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斌;孔超美;张振玉;陈兴国
2007年对于神经病学领域仍然是不断进取、收获颇丰的一年.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自发性颅内出血、帕金森病等热点领域相继发布了一些指南和共识性文件.
作者:张祥建;董爱勤;吕雅兵;代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已成为人类第一大杀手[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脑血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然破裂和血栓形成,血小板的活化是其病理生理的核心[2].
作者:韩业晨;张抒扬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严峻,2004年12月卫生部公布传染病疫情中,肺结核已跃居第一位.及时明确诊断并提高诊断率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前提.我院应用电子支气管镜开展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提高了对肺结核的诊断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幸彬;杜秀然;李秀武;陈素丽;李振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肺部孤立性肿块(或)结节是指肺内单个边缘相对光整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是胸部放射线检查中常见的病变之一,定性诊断比较困难.本研究主要探讨有关病灶螺旋CT的影像诊断价值.
作者:李莉;李亚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主要由心室合成和分泌,是同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等摩尔分泌的无活性激素片段,它的升高可准确反映左心室充盈压,并可反映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晓;魏艳胜;晁献召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已被证实为阻断房室旁道的有效方法[1-2],对单旁道而言左侧旁道较右侧易做,成功率也比较高.而房室多旁道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由于其电生理现象复杂多变,旁道定位较困难,且易复发.
作者:邓家强;钟国强;朱立光;曾知恒;唐尔闻;郑剑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呼吸衰竭是新生儿常见危重症之一,除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主要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的表现.因此,在治疗原发病且用一般给氧及通畅气道,但呼吸衰竭症状、体征不能缓解时,常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此方法有创且因技术费用等原因,不宜广泛应用.
作者:高伟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自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对其寄予厚望.由于该药通过抑制胆固醇在肠道内的吸收而发挥作用,与包括他汀在内的其他调脂药物作用机制完全不同,因此专家曾推测这一药物将对降脂治疗产生革命性影响.
作者:张静怡;郭艺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口受体阻滞剂),自1964年第一个β受体阻滞剂普奈洛尔(心得安)问世以来,此类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领域,包括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抗高血压等多个方面.
作者:彭应心 刊期: 2008年第10期
J波由QRS波终末部与ST段起始处所组成.形态上像QRS波群的一部分或第2个R波.J波出现在V1导联时,可能被误认为右束支传导阻滞.J波是具有振幅、时间和特殊形态的波形,又称为驼峰征、Osborn波、后δ波(later delta wave)、J点波(J-point wave)等.
作者:张瑾;苏永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本院过去3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 药物敏感试验采用CLSI 2005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5.4软件.结果 3年间从临床各种标本中共分离5 202株病原茵,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含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耐药率有所升高,阿米卡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有所下降;铜绿假单胞菌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及加有酶抑制剂的抗生素耐药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茵对多数抗生素耐药性在50.0%以上.3年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生率分别为56.8%、64.5%、57.4%,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分别为68.2%、65.3%、72.2%.未发现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株;屎肠球茵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红霉素、利福平等药物耐药性较强,且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 细菌耐药性问题是抗感染治疗的主要威胁,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耐药性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非常重要.
作者:李继红;张瑶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例1,男,57岁.主因腹胀、水肿1年,加重半年入院.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进食后加重,持续数小时缓解,伴下肢胫前非指凹性水肿,畏寒,食欲下降.半年前腹胀、水肿加重,水肿累及全身,包括头、胸、腰、腹、四肢,伴手足麻木、双下肢乏力.
作者:高丽君;于立杰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药物不良反应是造成医疗错误的常见原因之一.大规模研究表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在门诊患者可高达20%(尤其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特别是超过15种药物的患者其发生率更高),住院患者较低但仍可达2%~7%.
作者:崔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不仅西方国家多见,近些年的资料显示VTE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也很常见.但许多中国医师对VIE认识不足,相当数量的VTE高危患者没有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而终死于肺栓塞(PE).
作者:史旭波;胡大一 刊期: 2008年第10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肾功能缓慢地进行性恶化,终发展为不可逆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是其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同题.为此,我们采用前列腺素E1治疗CRF,以评价其对CRF不同时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车文体;邹贵勉;谢申平;申智中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76例,于术前采血测定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 与56例非冠心病组相比,120例冠心病组的脂多糖结合蛋白含量明显升高,12.61 mg/L vs 8.37 mg/L(P<0.001);总体上随狭窄>50%病变血管支数增加逐步升高(P<0.05),且随斑块不稳定性升高而升高(P<0.01).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评分显著相关(rs=0.321,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含量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风险因子(β-0.180,P<0.05).结论 脂多糖结合蛋白可以作为冠心痛的一种新的血清学标志物,且对血管病变程度及病情有提示意义.
作者:樊强;姚依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随着多项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他汀类药物成为各国心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推荐的重要治疗措施.由于老年人常为多种疾病并存,常合用多种药物,在高龄老年人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的前提下,如何在老年人群中合理、安全地应用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医师应重视的问题.
作者:刘梅林;冯雪茹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心脏中心诊断为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患者337例,其中成功行经导管介入治疗的325例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通过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观察术中和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出院后门诊随访心电图和心脏超声6个月至1年.结果 337例患者中325例成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总成功率96.4%,ASD组封堵成功率96.4%(162/168),VSD组94.8%(91/96),PDA组100%(73/73);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8%(9/337),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心包积液2例,严重主动脉瓣反流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经过相应治疗除合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死亡外均治愈.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等特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正确诊断、术中准确操作和术后认真随访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依彤;李维华;马翔;杨毅宁;黄定;贾志豪;陈铀 刊期: 2008年第10期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病因和性病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没有一个特异性的诊断标准.
作者:何斌;孔超美;张振玉;陈兴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1 糖皮质激素1.1 推荐意见1 我们建议仅在成年脓毒症休克患者对容量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反应差时静脉给予氢化可的松(推荐级别2C).糖皮质激素用于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辅助治疗已争论了数十年,30年前即开始应用短程大剂量皮质激素,但随后研究并未证实这种方法能改善患者生存率,并发现与激素治疗有关的重复感染所致病死率增加.
作者:程彤;吴志茹;申丽更;赵鹤龄 刊期: 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