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巧;王金铠;吕鸿雁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秋冬季节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引起发热、腹泻、呕吐及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近年来发现本病常引起心肌酶谱升高.为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在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判断、治疗上的价值,笔者对本院确诊的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名寿;张一宁;赵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外周血血小板各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百分数.某些疾病与血小板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经高压氧舱治疗的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国内文献报道较少.为此,笔者对经高压氧舱治疗78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各参数的变化进行了观察.
作者:乐嘉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代谢改变,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等情况下,心肌细胞内的肉毒碱会释放入血,从尿中大量丢失,使得心肌肉毒碱水平下降[1],可减少40%以上,致使心肌产生三磷酸腺苷(ATP)水平降低.
作者:马树人;曹加淮;蒙涛;李江津;张学锋;王柄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既有胰岛素抵抗,也有β细胞功能减退,β细胞功能减退是T2DM发病的主要因素,β细胞功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作者:韩晓骏;苏如婷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对血液凝固的潜在分子机制的更多了解、重组DNA技术的进步、吸血生物中抗凝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以及以结构为基础药物设计的进展,已经加速了新药发现的步伐.
作者:史旭波;胡大一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百草枯(PQ)中毒自1966年首次报道以来,以高病死率、无特效治疗而成为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难点.
作者:刘芙蓉;石汉文;扈琳;田英平;佟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bolism syndrome,FES)是发生在严重外伤、骨折(特别是长管状骨折)等后,以急性呼吸障碍为特征并伴有脑部和(或)全身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大多情况下,通过症状、体征,各种有关检查能够及时诊断.近来遇到1例不易观察症状,体征者.
作者:李亚华;田凤军;王金成;任士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鱼胆中毒临床上并不少见,目前尚未见鱼胆中毒引起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报道,现就我院所遇1例报道如下.
作者:罗咏萍;陈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30例高血压伴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及28例不伴有腔隙性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24小时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小时脉压、日间脉压及夜间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4.2±10.1)mm Hg vs(117.3±10.9)mm Hg,(125.2±11.5)mm Hg vs(114.4±15.4)mm Hg,(50.2±7.0)mm Hg vs(44.9±7.7)mm Hg,(50.2±7.2)mm Hg vs(46.0±7.1)mm Hg,(51.4±7.9)mm Hg vs(43.8±9.6)mm Hg(均P<0.05);腔隙性脑梗死组非勺型血压的发生率(93.3%)高于对照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收缩压尤其是夜间收缩压升高,脉压差增大,有可能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更高比例的血压调节机制紊乱.
作者:邰胜;刘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肾衰).终末期肾衰患者采用透析治疗,大大提高了肾衰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润秀;谢富华;魏晓军;汤显湖;吴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疾病有效的方法之一,检查前肠道清洁度直接影响检查的质量,是防止检查漏诊、误诊,提高检查阳性率的前提,目前临床上使用清洁肠道的药物和方法较多.我们比较了4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达军;陈维顺;钟燎原;周红兵;罗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急性非特异性时相反应蛋白,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大量研究证实,hs-CRP可作为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外周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是临床了解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郭金涛;牛好敏;郭雅聪;闫斌;周俊英;刘素梅;郭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慢性多发性抽动症(TS)多为儿童期发病,是以突发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性及刻板的动作和(或)发声为特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常伴有强迫症、注意力障碍多动症、冲动行为、抑郁等[1,2].
作者:石志鸿;张本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各种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以及病毒的清除中所起的作用正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我们研究了我院近两年多来各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血清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与病情进展程度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胡敏涛;张波;周红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冠心病(CHD)是一类常见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我们对406例CHD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CHD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卫红;赵义芹;岳文芳;郭艺芳;侯慧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患者,男,29岁,石油工作者,居住于甘肃敦煌地区,曾到四川等地旅游居住.患者初于2006年4月25日劳累后出现午后发热,胸部X线示双肺纹理增多,超声示肝脾肿大,血常规白细胞(WBC)2.5×109/L;生化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42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65 U/L,碱性磷酸酶(ALP)716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439 U/L,乳酸脱氢酶(LDH)608 U/L;骨穿示增生性骨髓象.
作者:唐建发;沈扬;武莉丽;刁兰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肾病综合征是肾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应用糖皮质激素无效或对激素依赖、病情反复发作的被视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临床治疗比较棘手,有可能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
作者:刘成新;白定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例1,女,23岁,主因乏力纳差7天加重伴尿色发黄5天,产后阴道出血2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小时顺利分娩一男婴后,阴道出血不止.
作者:王丽晖;吴广礼;黄旭东;张丽霞;刘宇;李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疣状胃炎(verrucosa gastritis,VG)是一种特殊类型慢性胃炎.据国内外报道,本病有癌变的倾向,因此其临床治疗倍受重视.成熟型VG多由于结缔组织增生所致,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镜下隆起不易消失.笔者应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成熟型VG,探讨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会超;庹必光;吴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大血管病变特别是下肢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陈汝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