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疗效观察

李学;李莹;王永平;李华琳;王志明

关键词:肝炎, 乙型, 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 植物制剂
摘要:目的 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复制活跃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48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HBV DNA水平、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丙氨酸转氨酶(36.6±15.2)U/L vs(47.8±19.6)U/L、天冬氨酸转氨酶(31.4±12.7)U/L vs(40.3±17.0)U/L、总胆红素(22.6±9.1)μmol/L vs(32.1±10.0)μmol/L、白蛋白(36.1±1.8)g/L vs(32.3±1.8)g/L(P<0.05或P<0.01);两组Child-Pugh分级评分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9±2.1)分vs(8.8±1.8)分(P<0.01);两组均有良好的病原学应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疗效肯定,优于单用抗病毒药阿德福韦酯,而且安全性良好.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负荷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激活诱导细胞死亡及FasL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HBV DNA负荷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激活诱导细胞死亡(AICD) 及FasL表达的关系.方法 常规无茵分离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3例健康献血员PBMC,各分两组培养72小时,其中一组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培养后经碘化丙啶(PI)染色,另一组未加PHA经PE-抗FasL标记,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PBMC凋亡率及FasL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PBMC凋亡率及其FasL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06±7.77)% vs (14.66±3.27)%, (0.846±0.299)% vs (0.432±0.126)%(t值分别为4.93,4.65,P<0.01).HBV DNA高水平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凋亡率及其FasL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分别为(33.73±5.44)% vs (25.61±5.05)% vs (18.85±4.05)%,(1.055±0.224)% vs (0.880±0.285)% vs (0.603±0.208)%(H值分别为23.29,8.92,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凋亡率与其FasL表达呈正相关(r值为0.70,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存在AICD现象,HBV感染可激发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L的表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负荷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ICD及Fas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熊英;王瑶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心电图梗死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的误判1例

    患者,男,55岁,主因突发胸痛2小时人院.有高血压病史2年,高150/100mm Hg(1mm Hg=0.133kPa),间断服用降压药物,血压不稳定;2型糖尿病史10年,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

    作者:雷力成;彭建军;梁雅;杨诺;杨水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状革兰阳性杆菌,它与胃黏膜有很强的亲和力.已知Hp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主要病因.但近年一些研究发现慢性Hp感染与高血压、冠心病、血管性痴呆有密切关系[1].

    作者:谭秀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胃镜下成功取出金属异物2例

    例1,男,6岁,主因牙髓针掉入胃内2天入院.患者先就诊于牙科,补牙时医生不慎将一枚牙髓针从口腔内滑落,患儿无明显腹痛及腹胀,门诊观察2日未见排出,再就诊于我科.

    作者:刚苏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不张病因的诊断价值

    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经X线和CT检查,诊断为肺不张的患者43例,后经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启军;李慧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泛福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童期较常见的疾病.国内文献统计,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病例占就诊总人数的60%左右,而RRI大约占呼吸道感染的10%.

    作者:吴永利;孔令茹;张洁;郭素玲;昊昱;谢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32例疗效观察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大.约25%的缺血性卒中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常见的狭窄部位为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的开口处[1].

    作者:喻明;聂本刚;帅杰;熊高华;杨小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评价胰岛素常规治疗及一天多次胰岛素注射和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泵)两种强化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120例T2DM大血菅病变患者血清MMP-9、hsCRP水平及其他临床指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多次胰岛素注射组和胰岛素泵治疗组.治疗2周后复查各指标.结果 T2DM大血管病变者外周血MMP-9与hsCRP、白细胞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0,0.629,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明显降低外周血MMP-9水平(P<0.01),胰岛素泵组治疗前MMP-9水平为(603.71±226.97)μg/L,治疗后为(490.04±126.85)μg/L(P<0.01),明显强于多次注射组.多次治疗组治疗前MMP-9水平为(609.79±215.72)μg/L,治疗后为(562.28±157.96)μg/L(P<0.01).与治疗前相比,3种方法均降低外周血hsCRP水平(P<0.05),但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hsCRP的下降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改变明显相关(r=0.469,P<0.001;r=0.252,P=0.005).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特别是胰岛素泵治疗能稳定迅速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还能发挥抗炎、抗AS的作用.

    作者:李佳;何建华;陈攀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新生儿镜像右位心1例

    患儿,男,9天,主因发现皮肤黄染9天,反应差2天入院.患儿系第4胎第2产,双胎之大,其母孕足月时因胎动减少行剖宫产,否认生后窒息,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不详,生后2小时开奶,母乳喂养,于生后1天内发现皮肤黄染.生后3天出现鼻塞,流涕,阵发性咳嗽,无发热,未予特殊处理.

    作者:穆艳顺;张宝玺;李艳芝;李月梅;马素苓;王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医学名词规范化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青年人胃癌临床特征分析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高发病年龄为50~70岁,但近年来青年人(≤40岁)胃癌的发病率亦日渐上升.本研究对青年人胃癌112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赵以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阿扎司琼预防硬膜外腔吗啡治疗晚期癌痛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硬膜外腔小剂量吗啡是治疗晚期癌痛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有效、镇痛时间长等优点[1],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持续缓慢滴注治疗晚期癌痛可以达到减缓吗啡耐药和加强其镇痛的效果[2],但应用吗啡随时间延长出现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常令患者痛苦不堪,是应用吗啡的常见并发症.

    作者:刘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和胃通降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的胃容物反流,导致胃、食管一系列症状及胃、食管黏膜损害.笔者采用自拟中药和胃通降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0例,起效快、抑酸更充分、个体差异小,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面显其优越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丽;程玉萍;杨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来氟米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Fas系统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展,发现Fas系统所介导的细胞凋亡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晨星;赵志明;翟素巧;潘文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二级医院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近30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介入治疗、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及导管插管等技术的普遍开展,以及艾滋病的流行,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患者明显增多[1].

    作者:杨会英;牛丽娟;李涛;鲍俊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急性重度多种药物中毒抢救成功1例

    患者,男,64岁.因自服多种药物导致尿失禁、意识不清、呼之不应3小时,昏迷1小时入院.入院前3小时,患者自服艾司唑仑100mg、氯氮平3750mg、二甲双胍25g后出现尿失禁、意识不清、呼之不应,2小时后出现昏迷,被家人急送我院内科就诊.

    作者:王烨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4例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复制活跃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均为48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HBV DNA水平、血清病毒标志物变化,并进行Child-Pugh评分.结果 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丙氨酸转氨酶(36.6±15.2)U/L vs(47.8±19.6)U/L、天冬氨酸转氨酶(31.4±12.7)U/L vs(40.3±17.0)U/L、总胆红素(22.6±9.1)μmol/L vs(32.1±10.0)μmol/L、白蛋白(36.1±1.8)g/L vs(32.3±1.8)g/L(P<0.05或P<0.01);两组Child-Pugh分级评分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9±2.1)分vs(8.8±1.8)分(P<0.01);两组均有良好的病原学应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联合中药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疗效肯定,优于单用抗病毒药阿德福韦酯,而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学;李莹;王永平;李华琳;王志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双幽门1例

    患者,女,78岁,主因黑便3天来诊.体检:体温37.1℃,血压135/60mm Hg(1mm Hg=0.133kPa),消瘦,轻度贫血,桶状胸,肺气肿征,腹软无压痛,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9g/L,红细胞1.83×1012/L.诊断:消化道出血,溃疡病.

    作者:郭海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研究

    目的 研究转化细胞因子(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胃窦部不同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与幽门螺杆茵(H.pylori)相关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于70例H.pylori阳性及58例H.pylori阴性共计128例的胃窦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相比H.pylori阴性患者,H.pylori阳性患者胃窦部的TGF-β1及CTGF表达水平都显著升高.TGF-β1及CTGF表达水平与慢性胃炎的萎缩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H.pylori感染后,TGF-β1及CTGF在过度纤维化及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万晓华;古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甘精胰岛素在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严重的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以往的强化治疗多用短效胰岛素联合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NPH).

    作者:庞建华;周亚茹;王战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