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幽门1例

郭海梅

关键词:幽门, 胃镜检查
摘要:患者,女,78岁,主因黑便3天来诊.体检:体温37.1℃,血压135/60mm Hg(1mm Hg=0.133kPa),消瘦,轻度贫血,桶状胸,肺气肿征,腹软无压痛,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9g/L,红细胞1.83×1012/L.诊断:消化道出血,溃疡病.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间质性肾炎2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AIN)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肾小管及肾间质的急性炎症性疾病,是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肾间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和肾血管多正常或轻度病变.

    作者:杨福燕;魏崇一;郭素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分析对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血清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TM)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而有关转移性肝癌血清TM变化特点研究较少.由于单一指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局限,因此通常是数种指标联合测定.

    作者:石永刚;郭小奇;李甸源;师国珍;朱庆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新生儿镜像右位心1例

    患儿,男,9天,主因发现皮肤黄染9天,反应差2天入院.患儿系第4胎第2产,双胎之大,其母孕足月时因胎动减少行剖宫产,否认生后窒息,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不详,生后2小时开奶,母乳喂养,于生后1天内发现皮肤黄染.生后3天出现鼻塞,流涕,阵发性咳嗽,无发热,未予特殊处理.

    作者:穆艳顺;张宝玺;李艳芝;李月梅;马素苓;王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状革兰阳性杆菌,它与胃黏膜有很强的亲和力.已知Hp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主要病因.但近年一些研究发现慢性Hp感染与高血压、冠心病、血管性痴呆有密切关系[1].

    作者:谭秀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医学名词规范化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阿扎司琼预防硬膜外腔吗啡治疗晚期癌痛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硬膜外腔小剂量吗啡是治疗晚期癌痛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有效、镇痛时间长等优点[1],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持续缓慢滴注治疗晚期癌痛可以达到减缓吗啡耐药和加强其镇痛的效果[2],但应用吗啡随时间延长出现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常令患者痛苦不堪,是应用吗啡的常见并发症.

    作者:刘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减轻心脏前负荷治疗心力衰竭成功1例

    患者,男,83岁,主因双下肢水肿2个月,加重伴胸闷憋气1周于2007年3月22日入院.近1周来因无明显诱因发作胸闷,气促及不适曾于当地医院住院给予静脉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每天输入液量约1500~2000ml;治疗后约3天发生双下肢水肿,约1周后胸闷、憋气加重,且不能平卧,动则喘息,无发热,偶咳、少痰,进食差,有时恶心,少尿.

    作者:李玉叶;林红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合并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50例首次AAMI患者的初始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5例(16.7%)合并有CRBBB;合并有CRBBB的患者较无CRBBB的患者年龄偏大(66.0±15.0)岁 vs (59.0±10.0)岁(P<0.01),有梗死前心绞痛症状的较少(25.3% vs 52.0%,P<0.01)、完全前降支闭塞率高(81.3% vs 36.0%,P<0.01)、多支血管病变率高(40.0% vs 26.1%,P<0.01)、30天病死率高(13.3% vs 1.6%,P<0.01).多元回归显示合并有CRBBB(OR 5.91,P<0.01)和多支血管病变(OR 4.36,P<0.01)是30天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AMI合并CRBBB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虽经介入治疗临床预后仍较差.

    作者:李秋生;陈魁;汤建民;姜正明;党瑜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老年抑郁症128例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精神病的患病人数也明显增加,60岁以上老年抑郁症也是较常见的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患病率在7%~10%,有一定数量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差,复发率高,衰退趋势明显,与中青年相比存在明显差异[1].

    作者:蒋陆平;韩天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丙戊酸钠致锥体外系反应2例

    例1,男,51岁,因间歇性多语、兴奋或少语、情绪低落5年,又多语、少眠5天来院.诊断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给予丙戊酸钠0.2g,每日3次口服,氯硝西泮2mg,每晚1次,口服.第3天,患者主诉感到颈部不适,往右转,不能自控,同时感到言语不适、舌根发硬.

    作者:刘朝军;田素英;李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胰岛素瘤28例临床特点分析

    胰岛素瘤是较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尽管对此病的认识和检查技术不断提高,但胰岛素瘤的诊断仍多在患者症状出现多年后方被确诊.笔者对1990~2006年住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程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不张病因的诊断价值

    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经X线和CT检查,诊断为肺不张的患者43例,后经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启军;李慧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和胃通降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的胃容物反流,导致胃、食管一系列症状及胃、食管黏膜损害.笔者采用自拟中药和胃通降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0例,起效快、抑酸更充分、个体差异小,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面显其优越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丽;程玉萍;杨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异位甲状腺癌双肺转移9年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女,80岁,主因间断声音嘶哑9年,咯血、气短3天,于2007年5月入院,患者9年前(199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在外院就诊考虑左侧声带麻痹,不除外喉癌,行肺CT示双肺多发结节,胸廓人口处气管前有一软组织肿块.

    作者:蒋延文;方秋红;马迎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突变及其评价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与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含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是根除Hp主要、常用的治疗方案;克拉霉素的耐药产生是根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1].

    作者:任英霞;崔东来;赵玉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复制活跃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48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HBV DNA水平、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丙氨酸转氨酶(36.6±15.2)U/L vs(47.8±19.6)U/L、天冬氨酸转氨酶(31.4±12.7)U/L vs(40.3±17.0)U/L、总胆红素(22.6±9.1)μmol/L vs(32.1±10.0)μmol/L、白蛋白(36.1±1.8)g/L vs(32.3±1.8)g/L(P<0.05或P<0.01);两组Child-Pugh分级评分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9±2.1)分vs(8.8±1.8)分(P<0.01);两组均有良好的病原学应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疗效肯定,优于单用抗病毒药阿德福韦酯,而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学;李莹;王永平;李华琳;王志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拯救脓毒症运动:2008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管理指南》解读(三)病源学诊断和抗生素的应用

    在积极液体复苏和器官功能支持的同时,有效清创引流和应用广谱抗生素是治疗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根本措施.《2008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管理指南》就病源学诊断、抗生素治疗和感染灶控制提出了推荐意见,以指导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抗感染治疗.

    作者:马海英;赵鹤龄;程彤;申丽旻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甘精胰岛素在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严重的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以往的强化治疗多用短效胰岛素联合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NPH).

    作者:庞建华;周亚茹;王战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来氟米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Fas系统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展,发现Fas系统所介导的细胞凋亡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晨星;赵志明;翟素巧;潘文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日间自然睡眠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日间自然睡眠脑电图(EEG)对癫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行常规清醒EEG和日间自然睡眠EEG检查,并对两次检查结果的异常率和痫样放电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30.0%,异常率为56.7%;日间自然睡眠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68.3%,异常率86.7%.痫样放电检出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痫样放电检出率与患者年龄、临床发作类型、睡眠周期有关,痫样放电检出率在睡眠Ⅰ、Ⅱ期高,少儿较成年人检出率更高,部分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只在睡眠中出现或在睡眠中明显增多.结论 日间自然睡眠EEG对提高痫样波的检出率、进一步明确癫痫发作类型、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云茜;王建林;雷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