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拥军;金鑫
抑郁症一直被视为冠心病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提示,抑郁症可能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从而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和病死率.但目前抑郁症是否为心肌梗死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抑郁症可否降低心肌梗死风险尚无定论.
作者:郭艺芳;张倩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小窝(caveolae)是近年新认识的一种膜特异性微区结构,小窝蛋白(caveolin,Cav)是形成小窝的重要结构蛋白,参与跨膜信号转导和调节、细胞外基质重塑及纤连蛋白基质的更新[1].
作者:张瑞宁;傅淑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之一,是重要的肝脏疾病致病因子,HBV感染不仅可以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还与致命的爆发型肝炎、肝硬化(LC)、重型肝炎(SH)和原发性肝癌(PH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
作者:孙华宝;吕定英;曹立;庄小红;徐龙;敖琴芳;鲁纯腾;刘淑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肺吸虫病是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变而复杂,极易误诊或漏诊.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肺吸虫病患者19例,报告如下.
作者:席学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清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30例MODS患者,行CRRT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不低于24小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检测生化指标,计算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等,并分别于治疗开始时(0小时)和治疗后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取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 14天存活19例(存活率63.3%),28天存活17例(存活率56.7%).治疗6小时后患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于恢复正常.IL-1β、IL-4、IL-10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NF-α、IL-6、IL-10在12小时浓度升高达峰值[(887.88±975.46)ng/L,(132.01±118.14)ng/L,(167.01±161.66)ng/L],与治疗前[(462.24±331.03)ng/L,(106.39±90.82 ng/L,(124.51±118.39 n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死亡组IL-6高于存活组,(145.45±14.28)ng/L vs(106.03±10.86)ng/L(P<0.05);死亡组IL-10低于存活组,(94.93±16.09)ng/L vs(143.06±12.24)ng/L(均P<0.05).结论 CRRT可以使患者机体内环境得到纠正,但MODS患者外周血炎症介质浓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IL-10水平可成为患者临床转归的预测指标.
作者:魏芳;姜埃利;王立华;王喆;于海波;陈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近年来我国的脑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且许多患者就诊时已错过超早期溶栓时间窗(发病后6小时以内),其致残率高.因此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缺血性神经元的保护治疗成为了脑梗死治疗研究的重点.
作者:刘双秀;杨万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type Ⅰ,AIH-Ⅰ)患者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APRIL)和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BAFF)mRNA水平,研究APRIL和BAFFmRNA的表达与AIH-Ⅰ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半定量PCR法检测37例Ⅰ型AIH确诊患者(Ⅰ型AIH组)、19例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组)、15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APRIL和BAFF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洲Ⅰ型AlH患者外周血中IgG、C3、C4、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滴度(ASM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球蛋白(GLO)、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APRIL、BAFFmRNA在Ⅰ型AIH组的表达水平(0.65±0.39,0.76±0.35)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组(0.33±0.26,0.37±0.24)和正常对照组(0.30±0.25,0.23±0.20).APRIL和BAFFmRNA表达水平在Ⅰ型AIH、乙型肝炎组、正常对照组中均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r=0.418,P<0.05).APRIL、BAFFmRNA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指标(ALT、AST、GLO、IgG、CRP)、肝组织学炎症与纤维化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Ⅰ型AIH患者的APRIL、BAFF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王新芳;徐芸;楚紫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2001~2007年麻疹发病的季节性和长期趋势,为积极防治麻疹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石家庄市麻疹疫情资料,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麻疹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用相关分析法分析麻疹发病的长期趋势.结果 ①石家庄市麻疹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其季节分布特征是,麻疹全年均可发病,11月患病人数开始增多,次年4~5月达高峰,6月以后下降,8~10月发病低.②2001~2007年麻疹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42.969,P<0.01),总高峰日在4月19日,高峰期为2月13日至6月25日.③2001~2007年石家庄市麻疹发病存在明显的升高趋势(γ=0.814,P=0.026).结论 石家庄市麻疹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4~5月,高峰期集中在2月上旬到6月下旬.近几年麻疹发病呈明显升高趋势,应围绕此发病高峰期采取紧急防治措施.
作者:张世勇;高秋菊;林志芳;万丽;吴丽红;冯长龙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近年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ial calcification,CAC)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通过无创性医学影像技术检出CAC对冠心病的诊断与风险评估可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
作者:赵海军;白晓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者,女,45岁.主诉:上腹部不适,恶心泛酸,食欲不振于2008年7月28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查体:上腹压痛(+),体态自如,听诊心肺无异常,脉搏96次/min,呼吸12次/min,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明显检查禁忌证,经禁食禁水后行胃镜检查.
作者:赵秀明;陈利捷;姜占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以肺血管阻力增加为本质的血流动力学概念,是一组以肺循环高血压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对PH的治疗过去多借用治疗体循环高血压的药物,不良反应多,疗效差.
作者:刘惠良;齐晓勇;张至;李刚;刘欣;杜荣品;谷剑;王小平;党懿;王天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重型肝炎的病情凶险而复杂,病死率一般可达到80%~90%,是损害人民健康的严重疾患.通过对我科临床确诊的50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作者:刘鹏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血浆王换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重症老年美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患者64例,随机分组为试验组34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进行血浆王换同时口服小剂量MTX及柳氮磺胺吡啶(SSZ);对照组口服同等剂量的MTX及SSZ.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在治疗后第1、12、24周评价疗效.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20%及50%、70%改善标准(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50,70,ACR20、ACR50、ACR70)进行判断.结果 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达到ACR20分别为32.4%和6.7%(P=0.011);治疗后第12周达到ACR20分别为70.6%和43.3%(P=0.028)、达到ACR50分别为47.0%和23.3%(P=0.030)、达到ACR70分别为26.5%和6.7%(P=0.041);治疗后第24周达到ACR20分别为85.3%和60.0%(P=0.022),达到ACR50分别为58.8%和33.3%(P=0.041)、达到ACR70分别为35.3%和13.3%(P=0.043).不良反应试验组6例,对照组4例,对症治疗好转.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小剂量MTX治疗重症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小剂量MTX,且起效快、疗效较持久,安全性好.
作者:朱霞;林金盈;韦美秋;蓝梅;李学军;李永敢;黄玉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去甲万古霉素-肝素冲洗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67例、导管79根,导管留置时间均在3天以上.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肝素盐水冲洗或封管等常规护理基础上,用8 g/L去甲万古霉素冲洗液3~5 ml,每6小时冲洗静脉导管1次,冲洗时间少5分钟;对照组采用肝素盐水冲洗或封管等常规护理.取导管血标本、导管尖端、外周血标本进行微生物的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两组67例共收集导管79根,共有20例患者的21根导管培养阳性,阳性率26.6%;共培养出21株致病菌,每1 000根导管日感染数29.治疗组导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8%和36.6%(P=0.037);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组球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和21.9%(P=0.032);治疗组导管定植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2%和34.1%(P=0.029);治疗组每1 000根导管日感染教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和42(P=0.001).两组导管留置部位、胃肠外营养、导管平均留置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甲万古霉素-肝素冲洗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导致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是一种有效、方便易行的临床新技术.
作者:周庆明;杨秀芬;王春玲;赵立敏;张征;田惠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表面出现破损或裂纹,继而血管痉挛,血小板黏附、聚集并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完全或不完全堵塞性急性血栓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猝死.
作者:郭炳彦;张延军;崔志宏;李拥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老年舞蹈症又称动脉硬化性舞蹈病,以偏身舞蹈症常见,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多继发于基底节的血管性病变,亦可为小舞蹈病或亨亭顿舞蹈病的一部分,少数继发于基底节区肿瘤或变性疾病.
作者:尹汝尊;臧颖卓;刘瑞春;马太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构是AMI患者发生室壁瘤、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的基础,与AMI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病死率的增加密切相关[1],心肌肌钙蛋白1(cTnI)可检出微小的心肌细胞损伤,成为心肌细胞损伤敏感性和特异性强的标志物之一[2].
作者:陈欣华;李燕;孟文格;王生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可能的机制.方法 培养人单核细胞型淋巴瘤(THP-1)细胞株,设空白对照组、AngⅡ刺激组、辛伐他汀低、中、高3个浓度组.辛伐他汀3组分别为辛伐他汀0.1、1、10 μmol/L及对照组加入Ang Ⅱ 1μmol/L后孵育24小时,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核因子кB(NF-кB)活化情况,SYBR Green Ⅰ染料法实时荧光定量采用2-△△Ct相对值观察IL-6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辛伐他汀3组均能够抑制棱因子亚基p65由胞质转移至核内,辛伐他汀组均降低IL-6的表达,各组IL-6表达值为:空白组1.00±0.02,AngⅡ刺激组1.71±0.06,辛伐他汀高浓度组0.43±0.01,辛伐他汀中浓度组0.56±0.01.辛伐他汀低浓度组0.64±0.02,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辛伐他汀可减少AngⅡ引起的IL-6表达,辛伐他汀通过影响NF-кB的表达来影响IL-6的分泌,可能是辛伐他汀抗AS的机制.
作者:高文;王欢;盛富强;程龙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氧化应激和炎症是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两大主要因素.大量文献表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作为联系氧化应激与炎症的枢纽,可通过经典的趋化作用及细胞-细胞间黏附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许多过程,如白细胞浸润、泡沫细胞滞留或逸出、血管平滑肌细胞活化和增殖等.
作者:王伟;张旗;庞艳梅;邸书华;甄利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患儿,男,6个月,因发热8天于2009年2月18日入院.入院后查体: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瘀点瘀斑,两肺呼吸音清,心率12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肝右肋下约3 cm处可触及,质中,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徐美荣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