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王镭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颈动脉、椎动脉系统局部血管的闭塞过程和由此产生的梗死症状,经临床积极干预,导致脑卒中发生的原发病理过程仍继续进展,神经功能缺失逐步或阶梯式于发病后6小时至2周内继续恶化的缺血性脑卒中[1,2].据统计,在住院的患者中,国内进展性脑梗死占脑梗死的20%~40%[3],国外占9.8%~43%[4].患者往往于住院期间出现病情加重,且临床治愈率低,故由此所引发的医疗纠纷较多.近年来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预测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寻找其发生的早期预测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刘柳;何远宏;晁志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在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60例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组), 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及52例健康个体(对照组),分别测定IMA、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康对照组、心肌缺血组、心肌梗死组,其IMA区间范围分别为(62.0±5.5) ABSU/ml,(78.2±16.6) ABSU/ml,(80.8±20.6) ABSU/ml.心肌缺血组、心肌梗死组其均数区间范围同健康对照组相比,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MA是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区分可逆性缺血与梗死的能力较差.
作者:朱健华;倪隽;鞠少卿;苏建友;于小红;盛红专;王惠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及接受多种有创性检查和治疗等高危因素,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综合ICU中61例医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及预后.
作者:伍民生;赵晓琴;施焕中;陈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是临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迅速有效的控制房颤的心室律,是减少房颤急性并发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环节.临床常用毛花甙C(商品名:西地兰)静脉注射,但近年来认为除非有心力衰竭,洋地黄已不是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的首选药物.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我院对30例快速房颤患者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并与静注毛花甙C比较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卫东;高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过去的40余年中,从流行病学到临床医学、从基础研究到循证医学研究,我们就高血压的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却不尽人意.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达标率仅为6%,即便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数值也仅为10%~20%.因此,降压达标已成为现代高血压治疗的核心.我们应努力提高降压治疗的达标率,有效遏制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作者:郭艺芳;张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年研究发现,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后者取决于斑块的易损性,因此寻找能反应血液及斑块易损性的循环标志物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炳华;管耘园;吴红萍;卢辉和;盛臻强;郭新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证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秦正良;陈心岭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有关长QT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已为大多数的学者所熟知,然而短QT作为一个新近发现的、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近几年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限和不应期无论是过度缩短还是过度延长都极易诱发心律失常,这已经在早年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证实.现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李海霄;陈蒙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实验确立了几种经典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吸烟、糖尿病等.近年来,人们又认识到一些冠心病的新的候选危险因子,如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等.
作者:高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血浆置换(Plasmapheresis,PE)是血液净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应用愈来愈广,尤其是用常规治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D),应用PE可收到显著疗效.PE治疗改变了许多难治性AD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开创了一条新的途径.1991年6月至2005年10月我科对住院的547例常规治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应用美国Bexter公司的全自动血浆分离器进行PE,共进行2 150次,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铠;张金巧;孟建波;常英军;孙丽霞;宋晓宁;吕鸿雁;蒙艳凤;杨清云;吴薇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胰岛素瘤为常见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主要由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组成,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女性发病率59%[1].胰岛素瘤一般为单发,瘤体较小,多数直径小于2 cm,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胰岛素瘤诊断中作用也非常有限,本研究探讨禁食激发试验诊断胰岛素瘤的可行性和价值.
作者:冯静;李启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的大量应用,各种导管的使用及肿瘤患者的增加,真菌感染尤其深部真菌性医院感染日益增多.故了解医院内真菌感染情况,对指导临床诊治真菌感染性疾病,控制医院感染及流行病学研究意义重大.笔者就本院内真菌感染情况、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戚小敏;张建辉;时东彦;赵桂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女,16岁.因雷诺现象、关节痛3年,发热伴头痛20天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雷诺现象,并出现双膝及双髋关节间断疼痛,无明显关节肿胀,中草药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陈海英;魏平;王俊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男,50岁,20余年来时常发作阵发性心悸、胸闷,持续5~6分钟至4~5小时不等,经休息或应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好转.患者平时能进行轻、中度体力劳动,曾就诊于某省级医院,但后未明确诊断.
作者:刘明基;邢峰丽;尹中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的变化,以及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力衰竭积分的关系.方法 共入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3例.分别计算HRT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对不同患者的TO、TS进行比较并分析TO和TS与LVEF、LVEDD和心力衰竭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12~22个月,平均(14±2)个月,死亡16例,因心力衰竭住院48例次.死亡患者与存活者相比TO显著升高[(2.4±1.2) % vs (0.9±1.2) %(P<0.001)],而TS显著降低[(2.3±0.7) ms/RR vs (3.0±0.9) ms/RR(P<0.001)];因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与无住院患者相比TO显著升高[(1.9±1.3) % vs (0.3±0.7) %(P<0.001)],而TS显著降低[(2.5±0.9) ms/RR vs (3.4±0.8) ms/RR(P<0.001)].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与未应用者相比TO显著降低,而TS显著升高,分别为(0.6±0.8) % vs (2.5±1.3) %和(3.2±0.8) ms/RR vs (2.2±0.8) ms/RR,均P<0.01;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与没有应用者相比TO和TS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1±1.2) % vs (1.6±1.5) %和(2.9±0.9) ms/RR vs (2.8±1.0) ms/RR,均P>0.05.TO与LVEDD和心力衰竭积分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TS与LVEDD和心力衰竭积分呈显著负相关,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74、-0.80、-0.46、-0.68和0.69,均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T现象减弱与心功能和预后密切相关,HRT可能成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姚海木;孙松涛;韩战营;黄振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血小板聚集的终末途径-GPⅡb/IⅡa受体发挥强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均具有显著益处,但其可轻度增加出血的发生率.目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GP)Ⅱb/IⅡa受体拮抗剂有Abciximab(阿昔单抗)、tirofiban(替罗非班)、Eptifibotide(依替巴肽)共3种 .盐酸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是国内惟一上市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但目前国内应用仍较少,尚缺乏相关经验.我们应用替罗非班于167例择期PCI患者,对其安全性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坚;林文华;安立敏;王晓冬;刘菁晶;史宏岩;司海龙;宋振国;任自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运动皮质通过锥体束控制对侧肢体的自主运动.然而,即使一侧锥体束完全受损也难以导致持久性偏瘫.研究认为,其功能恢复与同侧运动前区,运动辅区的代偿作用有关[1].除这些脑区的代偿作用外,对侧脑半球对运动恢复是否有代偿作用?基于这样的设想,笔者对第二次另一侧非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机能进行了观察,试图对脑卒中后运动机能恢复的机制予以初步探讨.
作者:毛永军;刘罡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男,28岁.因反复咯血7年,再发1周入院.患者7年前始反复发作咯血,曾多次在多家医院行胸片及CT检查提示支气管扩张.
作者:吴继红;赵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以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发病率约为20%~70%[1,2].PSD症状的存在不仅影响脑卒中治疗,不利于患者以后的康复,进一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与抑郁有关的病变.研究表明,PSD的发病机制与其生物学和反应性机制有关[3,4].反应机制主要是长期抑郁情绪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功能亢进,使体内激素、神经递质发生改变,从而使PSD患者病情加重.
作者:聂本刚;喻明;李小刚;杨小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的检测,探讨HRT现象在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ACS61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30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及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并比较3组患者TO及TS均值.ACS组分为HRT异常亚组和HRT正常亚组,并比较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CS组TO高[(0.15±1.26)% vs -(0.57±1.71)%、-(0.61±1.52)%],TS明显降低(3.21±2.37) ms/RR vs (6.64±1.82) ms/RR、(7.71±2.17) ms/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P组和对照组的TO值、T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与UAP患者比较,TO值和TS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7±1.39)% vs (0.13±1.28)%,(3.01±2.16) ms/RR vs (3.47±2.21) ms/RR(P>0.05).对ACS组患者随访6~48个月,HRT异常亚组的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RT正常亚组(44.44% vs 15.79%)(P<0.05).结论 ACS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评价AC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刘红源 刊期: 2007年第09期