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3浓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范天全;于海奕;郭艳红;牛杰;高炜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白细胞介素33, 酶联免疲吸附测定, 预后
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的浓度,进一步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各20例]和20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入院时的血浆,以及从STEMI组中选择13例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经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3个月时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IL-33的浓度.结果 ACS患者各亚组血浆IL-33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56±10.17)ng/L、(40.65±12.99)ng/L、(30.46±4.97)ng/L vs(56.66±5.09)ng/L(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IL-33浓度降低是冠状动脉病变和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45,95%CI 0.158~0.442,P=0.002).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浆IL-33水平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呈负相关.13例STEMI患者经直接PCI及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浆IL-33浓度显著回升(46.47±12.33)ng/L vs(29.45±3.01)ng/L(P=0.001).结论 血浆IL-33水平与ACS严重程度和斑块稳定性独立相关,与空腹血糖、TG也有明确关系,同时与冠心病的预后也有一定关联,因此IL-33有望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血浆标志物之一.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258例痰标本细菌学检查

    为了解近年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变迁,现将2004年3月至2008年10月本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痰标本细菌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梅芳;张凤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武汉市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特点

    目的 了解武汉市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特点,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260例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研究.入选者均为武汉市居民,年龄60岁.对患者的年龄分布、基础疾病、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结果 武汉市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多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痛等基础疾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茼为主,以肺炎克雷伯杆菌等感染居多.值得注意的是,这与国外文献的报道不完全一致.且耐药菌较多,不典型病原体感染有增多趋势.结论 对老年人CAP应尽量找出病原体,按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联合、足量用药,疗程稍长.

    作者:谢兆兰;王明林;周立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病例对照研究

    近10年来,全球哮喘患者约1.5亿,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哮喘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而且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

    作者:刘英宇;王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缬沙坦、舒洛地特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内皮及肾脏的保护作用

    高血压、糖尿病都是多基因遗传加多环境因素影响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国内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糖尿病初诊时高血压合并率达37.4%[1].

    作者:李淑英;赵洪林;李岳华;冀秋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紫外线空气消毒过敏诱发急性肺水肿1例

    患者,女,78岁,既往右侧乳腺癌术后2年病情稳定.因精神萎靡1个月,发现下肢水肿及咳痰1周于2008年9月20日就诊,检查血生化,心功能及胸片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但血白蛋白减低达16 g/L,为进一步治疗收住院.

    作者:阎渭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趋化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

    氧化应激和炎症是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两大主要因素.大量文献表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作为联系氧化应激与炎症的枢纽,可通过经典的趋化作用及细胞-细胞间黏附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许多过程,如白细胞浸润、泡沫细胞滞留或逸出、血管平滑肌细胞活化和增殖等.

    作者:王伟;张旗;庞艳梅;邸书华;甄利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整合素α5β1及其配体纤维连接蛋白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

    肝纤维化是以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而过量沉积为特征,其形成涉及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ECM的变化.整合素为介导细胞与ECM间黏附作用的黏附分子之一,是ECM的主要受体[1].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的是整合素α5β1、α6β1和α1β1等.

    作者:耿建章;甄真;陈翠英;王素平;宁更献;沈伟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辛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人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可能的机制.方法 培养人单核细胞型淋巴瘤(THP-1)细胞株,设空白对照组、AngⅡ刺激组、辛伐他汀低、中、高3个浓度组.辛伐他汀3组分别为辛伐他汀0.1、1、10 μmol/L及对照组加入Ang Ⅱ 1μmol/L后孵育24小时,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核因子кB(NF-кB)活化情况,SYBR Green Ⅰ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采用2-△△Ct相对值观察IL-6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辛伐他汀3组均能够抑制棱因子亚基p65由胞质转移至核内,辛伐他汀组均降低IL-6的表达,各组IL-6表达值为:空白组1.00±0.02,AngⅡ刺激组1.71±0.06,辛伐他汀高浓度组0.43±0.01,辛伐他汀中浓度组0.56±0.01.辛伐他汀低浓度组0.64±0.02,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辛伐他汀可减少AngⅡ引起的IL-6表达,辛伐他汀通过影响NF-кB的表达来影响IL-6的分泌,可能是辛伐他汀抗AS的机制.

    作者:高文;王欢;盛富强;程龙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39例猝死的临床病理分析

    猝死是指24小时内由于潜在的疾病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突然的意外的自然性死亡(非暴力性),可以是潜在的器质性病变发展不可逆转的结果,也可以是功能失调如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属病理性死亡[1].

    作者:张玉华;马光;张秀芬;王新颖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血浆置换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重症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血浆王换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重症老年美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患者64例,随机分组为试验组34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进行血浆王换同时口服小剂量MTX及柳氮磺胺吡啶(SSZ);对照组口服同等剂量的MTX及SSZ.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在治疗后第1、12、24周评价疗效.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20%及50%、70%改善标准(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50,70,ACR20、ACR50、ACR70)进行判断.结果 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达到ACR20分别为32.4%和6.7%(P=0.011);治疗后第12周达到ACR20分别为70.6%和43.3%(P=0.028)、达到ACR50分别为47.0%和23.3%(P=0.030)、达到ACR70分别为26.5%和6.7%(P=0.041);治疗后第24周达到ACR20分别为85.3%和60.0%(P=0.022),达到ACR50分别为58.8%和33.3%(P=0.041)、达到ACR70分别为35.3%和13.3%(P=0.043).不良反应试验组6例,对照组4例,对症治疗好转.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小剂量MTX治疗重症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小剂量MTX,且起效快、疗效较持久,安全性好.

    作者:朱霞;林金盈;韦美秋;蓝梅;李学军;李永敢;黄玉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文拉法辛改善脑外伤患者负性情绪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对脑外伤患者抑郁、焦虑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轻型脑外伤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总分≥20分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总分≥14分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脑外伤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文拉法辛25~50 mg,每日2次,对照组不使用任何抗抑郁药,疗程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观察患者HAMD、HAMA以及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HAMA评分均有下降趋势,但治疗组下降更多(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AMP评分从治疗前的(25.64±5.81)分下降至(10.70±4.69)分vs(25.89±7.15)分下降至(19.51±3.95)分;HAMA评分从治疗前的(25.78±5.24)分下降至(15.12±7.56)分vs(25.15±6.54)分下降至(19.92±8.05)分;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BI)的评分治疗后均有上升,但治疗组上升更多(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BI评分从治疗前的(44.37±7.82)分上升至(72.37±8.46)分vs(42.23±7.12)分上升至(63.82±8.67)分.治疗方式和时间的交互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文拉法辛可明显改善脑外伤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同时还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左克俭;韩国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鼻窦毛霉菌感染1例

    患者,女,20岁,因头晕、乏力1年,发热2月余,于2007年3月15日入住我院.1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头晕、乏力、黑朦、皮肤青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2.20×109/L,红细胞(RBC)1.37×1012/L,血红蛋白(Hb)52 g/L,血小板(PLT)23.0×109/L,网织红细胞(Ret)1.5%.骨髓涂片:增生低下,粒、红系仅见中幼以下阶段,非造血细胞多见,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

    作者:陈闽江;韩冰;沈悌;王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美国预防工作组颁布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建议书

    新近,美国预防工作组(U.S.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颁布了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建议书,旨在指导阿司匹林的规范化临床应用.

    作者:郭艺芳;徐清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并不能预防心血管事件——SEARCH研究启示

    目前,心血管疾病仍是全球主要的死因之一,其危险因素的研究一直受到医学家的重视.大量的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从理论上讲,降低HCY水平就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

    作者:李拥军;金鑫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新型国产血管封堵器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相比,评价在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应用国产新型血管封堵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29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血管封堵器组和人工压迫止血组.主要的观察指标为止血时阃、下床活动时间和主要血管并发症.结果 血管封堵器组与人工压迫止血组相比显著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5.2±4.7)min vs(15.1±12.6)min,(187.4±125.6)min vs(324.8±212.4)min(P<0.001),但其与人工压迫止血组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或治疗的患者术后可以立即撤出鞘管应用国产血管封堵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相比,前者可以显著地缩短止血及制动时间而不增加血管并发症.

    作者:彭建军;任利辉;贾凯英;梁雅;叶慧明;雷利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窝蛋白1与肾脏疾病

    小窝(caveolae)是近年新认识的一种膜特异性微区结构,小窝蛋白(caveolin,Cav)是形成小窝的重要结构蛋白,参与跨膜信号转导和调节、细胞外基质重塑及纤连蛋白基质的更新[1].

    作者:张瑞宁;傅淑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Rho激酶抑制剂治疗左心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临床研究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以肺血管阻力增加为本质的血流动力学概念,是一组以肺循环高血压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对PH的治疗过去多借用治疗体循环高血压的药物,不良反应多,疗效差.

    作者:刘惠良;齐晓勇;张至;李刚;刘欣;杜荣品;谷剑;王小平;党懿;王天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经肝动脉注射碘化油乳剂治疗肝癌致胆囊结石1例

    患者,男,73岁,因右上腹不适1个多月,在我院行肝脏CT检查,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增强扫描可见右肝一结节样病灶于动脉期强化(图1).胆囊未见异常.甲胎蛋白453U/L,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既往10年前有丙型肝炎病史.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行肝癌介入治疗.

    作者:耿志辉;刘丙木;王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海拔地区红细胞增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脏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红细胞增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 319例住院高血压患者按红细胞是否增多分为红细胞正常组和红细胞增多组,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左心房、左心室结构的变化以及左心房和左心室重构的发生率.结果 红细胞增多组患者舒张压(DBP)水平高于红细胞正常组患者,(101±16)mm Hg vs(97±15)mm Hg(P<0.05);收缩压和脉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红细胞增多组患者左心房前后径、舒张末室间隔厚度和舒张末左心室后壁厚度与红细胞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33.98±6.82)mm vs(32.24±5.31)mm、(12.71±1.76)mm vs(12.03±1.80)mm和(11.92±1.69)mm vs(10.83±1.66)mm(P<0.05或<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增多组患者左心房扩大和左心室肥厚(LVH)罹患率显著高于红细胞正常组(27.5%vs 17.1%和83.5%vs 64.8%)(P<0.05或<0.01);而左心室扩大的罹患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海拔地区红细胞增多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DBP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能促进心脏重构的发生,进一步探讨干预红细胞增多的方法对高海拔地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控制以及延缓或改善心脏重构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玉华;刘争建;张寅;周军;王立志;张雪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与血脂蛋白(a)浓度的关系

    随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广泛应用,支架再狭窄(ISR)的发生例数不断增加,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众多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脂蛋白(a)[Lp(a)]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再狭窄是否与Lp(a)有关,国内外专家做了一些研究,但没有统一的结果说明Lp(a)是支架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作者:齐大屯;李牧蔚;高传玉;宋昆鹏;刘洪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