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自明
百草枯中毒自1966年首次报道以来,以高病死率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40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对百草枯中毒发病机制的研究,试图寻找特效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笔者通过阐述百草枯的特性、百草枯中毒肾损伤表现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展望肾脏保护在百草枯中毒转归中的作用.
作者:刘芙蓉;扈琳;佟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多发房间隔缺损(ASD)的可行性及治疗原则,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全组患者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3~18岁,平均(11.6±5.2)岁.经胸超声(TTE)或食管超声(TEE)检查确诊为多发房间隔缺损.均在X线和TTE和(或)TEE监测下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治疗.术后复查TTE和(或)TEE、心电图(ECG)及X线平片以评价疗效.结果 31例患者中,28例为2孔缺损,3例为3孔缺损,测量大缺损直径8~30 (18.6±3.5) mm,小缺损直径1~13(5.5±3.3) mm,缺损之间间隔组织长2~12(4.8±2.3) mm,两个及以上缺损边缘间(包括缺损孔)的大距离15~53(27.9±7.3) mm,选用封堵器大小为10~38(22.6±6.6) mm,其中23例患者植入1个封堵器,8例患者植入2个封堵器.所有患者均封堵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即刻及1月TTE和(或)TEE检查,4例患者小缺损孔存在微量到少量残余分流.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未发现封堵器的变形、移位,术后ECG检查均未见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经导管植入国产封堵器治疗多发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入封堵器的大小和数量应根据多发ASD大小、数量、缺损之间间隔组织长度及缺损边缘间(包括缺损孔)的大距离来确定.多发ASD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满意,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震;张密林;解启莲;高磊;周谨;额尔敦高娃;谭慧莲;刘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并发症较多,病死率为10%~20%[1].SAP消化道和腹腔内出血的发生虽然相对较少,但病死率极高,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将我院收治的35例SAP并发消化道出血和腹腔内出血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黄伟;刘婷婷;王蕾;夏庆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Hcy)成为内分泌系统研究的热点.目前对其在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已得到大量证实,其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亦屡见报道,但Hcy在甲状腺疾病中的研究临床报道不多.我们观察了不同功能状态下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对其进行了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及胆固醇的检测,以求了解甲状腺功能与血浆总Hcy的相关关系,为其预后提供一种可行的检测指标.
作者:白洁;张光珍;白立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肝炎各种临床特征的深入认识及HBV基因型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开展,HBV的基因型与感染这种基因型病毒的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异质性的的差异目前已发现HBV有A~H 8个基因型,在亚太地区主要以B和C基因型为主[1].中国大陆地区HBV基因型也主要是B和C基因型,其中南方地区以B基因型为主[2],北方地区主要以C基因型为主[3].目前已有国内外学者就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其所感染的HBV基因型的关系进行的研究报道认为,HBV的基因型是影响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特征的重要因素.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对镇江地区部分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所感染的HBV基因型,发现绝大多数为B、C基因型,该研究从中随机抽取HBV基因型为B、C基因型的乙型肝炎患者共102例,对其肝功能相关指标、肝纤维4项水平及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对B、C基因型HBV感染的乙型肝炎患者的以上诸多临床特征比较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李春明;龚玉华;谭友文;於学军;张园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血糖监测在糖尿病诊断及治疗中极为重要,但至今对糖尿病患者1日内血糖波动的详细变化所知甚少.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可提供患者血糖动态变化的具体信息.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CGMS,旨在较为详细地评估不同糖代谢状况2型糖尿病患者具体的血糖波动细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薛云;胡继红;沈默宇;成金罗;张允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观察伴有糖尿病(DM)的冠心病(CHD)患者纤溶系统的变化,并以罗格列酮进行干预,由此对罗格列酮防止支架术后再狭窄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 试验对象共分为3组:伴有2型DM的CHD患者48例;不伴有2型DM的CHD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同期我院体检健康成人20例;3组对象均在入院后清晨抽血、分离血浆.检测一氧化氮(NO)、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含量;培养上清中NO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t PA和PAI 1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另外将合并DM的CHD组48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针对CHD和DM常规治疗,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 mg/d,口服.治疗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伴有或不伴有DM的CHD患者NO的浓度分别为(40.83±5.34) μmol/L、(50.31±5.34) μmol/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73.37±6.46) μmol/L(P均<0.01);t PA的浓度分别为(18.53±7.05) μg/L、(26.72±8.20) μ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40.17±8.30) μg/L(P均<0.01);PAI 1的浓度分别为(86.04±8.88) μg/L、(78.52±7.34) μ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8.86±5.41) μg/L(P<0.01);伴有DM的CHD患者NO和t PA的浓度均低于不伴有DM的CHD患者组(P<0.05),PAI 1的浓度高于不伴有DM的CHD患者组(P<0.05).伴有DM的CHD患者常规治疗和常规+罗格列酮治疗后NO,t PA显著高于治疗前:NO治疗前后的变化值分别为(20.97±3.49) μmol/L、(30.32±3.36) μmol/L(P均<0.01);t PA治疗前后的变化值分别为(11.97±2.07) μg/L、(21.32±2.21) μg/L(P均<0.01);伴有DM的CHD患者常规治疗和常规+罗格列酮治疗后PAI-1的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AI-1治疗前后的变化值分别为(-23.98±5.12) μg/L、(-34.02±5.64) μg/L(P<0.01);和常规组比较,常规+罗格列酮治疗组改善的幅度要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 伴或不伴DM的CHD患者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纤溶活性的降低,这种高凝状态会促进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对于冠心病患者,在常规冠心病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能促进纤溶系统的激活,防止血栓的形成,有效防止支架术后再狭窄,特别是对于伴有糖尿病的CHD患者.
作者:周亚峰;杨向军;李红霞;蒋文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所致.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是DN发病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很多研究显示,CTGF参与DN的发生和发展的许多环节.
作者:王战建;邵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除具有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免疫功能低下,频繁的侵入性操作及广谱、大量、长时间抗生素使用的特点外,还具有高细菌耐药性的特点,这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报道部分抗生素临床用量的变化对细菌耐药率的变迁有一定影响[1,2].现回顾性调查分析了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分离菌株的分布、耐药性,并对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用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救治危重患者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延峰;王瑞芹;王立丽;崔蓉;骆文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男,36岁.因确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个月,拟再次化疗,于2005年12月21日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耳鸣,刷牙时牙龈出血、鼻出血,曾在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7.3 ℃,血压135/75 mm Hg(1 mm Hg=0.133 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意识清楚,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睑结膜苍白,胸骨中下段压痛阳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血常规:白细胞 2.21×109/L,血红蛋白 62 g/L,红细胞 1.75×1012/L,平均红细胞容积 100.6 fl,血小板18×109/L.涂片:增生明显活跃,粒细胞系占0.90,红细胞系占0.03,粒细胞系与红细胞系比值为30∶1,粒系增多明显,以早幼粒细胞为主,占0.67,此类细胞核较规则,核染色质细、核仁可见、浆量丰富,可见内外浆,浆内可见粗大颗粒.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明显减少,形态无异常.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融合基因: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到PML RARα融合基因转录本..
作者:何档;孙海英;张奎;鹿群先;徐开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再灌注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8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符合CTO病变患者,根据是否对CTO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将患者分为PCI治疗组(37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组(44例);在冠脉造影术后1周和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校正的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评价左室重构情况.结果 两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造影后1周时,两组LVEDVI、LVESVI和LVMI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PCI治疗组LVEDVI较前降低[(77.67±15.37) ml/m2 vs (70.24±9.85) ml/m2(P<0.05)],药物保守治疗组LVEDVI、LVESVI和LVMI均较前有明显升高[LVEDVI(79.98±13.75) ml/m2 vs (88.77±15.59) ml/m2,LVESVI(37.55±12.93) ml/m2 vs (43.52±12.88) ml/m2, LVMI(108.18±14.51) g/m2 vs (118.86±21.60) g/m2(P<0.05或P<0.01)],PCI治疗组较药物保守治疗组LVEDVI、LVESVI、LVMI均有显著降低[LVEDVI(70.24±9.85) ml/m2 vs (88.77±15.59) ml/m2,LVESVI(28.62±7.01 ) ml/m2 vs (43.52±12.88) ml/m2,LVMI(102.86±17.44) g/m2 vs (118.86±21.60) g/m2(P<0.01)].结论 对于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晚期再灌注介入治疗可以阻抑心室重构.
作者:赵华丽;郝清卿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它不仅表现为心功能的减退,常常还同时伴有神经内分泌激素分泌和其它器官功能(包括肾脏、肝脏等)异常,影响并制约心衰的发展和预后[1].慢性心力衰竭时除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及儿茶酚胺升高外,也有炎症激活,细胞因子升高,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C反应蛋白(CRP)等,它们共同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2].而血清尿酸、CRP作为临床常用生化指标,近年来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研究旨在探讨CHF患者血清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浓度变化与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马洪涛;李守霞;李丽;宋焕玲;韩素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低,临床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单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较为困难.CT扫描是目前检查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方法之一,且常作为器质性病变的首选方法,尤其是在颅脑疾病.正确地评价CT在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有益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检查方法的优化和早期诊断.因此,我们从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中筛选CT资料完整的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铁刚;段宏伟;王藏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是组织的甲状腺激素作用不足或缺如的一种病理状态,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由于甲状腺激素缺乏的速度及程度、个体对甲状腺激素减少的反应差异,临床可以不同系统疾病表现出来而不能得到及时诊断、治疗.现将我院近年住院收治甲减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学军;李蓬秋;吴冀川;杨艳;包明晶;鲜杨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常需要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这些患者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发生肉碱的缺乏,肉碱缺乏可能参与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发生与发展.因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左旋肉碱是否会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疗效产生影响一直备受关注,笔者观察了3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旋肉碱对rHuEPO治疗肾性贫血作用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伦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男性,29岁,干部.1次自服醋氨酚(商品名:散利痛,四川太极集团生产)4片,约9小时后出现腰痛,尿少.
作者:黄霞;何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奈哌齐(安理申)对多发梗死性痴呆(MID)的治疗效果.方法 58例由于多发脑梗死所致的轻、中度MID被分为安理申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8),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电生理学改变.结果 服用安理申6周,治疗组的记忆力有改善,服用安理申12周,治疗组的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和语言概括力均有显著改善,有效率为90.0%;同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Ⅴ波峰间期(Ⅲ~ⅤIPL)和Ⅰ~Ⅴ波峰间期(Ⅰ~ⅤIPL)两耳差值也确有好转,服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安理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轻、中度MID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张明义;戴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粟粒性肺结核(MPTB)是较为急重的类型,见于2%~6%原发性结核,也可见于抵抗力低下者的继发性结核[1].其与弥漫性肺泡癌(DBC)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一个难题.笔者以病理学、细菌学或临床疗效为金标准,对41例MPTB和31例DBC的螺旋CT及高分辨率CT(HRCT)征象、症状、病史等进行比较,尝试探讨影响二者鉴别诊断的因素.
作者:赵静;郑宝霞;郭庆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女,28岁.因颜面红斑3年,呕吐、腹痛1年,关节肿痛、双下肢水肿3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出现颜面红斑,伴脱发,未予诊治.1年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腹痛位于上腹部及脐周,阵发性绞痛,腹泻为黄色水样便,每日4~5次,无里急后重,伴发热,体温37.5~38 ℃,尿蛋白(++).予以抗炎、对症等治疗,上述不适可缓解,但易复发.3个月前出现全身多关节肿痛,呈游走性,并出现颜面、双下肢水肿,伴口腔、鼻腔黏膜溃疡,颜面红斑加重.
作者:郭迪斌;叶玉斓;汤显湖;肖丽霞;何春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患者,女,42岁,因间断胸痛1年加重伴发热、胸闷1周于2006年8月7日入住我院腹外科.患者于1年前出现间断胸痛,曾就诊于邢台市第三医院及北京解放军301医院.经胸部CT检查示:左上肺结节.因医院均不考虑肺癌,患者未进一步行病理检查,其后坚持工作,症状时有反复.1周前出现胸痛加重,伴有发热,体温38 ℃左右,胸闷.患者就诊于邢台市第三医院,胸部CT检查示 :左上肺结节伴胸腔积液, 患者住院行胸腔穿刺术.胸水涂片病理找到可疑恶性肿瘤细胞而入住我院.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病史,无烟酒嗜好.
作者:原现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