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年人胃癌临床特征分析

赵以芳

关键词:胃肿瘤, 症状和体征, 胃镜检验, 病理学, 临床
摘要: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高发病年龄为50~70岁,但近年来青年人(≤40岁)胃癌的发病率亦日渐上升.本研究对青年人胃癌112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观察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不仅可以导致骨骼严重损害,而且加剧了钙磷代谢异常,引起皮肤瘙痒、贫血、神经组织和心血管系统损害<'[1-2]>,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带来致命的威胁.

    作者:伍秋霞;龚智峰;彭小梅;曾西;李家燕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医学名词规范化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双幽门1例

    患者,女,78岁,主因黑便3天来诊.体检:体温37.1℃,血压135/60mm Hg(1mm Hg=0.133kPa),消瘦,轻度贫血,桶状胸,肺气肿征,腹软无压痛,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9g/L,红细胞1.83×1012/L.诊断:消化道出血,溃疡病.

    作者:郭海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从CLIPS研究看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

    1 CLIPS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显著降低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血管事件近一期内科学杂志刊登了CLIPS研究(Critical Leg Ischmia Prevention Study)结果,该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阿司匹林100mg/d可使PAD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降低64%,同时两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大剂量抗氧化维生素并无降低PA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作用,以上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者:李小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急性重度多种药物中毒抢救成功1例

    患者,男,64岁.因自服多种药物导致尿失禁、意识不清、呼之不应3小时,昏迷1小时入院.入院前3小时,患者自服艾司唑仑100mg、氯氮平3750mg、二甲双胍25g后出现尿失禁、意识不清、呼之不应,2小时后出现昏迷,被家人急送我院内科就诊.

    作者:王烨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泛福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童期较常见的疾病.国内文献统计,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病例占就诊总人数的60%左右,而RRI大约占呼吸道感染的10%.

    作者:吴永利;孔令茹;张洁;郭素玲;昊昱;谢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内肥素与代谢综合征

    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的储蓄库,而且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如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抵抗素(resistin)、内肥素(visfatin)等,这些细胞因子被称为脂肪因子,它们在调节代谢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萍;徐可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研究

    目的 研究转化细胞因子(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胃窦部不同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它们与幽门螺杆茵(H.pylori)相关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于70例H.pylori阳性及58例H.pylori阴性共计128例的胃窦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相比H.pylori阴性患者,H.pylori阳性患者胃窦部的TGF-β1及CTGF表达水平都显著升高.TGF-β1及CTGF表达水平与慢性胃炎的萎缩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H.pylori感染后,TGF-β1及CTGF在过度纤维化及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万晓华;古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急性间质性肾炎2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AIN)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肾小管及肾间质的急性炎症性疾病,是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肾间质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和肾血管多正常或轻度病变.

    作者:杨福燕;魏崇一;郭素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异位甲状腺癌双肺转移9年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女,80岁,主因间断声音嘶哑9年,咯血、气短3天,于2007年5月入院,患者9年前(199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在外院就诊考虑左侧声带麻痹,不除外喉癌,行肺CT示双肺多发结节,胸廓人口处气管前有一软组织肿块.

    作者:蒋延文;方秋红;马迎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来氟米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Fas系统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进展,发现Fas系统所介导的细胞凋亡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晨星;赵志明;翟素巧;潘文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胃镜下成功取出金属异物2例

    例1,男,6岁,主因牙髓针掉入胃内2天入院.患者先就诊于牙科,补牙时医生不慎将一枚牙髓针从口腔内滑落,患儿无明显腹痛及腹胀,门诊观察2日未见排出,再就诊于我科.

    作者:刚苏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青年人胃癌临床特征分析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高发病年龄为50~70岁,但近年来青年人(≤40岁)胃癌的发病率亦日渐上升.本研究对青年人胃癌112例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赵以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肺癌的中西医治疗

    肺癌在20世纪以前,还是一种罕见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烟草业逐渐进人现代工业,肺癌发病随之来逐渐增多,以至于到目前为止,肺癌已经成为恶性肿瘤之首[1].世界卫生组织20世纪80年代末就预言,肺癌在21世纪与艾滋病将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2个杀手.

    作者:陈坤;汤桂梅;赵彦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负荷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激活诱导细胞死亡及FasL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HBV DNA负荷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激活诱导细胞死亡(AICD) 及FasL表达的关系.方法 常规无茵分离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3例健康献血员PBMC,各分两组培养72小时,其中一组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培养后经碘化丙啶(PI)染色,另一组未加PHA经PE-抗FasL标记,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PBMC凋亡率及FasL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PBMC凋亡率及其FasL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06±7.77)% vs (14.66±3.27)%, (0.846±0.299)% vs (0.432±0.126)%(t值分别为4.93,4.65,P<0.01).HBV DNA高水平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凋亡率及其FasL表达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分别为(33.73±5.44)% vs (25.61±5.05)% vs (18.85±4.05)%,(1.055±0.224)% vs (0.880±0.285)% vs (0.603±0.208)%(H值分别为23.29,8.92,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凋亡率与其FasL表达呈正相关(r值为0.70,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存在AICD现象,HBV感染可激发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L的表达;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负荷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ICD及Fas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熊英;王瑶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肺不张病因的诊断价值

    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经X线和CT检查,诊断为肺不张的患者43例,后经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启军;李慧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阿扎司琼预防硬膜外腔吗啡治疗晚期癌痛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硬膜外腔小剂量吗啡是治疗晚期癌痛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有效、镇痛时间长等优点[1],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持续缓慢滴注治疗晚期癌痛可以达到减缓吗啡耐药和加强其镇痛的效果[2],但应用吗啡随时间延长出现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常令患者痛苦不堪,是应用吗啡的常见并发症.

    作者:刘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甘精胰岛素在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观察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严重的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以往的强化治疗多用短效胰岛素联合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NPH).

    作者:庞建华;周亚茹;王战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临床荟萃》2007年论文收稿刊出期与修回刊出期

    《临床荟萃》是一本大内科专业期刊,自1986年创刊以来,一直以贴近临床、荟萃实用为特色,深受广大读者与作者的欢迎.本刊自1992年以来一直是中文核心期刊,在同类期刊中深受好评.

    作者:康文华;武峪峰;姜恒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螺旋状革兰阳性杆菌,它与胃黏膜有很强的亲和力.已知Hp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的主要病因.但近年一些研究发现慢性Hp感染与高血压、冠心病、血管性痴呆有密切关系[1].

    作者:谭秀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