现下肢水肿及咳痰1周于2008年9月20日就诊,检查血生化,心功能及胸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但血白蛋白减低达16 g/L,为进一步治疗收住院.
作者:阎渭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近年来,国外报道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ventilate syndrome,OSAHS)可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二者都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又相互影响,因此干预OSAHS可能减轻颈动脉病变,进而减少卒中的发生.本研究通过了解OSAHS与颈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探讨颈动脉病变早期干预的新途径.
作者:黄卫;邓丽影;徐丽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猝死是指24小时内由于潜在的疾病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突然的意外的自然性死亡(非暴力性),可以是潜在的器质性病变发展不可逆转的结果,也可以是功能失调如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属病理性死亡[1].
作者:张玉华;马光;张秀芬;王新颖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者,女,20岁,因头晕、乏力1年,发热2月余,于2007年3月15日入住我院.1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黑朦、皮肤青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2.20×109/L,红细胞(RBC)1.37×1012/L,血红蛋白(Hb)52 g/L,血小板(PLT)23.0×109/L,网织红细胞(Ret)1.5%.骨髓涂片:增生低下,粒、红系仅见中幼以下阶段,非造血细胞多见,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
作者:陈闽江;韩冰;沈悌;王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的浓度,进一步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各20例]和2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入院时的血浆,以及从STEMI组中选择13例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经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3个月时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IL-33的浓度.结果 ACS患者各亚组血浆IL-33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56±10.17)ng/L、(40.65±12.99)ng/L、(30.46±4.97)ng/L vs(56.66±5.09)ng/L(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IL-33浓度降低是冠状动脉病变和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45,95%CI 0.158~0.442,P=0.002).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浆IL-33水平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呈负相关.13例STEMI患者经直接PCI及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浆IL-33浓度显著回升(46.47±12.33)ng/L vs(29.45±3.01)ng/L(P=0.001).结论 血浆IL-33水平与ACS严重程度和斑块稳定性独立相关,与空腹血糖、TG也有明确关系,同时与冠心病的预后也有一定关联,因此IL-33有望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血浆标志物之一.
作者:范天全;于海奕;郭艳红;牛杰;高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构是AMI患者发生室壁瘤、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的基础,与AMI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病死率的增加密切相关[1],心肌肌钙蛋白1(cTnI)可检出微小的心肌细胞损伤,成为心肌细胞损伤敏感性和特异性强的标志物之一[2].
作者:陈欣华;李燕;孟文格;王生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近10年来,全球哮喘患者约1.5亿,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哮喘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而且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
作者:刘英宇;王和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