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脂质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董秀云;杨思进;白雪;江云东;晏新;潘洪;罗钢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胆固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不断上升,冠心病已居所有致残疾病的第5位,预计2020年,冠心病将成为首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我国该病发病率虽较西方发达国家为低,但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人群超重率、高胆固醇患病率、高血压等影响,发病已有显著上升,对该病的早期发现也随之受到关注.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神经生长因子(netve growth factor,NGF)是早发现、也是目前研究清楚的一个神经源性营养因子.NGF及其受体在肺癌组织的含量较正常肺组织高.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血清NGF的水平,探讨NGF与肺癌患者的预后关系,并为临床治疗肺癌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臧树志;万毅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以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为首发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1例

    患者,男,46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右眼下半部视物不清1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5年,糖尿病2年.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以右眼下降明显,未引起重视.1个月前患者出现右眼下方视物模糊,并觉头部胀痛,曾到本市其他医院就诊,测左眼视力0.8、右眼视力0.6,双眼底视乳头水肿,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局部应用激素治疗,视力无好转.

    作者:高海凤;李永秋;高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支气管镜下局部联合应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肾上腺素治疗气管黏膜损伤的疗效

    气管黏膜损伤在危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中很常见,多发于气管插管的患者.表现为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局部溃疡糜烂出血等.气管黏膜损伤常见病因是肺部的严重感染、全身营养不良、气道湿化不足、气管插管反复摩擦、气囊压力过大或压迫时间过长、反复粗暴吸痰刺激等.损伤部位多在气管插管前端至隆突周围和气囊压迫处,如发现和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大出血、肉芽组织形成、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00年2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60例患者分组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时立霞;张丽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阳性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放射性131I治疗短期预后的影响

    自1942年来,放射性131I开始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治疗,这一治疗措施由于简单、经济、在临床诮和日趋广泛,在美国及加拿大,放射性131I治疗是年龄>21岁Graves病患者的首选方法.

    作者:余红梅;朱大菊;陈世清;李雪锋;胡伟林;柯宗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缺铁性贫血与血小板的相关性分析

    缺铁性贫血(TDA)是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亚铁血红素合成所发生的贫血,血细胞形态学和骨髓铁染色是诊断IDA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们发现IDA常伴有血小板(Plt)数量及形态的异常,严重时可出现三系血细胞减少,现将我们收集的94例缺铁性贫血的监测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燕;史敏;刘永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女肥胖与父母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遗传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1-3],目前我国城市中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是13.25%和11.39%,儿童肥胖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父母都肥胖,其子女肥胖的几率高达为80%,父母中一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的几率为40%~50%,而父母均正常,其子女肥胖的几率仅为7%~10%.肥胖的发生与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及叶酸缺乏等多种因素有关,叶酸缺乏可使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HCY)水平增高,高浓度HCY可诱发实验动物发生肥胖和神经管畸形.

    作者:王京;黄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哮喘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热成形术(bronchial thermoplasty,BT)是一项通过高温消融气道平滑肌(airway smooth muscle,ASM)的技术.它能降低 ASM的异常收缩力,从而缓解哮喘发作时ASM的痉挛状态.这项技术目前在国外已进行了一些前瞻性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临床效果.现将BT的原理、方法和目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高蕾;周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影响

    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死亡的主要疾病.美国统计表明,在冠心病住院患者中,60%首要表现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1].无症状心肌缺血在UA中相当常见,对冠心病的预后更具潜在危害性.我们通过对UA患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徐杰;李瑞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有选择地开通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效果更好——闭塞动脉试验带来的思考

    约1/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没有及时就诊而失去佳的早期再灌注治疗时机.理论上,这样的患者如能在亚急性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可以恢复冬眠的心肌、阻止左心室增大、稳定心肌电活动、为侧支循环提供血流.

    作者:李拥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在临床上很常见.除椎-基底动脉本身的病因外,由于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使椎动脉血流发生部分或完全反向血流,形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而导致VBI,引起头晕、视物模糊、复视、晕厥等表现[1-2].我们分析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与锁骨下动脉狭窄引起椎-基底动脉血流方向改变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伟;赵亮;宋铁鹰;苏现辉;孙晓立;陈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脂反应及脂蛋白脂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惠者混和餐后的血脂反应及与血清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 用酶化学法测定正常对照组(16例)和2型糖尿病组(35例)空腹及餐后血脂水平,后者依据餐后4小时甘油三酯(TG)水平再分为D1组(TG≤2.0 mmol/L,20例)和D2组(TG>2.0 mmol/L,15例),同时用比色法测定脂蛋白脂酶活性.结果 各组混和餐后2~8小时血清TG浓度和LPL活性均较空腹增高;餐后备时点(2,4,6,8小时)血清TG浓度D2组(1.92±0.32)mmol/L,(2.46±0.42)mmol/L,(2.06±0.36)mmol/L,(1.68±0.47)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22±0.41)mmol/L,(1.19±0.41)mmol/L,(1.04±0.35)mmol/L,(0.94±0.30)mmol/L和D1组(1.28±0.28)mmol/L,(1. 23±0.33)mmol/L,(1.05±0.30)mmol/L,(0.98±0.22)mmol/L(均P<0.05),8小时未恢复到空腹水平,对照组和D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备时点血清LPL活性按对照组(1.33±0.21)kU/L,(1.34±0.27)kU/L,(1.25±0.19)kU/L,(1.19±0.23)kU/L,D1组(1.17±0.43)kU/L,(1.33±0.26)kU/L,(1.18±0.48)kU/L,(1.09±0.32)kU/L和D2组(0.85±0.44)kU/L,(0.90±0.37)kU/L,(0.90±0.35),(0.87±0.34)kU/L顺序均为依次降低,D2组显著低于前两组(P<0.05),而对照组和D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血清LPL活性与TG浓度呈负相关(r=-0.463,P<0.01),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SI)呈负相关(r=-0.429,P<0.01).结论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餐后TG水平增高和廓清延迟同时伴有LPL活性降低,其发生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作者:杨振华;王瑞英;仝志强;张力辉;周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483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为高发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肯定,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大量资料表明,已知可能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菌和酒精等.现对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

    作者:高蕾;牛俊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误诊为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男,因心前区疼痛16小时为主诉收住院.既往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时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于抗凝、扩张冠状动脉治疗.次日心电监护出现异常表现,见图1:PP间期略有不齐,在0.62~0.68秒之间,QRS波群有3种形态:①R型,QRS时限为0.08秒,其前P-R间期固定为0.12秒;②rS型,QRS时限为0.11秒,P波与QRS波群无关;③rs型,QRS时限为0.10秒,其前P-R间期为0.09秒,其形态介于①和②之间,为室性融合波.

    作者:梅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示和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研究两者对ACS的预示和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68例ACS患者、3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3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测定hs-CRP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ACS组的hs-CRP明显高于SAP组,中位数士四分位数间距是(13.39±10.24)mg/L vs(2.10±2.16) mg/L(P<0.01)和正常对照组(1.90±3.05)mg/L(P<0.01),SAP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组斑决指数和Crouse积分明显高于SAP组,分别为3.00±1.00 vs 2.00±2.00和5.20±7.25 vs 4.60±6.80(均P<0.01),SAP组又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00±2.00 vs 0.00±1.90和4.60±6.80 vs 0.00±1.90(均P<0.01).ACS组和SAP组的斑块数目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00±2.00、2.00±2.00 vs 0.00±1.00(均P<0.01),ACS组斑块数目与S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组和SAP组的内中膜厚度(IMT)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5±0.85)mm、(0.90±+1.00)mm vs(0.60±0.10)mm(均P<0.01),但ACS组与SA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遥步回归分析显示只有hs-CRP、斑块指数与ACS高度密切相关(P<0.01).结论 hs-CRP、颈动脉斑块指数与ACS关系密切,hs-CRP联合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检查有较好预示和诊断ACS作用.

    作者:吴多智;李新明;苏哲坦;李伟;张旭日;王圣;吴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糖尿病足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

    作者:万沁;钟海花;何建华;徐勇;李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阿魏酸钠联合全天麻治疗眩晕40例临床观察

    功能性眩晕在我国的发病率约占2.1%,男女发病比例为1:4.1,多见于年青女性.近年来功能性眩晕在青年人群中发病逐年增加,已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为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问我们采用阿魏酸钠联合全天麻治疗功能性眩晕4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征;马春霞;张永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家系调查

    Fahr病(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由Bamberger在1855年首先报道,其后Fahr做了进一步的描述.Fahr是一种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在部分患者可发现16号或18号环形染色体.国内1983年蒋雨平等[1]首先报道,但家族性发病者仍少见.现通过我院发现的一家系讨论Fahr病的临床特点.

    作者:马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盐酸氯丙嗪佐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病,属于神经内科急症.其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和(或)呕吐等症状.我院采用盐酸氯丙嗪注射液辅助治疗VBI患者24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宪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伴心肌酶升高28例

    低血糖反应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急性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与诊治,将导致严重后果.本研究收集我院2006年9月至2007年4月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测定其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以探讨低血糖与心肌酶谱活力改变的关系.

    作者:吴冀川;李蓬秋;张学军;鲜杨;张磊;包明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45例误诊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hantaanvirus,HV)引起的,以全身毛细血管广泛损伤为病理基础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1].但实际工作中HFRS临床表现复杂,多不具特异性,患者常以各种主诉到医院就诊,而一些综合医院门诊或急诊的医生由于对出血热这种传染性疾病认识不足,时有误诊.现对我院HFRS首诊误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供同道借鉴.

    作者:齐晓艳;高润平;辛桂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