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依彤;李维华;马翔;杨毅宁;黄定;贾志豪;陈铀
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严峻,2004年12月卫生部公布传染病疫情中,肺结核已跃居第一位.及时明确诊断并提高诊断率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前提.我院应用电子支气管镜开展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提高了对肺结核的诊断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幸彬;杜秀然;李秀武;陈素丽;李振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利尿剂主要通过抑制肾脏对水、钠的重吸收,增加尿量,治疗各种水、钠潴留性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另外利尿剂也是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基本药物之一.
作者:谢瑞芹;崔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常见危重症之一,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主要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的表现.因此,在治疗原发病且用一般给氧及通畅气道,但呼吸衰竭症状、体征不能缓解时,常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此方法有创且因技术费用等原因,不宜广泛应用.
作者:高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控制心律失常的基础措施.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的结论,使人们对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临床上如何正确、安全、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需要临床医师引起重视的问题.
作者:任晓庆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例1,女,20岁,因扁桃体炎给予头孢曲松针剂4.0 g加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输入约10分钟后,自诉脐周痛,继续用药观察,约30分钟后,诉头晕、恶心、全身不适.
作者:谢小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Fas)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探讨凋亡、炎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 ACS患者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5例,同期入选稳定型心绞痛(SA)20例和对照组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hsCRP、sFas和vWF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和SA组相比,AMI组和UA组hsCRP、sFas和vWF水平显著升高(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WF、sFas和hsCRP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9.478、1.026、1.569和2.200;ACS组sFas与vWF、hsCRP、纤维蛋白原(FIB)呈正相关(P<0.01),hsCRP与FIB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Gensini评分和FIB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vWF与年龄和hsCRP与sFas,而vWF主要受sFas和年龄的影响.结论 细胞凋亡、炎症可以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栓形成,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加快ACS的进展.
作者:常学伟;张菲斐;张娆娆;魏毅东;魏经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冠状动脉狭窄、血流减少是冠心病的根本问题.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3种: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1].
作者:任玉芳;李方江;孙建经;张斌;宋郁珍;李会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76例,于术前采血测定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 与56例非冠心病组相比,120例冠心病组的脂多糖结合蛋白含量明显升高,12.61 mg/L vs 8.37 mg/L(P<0.001);总体上随狭窄>50%病变血管支数增加逐步升高(P<0.05),且随斑块不稳定性升高而升高(P<0.01).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评分显著相关(rs=0.321,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含量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风险因子(β-0.180,P<0.05).结论 脂多糖结合蛋白可以作为冠心痛的一种新的血清学标志物,且对血管病变程度及病情有提示意义.
作者:樊强;姚依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强心药通常是指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又称正性肌力药,包括洋地黄类与非洋地黄类药物.因为洋地黄类药物具有临床应用广泛、安全范围狭小、数项大规模临床试验问世对临床实践有新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重点讨论.
作者:刘凡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成为人类第一大杀手[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脑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然破裂和血栓形成,血小板的活化是其病理生理的核心[2].
作者:韩业晨;张抒扬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肾功能缓慢地进行性恶化,终发展为不可逆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是其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同题.为此,我们采用前列腺素E1治疗CRF,以评价其对CRF不同时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车文体;邹贵勉;谢申平;申智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口受体阻滞剂),自1964年第一个β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心得安)问世以来,此类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领域,包括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抗高血压等多个方面.
作者:彭应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2007年对于神经病学领域仍然是不断进取、收获颇丰的一年.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自发性颅内出血、帕金森病等热点领域相继发布了一些指南和共识性文件.
作者:张祥建;董爱勤;吕雅兵;代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自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对其寄予厚望.由于该药通过抑制胆固醇在肠道内的吸收而发挥作用,与包括他汀在内的其他调脂药物作用机制完全不同,因此专家曾推测这一药物将对降脂治疗产生革命性影响.
作者:张静怡;郭艺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本院过去3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 药物敏感试验采用CLSI 2005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5.4软件.结果 3年间从临床各种标本中共分离5 202株病原茵,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含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耐药率有所升高,阿米卡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有所下降;铜绿假单胞菌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及加有酶抑制剂的抗生素耐药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茵对多数抗生素耐药性在50.0%以上.3年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生率分别为56.8%、64.5%、57.4%,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分别为68.2%、65.3%、72.2%.未发现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株;屎肠球茵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红霉素、利福平等药物耐药性较强,且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 细菌耐药性问题是抗感染治疗的主要威胁,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耐药性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非常重要.
作者:李继红;张瑶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不仅西方国家多见,近些年的资料显示VTE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也很常见.但许多中国医师对VIE认识不足,相当数量的VTE高危患者没有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而终死于肺栓塞(PE).
作者:史旭波;胡大一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患者,女,25岁.主因尿黄2周、加重10天,于2007年11月7日入院.入院前2周出现腹胀、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尿黄及全身皮肤黄染,急诊入院.
作者:何朝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药物不良反应是造成医疗错误的常见原因之一.大规模研究表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门诊患者可高达20%(尤其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特别是超过15种药物的患者其发生率更高),住院患者较低但仍可达2%~7%.
作者:崔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例1,男,57岁.主因腹胀、水肿1年,加重半年入院.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进食后加重,持续数小时缓解,伴下肢胫前非指凹性水肿,畏寒,食欲下降.半年前腹胀、水肿加重,水肿累及全身,包括头、胸、腰、腹、四肢,伴手足麻木、双下肢乏力.
作者:高丽君;于立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病因和性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没有一个特异性的诊断标准.
作者:何斌;孔超美;张振玉;陈兴国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