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对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秦文卓

关键词:脑梗死,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治疗
摘要:关于他汀类药物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尤其是进展型脑梗死患者是否有治疗作用还知之甚少,现将我院神经内科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期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报道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浓度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伴或不伴心力衰竭[1].本病病因不明,晚期患者常因心力衰竭致死,病死率较高,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血清B型利钠肽(BNP)浓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24],本研究拟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BNP浓度进行检测,探讨其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以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政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应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表达质粒瞬时转染纤维连接蛋白(FN)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在FRNK诱导HSC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以FN刺激HSC增殖,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用FRNK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SC,应用膜联蛋白/碘化丙啶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蛋白免疫印迹及RT-PCR方法检测FRNK、FAK、p-FAK(Tyr397)、MT1-MMP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 FRNK表达质粒成功转染HSC,在翻译后水平抑制FAK磷酸化.与空质粒组比较,FRNK表达质粒转染HSC 48小时后,HSC凋亡率由(9.28±1.05)%增加至(25.37±1.92)0A(P<0.01).FRNK抑制FAK磷酸化后在翻译和转录水平上调MT1-MMP表达,2.26±0.14 vs 1.09±0.15(P<0.01);1.58±0.18 vs1.00±0.10(P<0.01).结论 在脂质体介导下瞬时转粢FRNK表达质粒可诱导HSC发生凋亡,上调MT1-MMP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申建刚;安君艳;桑荣霞;魏娟;霍晓霞;张晓岚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应激性高血糖对血浆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对血浆脂联素水平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入选80例无糖尿病史的ACS患者.其中应激性高血糖患者(stress hyperglycemia,SH)38例,非SH者42例.检测患者入院第2日的空腹血糖,发病72小时血浆脂联素水平;分别于发病第2周、3个月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量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容量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3个月.结果 SH组较非SH组血浆脂联素浓度显著降低,(3.70±1.59)mg/L vs(5.56±1.85)mg/L(P<0.01),3个月LVEDVI和LVESVI明显增大,4.22±2.63 vs 2.49±2.70(P<0.05);1.84±1.73 vs0.32±1.83(P<0.01),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31.58%vs 19.05%.P<0.05)血浆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14,P<0.001)与LVEDVI及LVESVI3个月变化值呈显著负相关(r=-0.308,-0.267,均P<0.05).结论 SH组ACS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非SH患者,且血糖水平和血浆脂联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说明ACS患者应激状态对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有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左心室重构及预后.

    作者:宋达;李拥军;张辉;王梅;杨蓉;郭艳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河北省63例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分析

    艾滋病病毒(HIV)侵入人体后可在感染细胞内复制,并将其遗传物质整合于寄生细胞内,造成CD4+T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继而损害细胞免疫功能,终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1].为了解河北省H1V感染者的CD4+/CD8+水平及相关情况,为早期对艾滋病(AIDS)患者开展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我们将2008年1~12月期间新发现的部分感染者进行了CD4+/CD8+水平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巧敏;陈志强;李保军;路新利;苗香芬;赵宏儒;赵翠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荔波瑶族、汉族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荔波瑶族、汉族雌激素受体α(ESR1)基因多态性T29C位点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样本为荔波瑶族、汉族的隔离自然人群,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方法分析ESR1基因T29C位点多态性.结果 利用卡方检验对所调查人群的乙型肝炎感染与ESR1的T29C基因型的分布进行分析得出:ESR1 T29C基因多态性在瑶族、汉族男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组与HBV非感染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瑶族TT、TC、CC分别为49.0%、49.0%、2.0%vs 52.6%、29.0%、18.4%,汉族TT、TC、CC分别为31.6%、65.8%、2.6%vs 32.6%、37.2%、30.0%(P<0.05或<0.01),而ESR1 T29C基因多态性在瑶族、汉族女性HBV感染组与HBV非感染组中的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R1的T29C基因多态性与汉族、瑶族乙型肝炎感染可能有相关,ESR1 T29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乙型肝炎易感性的因素之一.

    作者:龙丽;单可人;赵艳;李毅;何燕;吴昌学;齐晓岚;谢渊;张婷;官志忠;任锡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先天性肝纤维化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女,15岁,学生.主因呕血、黑便1周于2008年8月5日入院.1周前进冷食后出现反酸、恶心、呕血3次,量约500 ml,为暗红色,混有凝血块,并有黑色软便3天,每日1~2次,每次约100 g.既往2年来间断出现腹部隐痛、腹泻,每日1~3次,为黄色水样便.伴轻度乏力,可自行缓解.否认有与牛羊接触史、传染病史及手术史.父母为近亲结婚.

    作者:南月敏;苏相;付娜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在顽固性腹水治疗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顽固性腹水患者在基础治疗前提下应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腹胀缓解、意识、血压变化及腹腔感染情况,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K+、Na+离子浓度及腹水蛋白的变化.结果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可不同程度缓解腹胀.治疗后无病例出现意识障碍、血压不稳定、腹腔感染;对血K+、Na+离子浓度无明显影响;腹水蛋白在连续3次治疗中为升高,之后1周为降低.CCr>50 ml/min的患者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CCr≤50 ml/min的患者反而降低肾小球滤过率.结论 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相对少,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摸索.

    作者:王旭展;曹武奎;李谦;唐克诚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尿量及电解质影响比较

    目的 比较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尿量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将149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4组:托拉塞米组(n=32),呋塞米组(n=41),托拉塞米+螺内酯组(n=30),呋塞米+螺内酯组(n=46),用药24小时,统计出入量,测定用药前后血钾和血钠浓度,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尿量及血钠和血钾变化.结果 ①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24小时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591.34±835.15)ml vs(3 525.22±842.51)ml(P>0.05);②托拉塞米组与呋塞米组对血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0.97)mmol/L vs(2.29±1.05)mmol/L(P>0.05),托拉塞米+螺内酯组利钠作用强(3.11±1.72)mmol/L,与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在排钾作用方面,托拉塞米+螺内酯组小(0.09±0.05)mmol/L,而呋塞米组大(0.25±0.32)mmol/L(P<0.01),托拉塞米组排钾小于呋塞米组(0.12±0.06)mmol/L(P<0.01).结论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利尿、排钠作用相近,而托拉塞米排钾作用明显弱于呋塞米,两者交替使用,有助于增加疗效,减少利尿剂抵抗的发生.

    作者:胡越成;张晓晓;万征;孙跃民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病理研究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仅占全部胃肠道肿瘤的1%~3%.随着病理学特别是免疫组化和电镜对超微结构的研究进展,此类肿瘤的发现日益增多,但影像学检查误诊率仍较高.本研究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进行分析,意在提高GIST的CT诊断水平.

    作者:周懂晶;刁换胜;曾秋华;凌毅泰;胡亚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葡萄球菌的检测与分析

    葡萄球菌已是引起医院内和社区化脓性感染甚至全身感染的常见病原菌.近年来,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具有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作用.临床上常有体外克林霉素敏感而治疗失败的病例发生.为此,我们对临床分离的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株进行D-试验检测,以了解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在我院的发生情况.

    作者:刘东梅;吴亚;许萌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突眼4例

    例1,女,42岁.2006年3月5日来本院就诊.6年前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并发突眼,经治疗甲亢症状基本控制,突眼也有好转,但至今尚未完全恢复.查体:心肺正常,甲状腺不大,未闻及血管杂音.眼底未见异常,两眼球轻度突出,睑裂稍大.两眼球运动不受限,双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应灵敏,其余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反射对称(++),病理征未见异常.

    作者:冯俊艳;王淑英;张彤;郭书英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内镜下活组织结核杆菌检测对回盲部良性溃疡的诊断价值

    回盲部溃疡性病变在内镜下检出纺呈增高趋势,此处难鉴别的疾病是肠结核和克罗恩病.

    作者:王鼎鑫;张月寒;樊建平;张建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10月应用机械通气治疗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26例,观察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呼吸、心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02)、氧合指数(PaO2/FiO2)、心功能分级变化及有效率;根据开始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分为早期应用组(A组,n=14例)及非早期应用组(B组,n=12),比较两组病情好转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效率和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24例存活者的心功能均有改善,由原来的心功能Ⅳ级改善至心功能Ⅰ~Ⅱ级,呼吸、心率显著减慢,pH值、PaO2、PaCO2,PaO2/FiO2均明显改善.A组治疗后2、24小时呼吸、PaP2、PaCO2、PaO2/FiO2分别为(26.7±5.9)次/min、(16.2±3.0)次/min,(85±6)mm Hg(1 mm Hg=0.133 kPa)、(96±6)mm Hg,(42.8±6.1)mm Hg、(38.0±2.8)mm Hg,(252±24)mm Hg、(302±22)mm Hg;病情好转时间、通气时间分别为(16±5)小时,(26±7)小时.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对改善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的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邓春;林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草分枝杆菌菌苗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草分枝杆菌菌苗是一种多功能免疫调节剂.我们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草分枝杆菌菌苗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爱蕊;杨圣俊;王俊霞;闫纪英;周晓映;李洁;李新霞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和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细胞受体和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开始了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靶向治疗[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l3tor,EGF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短臂(7p11-13)上,包含26个外显子,长约110 kb,所编码的蛋白为Ⅰ型跨膜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 proteinkinase,TPK).

    作者:田晓刚;王伟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产甲胎蛋白极高胃癌1例

    患者,男,85岁,因呕血、黑便1天于2007年9月6日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差.重度贫血貌,左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上腹部压痛.胃镜及病理示:胃体大弯侧近胃底见一4.5 cm×5.0 cm的溃疡型腺癌.甲胎蛋白(AFP)>3 000ng/L,癌胚抗原(CEA)1.89 μg/L,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标志物均(一),肝功能正常,血常规:血红蛋白(Hb)35 g/L.

    作者:张媛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多元线性回归与logistic回归分析的正确应用

    在医学研究中,一个应变量通常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多变量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变量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其中常用的是多元线性回归与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现简要介绍这两种分析方法的正确应用.

    作者:李涛;李曼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格拉司琼与昂丹司琼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比较

    呃逆是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突发不自主、强有力的痉挛性收缩,继而出现延迟、突然的声门关闭,伴发短促而有特征性的声音.如果呃逆发作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则为顽固性呃逆[1].近年来,我们采用格拉司琼与昂丹司琼治疗顽固性呃逆,并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俊凯;康国强;白秀丽;高福兰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记忆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记忆功能改善的有效性.方法 脑梗死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均采用临床记忆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检测.结果 经1个月治疗后,研究组指向记忆、图形再认、人像回忆、MQ数字广度(顺背)、数字广度(倒背)均比治疗前升高(17.88±4.24)分vs(20.91±6.07)分、(14.87±6.22)分vs(17.16±4.24)分、(19.16±5.32)分vs(23.98±5.26)分、(89.68±13.43)分vs(101.48±11.22)分、(4.95±1.95)分vs(6.80±1.52)分、(3.20±1.95)分vs(4.85±1.28)分(均P<0.05),视觉快反应时间、视觉慢反应时间、听觉慢反应时间、缺失记忆均比治疗前减少(359±65)ms vs(248±45)ms、(2 190±228)ms vs(1 040±227)ms、(3 152±698)ms vs(2 515±449)ms、(5.27±2.12)个vs(4.30±1.86)个(均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指向记忆、图形再认、人像回忆、MQ值、数字广度值均比对照组升高(均P<0.05),视觉快反应时间、视觉慢反应时间、听觉慢反应时间、缺失记忆均比对照组减少(均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记忆功能.

    作者:曾艳芳;姜莉;周健 刊期: 2009年第15期

  • 阿托伐他汀对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关于他汀类药物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尤其是进展型脑梗死患者是否有治疗作用还知之甚少,现将我院神经内科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期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秦文卓 刊期: 2009年第15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